中國國傢標準匯編(2007年修訂-10)

中國國傢標準匯編(2007年修訂-10)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標準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國傢標準
  • 標準匯編
  • 2007年修訂
  • 中國
  • 工業標準
  • 技術標準
  • 規範
  • 質量
  • 工程
  • 參考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ISBN:9787506649667
版次:1
商品編碼:10759203
包裝:精裝
開本:大16開
齣版時間:2008-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33
字數:1162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國傢標準匯編(2007年修訂-10)》收錄瞭2007年修訂的國傢標準60項,其中強製性國傢標準1項,推薦性國傢標準59項。主要內容涉及信息技術、化工、礦業、冶金、輕工、機械、農業等領域,《信息技術 軟件生存周期過程》、《鑄造鋁閤金》、《高粱》等標準匯集在本分冊內。

目錄

GB/T 7731.2-2007 鎢鐵錳含量的測定 高碘酸鹽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GB/T 7737-2007 鈮鐵
GB/T 7739.1-2007 金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第1部分:金量和銀量的測定
GB/T 7739.2-2007 金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第2部分:銀量的測定
GB/T 7739.3-2007 金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第3部分:砷量的測定
GB/T 7739.4-2007 金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第4部分:銅量的測定
GB/T 7739.5-2007 金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第5部分:鉛量的測定
GB/T 7739.6-2007 金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第6部分:鋅量的測定
GB/T 7739.7-2007 金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第7部分:鐵量的測定
GB/T 7739.8-2007 金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第8部分:硫量的測定
GB/T 7739.9-2007 金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測定
GB/T 7739.10-2007 金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第10部分:銻量的測定
GB/T 7739.11-2007 金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第11部分:砷量和鉍量的測定
GB/T 7774-2007 真空技術 渦輪分子泵性能參數的測量
GB/T 7788-2007 船舶及海洋工程陽極屏塗料通用技術條件
GB/T 7789-2007 船舶防汙漆防汙性能動態試驗方法
GB/T 7811-2007 滾動軸承參數符號
GB/T 7927-2007 手扶拖拉機振動測量方法
GB/T 7971-2007 半導電電纜紙
GB/T 7977-2007 紙、紙闆和紙漿水抽提液電導率的測定
GB/T 7999-2007 鋁及鋁閤金光電直讀發射光譜分析方法
GB/T 8013.1-2007 鋁及鋁閤金陽極氧化膜與有機聚閤物膜 第1部分:陽極氧化膜
GB/T 8013.2-2007 鋁及鋁閤金陽極氧化膜與有機聚閤物膜 第2部分:陽極氧化復閤膜
GB/T 8013.3-2007 鋁及鋁閤金陽極氧化膜與有機聚閤物膜 第3部分:有機聚閤物噴塗膜
GB/T 8050-2007 聚丙烯單絲或薄膜繩索特性
GB/T 8089-2007 天然生膠 煙膠片、白縐膠片和淺色縐膠片
GB/T 8123-2007 杠杆指示錶
GB/T 8180-2007 鈦及鈦閤金加工産品的包裝、標誌、運輸和貯存
GB/T 8188-2007 鈮及鈮閤金無縫管
GB/T 8207-2007 煤中鍺的測定方法
GB/T 8208-2007 煤中鎵的測定方法
GB/T 8231-2007 高梁
GB/T 8243.11-2007 內燃機全流式機油濾清器試驗方法 第11部分:自淨式濾清器
GB/T 8243.12-2007 內燃機全流式機油濾清器試驗方法 第12部分:采用顆粒計數法測定濾清效率和容灰量
GB/T 8321.8-2007 農藥閤理使用準則(八)
GB/T 8363-2007 鐵素體鋼落錘撕裂試驗方法
GB/T 8390-2007 單杠
G8/T 8391-2007 雙杠
GB/T 8392-2007 高低杠
GB/T 8393-2007 跳躍平颱
GB/T 8394-2007 鞍馬
GB/T 8395-2007 吊環
GB/T 8397-2007 平衡木
GB/T 8419-2007 土方機械 司機座椅振動的試驗室評價
GB/T 8546-2007 鈦-不銹鋼復閤闆
GB/T 8566-2007 信息技術 軟件生存周期過程
GB/T 8586-2007 探魚儀工作頻率分配及其防止聲波乾擾技術條件
GB/T 8626-2007 建築材料可燃性試驗方法
GB/T 8627-2007 建築材料燃燒或分解的煙密度試驗方法
GB/T 8654.1-2007 金屬錳、錳矽閤金、錳鐵和氮化錳鐵鐵含量的測定鄰二氮雜菲分光光度法和三氯化鈦-重鉻酸鉀滴定法
GB/T.8704.5-2007 釩鐵 釩含量的測定 硫酸亞鐵銨滴定法和電位滴定法
GB/T 8704.6-2007 釩鐵 矽含量的測定 硫酸脫水重量法
GB/T 8733-2007 鑄造鋁閤金錠
GB/T 8750-2007 半導體器件鍵閤用金絲
GB 8771-2007 鉛筆塗層中可溶性元素最大限量
GB/T 8801-2007 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墜落試驗方法
GB/T 8812.1-2007 硬質泡沫塑料 彎麯性能的測定 第1部分:基本彎麯試驗
GB/T 8812.2-2007 硬質泡沫塑料 彎麯性能的測定 第2部分:彎麯強度和錶觀彎麯彈性模量的測定
GB/T 8884-2007 馬鈴薯澱粉
GB/T 8890-2007 熱交換器用銅閤金無縫管

前言/序言


《中國現代法律史綱》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係統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國自晚清變法至新中國成立這一關鍵曆史時期,法律製度和法律思想的演變軌跡。全書以時間為軸綫,以重大法律變革為節點,力求構建一部結構清晰、論證紮實的中國現代法律史全景圖。 第一編:晚清的法律嬗變(1840-1911) 本編聚焦於列強侵略與內部改革的雙重壓力下,清政府啓動的“修律”運動。我們將詳細考察這一時期法律思想的碰撞與衝突,即傳統儒傢法律觀與西方法律文明的艱難融閤過程。 第一章:傳統法律體係的危機與衝擊 詳細分析《大清律例》的結構及其在近代化衝擊下麵臨的睏境。 探討西方司法實踐和領事裁判權對中國司法主權的侵蝕,如何成為修律的直接動因。 分析戊戌變法時期,法律改革的初步嘗試及其夭摺的原因。 第二章:預備立憲與法律體係的重構 重點研究宣統年間修訂的《大清新刑律》、《大國民刑法草案》等重要立法成果。分析其在刑法、民商法領域的西方法製移植情況,尤其關注德國法係的影響。 對“新官製”與“新司法製度”的建立進行梳理,闡釋從“官理”嚮“法治”過渡的製度障礙與社會阻力。 探討法律現代化進程中,地方士紳、民間社會對法律變革的反應和參與。 第二編:民國初建與法製動蕩(1912-1927) 中華民國的建立帶來瞭法律身份的重塑與國傢主權的恢復嘗試。本編關注在軍閥割據和政治不穩定的背景下,早期民國政權試圖建立的法律秩序。 第三章:臨時約法與共和的法律基礎 深入解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曆史地位及其對權力製約的探索。分析該約法在實踐中如何被權力運作所架空。 研究北洋政府時期頒布的各項臨時性法律、法規,分析其法律的碎片化特徵。 第四章:民法典的起草與爭論 詳細考察民國時期民法典的起草過程,特彆是以楊鼎彝、王用賓等為代錶的法學傢的努力。 對比法國法係與德國法係在民法典起草中的路綫之爭,探討最終未竟的民法典事業對後世的影響。 分析婚姻、繼承、財産等核心民事法律在這一時期的實際運行狀態。 第三編:國民政府的法製建設與整閤(1927-1949) 國民政府試圖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統一的現代國傢法律體係。本編將重點分析“五院製”下的法律製定與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權力的擴張。 第五章:統一法製的關鍵成就 詳述《中華民國憲法》(五五憲草與最終頒布的憲法草案)的框架與爭議。 全麵解析六法(憲法、刑法、民法、商法、訴訟法、行政法)的最終頒布情況,及其在形式法治上的重大進步。 研究《整理僞組織法》等特殊時期立法對社會經濟活動的規範。 第六章:司法實踐與法律思想的深化 分析國民政府時期,最高法院的判例積纍及其對統一法律適用的作用。重點研究知識産權、閤同法領域的早期判例。 探討法學教育機構(如中央大學、光華大學)在培養現代法律人纔和傳播法治思想方麵的貢獻。 考察法律在社會治理中的實際滲透力,尤其是在鄉村和西南邊疆地區的有效性。 第四編:解放區的法律探索(1927-1949) 本編獨立審視瞭中國共産黨在不同革命根據地所進行的、與國民政府迥異的法律實踐。 第七章:蘇區法律的階級屬性 研究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時期的法律文件,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和土地法,分析其基於階級鬥爭的鮮明特徵。 考察土地改革運動中,法律工具如何服務於政治目標。 第八章:抗戰與解放戰爭時期的法律調整 分析陝甘寜邊區在統一戰綫背景下,法律政策的靈活調整,以及在司法實踐中如何平衡階級政策與社會穩定。 總結解放區法律體係的特點,及其對1949年後國傢法律體係構建的潛在影響。 結論:現代性的法律遺産 本書最後總結瞭從晚清到解放前,中國在法律現代化道路上所取得的實質性成就、遺留的根本性問題,以及這一曆史時期法律經驗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製建設的復雜傳承關係。本書不僅是法學研究的參考,也是理解中國近代政治史、社會史不可或缺的維度。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所承載的信息量是毋庸置疑的龐大,它匯集瞭某一特定領域的全部規範,形成瞭一個相對封閉的知識體係。但這種體係的自洽性,有時反而成為瞭理解外部前沿發展的障礙。閱讀完這本匯編後,我明顯感覺到自己對體係內知識的掌握更加紮實,但在麵對國際上新近提齣的、尚未被完全納入國傢標準的技術範式時,會産生一種認知上的滯後感。標準本身是具有滯後性的,這是自然規律,但如何通過輔助材料來彌補這種滯後,是未來匯編可以探討的方嚮。例如,增加一個“前瞻性技術趨勢簡述”的附錄,哪怕隻是概要性的介紹,也能幫助讀者更好地把握未來標準修訂的可能方嚮。現在的內容太過聚焦於“當下已確立的規則”,使得讀者在思考“未來應如何發展”時,缺少瞭一個有效的思維跳闆,容易陷入對既有框架的過度依賴之中。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嚴謹又不失典雅的氣質,非常符閤它作為國傢標準的權威性。初翻閱時,我主要關注的是其對某一特定技術領域的規範性描述,期望能在其中找到清晰、無歧義的操作指南。然而,實際閱讀體驗中,我發現有些章節的論述邏輯推進得略顯跳躍,對於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理解其背後的技術原理需要花費一番額外的精力去查閱背景資料。特彆是對於那些涉及到跨學科交叉標準的解讀,似乎缺少一個足夠詳盡的過渡性解釋,使得初學者容易在術語的海洋裏迷失方嚮。盡管如此,書中對細節的把控依然令人敬佩,每一個標點符號的運用都透露齣製定者一絲不苟的態度。我花瞭好大力氣去對比不同時間版本間的細微差異,這本身就是一種對國傢標準演進過程的另類學習。整體感覺,它更像是一部供專業人士進行精準比對和引用的工具書,而非一本適閤廣泛閱讀和學習的入門教材,這或許是這類匯編書籍的固有屬性吧。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相關行業規劃的從業者,我對這類匯編的實用性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我更看重的是其索引係統的構建效率和檢索的便捷性。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需要在海量條文中迅速定位到最新的、最相關的條款。這本書的目錄結構雖然完整,但在處理大量交叉引用和版本迭代時,顯得有些僵化。查找某個特定年份或特定修訂號的內容時,如果不能像數據庫那樣提供快速過濾和模糊匹配的功能,那麼查找效率就會大打摺扣,無形中增加瞭工作負荷。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為瞭確認一個關鍵的技術參數是否在新修訂中被更改,我不得不逐頁翻閱,這種“人工”的勞動與現代化的標準管理要求顯得格格不入。因此,我希望未來的修訂版能夠在數字化和信息架構設計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讓這種權威知識的獲取過程能更加順暢和高效,真正實現“工具書”的價值最大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紙質的匯集層麵。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雖然體現瞭官方的嚴肅性,但在實際的日常使用體驗上,確實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紙張的厚度和反光率在長時間閱讀時,對眼睛的疲勞度影響較大。更關鍵的是,作為一本需要頻繁翻閱和標注的工具書,其裝訂的牢固程度令人擔憂。在多次打開到中間部分進行比對時,我總有一種書脊快要承受不住拉力的感覺,生怕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永久性的損傷。這種對物理載體的擔憂,客觀上限製瞭我在會議室或現場環境中大膽使用的頻率。如果齣版方能考慮采用更耐磨損的封麵材料,並優化內頁的裝訂工藝,哪怕會略微增加成本,對於經常與標準打交道的用戶群體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福音。畢竟,工具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內容,更在於其能否在需要時穩定可靠地承載這些內容。

評分

從文化和曆史研究的角度審視這本匯編,它無聲地記錄瞭中國工業和技術進步的軌跡。每一條標準的誕生,都凝結瞭當時社會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智慧。閱讀這些條文,仿佛能聽到時代發展的迴響,看到技術標準如何從模糊的共識走嚮明確的量化規範。比如,對比不同年代對原材料純度的要求變化,就能清晰地勾勒齣冶金技術飛躍的脈絡。然而,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過於“去人性化”,它隻提供瞭結果,卻缺少瞭製定過程中的爭論、妥協與突破。如果能在關鍵標準的解讀中,加入一些背景注釋,解釋“為什麼是這個數值,而不是另一個”,想必會大大增強其作為曆史文獻的厚度和可讀性。它現在更像是一份冰冷的、純粹的法律條文集閤,缺乏讓讀者産生情感共鳴的“溫度”,使得對標準的學習變成瞭一種枯燥的記憶任務,而不是一種對國傢科技成就的探尋之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