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

曾国藩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萧一山 著
图书标签:
  • 曾国藩
  • 晚清
  • 历史
  • 人物传记
  • 政治
  • 军事
  • 湘军
  • 自强运动
  • 清朝
  • 名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08494
商品编码:1079016166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作  者:萧一山 定  价:35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01月01日 页  数:320 装  帧:平装 ISBN:9787214108494    1.大陆抢先发售定制授权,采用台湾地区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精校精编
    2.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很终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被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对每个读者具有特别的启示作用。
    3.萧一山是清史研究领域的,本书对于增多其人其事都有客观而独到的介绍。曾国藩在军事方面的才能让人叹服,而他在思想等 曾国藩传/001


002/引子
009/家庭环境
019/第二章经世之礼学
031/第三章学术背景
048/第四章思想体系
068/第五章天才与志气
076/第六章京官时代的政治
088/第七章编练湘军及其特点
101/第八章太平天国的平定
116/第九章改造旧社会与建设新事业
130/第十章湘淮军代兴的关系




第二编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143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很终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被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对每个读者具有特别的启示作用。 萧一山 中国清史研究奠基人。江苏铜山人。原名桂森,号非宇。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教授、院长。
萧一山著史,大有司马迁、班固的风范,且讲求经世致用,代表作有《曾国藩传》《清代通史》《清史大纲》《中国通史大纲》《太平天国丛书》《太平天国诏谕》《太平天国书翰》《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等。




    上相南征策众材,
    军容十万转风雷。
    书生却进安民策,
    盗弄潢池事可哀!

    这是我国近代一位伟大的人物曾国藩送别唐镜海先生时作的诗,其实不啻为他自己的写照,唐镜海哪有这样的功业呢?说起曾国藩来,一般人总要联想到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洪秀全承袭天地会的余绪,启发民族革命的伟业,为社会主义做先导,当然不能算“盗弄潢池”,但是清朝人都称他作“长毛贼”。而十五年的天国,居然被一个书生打平了,这不是很可哀的事吗?清末民初的革命党人,继洪、杨而倡排满运动,建民国而复皇汉声威,不免就要唾骂曾文正公了。等
《剑与笔:晚清重臣的权力、信仰与抉择》 一部剖析晚清风云变幻中,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交织的史诗巨著。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特定人物的生平,而是以一个宏大而精微的视角,深入探讨了晚清这一特殊历史时期,那些处于权力中枢、手握重兵、肩负“中兴”使命的重臣群体所面临的复杂困境、他们所依赖的精神支柱,以及他们在内忧外患中做出的关键抉择。 第一部分:帝国的黄昏与重臣的崛起 本章首先描绘了道光、咸丰年间,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我们将详细梳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对中央集权体系造成的结构性冲击。这种冲击,使得传统的文官体系逐渐失灵,催生了地方汉族官僚集团的崛起,成为维系帝国运转的“柱石”。 重点分析了“湘军”与“淮军”的组建与发展模式。这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更迭,更是一场权力结构的深刻转移。本书将以大量的原始档案和奏折细节,还原这些地方强臣是如何在“剿抚”的矛盾中,建立起自己的私人武装和经济体系,如何在“天命”与“君权”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点。 第二部分:儒家的新诠释——功名与实用主义的拉锯 晚清重臣群体,无一不是传统儒家精英的代表。然而,面对坚船利炮的西方文明和铺天盖地的内乱,传统的“义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章将深入探讨儒学在这一时期的“变异”与“重建”。我们考察了这些大臣如何重新诠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老信条,将“经世致用”推向极致。他们的行动逻辑,不再是纯粹的道德律令,而是建立在对局势的冷静判断、对现实政治成本的精确核算之上。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最初尝试,到后来的洋务运动,我们细致剖析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指导思想背后的内在张力——即如何在维护儒家伦理核心的同时,接受和采纳西方技术以求自救。 书中将穿插对多位重要人物决策心路历程的刻画,例如,一位大臣在是否接纳西方传教士、是否购买外国军火时,其内心深处的思想冲突与最终的务实选择。 第三部分:权力结构中的角力——中央与地方的博弈 晚清的政治图景,本质上是一幅中央集权不断被削弱,地方权力不断扩张的动态画卷。本书不回避对权力斗争的细致描摹。 我们通过对咸丰、同治两朝的军政要务档案的梳理,揭示了中央朝廷(以慈禧太后和顾命大臣为核心)对地方重臣的制约与平衡策略。一方面,朝廷对他们功绩的倚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给予了他们极大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又从未放松对其军事和财政的渗透与警惕。 书中详细分析了“合谋”与“倾轧”是如何在不同派系之间上演。例如,某一重臣的崛起,往往伴随着对另一派系的排挤或联手打击。这些斗争,往往披着“清君侧”或“整饬吏治”的外衣,核心却是对有限资源的控制权和对未来政治走向的发言权。如何利用皇帝的年幼、如何安抚后宫的权力,都成为他们政治手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四部分:财政的重负与现代化的代价 晚清的财政体系,如同一个慢性病患者的身体,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本书将财政管理视为检验这些重臣政治能力的重要试金石。 详细考察了洋务运动时期,为支撑军工企业和新式海陆军而建立的“新捐”和“厘金”制度的运行机制。这些税收的增加,直接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也进一步巩固了地方的经济控制权。我们将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如江苏、湖北、直隶)在财政改革上的不同路径和成效,探讨高强度的现代化投入,是如何在缺乏健全的财政体制支持下,变成一种难以持续的“透支”。 第五部分:历史的吊诡——“中兴”的遗产与未尽的改革 本书的收尾部分,聚焦于这些重臣群体对历史留下的复杂遗产。他们成功地镇压了内乱,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帝国的瓦解,赢得了“中兴”的赞誉。然而,这种建立在个人威望和私人武装基础上的“中兴”,本身就埋下了日后军阀割据的种子。 我们探讨了晚清后期,以张之洞、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改革派,在“保国”与“保制”之间的终极困境。他们的许多改革尝试,如建立新式学堂、发展民族工业,最终受制于保守势力的掣肘,无法触及政治体制的核心——君主专制。 《剑与笔》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观察框架,去理解一个伟大的旧时代如何耗尽其最后的能量,以及那些身处历史转折点、试图以“旧工具”修补“新裂痕”的精英们,所展现出的历史悲剧感与不屈的生命力。这不是一个关于个人英雄主义的简单赞歌,而是一部关于权力、信仰、实用主义与历史必然性之间深刻对话的群像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思考良多的书。曾国藩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我发现,作者在讲述曾国藩的生平时,并没有回避他的缺点和争议。相反,他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探讨曾国藩在一些关键选择上的挣扎和矛盾,以及这些选择所带来的影响。这种客观而深刻的分析,让我对曾国藩这个人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功过是非”有了更辩证的看法。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反思自身、审视时代的窗口。

评分

读《曾国藩传》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我一直以为,一个真正厉害的人物,一定是从骨子里就透着一股“强大”,无所不能。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是曾国藩如何从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一步步成长为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他并非天生就具备卓越的才能,而是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学习和反思,才最终成就了他的传奇。作者对曾国藩的性格刻画入木三分,特别是他那种“不信邪、不服输”的精神,以及在逆境中依然能够坚守初心的韧性,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评分

刚开始读《曾国藩传》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自己对那段历史背景了解不够深入,会看不懂。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作者的叙事非常流畅,而且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会适时地为读者进行背景的梳理和解释,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你一步步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写曾国藩处理军事问题时的细节,那些排兵布阵的策略,以及他如何在这种极端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理性,都让我读得津津有味。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更是一部关于乱世生存的智慧启示录。

评分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很久,直到最近才终于翻完最后一页。说实话,一开始拿到《曾国藩传》,我对它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总觉得历史人物传记容易写得枯燥乏味,充斥着各种生卒年月和官场升迁的细节,让人昏昏欲睡。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作者笔下的曾国藩,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圣人”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凡人。他也会犯错,也会犹豫,也会因为仕途的波折而感到沮丧。正是这些真实的描绘,让我对他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传记,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罗列事实,更应该能够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曾国藩传》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的文笔时而大气磅礴,时而细腻委婉,将曾国藩波澜壮阔的一生娓娓道来。我仿佛亲眼目睹了他率领湘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也感受到了他在面对政治风波时的隐忍和智慧。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人物的伟大,并非仅仅在于他们的功业,更在于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展现出的复杂人性、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评分

看看

评分

挺好

评分

看看

评分

看看

评分

还没看

评分

挺好

评分

还没看

评分

看看

评分

挺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