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绘图地理五诀(中国古代风水学名著、文白对照 足本全译)
定价:38.00元
作者:(清)赵玉材 著,金志文 译注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01237685
字数:370000
中国古代风水学是以《易经》理论为导向,集环境学、园林学、地理地貌学和美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博大精深,实用性强。《绘图地理五诀》是清朝赵玉材撰写的风水学著作。赵玉材,号九峰,是清朝著名的风水学大师。他的著作《绘图地理五诀》、《阳宅三要》都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之中。
在风水学著作中,《绘图地理五》诀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化繁为简,概括了在地理风水术中,要遵循的龙、穴、砂、水、向五大原则。作者还强调:龙、穴、砂、水在风水学中虽然都很重要,但终决定风水吉凶好坏的还是向。所以,掌握立向是学习堪舆之术的关键所在。本书的好处就是图文并茂、论理精当,虽博杂艰深,但通俗易懂。此书一问世,就在堪舆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被后人当作学习风水堪舆的重要教材。
中国古代风水学,由于其产生的年代久远,精华与糟粕共存。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审视的眼光去对待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有这样,才能造福于社会。
卷一 五行歌诀罗盘学法
五行总论
正五行
三合五行
四长生五行
双山五行
玄空五行
向上五行
玄关同窍歌
论八方天马方位
借马法与借禄同
四局马例
贵人例
正禄例
三吉六秀并催官贵人
贵人方位
九宫水法歌
九宫水法补遗
罗经
双山五行二十四向分金
伏羲八卦图
文王八卦图
河图
洛书
订正水旱罗经十层卦
风水论
八山总论
学地理入门法
覆验旧茔法
看大地法
看小地法
地理总论
三纲
五常
四美
十恶不善
卷二 论龙生旺死绝形象
龙诀
寻龙易晓诀
水口禽星,笏朝天
凶龙图
吉龙图
左旋右旋阴阳龙水论
骑龙诀
十二龙理气歌
火局龙水生旺四格
水局龙水生旺四格
木局龙水生旺四格
金局龙水生旺四格
龙分支干、大干、小干、干中支、支中干总论
认干龙支龙贵龙法
趋生趋旺
贫龙
贱龙
贵龙
富龙
支中干龙结局法
卷三 穴分阴阳富贵贫贱
穴诀
穴诀并言
木星穴
火星穴
土星穴
金星穴
水星穴
增补穴形图
凶穴
横龙穴诀
认富贵贫贱穴法
认奇形怪穴法
八宿借库法
卷四 砂形贵贱得位失位
砂诀歌
砂法指明
木星贵人
火星贵人
土星贵人
金星贵人
水星贵人
福星贵人歌
临官贵人歌
坐禄贵人歌
沐浴、冠带、临官贵人歌
文笔砂
库柜砂
天马砂
印盒砂
纱帽幞头席帽砂
蛾眉砂
旗鼓砂
案砂
先弓砂
朝拜砂
罗星砂
吉凶砂形图
卷五 水辨吉凶进退神
水诀歌
水法指明
金城水
木城水
水城水
火城水
土城水
漩渚水
暗拱水
朝拜水
聚天心
金钗水
排衙水
天梯水
玉阶水
仓板水
簸进水
人口水
缠玄武水
九曲水
田源水
扑面水
冲心水
裹头水
躬肋水
牵牛水
穿臂水
直倾水
斜流水
割脚水
反弓水
漏腮水
淋头水
分流水
倾卸水
破天心水
卷六 向分四局龙水配合
向诀歌
向诀并言
火局龙水配合立向论
水局龙水配合立向论
金局龙水配合立向论
木局龙水配合立向论
卷七 十二水口吉凶断法
向向发微
卷八 平洋要诀后附旧集
山地平洋总论
平洋穴论
平洋地补砂贵人法
平洋地富贵丁寿四法
平洋贵人禄马论
平洋真诀
五言金石
目讲禅师平洋法
附录 寻龙图
寻龙图
我最近刚入手一本《绘图地理五诀》,整体感觉非常厚重,内容也相当扎实。对于我这样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风水学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注重实践性的指导,这一点从书名中的“绘图”和“五诀”就能看得出来。 这本书最令我赞赏的是它的“文白对照”和“足本全译”的特点。我之前尝试过一些风水书籍,很多要么是过于简化,要么是翻译不准确,导致我很难真正理解古人的原意。而这本书,提供了原文和白话文的对照,让我能够一边体会古文的精妙,一边又不至于因为语言障碍而卡壳。而且,“足本全译”确保了内容的完整性,让我能够获得最全面的信息,避免了信息碎片化的问题。 “绘图”部分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风水学本身就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纯粹的文字描述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但不够直观。《绘图地理五诀》中的图,绘制得非常细致,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山川的走向、水流的形态、房屋的布局等等。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峦头”的部分,配合着图示,我能够非常形象地理解各种山峦的形态,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风水效应。 我仔细阅读了关于“穴”的论述,发现书中并没有将“穴”描述得过于神秘,而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致分析,来引导读者认识“穴”的形成条件。它强调了“龙”、“砂”、“水”、“向”等因素在确定“穴”中的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通过书中提供的图例,我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一个好的“穴”是如何被周围的山脉(砂)和河流(水)所环绕和保护的。 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方法。它不仅仅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将“地理五诀”作为一个整体来讲解,强调了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这让我明白,风水学并非简单的迷信,而是一门基于对自然环境深刻理解的学问。它提供了一种观察和解读世界的方式,让我对身边的环境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我最近刚收到,迫不及待地翻开来读。整体感觉非常棒,纸质不错,印刷也清晰。最吸引我的是它的“文白对照”模式,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也尝试过一些古籍,但很多时候因为文言文的晦涩难懂,读起来非常吃力,也容易产生误解。这本《绘图地理五诀》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一边是原文,一边是现代汉语的翻译,非常直观。而且,它的翻译似乎也花了不少心思,不是那种生硬的直译,而是尽量贴合原文的意境,让我能够更容易地理解那些古代先贤的智慧。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居然附带了“绘图”的元素。对于风水学这类与地理环境紧密相关的学问,文字描述固然重要,但如果能有直观的图示辅助,那理解起来会事半功倍。我看到里面有一些图,虽然目前还没有深入研究,但从初步的翻阅来看,这些图应该与书中的理论讲解是相呼应的,能够帮助读者更形象地把握“地理五诀”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它们是如何作用于实际环境的。这一点对于那些对风水学感兴趣,但又觉得理论过于抽象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读完第一部分,我被书中对“峦头”的讲解深深吸引。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某些风水书籍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峦头的一些形态,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峦头形态所蕴含的吉凶含义,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书中描绘的那些山川河流的形态,再结合文白对照的翻译,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古人是如何观察和解读自然风水的。特别是那些关于“龙”“穴”“砂”“水”“向”的论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让我对风水学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理气”的阐述。在传统风水学中,“理气”往往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部分。但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以及相对易懂的语言,将“理气”的奥秘一一揭示出来。我看到其中一些关于如何计算和判断“气”的流向和能量的章节,感觉豁然开朗。而且,书中还引用了一些具体的案例,用以说明“理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帮助,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 这本书还有一个让我非常满意的地方,就是它提供了“足本全译”。这意味着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会因为内容被删减或者不完整而感到困惑。我喜欢阅读原汁原味的书籍,尤其是在学习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时候,完整性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全面。所以,当我知道这本书是“足本全译”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在翻阅过程中,我也确实感受到了内容的丰富和深入,作者并没有回避一些可能比较复杂或者细节的部分,而是力求完整地呈现给读者,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评分我最近刚收到这本《绘图地理五诀》,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它的“全”。“足本全译”这四个字,让我看到了作者的诚意,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曾读过一些删节本的古籍,总觉得意犹未尽,甚至会因为内容的缺失而产生疑惑。而这本,感觉就像一本完整的宝藏,可以让我毫无顾虑地去挖掘。 这本书的“绘图”部分,简直是点睛之笔。对于风水学,尤其是“地理五诀”这样涉及具体地理形态的学问,文字描述终究会显得有些苍白。而书中的图,绘制得非常用心,不仅清晰地展现了山川地貌的形态,还标注了重要的方位和线索,这对于理解原文的意境至关重要。我试着对照着图和文字来理解“寻龙”的要点,感觉比纯粹依靠文字理解要直观得多,也深刻得多。 “文白对照”的形式,也极大地减轻了我的阅读负担。我虽然对古文有一定的基础,但很多时候,古人的表达方式和我们现在的白话文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很容易产生歧义。这本书的翻译,既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又用现代汉语的流畅表达出来,让我能够轻松地跨越语言的障碍,直接与古人的智慧对话。这种翻译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雅致。 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水法”的章节。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各种水流的形态、流向以及它们对风水的影响。通过书中的图示,我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不同“水法”的吉凶判别依据,这对于我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河流、溪流,以及房屋周围的水体,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它让我明白,风水中的“水”,不仅仅是可见的水流,更是一种能量的流动和汇聚。 另外,书中对“砂”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砂的形态,而是将其与“龙”和“穴”紧密联系起来,讲解了“砂”在藏风聚气中的重要作用。从书中的图例中,我可以看到不同的“砂”是如何围绕着“穴”,形成一个保护性的格局的。这种整体性的讲解,让我对风水学的峦头学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
评分收到《绘图地理五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扎实的内容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作为一本介绍中国古代风水学的名著,它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与自然哲学相关的学问很感兴趣,而风水学一直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领域之一。 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文白对照,足本全译”的设计。我之前阅读过一些古籍,文言文的障碍常常让我望而却步,或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资料。而这本书,将原文和现代汉语的翻译并列,使得理解变得非常顺畅。而且,它“足本全译”的承诺,让我相信我能够获得最完整、最原始的信息,避免了因内容删减而产生的理解偏差。 “绘图”功能在这本书中的应用,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风水学离不开对地理环境的观察,而图示是理解这些地理特征最直观的方式。《绘图地理五诀》中的图,不仅精美,而且内容丰富,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各种山峦的形态、河流的流向、建筑的布局等关键信息。我试着跟着书中的图,去理解“龙”的来脉和“砂”的形态,感觉比单纯看文字要清晰得多,也更容易把握其精髓。 书中对“地理五诀”的讲解,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它从基础的峦头学开始,逐步深入到理气的部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水法”的论述,它详细地讲解了各种水流的形态和流向,以及它们对风水格局的影响。配合着图例,我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为什么某些水流被认为是吉利的,而另一些则可能带来不利。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将风水学神秘化,而是强调了其背后蕴含的自然规律和观察方法。它教导读者如何去“看”,如何去“辨”,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和谐与平衡。这种科学的态度,让我对风水学有了更客观的认识,也增加了我对学习这门学问的信心。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风水学的框架,让我能够更有条理地进行探索。
评分拿到这本书后,第一感觉就是“沉甸甸”的,无论是在分量上还是在内容上。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智慧,特别是风水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过于浅显,难以真正领略其精髓。而这本《绘图地理五诀》,则在我看来,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不仅仅是一本风水入门的教材,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古老的风水大师们进行交流。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地理五诀”的图解部分。我一直认为,风水学很大程度上是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理解,而“图”是连接这些观察与理解的桥梁。这本书的图,不是那种简单的示意图,而是绘制得非常精细,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山脉的走向、水流的形态、建筑的布局等等。结合着旁边精炼的文言原文和清晰的白话翻译,我仿佛能够亲身走进那些古代的地理环境,去感受风水之妙。 “文白对照”的设计,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文言文不算精通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不用反复查阅字典,也不用依赖网络搜索,就可以在阅读原文的同时,同步理解其含义。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阅读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把握原文的精髓,不至于因为翻译的偏差而误解了古人的本意。这种“原汁原味”又不失“通俗易懂”的处理方式,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性和用心程度有了很高的评价。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寻龙点穴”的一些章节。它并没有将“点穴”描述得过于神秘莫测,而是从实际的地理环境中,通过一系列可观察的线索,来引导读者一步步地找到“穴位”。这种逻辑性和系统性,让我觉得风水学并非玄学,而是有着一套严谨的观察和判断体系。书中的图例和文字讲解相结合,为我揭示了如何通过观察“砂”的形态、“水”的流向来判断“龙”的来去,进而锁定“穴”的可能位置。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学以致用”的可能性。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对“地理五诀”的深入讲解,以及丰富的图示和对照翻译,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风水学世界的大门。我甚至已经开始尝试将书中的一些方法,运用到我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环境中去观察和体会,感觉受益匪浅。
评分要发票了,没给开
评分可以
评分质量好
评分要发票了,没给开
评分要发票了,没给开
评分质量好
评分要发票了,没给开
评分质量好
评分要发票了,没给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