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关于“过失犯”的论述,林山田教授的分析之透彻,简直就像是在抽丝剥茧。他不仅仅罗列了各种过失犯的类型,更是深入探究了这些类型背后的立法精神和学理基础。比如,在谈到“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的过失”时,教授并没有止步于概念的区分,而是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生动地展现了区分两者的实际意义,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困境。我特别喜欢他对于“预见可能性”和“避免可能性”的探讨,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思辨,更是对犯罪人心理状态和社会风险评估的细致考量。他反复强调,不能将事后的结果倒推为行为人的预见义务,而是要从当时的情境下,一个理性人的标准来衡量。这种严谨的逻辑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我对过失犯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书中对于其他一些“无认识的过失”的案例分析,也让我对“注意义务”的来源和边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而言之,这部分内容让我觉得,刑法并非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法律体系。
评分关于“正犯与共犯”的论述,让我感到无比振奋。林山田教授的讲解,如同拨云见日,将原本盘根错节的理论梳理得井井有条。他不仅详细阐述了正犯的各种类型,例如直接正犯、间接正犯、共同正犯,更在共同正犯的分析上,深入探讨了实行犯、教唆犯、帮助犯之间的界限以及他们之间的责任承担问题。我特别欣赏他对于“共谋共同正犯”的详尽分析,这对于理解一些复杂犯罪的定性至关重要。教授通过对大量案例的解读,阐明了共谋的成立要件,以及在共谋过程中,不同成员之间的行为如何归责。他反复强调,评价共犯行为时,不能脱离主犯的犯意,也不能简单地将其行为等同于主犯的行为,而是要基于其对共同犯罪的贡献和意图。此外,书中对于“正犯之共同”和“共犯之共同”的区分,以及“共犯可罚性”的理论基础,都让我茅塞顿开。这部分的论述,不仅提升了我对犯罪主体认定的理解,也让我对刑法的公平正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对“阻却违法的事由”的梳理,简直是我的救星。在学习过程中,我常常为那些看似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但最终却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感到困惑。林山田教授的讲解,如同点亮了一盏明灯。他清晰地阐述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承诺”、“责任能力”等阻却事由的成立条件,并辅以大量案例分析,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些事由在限制国家刑罚权、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方面的作用。我尤其欣赏他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和“无限防卫”界限的探讨,以及对“紧急避险”中“相当性”原则的细致解读。教授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分析司法实践中的争议案例,让我看到了这些抽象原则在现实中的复杂应用。此外,书中关于“责任能力”的论述,也让我对刑事责任的追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刑法的出发点是“应受处罚的责任人”,而不是仅仅关注行为本身。这本书为我理解刑法的“除罪化”条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读到关于“未遂犯”的部分,真是让人拍案叫绝。林山田教授的讲解,让我对这个看似简单却又极其复杂的概念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着手”的界定,这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点,但通过教授的论述,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清晰的脉络。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几个判断标准,而是引经据典,从行为的性质、目的以及与犯罪构成的关联度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让我理解了为何有些行为被判定为着手,而有些则没有。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授在探讨“绝对不能犯”和“相对不能犯”时,那种细腻的区分和严谨的论证。他指出,区分的关键在于犯罪目的的可实现性,而不仅仅是手段的有效性。这种基于事实和逻辑的分析,让我对刑法理论的严谨性有了更深的体会。而且,教授还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未遂犯的法律后果,以及对不同未遂形态的刑罚裁量原则,这对于理解刑法的惩罚功能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公正理念,非常有帮助。这本书在这一章节的表现,堪称典范。
评分刑法中的“故意犯罪”理论,在林山田教授的笔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教授对于“故意”的构成要件,即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阐释,堪称教科书级的。他并没有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层面,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将“认识因素”中的“认识可能性”和“认识确定性”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让我理解了为何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行为人没有明确认识到某个事实,但因为其疏忽大意,也可能被认定为具有故意。同样,对于“意志因素”,教授也深刻剖析了“希望”和“容认”的区别,以及这两种意志状态在刑法评价上的不同意义。我尤为喜欢他关于“间接故意”的论述,通过对“预见必然发生”和“容认其发生”的细致分析,让我对这种复杂的犯罪形态有了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还涉及了“认识错误”和“意志错误”对故意的影,以及这些错误如何影响犯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在这一部分的内容,绝对是学习故意犯的经典之作。
评分我读过许多法学专业书籍,这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几本好书更令我是爱不释手,今天我就要向大家介绍它——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我最喜爱的作者之一,阅读他的作品会让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变得丰富而又强大,这本书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评分林山田这名字对研究刑法的人来说真是如雷贯耳。此书作为林山田在大陆发行的为数不多的专著,就是不看也值得收藏。更何况内容详实,理论系统,非常值得学习研究。
评分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其实是在北洋政府时代,“五四”时代是北洋政府党争的时候,那个环境和后来又不一样。这样的时代环境,不踏入你不可能去捍卫什么。你必须要一脚踏进去,一脚在外面。他们是从“仕”到知识分子过渡的这一代人,他们和后面完全专业的读书人,知识分子不太一样。
评分近几年来,台湾学界中生代学者的著作相继在大陆出版。2012年,王汎森的著作《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引进,颇受大陆学界关注并逐渐为大众所熟悉。如果把胡适、傅斯年、郭廷以等算作第一代,余英时、许倬云算作第二代,那么王汎森等学者可算作台湾第三代学者。曾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并在2010年升任“中研院”副院长的王汎森,可算是台湾人文学科的领导者,第三代学者的代表人物
评分很好。很好。
评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说的一句至理名言,是啊,开卷有益,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丰富课余生活,今天我就要向你们推荐一本好书,那就是——这本书。
评分送货挺快的,给个好评吧。
评分行为人主观上对其无权制作信用卡、金融卡或储值卡等有所认识,并且进而决意制作的主观心态,即具伪造故意。行为人主观上对其无权更改真实有效信用卡、金融卡或储值卡等的电磁记录有所认识,并且进而决意窜改其内容的主观心态,即具变造故意。本罪的构成要件故意不以直接故意为限,即使仅具间接故意,亦足以构成本罪。
评分就用一个袋子包装,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导致书磨损褶皱,没有亚马逊贴心,用气泡隔住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