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辩词与梦想(精装收藏版)
&我们律师(精装修订版)
我的辩词与梦想(精装收藏版) 书号:9787511876249 作者:张思之 定价:85.00元 法律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 我们律师(精装修订版) 书号:9787511887597 作者:张思之 定价:69.00元 法律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
◎精装版本重装上市,带我们重温“中国律师的荣耀和良心”——张思之律师的精彩辩词与法治思想。
◎《我的辩词与梦想》平装版本2013年出版当年即入选《经济观察报》十大好书,精装收藏版除保留张思之律师精彩辩词外,新加入部分珍贵照片资料。
◎《我们律师(精装修订版)》收录张思之律师散见各处的散杂文,文笔老辣,文采斐然。
人物介绍
张思之,被称为“中国律师的荣耀和良心”,曾担任“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律师辩护组组长。90年代后代理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包括一些重大的政治案件。
北京市吴栾赵阎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名誉理事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律师协会前副会长、《中国律师》杂志创办人、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内容介绍
《我的辩词与梦想(精装收藏版)》与《我们律师(精装修订版)》为姐妹篇,前者汇集张思之律师所代理的各种案件的辩护词、代理词、申诉状,而后者则是张思之律师对律师行业、社会问题等所撰写的各类散杂文等。
◆《我的辩词与梦想(精装收藏版)》汇集了张思之律师所代理的有代表性的案件辩护词、代理词、申诉状等,从“四人帮”辩护、大兴安岭火灾辩护,到南方周末系列名誉侵权案的辩护等。在很多必输的案件中,张思之律师秉承法律与正义的信念,坚持依法辩护,依理辩护,虽未赢得案件,但却为律师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书中收录的一篇篇“黑铁时代发出的黄金般的辩词”,见解之超拔,逻辑之缜密,文字之行云流水,特别是字里行间遮掩不住的激情,令人叹为观止。这次辩词甚至不是用语言文字写就,而是浩然正气、铮铮铁骨和赤子之心凝练而成。
◆《我们律师(精装修订版)》收录了张思之律师对律师行业、社会问题等所撰写的各类散杂文,包括律师执业心得、案件时评、办案经历回顾、演讲词、为新书撰写的序言后记等。
思之先生以律师之身,赢得文坛尊重,其文字亦受到邵燕祥、章诒和等辞章大家的推崇,本书收录先生散见各处的随笔、演讲、序跋、信札等,既能为法律人提供一个精彩范本,也更提倡了一种严谨而不失活泼的学风和文风。
附录:《我们律师(精装修订版)》代序
律师美文家
在整理旧日这些文字的空隙,偶尔也翻翻《袁枚诗选》。我挺喜欢他那首《汉江遇风》中的两句诗:
黄昏渐喜惊涛停,
远远渔歌唱夕阳。
面对退去的惊涛,这位才子的心情蛮好。我此时虽不能确知暮年是否会因这些昔日文稿再有雨骤风急、涛前弄潮的际遇,但那夕阳残照、渔歌唱晚的情景毕竟令人神往。我常被歌声迷醉。
且让歌声远荡。
这段文字,并非出自哪位文豪之回忆录,而是一本辩护词选的后记,作者便是有着“中国第1大律师”“律师界的荣耀和良心”之誉的张思之先生。
1999年,我有幸读到这本台湾版《我的辩词与梦想》。煌煌927页,洋洋百余万字,竟一气读完,直至这篇后记。后记两万六千言,不可谓不长,但因其文史兼胜,才情并茂,而令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惊艳之下当即认定,思之先生不但是伟大的律师,还是杰出的散文家。惜乎亲睹者稀,因文中多涉敏感,本文集亦未能收入,诚为憾事。
后来陆续读到了先生更多的文章,可谓字字珠玑,篇篇锦绣,长者万言,不嫌其繁(如《重访李作鹏索诗琐记》);短者数语,不嫌其简(如《致夏霖函》)。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无不匠心独运,自成一格。
读张先生口述自传《行者思之》可知,先生五岁始读新式小学,祖父假期聘人私授《古文观止》,不少名篇琅琅成诵。上中学时,虽是抗战流亡学校,但得益于民国教育的高质量,师从王资愚、傅庚生等名师,对唐诗宋词多有偏爱和激赏。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年逾八旬仍手不释卷,孜孜以求新知。出差时总要带上几本书,途中榻下,勤读不辍。既有深厚的童子功,又有自觉的终身教育,难怪先生会“庾信文章老更成”。
先生的文章首先胜在“气”上。翻开每一篇,都有一股浩然正气扑面而来,那是正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融合。先生独服范文正公“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及鲁迅先生“中国总得有人站出来讲话”之先训,面对侵犯人权的不公不法之事,拍案而起,大声疾呼。《关于冰点事件的联合声明》《刑讯逼供何时了?》《为冤魂曹海鑫辩》等篇即属此列。“一身胆气,不畏权势,只向真理低头”,江平教授对思之先生的评价,可谓知人之论。
先生的文章还胜在“情”上。对不法情势胸怀义愤,激情澎湃;对弱势大众心有戚戚,温情脉脉;对律师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深情款款。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跃然纸上。《就律师被“整肃”致北京律协会长函》《何故捕我律师?》《“干脆把他关死算了”,凭什么?》等篇当属此列。方流芳教授称思之先生“本质上是个诗人”,诚哉斯言。
先生的文章还胜在“美”上。先生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文体家,即使别人看来千篇一律的辩护词开场白都不同凡响(刘彤海律师归纳出六种之多),其散文、随笔、序言更是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甚至连标题都诗意盎然:《分明非梦亦非烟》《茅店外,星光灿烂,一片辉煌》《看红日涌起碧波间》《十年春梦初醒时》,等等,不胜枚举。
先生文笔老辣,文采斐然,善于用典且推陈出新。陈惠忠律师在一篇文章中提及,先生为《〈第二次握手〉文字狱始末》作序:“复知诗坛巨子燕祥邵公已有序如貂,谨不避苟续之讥,不顾狗尾之短,以偶感报命。”对“狗尾续貂”成语的翻新活用,可谓神来之笔,而诸如此类出神入化的文字,在先生文章中俯拾即是。先生甚至对标点符号都潜心研究,颇有心得。《行者思之》有记载,某年夏天,先生到工运学院作了一场讲座,专门讲标点符号。举例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中的“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只有四个字,之后用了两个标点符号,一个惊叹号,加一个删节号。这是内容何其丰富、感情多么丰沛的标点符号,简直抵得上千言万语,万语千言。
“原来”我们的战友是“如此”英勇;
“原来”我们的敌人是“如此”凶残;
“原来”我们的政权是“如此”暴虐;
“原来”我们竟生活在“如此”黑暗的时代!
还有,还有,一个“省略号”,尽在不言中……
还有一例,先生多次引用过一句话:“远远的,东方,太阳正在升起。”这是20世纪40年代,重庆南开中学陶光先生为弟子标点的作文首句,原句无第1个逗号——“加一个逗号,意境全出矣!”
先生没有留存文章的习惯,法律出版社将先生散见各处的随笔、演讲、序跋、信札等辑录成册,巧借阿克曼《我们人民》之意,命名为《我们律师》,实乃功德之举,我既表敬意亦怀感激。现今业界有一种不良倾向,很多律师连辩词都不写,遑论其他文体!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法律共同体提供一个精彩范本,进而倡导一种严谨而不失活泼的学风和文风。
思之先生以律师之身,赢得文坛尊重,其文字亦受到邵燕祥、章诒和等辞章大家推崇。作序实非笔者才识和笔力所能逮,何况更有班门弄斧、不自量力之嫌。遵嘱草草成篇,倘能收抛砖引玉之效,则可稍解忐忑之情。
这本书的出版信息,尤其是“张思之著”,足以让我毫不犹豫地将其列入必读清单。张思之先生在法律界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作品往往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他人生阅历、思想深度和社会洞察的结晶。我一直认为,阅读一位杰出法律人的著作,能够极大地拓宽我们对法律的认知边界。他不仅仅是在解读法律条文,更是在解读法律背后的人性、社会以及时代。《我们律师》这个书名,有一种集体归属感,仿佛在呼唤着一个群体,也邀请着每一个关注法律的人一同参与到这场关于“律师”的讨论中。这本书的“精装修订版”,让我充满期待,我猜测它在原有基础上,一定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挖掘和更为精细的打磨。或许是针对某些社会热点问题,作者提出了更为前沿和深刻的见解;或许是对一些经典案例进行了更具启发性的解读;又或许是作者对自身过往观点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展现了其思想的不断进步。这种“精装修订”,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人心生敬意。
评分“上海中法图”这个出版社的名字,总给我一种低调而厚重的感觉,仿佛承载着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化精品。而“正版”二字,更是让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感受到了一份难得的安心与可靠。如今,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重要,能够拥有一本经过正规出版、原汁原味的图书,本身就是对作者辛勤付出的尊重,也是对自身阅读体验的负责。张思之先生的《我们律师(精装修订版)》,光是这几个标签组合在一起,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我一直对律师这个职业充满敬意,他们是法律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承担着维护公平正义的重任。这本书的“精装修订版”,让我猜测其中一定包含了作者多年执业经验的总结,也可能包含了对当下中国律师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思考。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了解到律师在不同案件中的辩护策略,了解他们如何应对司法实践中的种种复杂情况,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职业坚守与情感挣扎。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确实很吸引人,光是“上海中法图”这个名字,就让人联想到一种沉静而富有底蕴的学术氛围,仿佛能闻到纸张与墨水混合的古老气息。而“正版”二字更是让人心里踏实,毕竟现在市面上盗版书层出不穷,买到一本印刷精美、内容忠于原著的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更何况,作者是张思之先生,这个名字在法律界的分量不言而喻,他的著作,无论是什么主题,都自带光环。我一直对张先生的法律思想和文风深感敬佩,他将法律的严谨与人文的关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失可读性。这本书的“精装修订版”也暗示了其内容经过了细致的打磨和完善,这对于读者来说无疑是福音,意味着我们可以接触到作者最新、最成熟的观点和论述。作为一名法律爱好者,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尤其是在当前法治建设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能够读到像张先生这样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法律大家的著作,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评分“我们律师”这个书名,直白却充满力量,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我一直觉得,法律工作者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解释者,他们是社会正义的守护者,是弱者权益的代言人,更是复杂人性的观察者。张思之先生通过这个书名,似乎在邀请我们走进律师的世界,去了解他们的日常,去感受他们的挣扎与坚持,去体会他们面对的挑战与荣耀。这不仅仅是一本法律专业书籍,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律师群体真实的生活图景。这本书的“精装修订版”,让我更加好奇它究竟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精修”和“重订”。是增加了新的案例分析?是更新了对某些法律问题的深入探讨?还是在原有基础上,将语言表达得更加精炼、逻辑梳理得更加清晰?我猜测,这本书会充满鲜活的案例,用生动的故事来阐述复杂的法律原则,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而“上海中法图”的出版背景,或许也意味着本书在某种程度上,融合了中法两国在法律文化上的交流与碰撞,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点。
评分“我们律师”这个书名,简单却有力,有一种群体认同感和使命感。我一直相信,法律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律师,正是连接法律条文与普通人生活的最直接的桥梁。张思之先生的这部著作,我猜测会以一种更为贴近读者的方式,展现律师这个职业的方方面面。这本书的“精装修订版”,这几个字背后蕴含着作者和出版社对内容的严格要求和反复打磨,这让我对阅读体验充满了信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出人意料的视角,或许是对一些长期被误解的法律概念的澄清,或许是对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的深入剖析,又或者是作者对自己职业生涯中某些重要时刻的真诚回顾。上海中法图的出版,也让我联想到这本书可能具有某种国际视野,或者在借鉴国外法律经验方面有所独到之处。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渴望从中获得知识、启发,乃至情感上的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