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養花1000問:專傢答疑》是在《新編養花問答1000例》(第三版)的基礎上補充種類,充實改編而成的。前半部分介紹的是一些綜閤性的基礎知識,適閤閑暇時隨手翻看。這些文字可以幫助你建立起一些基本概念,知道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如何去分析原因,尋找解決的辦法。後辦部分是針對具體某一種花卉的栽培方法介紹。本書中收錄的種類基本涵蓋瞭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花卉,是同類書中介紹種類最全的。同時,為瞭幫助大傢識彆花卉,在本書彩插之後編者還附瞭一些黑白照片,照片下麵的序碼就是問題的序碼,可以在閱讀時對照查看。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 初學者必讀
1.養花有什麼好處?
2.養花很容易嗎?
3.養花很神秘嗎?
4.養好花和性格有關係嗎?
5.初學養花為什麼要從學澆水開始?
6.養好花的關鍵為什麼在於土壤?
7.傢庭養花需要購置哪些用具?
8.要養好一種花需要瞭解哪些知識?
9.怎樣從書中學習養花的方法?
10.怎樣判斷花卉的栽培條件是否閤適?
11.初學養花者開始栽什麼花卉好?
12.傢庭養花要注意些什麼?
13.怎樣選擇傢庭養花的種類?
14.為什麼現代室內觀賞植物大都以觀葉植物為主?
15.適閤傢庭栽培的觀葉植物有哪些?
16.組閤盆栽為什麼正日益成為一種新時尚?
17.適閤傢庭陽颱的一、二年生草花有哪些?
18.傢庭陽颱上宜栽哪些花木?
19.哪些花木不適閤傢庭陽颱盆栽?
20.南花北養應注意些什麼?
21.北花南養需注意些什麼?
22.盆花常換地方擺放好不好?
23.為什麼傢庭室內養的花常常比室外養的花生長差?
24.花店櫥窗內的盆花為什麼長得那麼好?
25.花卉的生長和開花有什麼規律性?
26.有些盆花為什麼多年不開花?
27.花兒為什麼會呈現齣萬紫韆紅的色彩?
28.有些花卉的葉片為什麼會齣現彩色?
29.哪些花木能淨化空氣?
30.怎樣選購盆花?
31.選購花卉應注意些什麼?
32.在集貿市場購買花苗如何辨真僞?
33.怎樣選購觀葉植物?
34.長途旅行怎樣攜帶花苗?
35.郵售苗木時怎樣保濕?
第二篇 給花安一個舒適的傢
一、萬物生長靠太陽
36.為什麼有些花兒怕曬太陽?
37.花卉對光照有哪些要求?
38.光照對花卉開花有什麼影響?
39.傢庭室內陽光的分布和養花有什麼關係?
40.陽颱的光照與養花有何關係?
41.在陰蔽的陽颱上為什麼養不好月季?
42.怎樣看葉分辨花卉喜陰喜陽?
43.傢庭養花怎樣調節光照?
44.怎樣安排喜陰盆花的擺放位置?
45.室內光綫不足怎麼辦?
46.某些觀葉植株夏季為何不能擺在室外窗颱或陽颱上
47.暗處的植株為什麼不能一下移到陽光充足之處?
48.經常轉動花盆方嚮有什麼好處?
49.哪些觀葉植物可在室內光照條件下生長良好?
50.哪些觀葉植物能在陰暗條件下生長?
二、溫度決定生長
51.為什麼花卉有時長得快有時長得慢?
52.花卉對溫度有哪些要求?
53.怎樣調節溫度纔能使花卉正常生長?
54.陽颱的溫度與養花有何關係?
55.哪些花木需要防凍保暖?
……
第三篇 細說精心養護
第四篇 花卉文化與綠色傢居
第五篇 常見花卉的栽培
精彩書摘
8.要養好一種花需要瞭解哪些知識?
養好花的因素是多方麵的,尤其是養好傢庭陽颱盆花涉及麵更廣。要養好花,起碼要具備下列3方麵的基礎知識。
(1)要瞭解花木各部分器官的作用。花木一般都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6種器官。根能把花木固定在土壤裏,並從土壤裏吸取水分和養分。莖能支撐葉、花、果實,並輸導從根吸取來的水分、養分和葉片製成的有機養分。葉能製造有機養分,還有進行呼吸和蒸騰水分的作用。根、莖、葉這3種器官的機能雖不同,但都與花木的營養有關係,所以都是營養器官。
花木生長成熟後就開花,花謝瞭結齣果實,果實裏含有種子。成熟的種子落在適宜的環境裏,又生長齣新的花木。花、果實、種子等都與生殖後代有關係,所以都是生殖器官。
隻有把營養器官養好瞭,花卉積纍瞭足夠的營養纔能開花、結果。同理,營養器官長得雖好,如果生殖器官在生殖季節裏缺少養分,也長不好,自然談不上開好花、結好果。(2)要瞭解花木的生長習性。花木有喜陽的,有耐陰的;有喜溫暖的,有耐寒冷的;有的怕冷,有的怕熱;還有的鼕季喜陽光,夏季卻要遮蔭;一般花木都喜疏鬆的土壤,個彆的卻喜黏重土壤;有的花木對土壤酸堿度要求很嚴,有的卻要求不嚴;一般花卉喜肥,但有些花卉肥稍濃一些就會爛根。
(3)要瞭解各種花木原産地的氣候、土質等條件有什麼特點。除瞭要瞭解這些特點外還要瞭解這些特點對花的生長習性有哪些影響?它是怎樣被引種的?引種後有哪些變化?明確瞭這些情況,就可以選擇適宜本地區特點的花木去種植;也可人為地為不同花木創造一個符閤它需要的特殊小氣候環境和土壤種類。這樣就不緻於在蔭蔽的窗口種茉莉;在嚮陽的陽颱上種玉簪,導緻二者都長不好瞭。
……
前言/序言
閑庭信步,花開有期:園藝初階者的詩意探索 ——一本關於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實踐指南 在都市的鋼筋水泥森林中,我們常常渴望一隅綠意,一方淨土,以慰藉被快節奏生活擠壓的靈魂。《閑庭信步,花開有期》並非一本麵麵俱到的園藝百科全書,它是一份精心打磨的、麵嚮所有渴望將自然之美引入日常生活的園藝新手的“入場券”。它不追求涵蓋從蕨類到蘭花的韆年知識體係,而是聚焦於最基礎、最核心、最能帶來即時成就感的園藝實踐,旨在讓初學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起對植物生命周期的基本認知和自信心。 本書的結構設計猶如一次循序漸進的旅程,從“為何種花”的哲學思考,到“如何動手”的實際操作,每一步都力求清晰、直觀、易於模仿。我們深知,對於新手而言,麵對一堆復雜的術語和繁多的品種,往往無從下手,最終以失敗告終。《閑庭信步》的目的,就是做那個在你身邊,輕聲細語、耐心指導的園藝夥伴。 第一章:初識花園——從“零基礎”到“有心人” 本章側重於觀念的建立與環境的評估。我們不談論罕見的珍稀物種,而是聚焦於傢庭和陽颱環境中極易獲得的、生命力頑強的“明星植物”。 1. 選址的藝術:光綫、風與水的初步對話。 詳細解析“全日照”、“半陰”、“耐陰”等術語的實際應用場景。例如,如何通過觀察傢中不同窗戶在一天中光綫的移動軌跡,來精準判斷哪個位置適閤你的那盆薄荷,哪個角落更適閤文竹的生長。我們將提供一套簡易的“光照地圖繪製法”,讓讀者用最樸素的工具,瞭解自己的微氣候。 2. 土壤的秘密:不僅僅是泥巴。 摒棄復雜的配方比例,我們著重介紹“通用型營養土”的理想狀態,以及如何通過簡單的“捏、聞、看”來判斷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氣性是否達標。我們還將介紹如何利用傢中常見的椰糠、珍珠岩(或粗砂)進行基礎的改良,強調“疏鬆透氣是活力的基礎”這一核心理念。 3. 容器的選擇與“透氣哲學”。 塑料盆、陶盆、水泥盆的優缺點對比,重點講解盆的排水孔設計對植物健康的決定性影響。我們特彆為陽颱族設計瞭“垂直綠化潛力評估錶”,幫助讀者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植物數量與生長需求的平衡。 第二章:種子的呼喚——萌芽的奇跡與無痛育苗 本章是關於生命的起點。育苗的過程充滿瞭不確定性,但也最能帶來成就感。我們將全程聚焦於最易於播種且適閤新手入門的幾大類植物(如香草類、部分瓜果類和常見觀花草本)。 1. 播種前的準備:時機與催芽的“小竅門”。 詳細介紹不同植物對溫度和濕度的敏感性,以及如何利用傢中常用的保鮮膜、海綿等工具,營造一個微型“恒溫恒濕箱”。摒棄專業的催芽劑,轉而介紹天然、安全的小方法,例如溫水浸泡的時長控製。 2. 苗期的“渡劫”:定植前的關鍵三周。 苗期是植物最脆弱的階段。本章將深入剖析“猝倒病”的預防,以及如何科學地進行“間苗”(去除弱小個體)這一殘酷卻必要的操作。我們將配以大量圖示,教導讀者如何用鑷子而非手指來操作幼苗,避免根係損傷。 3. 移植的藝術:換盆的“黃金法則”。 介紹何時是最佳換盆時機(根係溢齣、生長緩慢等信號),並重點闡述“不傷根換盆法”——如何在不破壞根團結構的前提下,平穩地將植物轉移到更大的空間中,確保“換盆不休眠”。 第三章:日常的照料——澆水、施肥與環境微調 大部分植物的死亡,並非死於災難,而是死於日復一日的微小失誤。本章緻力於將復雜的養護常識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直覺反應。 1. 澆水的哲學:乾透與澆透的平衡藝術。 我們將徹底摒棄“每天澆水”或“每周澆水”的僵化規定,轉而教導讀者通過“掂盆法”(感受重量變化)、“探指法”(感受土壤濕度)來判斷植物是否真正“口渴”。針對不同季節和不同植物(如多肉與喜濕植物)的需水差異,提供具體的應對策略。 2. 施肥入門:給植物恰到好處的“營養餐”。 告彆復雜的N-P-K數值睏擾,本章聚焦於“觀葉”與“觀花”植物對營養元素的基本需求。介紹水溶肥和緩釋肥的優缺點及使用時機。重點強調“薄肥勤施”的原則,並警示新手“肥多傷根”的危害,設定一個安全用量標準。 3. 修剪的智慧:塑造形態與促進生長。 修剪不再是園藝的禁區,而是塑造植物個性的工具。本章通過“打頂”、“摘心”、“疏枝”等基礎手法,指導讀者如何通過簡單的掐尖動作,讓原本徒長的植物變得更加飽滿、低矮,提升觀賞價值。 第四章:病蟲害的預警與自救 麵對蟲害,許多新手的第一反應是恐慌並噴灑強效農藥。《閑庭信步》倡導的是“預防為主,物理+生物防治優先”的策略。 1. 觀察的眼睛:早期信號的識彆。 重點介紹蚜蟲、紅蜘蛛、介殼蟲這三種最常見“三害”的早期形態,以及葉片黃化、黑斑等非蟲害性問題的常見原因。 2. 傢庭自製“環保驅蟲液”。 提供幾種基於大蒜、辣椒、酒精等日常材料的簡易配方,用於對付輕微感染。同時,詳細介紹“隔離、擦拭、水衝”等物理清除方法,強調初期處理的重要性。 3. 進階的防禦:有益昆蟲與環境調控。 簡要介紹環境濕度和通風如何影響病蟲害的發生率,鼓勵讀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引入如瓢蟲捕食蚜蟲等自然平衡體係。 結語:享受過程,而非苛求結果 《閑庭信步,花開有期》的最終目的,是讓讀者放下對“養死植物”的恐懼,真正享受與植物共同成長的樂趣。花園的魅力,不在於每一株植物都完美無瑕,而在於它記錄瞭你每一次的嘗試、每一次的調整和每一次的成功。這本書提供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手冊,而非教條,它期待與每一位讀者,在未來的某個午後,一同在陽光下,分享那份植物迴饋的寜靜與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