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养花1000问:专家答疑》是在《新编养花问答1000例》(第三版)的基础上补充种类,充实改编而成的。前半部分介绍的是一些综合性的基础知识,适合闲暇时随手翻看。这些文字可以帮助你建立起一些基本概念,知道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如何去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后办部分是针对具体某一种花卉的栽培方法介绍。本书中收录的种类基本涵盖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花卉,是同类书中介绍种类最全的。同时,为了帮助大家识别花卉,在本书彩插之后编者还附了一些黑白照片,照片下面的序码就是问题的序码,可以在阅读时对照查看。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初学者必读
1.养花有什么好处?
2.养花很容易吗?
3.养花很神秘吗?
4.养好花和性格有关系吗?
5.初学养花为什么要从学浇水开始?
6.养好花的关键为什么在于土壤?
7.家庭养花需要购置哪些用具?
8.要养好一种花需要了解哪些知识?
9.怎样从书中学习养花的方法?
10.怎样判断花卉的栽培条件是否合适?
11.初学养花者开始栽什么花卉好?
12.家庭养花要注意些什么?
13.怎样选择家庭养花的种类?
14.为什么现代室内观赏植物大都以观叶植物为主?
15.适合家庭栽培的观叶植物有哪些?
16.组合盆栽为什么正日益成为一种新时尚?
17.适合家庭阳台的一、二年生草花有哪些?
18.家庭阳台上宜栽哪些花木?
19.哪些花木不适合家庭阳台盆栽?
20.南花北养应注意些什么?
21.北花南养需注意些什么?
22.盆花常换地方摆放好不好?
23.为什么家庭室内养的花常常比室外养的花生长差?
24.花店橱窗内的盆花为什么长得那么好?
25.花卉的生长和开花有什么规律性?
26.有些盆花为什么多年不开花?
27.花儿为什么会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28.有些花卉的叶片为什么会出现彩色?
29.哪些花木能净化空气?
30.怎样选购盆花?
31.选购花卉应注意些什么?
32.在集贸市场购买花苗如何辨真伪?
33.怎样选购观叶植物?
34.长途旅行怎样携带花苗?
35.邮售苗木时怎样保湿?
第二篇 给花安一个舒适的家
一、万物生长靠太阳
36.为什么有些花儿怕晒太阳?
37.花卉对光照有哪些要求?
38.光照对花卉开花有什么影响?
39.家庭室内阳光的分布和养花有什么关系?
40.阳台的光照与养花有何关系?
41.在阴蔽的阳台上为什么养不好月季?
42.怎样看叶分辨花卉喜阴喜阳?
43.家庭养花怎样调节光照?
44.怎样安排喜阴盆花的摆放位置?
45.室内光线不足怎么办?
46.某些观叶植株夏季为何不能摆在室外窗台或阳台上
47.暗处的植株为什么不能一下移到阳光充足之处?
48.经常转动花盆方向有什么好处?
49.哪些观叶植物可在室内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
50.哪些观叶植物能在阴暗条件下生长?
二、温度决定生长
51.为什么花卉有时长得快有时长得慢?
52.花卉对温度有哪些要求?
53.怎样调节温度才能使花卉正常生长?
54.阳台的温度与养花有何关系?
55.哪些花木需要防冻保暖?
……
第三篇 细说精心养护
第四篇 花卉文化与绿色家居
第五篇 常见花卉的栽培
精彩书摘
8.要养好一种花需要了解哪些知识?
养好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养好家庭阳台盆花涉及面更广。要养好花,起码要具备下列3方面的基础知识。
(1)要了解花木各部分器官的作用。花木一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根能把花木固定在土壤里,并从土壤里吸取水分和养分。茎能支撑叶、花、果实,并输导从根吸取来的水分、养分和叶片制成的有机养分。叶能制造有机养分,还有进行呼吸和蒸腾水分的作用。根、茎、叶这3种器官的机能虽不同,但都与花木的营养有关系,所以都是营养器官。
花木生长成熟后就开花,花谢了结出果实,果实里含有种子。成熟的种子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又生长出新的花木。花、果实、种子等都与生殖后代有关系,所以都是生殖器官。
只有把营养器官养好了,花卉积累了足够的营养才能开花、结果。同理,营养器官长得虽好,如果生殖器官在生殖季节里缺少养分,也长不好,自然谈不上开好花、结好果。(2)要了解花木的生长习性。花木有喜阳的,有耐阴的;有喜温暖的,有耐寒冷的;有的怕冷,有的怕热;还有的冬季喜阳光,夏季却要遮荫;一般花木都喜疏松的土壤,个别的却喜黏重土壤;有的花木对土壤酸碱度要求很严,有的却要求不严;一般花卉喜肥,但有些花卉肥稍浓一些就会烂根。
(3)要了解各种花木原产地的气候、土质等条件有什么特点。除了要了解这些特点外还要了解这些特点对花的生长习性有哪些影响?它是怎样被引种的?引种后有哪些变化?明确了这些情况,就可以选择适宜本地区特点的花木去种植;也可人为地为不同花木创造一个符合它需要的特殊小气候环境和土壤种类。这样就不致于在荫蔽的窗口种茉莉;在向阳的阳台上种玉簪,导致二者都长不好了。
……
前言/序言
闲庭信步,花开有期:园艺初阶者的诗意探索 ——一本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践指南 在都市的钢筋水泥森林中,我们常常渴望一隅绿意,一方净土,以慰藉被快节奏生活挤压的灵魂。《闲庭信步,花开有期》并非一本面面俱到的园艺百科全书,它是一份精心打磨的、面向所有渴望将自然之美引入日常生活的园艺新手的“入场券”。它不追求涵盖从蕨类到兰花的千年知识体系,而是聚焦于最基础、最核心、最能带来即时成就感的园艺实践,旨在让初学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对植物生命周期的基本认知和自信心。 本书的结构设计犹如一次循序渐进的旅程,从“为何种花”的哲学思考,到“如何动手”的实际操作,每一步都力求清晰、直观、易于模仿。我们深知,对于新手而言,面对一堆复杂的术语和繁多的品种,往往无从下手,最终以失败告终。《闲庭信步》的目的,就是做那个在你身边,轻声细语、耐心指导的园艺伙伴。 第一章:初识花园——从“零基础”到“有心人” 本章侧重于观念的建立与环境的评估。我们不谈论罕见的珍稀物种,而是聚焦于家庭和阳台环境中极易获得的、生命力顽强的“明星植物”。 1. 选址的艺术:光线、风与水的初步对话。 详细解析“全日照”、“半阴”、“耐阴”等术语的实际应用场景。例如,如何通过观察家中不同窗户在一天中光线的移动轨迹,来精准判断哪个位置适合你的那盆薄荷,哪个角落更适合文竹的生长。我们将提供一套简易的“光照地图绘制法”,让读者用最朴素的工具,了解自己的微气候。 2. 土壤的秘密:不仅仅是泥巴。 摒弃复杂的配方比例,我们着重介绍“通用型营养土”的理想状态,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捏、闻、看”来判断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是否达标。我们还将介绍如何利用家中常见的椰糠、珍珠岩(或粗砂)进行基础的改良,强调“疏松透气是活力的基础”这一核心理念。 3. 容器的选择与“透气哲学”。 塑料盆、陶盆、水泥盆的优缺点对比,重点讲解盆的排水孔设计对植物健康的决定性影响。我们特别为阳台族设计了“垂直绿化潜力评估表”,帮助读者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植物数量与生长需求的平衡。 第二章:种子的呼唤——萌芽的奇迹与无痛育苗 本章是关于生命的起点。育苗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最能带来成就感。我们将全程聚焦于最易于播种且适合新手入门的几大类植物(如香草类、部分瓜果类和常见观花草本)。 1. 播种前的准备:时机与催芽的“小窍门”。 详细介绍不同植物对温度和湿度的敏感性,以及如何利用家中常用的保鲜膜、海绵等工具,营造一个微型“恒温恒湿箱”。摒弃专业的催芽剂,转而介绍天然、安全的小方法,例如温水浸泡的时长控制。 2. 苗期的“渡劫”:定植前的关键三周。 苗期是植物最脆弱的阶段。本章将深入剖析“猝倒病”的预防,以及如何科学地进行“间苗”(去除弱小个体)这一残酷却必要的操作。我们将配以大量图示,教导读者如何用镊子而非手指来操作幼苗,避免根系损伤。 3. 移植的艺术:换盆的“黄金法则”。 介绍何时是最佳换盆时机(根系溢出、生长缓慢等信号),并重点阐述“不伤根换盆法”——如何在不破坏根团结构的前提下,平稳地将植物转移到更大的空间中,确保“换盆不休眠”。 第三章:日常的照料——浇水、施肥与环境微调 大部分植物的死亡,并非死于灾难,而是死于日复一日的微小失误。本章致力于将复杂的养护常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直觉反应。 1. 浇水的哲学:干透与浇透的平衡艺术。 我们将彻底摒弃“每天浇水”或“每周浇水”的僵化规定,转而教导读者通过“掂盆法”(感受重量变化)、“探指法”(感受土壤湿度)来判断植物是否真正“口渴”。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植物(如多肉与喜湿植物)的需水差异,提供具体的应对策略。 2. 施肥入门:给植物恰到好处的“营养餐”。 告别复杂的N-P-K数值困扰,本章聚焦于“观叶”与“观花”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基本需求。介绍水溶肥和缓释肥的优缺点及使用时机。重点强调“薄肥勤施”的原则,并警示新手“肥多伤根”的危害,设定一个安全用量标准。 3. 修剪的智慧:塑造形态与促进生长。 修剪不再是园艺的禁区,而是塑造植物个性的工具。本章通过“打顶”、“摘心”、“疏枝”等基础手法,指导读者如何通过简单的掐尖动作,让原本徒长的植物变得更加饱满、低矮,提升观赏价值。 第四章:病虫害的预警与自救 面对虫害,许多新手的第一反应是恐慌并喷洒强效农药。《闲庭信步》倡导的是“预防为主,物理+生物防治优先”的策略。 1. 观察的眼睛:早期信号的识别。 重点介绍蚜虫、红蜘蛛、介壳虫这三种最常见“三害”的早期形态,以及叶片黄化、黑斑等非虫害性问题的常见原因。 2. 家庭自制“环保驱虫液”。 提供几种基于大蒜、辣椒、酒精等日常材料的简易配方,用于对付轻微感染。同时,详细介绍“隔离、擦拭、水冲”等物理清除方法,强调初期处理的重要性。 3. 进阶的防御:有益昆虫与环境调控。 简要介绍环境湿度和通风如何影响病虫害的发生率,鼓励读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如瓢虫捕食蚜虫等自然平衡体系。 结语:享受过程,而非苛求结果 《闲庭信步,花开有期》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放下对“养死植物”的恐惧,真正享受与植物共同成长的乐趣。花园的魅力,不在于每一株植物都完美无瑕,而在于它记录了你每一次的尝试、每一次的调整和每一次的成功。这本书提供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手册,而非教条,它期待与每一位读者,在未来的某个午后,一同在阳光下,分享那份植物回馈的宁静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