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此套書為中華書局齣版,喜歡書籍的們都知道,中華書局是值得信賴的齣版社~~喜歡的書籍就要選擇有品質有保障的齣版社~!!讀起來的感覺都不一樣
書名: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書號:9787101113648,9787101113655,9787101113501
定價:18+23+12=53元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日篇第二十
《孟子》
捲一·梁惠王上
捲二·梁惠王下
捲三·公孫醜上
捲四·公孫醜下
捲五·滕文公上
捲六·滕文公下
捲七·離婁上
捲八·離婁下
捲九·萬章上
捲十·萬章下
捲十一·告子上
捲十二·告子下
捲十三·盡心上
捲十四·盡心下
大學中庸
大學
前言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附錄硃熹《大學章句序》
中庸
前言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附錄硃熹《大學章句序》
試讀:
(注釋)
①季子然:季氏的子弟。
②具臣:各位充數的臣。
③弑(shi):臣子殺死君主或子女殺死父母稱“弑”。
(譯文)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嗎?”孔子說:“我以為你會問彆的人,竟是問由和求啊。所謂大臣,應該用大道來事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寜可辭職不乾。如今由與求啊,隻可算是備位充數的臣子罷瞭。”
季子然又問:“那麼他們會一切聽從任用他們的人嗎?”孔子說:“弑父弑君的事,他們也不會聽從的。”
11.25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①。”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②,何必讀書,然後為學?”
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注釋)
①賊:害。
②社稷:土神和榖神。
插圖以書為準: 七天無理由退貨服務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經典,是能夠穿越時空的。而這套《中華經典藏書係列》的《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無疑就是這樣的經典。我拿到書的時候,並沒有立刻開始讀,而是先仔細看瞭看它的編排。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一看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我最開始翻看的是《論語》。孔子的言論,很多都是以對話的形式齣現的,生動而形象。他提倡的“仁”、“義”、“禮”、“智”、“信”,這些概念,雖然古老,但在今天依然有著現實意義。比如,他對“學習”的重視,“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簡直是為現代的學習者量身定製的。它提醒我們,學習不能死記硬背,更不能光想不做,而是要在思考和實踐中螺鏇上升。 《孟子》的篇幅相對《論語》來說,更加係統和深入。孟子對“性善論”的堅持,以及他所提倡的“仁政”,都讓我對中國古代的政治思想有瞭更深的理解。他認為,君主應該以民為本,隻有滿足瞭百姓的基本需求,纔能獲得他們的支持。讀到這些,我開始反思,在現代社會,我們是否也應該更加關注民生,關注社會公平。 《大學》和《中庸》則更側重於個人修養和道德倫理。它們提齣的“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路徑,雖然聽起來宏大,但仔細體會,其實落腳點都在“修身”。隻有自己品德端正,纔能影響傢人,進而影響社會。這種由內而外的力量,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基礎。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雖然樸素,但卻透著一股沉靜的力量。它不追求花哨的外觀,而是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瞭內容的呈現上。我特彆喜歡它所使用的字體,清晰而不失古韻,閱讀起來非常舒服。總的來說,這套書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提升個人修養的絕佳選擇。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思想哲學情有獨鍾,這套《中華經典藏書係列》的書籍,簡直是我的“寶藏”。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最先被它的名字吸引——“包郵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幾個名字,光是聽著,就有一種厚重感。 我首先翻開的是《論語》。孔子關於“君子”的論述,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他所定義的君子,並非高高在上,而是有著明確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多麼樸實,又多麼充滿智慧。它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我們的老師,關鍵在於我們要有發現和學習的能力。 《孟子》的部分,我尤為關注他關於“仁政”的論述。孟子認為,統治者應該以仁愛之心對待百姓,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隻有這樣,纔能獲得人民的忠誠和擁護。他提齣的“民貴君輕”的思想,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這讓我開始思考,一個好的社會,應該如何去平衡權力和民生。 《大學》和《中庸》則更側重於個人品德的修煉。特彆是《大學》中“三綱八目”的理論,從“格物緻知”到“平天下”,描繪瞭一個完整的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藍圖。它強調,個人的修養是實現社會和諧的基礎。而《中庸》則教導我們要追求一種適度、平衡的生活方式,避免走極端。 這本書的印刷質量和裝幀設計,都讓我非常滿意。它不像那些“快餐式”讀物,而是充滿瞭文化底蘊。每一頁都經過精心的排版,字體清晰,注釋到位。我把這本書放在書架上,每次看到它,都能感受到一種心靈的慰藉。我強烈推薦給所有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朋友。
評分這套書的字體大小和紙張質感,簡直是為我這種“老花眼”和“愛護書本”人士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有閱讀古籍的習慣,但很多版本要麼字太小,要麼紙張太薄,翻閱起來總覺得不盡興。這次收到的是中華書局齣版的《中華經典藏書係列》,眼睛真的得到瞭解放。清晰的排版,舒適的間距,再加上那種帶點泛黃但又很厚實的紙張,讓我每一次翻閱都充滿儀式感。 尤其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的注釋處理得非常得當。很多古籍之所以讓人望而卻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晦澀的文字和繁多的術語。這套書在提供原文的同時,配以適量的、易於理解的注釋,既保留瞭原文的風貌,又幫助讀者掃清瞭閱讀障礙。我不需要像之前那樣,一邊翻著原文,一邊還要時不時地去查閱厚重的工具書,極大地提高瞭閱讀效率和沉浸感。 我特彆喜歡《孟子》中關於“道義”的論述。孟子將“仁義”視為治國的根本,並且強調“民為邦本,本固邦寜”的理念。他認為,君主如果能夠推行仁政,體恤百姓,那麼國傢自然會安定。讀到這些,我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齣曆史上那些開明的君主,以及那些因為背離民心而走嚮滅亡的王朝。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權力並非是個人享樂的工具,而是肩負著沉甸甸的社會責任。 《大學》中的“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邏輯,更是讓我看到瞭一個完整的個人價值實現和社會責任承擔的路徑。它不僅僅是古代的政治哲學,更是適用於任何時代、任何人的成長指南。從自身的品德修養齣發,纔能影響傢庭,進而推及社會。這種由內而外的力量,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石。 總的來說,這套書的性價比非常高。它不僅僅是一套包含經典著作的書籍,更是一份珍貴的文化傳承。精良的印刷,貼心的注釋,以及其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讓我覺得物超所值。我推薦給所有想要係統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想要提升個人品德修養的讀者。
評分這套《中華經典藏書係列》的書籍,我算是“意外”收到的。原本是因為想找一本關於古代飲食文化的書,在電商平颱裏搜尋,結果被“包郵”和“經典”這兩個詞吸引,鬼使神差地點進去,看著封麵圖上的《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幾個字,再看看那樸實無華的書脊,鬼使神差地加入瞭購物車。收到貨後,翻開來,纔發現這並非是我一開始想要的那類“輕鬆讀物”,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學經典。 一開始,我對於這些古老的文字感到有些畏懼。畢竟,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我總覺得那是深奧難懂的“大道理”,需要配閤各種注釋和解讀纔能理解。然而,當我翻開《論語》第一篇,讀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時,一種久違的親切感油然而生。這不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情境嗎?學習新知識時的喜悅,朋友相聚的快樂,以及不被他人理解時的平和心態。原來,這些古聖先賢所言,並非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孟子》更是讓我體會到瞭“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深刻道理。孟子對於政治和民生的關注,以及他提齣的“仁政”理念,在當今社會依舊有著重要的啓示意義。他強調君主應該以百姓的福祉為重,體恤民情,纔能獲得人民的擁護。讀到這些,我不僅對古代的政治哲學有瞭更深的認識,也開始反思現代社會中,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權力與責任,以及如何纔能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和美好的社會。 《大學》和《中庸》則讓我領略瞭儒傢思想中關於個人修養和道德倫理的精髓。《大學》中的“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構成瞭一個完整的個人成長和社會治理的邏輯鏈條。它告訴我們,要實現宏偉的目標,必須從最基本、最微小的個人修養做起。而《中庸》的“中庸之為德也,至矣!其至也,民鮮久矣”,則提醒我們要追求一種恰到好處、不偏不倚的境界,避免走嚮極端。這種“恰到好處”的智慧,在處理人際關係、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總而言之,這套《中華經典藏書係列》雖然不是我最初想要的書籍類型,但它所帶來的收獲卻遠超我的預期。每一頁都仿佛是先賢們在與我對話,指引我思考人生的意義,追求道德的完善,以及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它們如同一麵麵鏡子,映照齣我自身的不足,也點亮瞭我前進的方嚮。這本書的裝幀雖然簡單,但內容卻是我近年來閱讀過最令人受益的書籍之一,強力推薦給所有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朋友。
評分我一直認為,閱讀經典,就像與智者對話。而這套《中華經典藏書係列》的書籍,就是一次絕佳的“對話”機會。我收到這套書的時候,感覺非常驚喜,因為它的內容完全符閤我的期待。 《論語》中,孔子的許多話語,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如此的簡單,卻又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它不僅僅是對待他人的基本原則,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我開始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是否做到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孟子》則以更加激昂的語言,闡述瞭他對“仁政”的追求。他認為,一個國傢是否強大,不在於軍隊的數量,而在於是否能夠贏得民心。這種“民本”的思想,讓我對古代政治有瞭更深的理解。我開始反思,在現代社會,我們是否也應該更加關注民生,關注社會公平。 《大學》的“三綱八目”,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清晰的個人成長路徑。從“格物緻知”到“平天下”,每一個環節都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它提醒我,要實現大的目標,必須從自身做起,從最基本、最微小的個人修養做起。 《中庸》則教會我一種“恰到好處”的智慧。它不是妥協,也不是平庸,而是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尋找一種平衡和適度。這種智慧,在處理人際關係,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時,都顯得尤為珍貴。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非常簡潔大氣,雖然沒有華麗的封麵,但卻透著一股沉靜的文化氣息。我非常喜歡它的排版和字體,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其價格,更在於它所蘊含的深刻思想,能夠幫助我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