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大屠杀和一个执意铭记的女人
一本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回忆录
由张纯如的母亲娓娓道来
为读者揭示这位著名作家和历史学者的一生
2012年美国亚太图书协会文学奖
出自张纯如笔下的畅销书《南京大屠杀》,永远的改变了人们看待二战亚洲战场的视角。这一切始于一张照片,照片里,数百名中国平民的尸体漂满江面。张纯如的灵魂因此被触动。这些人是谁?她无法忘怀那一景象。她无法忘怀自己看到的一切。
短短几年后,张纯如将这场堪比反犹大屠杀的暴行公之于世。《南京大屠杀》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上停留了10周之久,销量近50万本,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
然而就是这个赤手空拳打破国际社会长达60年沉默的女子,2004年11月9日,终结了自己36岁的生命。
这之后的6年,张盈盈,张纯如的母亲,忍痛写下了这本回忆录,为读者细腻地呈现了女儿的生平:童年时自办的报纸,早年作为新闻记者的经历,一名年轻历史学者的冉冉升起,与儿子的自闭症作斗争的历程,以及悲剧性的自杀。《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一书充分证明,张纯如确为她那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同时,这本书也展现了母女之间深切美丽的爱与疼痛。
“张纯如是一个英雄。没有她,由她讲述的那个恐怖故事可能将永不为人所知。这是一本值得被广泛关注的充满爱心、文字优雅的回忆录。极其感人。”
——吉姆-里尔,PBS新闻一小时节目主持人
“送给被悲剧夺走生命的孩子的一曲动人挽歌。一本勇敢、严肃的书,一本献给勇敢而严肃的女儿的珍贵的回忆录。”
——西蒙-温彻斯特,《李约瑟传:一个热爱中国的人》和《教授与疯子》的作者
“读完这本书,你便会知道,张纯如是一个多么英勇无畏的女人。”
——詹姆斯-布莱德利,《父辈的旗帜》、《空战英豪》及《帝国的诅咒》的作者
“这本勇敢的回忆录令我们共同对一个生命加以赞颂,感觉到她宛如再世。充满勇气与信念,充满活力。”
——理查德-罗德斯,《原子弹秘史》(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书评人协会奖)和《暗日:氢弹问世记》(获普利策奖提名)的作者
“这是我在过去十年里读过的最动人、最有力量的一本书。我通宵达旦地读,没有办法停下来。它写的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子——她的传奇仍在继续,但它同时又是一对母女令人心碎的爱的故事。看过媒体上诸多耸人听闻的猜测,读到事实的真相令人震惊。这本书给我们所有人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蔡美儿,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虎妈战歌》的作者
勇气铸就坚实之作:《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绝对不是悲伤的故事,而是对她那非凡人生的赞歌。
——《华尔街日报》
张盈盈完成了她决意去做的事。张纯如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旧金山纪事报》
序
前言
第一章 震惊
第二章 出生
第三章 童年
第四章 激情初现
第五章 中学时代
第六章 出类拔萃
第七章 初出茅庐
第八章 22岁:从头开始
第九章 一个年轻作家的奋斗
第十章 改变一生的照片
第十一章 生物钟
第十二章 突破
第十三章 克服障碍
第十四章 变成了名人
第十五章 过山车式的生活
第十六章 美国华人
第十七章 孩子和电影
第十八章 新书与新生命
第十九章 崩溃
第二十章 不期而至的死亡
尾声
补充说明
注释和引文出处
附录
献给张纯如的书
致谢
《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一书充分证明,张纯如确为她那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同时,这本书也展现了母女之间深切美丽的情感纽带。
说实话,我对“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这个书名,最初的感受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张纯如这个名字,我是在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时候接触到的,她的勇气和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总觉得,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对她个人生活和心路历程的了解太少。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个契机,让我有机会更深入地走进这位伟大的女性。我非常好奇,在她决定将笔触对准那段黑暗的历史时,她是如何开始的?她是否也曾有过犹豫和恐惧?是什么让她坚持下去,并且最终完成了那本影响深远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现她作为一个“人”,她的情感世界,她的生活点滴,她的成长经历。她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而我,迫切地想了解她的“见证”过程,她的“见证”心得。我想知道,在那些冰冷的史料背后,隐藏着怎样一个鲜活的灵魂,又是怎样的信念,让她成为那个“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时,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沉甸甸的分量,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其中所蕴含的历史重量。我一直认为,历史的记录者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而张纯如,无疑是其中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然而,关于她的个体经历,关于她如何从一个普通的作者,一步步走向了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艰难道路,我了解的并不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这方面的认知空白。我想知道,她是如何获得那些一手资料的?她采访了多少幸存者?她又是如何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和质疑的?特别是,我一直很好奇,在她创作《南京!南京!》的过程中,她是否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毕竟,直面如此惨绝人寰的暴行,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承受能力?我渴望看到她在面对黑暗时的挣扎,她在寻找光明时的执着,以及她最终如何将那些被遗忘的苦难,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张纯如本人的介绍,更是对一种精神的礼赞,是对历史正义的呼唤。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在我第一次看到时,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张纯如的名字,与南京大屠杀这段沉痛的历史紧密相连,她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将这段被遗忘的悲剧重新带入公众视野。然而,对于她本人,我所了解的远不止于此。我渴望了解更多关于她的故事,她的成长背景,她的求学经历,以及是什么让她选择了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我希望这本书能更深入地挖掘她作为一个人,她的情感世界,她的内心挣扎,以及她在面对巨大压力和质疑时所表现出的坚韧。我想知道,她是如何搜集那些触目惊心的证据的?她是否也曾为那些遇难者流泪,为那些不公而愤怒?这本书,在我看来,是献给所有曾经或正在为历史真相奔走呼号的人们,它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历史的残酷,也看到人性的光辉,以及一个女子,如何用她的笔,铸就了不朽的“无法忘却”。
评分我一直认为,有些名字,本身就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张纯如,就是这样一个名字。提到她,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南京大屠杀的惨烈画面,以及她为这段历史奔走呼号的身影。然而,对于她个人,我所知甚少。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明了她与历史的紧密联系,也暗示了她不屈不挠的精神。我好奇的是,是什么样的契机,让她选择了这样一个沉重且充满挑战的主题?她是如何克服万难,搜集证据,并最终写出那本震惊世界的著作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她的内心世界,了解她在面对非议和压力时的真实感受,她在追求真相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更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如此坚定地成为那个“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而不是被历史所淹没。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一位作者的传记,更是对一种不屈精神的赞颂,是对历史真相不懈追求的写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泛黄的纸张质感,以及张纯如女士那张充满力量却又带着一丝忧郁的肖像,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尘封的历史瞬间。我一直对二战期间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有着深切的关注,但总是觉得很多细节被遗忘了,很多真相被掩盖。读过一些零散的资料,看了几部相关的纪录片,但总觉得缺少一种贯穿始终的力量,一种不懈的追寻。而“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这个书名,恰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那份对历史真相的渴望,也预示着主人公是一位将这段沉痛历史铭记于心、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女性。我好奇的是,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如此执着?是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她坚韧不拔的品格?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更多关于她的个人故事,她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那段被忽视的悲剧呈现给世界的?我期待着在书中看到她作为一个人,她的喜怒哀乐,她的挣扎与坚持,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符号,一个历史记录的载体。我希望她不仅仅是“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更能让我体会到她“忘却不了”背后的原因,以及她为“不忘却”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评分挺好的 很满意 产品还是不错的
评分送货速度还不错,在京东买了很多东西了!
评分原文当然是日文,所以有多种翻译方式,这个更为常见一些,也更加遵从原文
评分主持人开始暖场前,我注意到一个老太太站在讲台旁边。我以为她是某个历史学家,或者研究张纯如的学者,今天要来做一个讲座。没想到,当主持人说出“张纯如的妈妈”这几个字的时候,我的心狠狠颤动了一下。老太太其实口才并不好,从她开场说一些感谢复旦的客套话的时候就感觉出来了。她操着重庆和台湾的混合口音,组织语言并不顺畅,常常不知道用什么词来表达,英文反而更溜。她似乎还是很紧张,开场的时候声音很颤,让我觉得她是带着哭音在说话。不过,真的有几次我觉得她说话说得哽咽。其实当知道她是张纯如的母亲,以及台下坐着张纯如的父亲的时候,我的心就很难受。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现在还以七十多高龄四处奔波,为死去的女儿做一些事情。怀着这样难过的心情,我努力地听完了张盈盈女士用她艰难的普通话做的演讲。
评分希望你能越做越好,成长有你有我大家一起来,很好的宝贝。
评分Ps:
评分施特劳斯(ClaudeLévi-Strauss)曾经说过的,Z失去一位亲人,或是失去一个曾经感动过g我们的作家或艺术家,那种无可弥补的遗憾就仿佛是蔷薇花永a远灭绝、它的香气从此无从寻觅一样。一本回忆录无法挽回张纯如的离去,但它至i少可以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她的存在。这会永远是一种真切的存在,充满j勇气,充满信念,充j满活力W。
评分书确实写得好,值得收藏。
评分中文简体版:2011年预计每期发行量不低于90万册, 2006年10期“中国人景观大道”专辑发行量突破100万册,2005年“选美中国”特辑持续热卖,截止2010年底,“选美中国”各种版本累计销售300万册。 精装本定制:专为大公司制作的礼品书,2007年两期销售40万册(大国梦15万册,典藏大西北25万册),2008年计划两期精装礼品版,预计销售50万册; 2008年礼品:选美中国外文版5万册,给所有参会的运动员、教练员、官员和外国媒体记者。 入选2008年中国邮政畅销报刊推介序列,成为全国64城市重点推广十种期刊之一 各省会城市开设的《中国国家地理》读者服务站,销售、订阅杂志并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为止已开设21家读者服务站。 中文繁体版:9.8万册(2008年数据) 日文版:5.3万册(2008年数据) 发行量及读者分析由世界权威BPA认证机构诚证国际传媒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和中国官方唯一认可的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提供第三方监测。 编辑本段 相关产业 地理网 参见词条“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 新版中国国家地理网logo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成立,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进军新媒体平台的旗舰。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唯一授权的合法品牌内容资源独家专享网站。中国国家地理网将成为中国第一家以专业地理百科知识为基础的、以深度旅游服务为核心的,线上线下商业运作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机构。主要经营门户网站、电子杂志、无线增值业务、广告传媒、线下活动、旅游房地产等项目。 基金 中国国家地理基金:由中国科学院为业务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进行指导和监督、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负责具体运作的“中国国家地理基金”自2003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0年来,共有34个“中国国家地理基金”项目获得了资助。已完成的基金项目有:青藏铁路专题、南水北调专题、长白山苔原调查、秦岭南北景观差异性的考察、黄土高原成因追踪、嘉陵江曲流的自然与人文解析、秦岭的血雉、乌梁素海的疣鼻天鹅、追踪中国的遗鸥、印控克什米尔的历史地理考察等。 手机媒体 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 由《中国国家地理》与中国移动联手打造的《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为广大手机电视用户提供各类人文地理、自然历史类的视频内容,并秉承杂志“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的精神理念,融合高品质的现代影视传播手段,用镜头穿越历史,用艺术表达文明,继续给热爱生活、喜欢科学、爱好户外运动与探险的读者讲述人文地理故事。 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 热点事件的地理背景 旅游户外的权威报道 专业权威:秉承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办刊宗旨及其独特的地理人文视角,承袭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内容编辑品质与品牌影响力,为手机报注入专业权威元素。 前沿趣味:以中国国家地理的敏锐嗅觉及高度视角,捕捉社会热点中潜藏的地理人文元素,以轻松愉悦的方式传导趣味地理趣味人文话题。 新闻原创:由“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组成的权威顾问团队,以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资深编辑组成的内容制作团队,确保手机报不乏新闻与原创。 内容: 1、解读重大地理、人文、自然、科学新闻故事,揭秘身边地理事件及热点事件的地理背景。 2、多主题全景纵深型报道,读一报得以知美食、民俗,悉军事、奇观,掌户外、出游精品路线。 3、当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精华解读,下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精华预告。 4、融知识于趣味,予阅读以快感。聚焦、新闻、专题、图片故事、地理美文、图片周历。 影视中心 中国国家地理影视中心是一个新思维、高品质、高科技的专业化媒体内容制作营运机构。以名牌刊物《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为基础平台,着力向影视、网络等多元媒体拓展。既向传统的电视媒体提供优质高清的“中国国家地理”影视系列节目,又向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提供切合个性需求的各类视频节目。 服务网 读者服务站相关图片(2张)中国国家地理全国读者服务网是以服务品牌、服务读者、满足读者需求、全方位销售展示《中国国家地理》系列产品为宗旨的服务体系。自2006年3月份以来,读者服务网相继在全国陆续建立了服务站点,其职能是开展当地读者服务和期刊品牌展示工作。为了使更多的读者能享受到各项便捷的服务,中国国家地理全国读者服务网计划继续在全国各地建立更多的服务站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