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上)

国富论-(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亚当斯密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古典经济学
  • 亚当·斯密
  • 国富论
  • 经济思想史
  • 自由市场
  • 分工
  • 财富
  • 资本主义
  • 政治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新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大学
ISBN:9787300233000
商品编码:10972114748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国富论-(上)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01
作者:亚当.斯密 译者:陈叶盛 开本: 32开
定价: 49.00 页数: 印次: 1
ISBN号:9787300233000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一部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国富论》是经济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金山宝藏

**的“格拉斯哥”版**授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

《国富论》是他(斯密)辛勤劳作了25年的产物,其中大约10年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这本书上。” 学术著作的生命长短肯定和它的孕育、写作时间的 长短正相关,快餐式速成的著作很难成为学术精品,更不要说经典名著了。 学术著作可能与诗歌类文学作品不同,后者可以“三步成诗”。 《国富论》在中国已出版过严复译本,郭大力、王亚南译本和杨敬年译本,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翻译的这个中译本应该是*新版本了。 今年恰逢《国富论》出版24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个新译本正好作为纪念物。240年以后还有新的译本出版,也足以说明《国富论》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1723-1790),伟大的哲学家和经济 学家,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他在《国富论>中开创的经济学体 系被之后的大卫·李嘉图、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米尔顿· 弗里德曼等继续发扬光大。 斯密14岁(1737年)进人格拉斯哥大学学习伦理学、数 学、自然法学、拉丁语、希腊语等课程,17岁又进入牛津大学 学习。 1 748年起斯密开始在爱丁堡大学执教。 1 75 1年斯密来到格拉斯哥大学担任逻辑学教授.1 759年 出版了他的成名作《道德情操论》。 1764-1766年,斯密访问法国和瑞士,实地考察了英国 以外的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并且结识了众 多的学者名流,如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杜尔阁,法国启 蒙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狄德罗、伏尔泰,他们之间的交流对于 提高斯密的学术功底和分析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在回到可可卡地( Kirkcaldy)后,斯密在接下来的1 0年 时间里专注于撰写他的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究》(又称为《国富论》,于1776年出版)。这本书备受推崇 并且广为流传,斯密也随之声名大噪。 1778年他在苏格兰任海关专员,1790年7月17日于爱丁 堡去世。 斯密的头像被印在2007年3月13日发行的20英镑纸币的 背面。

目录

目 录

导言
引言及全书计划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及劳动产品自然分配 给各阶层人民的顺序
第1章 论劳动分工
第2章 论劳动分工的起源
第3章 论市场范围对劳动分工的限制
第4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作用
第5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即劳动价格和货币价格
第6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
第7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8章 论劳动工资
第9章 论资本利润
第10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职业性质与资本 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第11章 论地租

第二篇 论财富的性质、积累和用途
引言
第1章 论财富的划分
第2章 论作为社会总财富的一部分或作为维持 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
第3章 论资本积累,兼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 劳动
第4章 论贷出取息的财富
第5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
第1章 论财富的自然增长
第2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 “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
第3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第4章 论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引言
第1章 论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2章 论对从外国进口本国能生产的货物的限制
第3章 论贸易逆差国对来自贸易顺差国的几乎 全部货物的进口的特别限制
第4章 论退税
第5章 论奖金

精彩书摘

很多人说,亚当?斯密是*后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这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是谁都无法否认,斯密的作品的主题确实涉及了广泛 的学科领域,包括经济学和历史学、法学和政治学、语言学和艺术。此外,斯密还撰写了大 量关于天文学、古代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论著。 上述第二组论著虽然直到1795年之后才陆续出 版,但是它们显然早在18世纪50年代就已经完稿了。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资本的逻辑:一部批判性分析》的图书简介,全书约1500字。 --- 《资本的逻辑:一部批判性分析》 作者: 艾略特·凡斯 出版社: 普罗米修斯之光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年5月 页数: 680页 --- 导言:时代的迷雾与核心的呼唤 我们生活的时代,被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力量所塑造和驱动——资本。它渗透进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决定着资源的分配、权力的结构,乃至我们对“价值”本身的理解。然而,这种力量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它的内在机制是否必然导向繁荣,抑或潜藏着结构性的不平等与危机? 《资本的逻辑:一部批判性分析》并非是对既有经济学教科书的简单复述,也不是对某一特定意识形态的盲目拥护。本书是一次深入、审慎且不带偏见的探索,旨在解剖现代资本主义体系的底层结构、历史演进及其在当下面临的内在矛盾。作者艾略特·凡斯,一位深耕经济哲学与社会理论多年的学者,以其严谨的分析和深厚的历史洞察力,为读者提供了一张审视当代经济现实的全新地图。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资本并非仅仅是中性的交换媒介或生产要素,它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理解资本的逻辑,就必须超越单纯的供需曲线,深入到劳动、所有权、风险与回报的权力分配之中。 第一部分:资本的奠基石——从积累到结构 第一章:价值的幽灵:超越交换的本质 本章追溯了价值概念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从早期社会中的实用价值到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再到边际效用理论的兴起。凡斯认为,现代金融资本主义成功地将价值的内涵异化为可无限增殖的抽象符号。我们审视了“资本回报率是否必然超越经济增长率”这一关键议题,探讨了这一不等式如何持续加剧财富的集中,而非分散。 第二章:生产领域的革命:技术的双刃剑 在技术进步的驱动下,资本的形态不断演变。本书详细分析了工业革命以来,资本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对劳动力的替代与重组。然而,作者指出,技术进步并非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它常常成为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其收益分配的高度不均衡性,暴露了资本逻辑中对“效率”的片面追求如何牺牲了“公平”与“韧性”。 第三章:金融化浪潮下的实体经济重构 当代资本逻辑最显著的特征是其金融属性的膨胀。本章剖析了金融衍生品、信贷扩张以及影子银行体系如何从实体经济中“抽离”出增殖能力。作者描绘了一幅图景:资本不再仅仅是用于生产商品的工具,而是成为了自我循环、自我增殖的系统,这种“去物质化”的过程如何增加了全球经济的脆弱性,并使得经济决策日益脱离普通民众的福祉考量。 第二部分:社会契约的侵蚀——分配与治理的危机 第四章:劳动的异化与重构 劳动是资本增殖的源泉,但也是最受资本逻辑挤压的领域。凡斯深入探讨了“零工经济”和全球供应链背景下劳动力的碎片化。本书挑战了“弹性劳动力”叙事的积极性,揭示了这种弹性往往是以牺牲社会保障和议价能力为代价的。通过对福利国家模式的衰落进行历史梳理,作者论证了资本的内在驱动力如何持续地削弱劳动者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权。 第五章:私有制与公共领域的冲突 资本的扩张天然要求界定清晰、坚固的私有产权边界。本章聚焦于产权在自然资源、知识产权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渗透。作者批判性地考察了“私有化”浪潮对公共物品供给的长期影响,并探讨了如何在维护创新激励与确保社会基本需求满足之间找到平衡点——一个在现有资本框架内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第六章:风险的转嫁与危机的内爆 资本体系的本质是风险的计算与转嫁。本书系统分析了系统性风险是如何从私人决策领域转移到公共财政领域的。通过对过去数次金融危机的案例研究,作者强调,当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打破了社会对危机的承载能力时,资本的逻辑便会以社会化的成本方式“内爆”。这种机制的反复出现,揭示了监管框架在追赶资本创新速度上的先天不足。 第三部分:面向未来的抉择——出路与约束 第七章:全球化的张力与主权的回应 资本的流动性意味着它可以在国界间自由穿梭,而民族国家的主权和治理能力却被限制在地理疆域之内。本章分析了跨国公司在避税、劳工标准和环境监管方面对国家政策的挑战。作者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在一个资本日益无国界化的世界里,如何重建有效的、以民主问责为基础的经济治理框架? 第八章:环境的悖论:增长的极限与循环经济的设想 本书将环境危机视为资本逻辑的必然产物。无限积累的内在要求与有限的地球资源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凡斯详细阐述了“增长神话”如何体现在对自然资源的无限索取上,并探讨了“绿色新政”等变革方案的潜力与局限。他认为,真正的可持续性需要超越对GDP的痴迷,重塑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 第九章:超越资本:想象力的空间 在对现有体系的深入剖析之后,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转向了理论上的前瞻。作者并非主张激进的颠覆,而是呼吁在现存框架内进行深刻的“结构性重置”。这包括对货币本质的再思考、对“共同富裕”的制度化保障,以及重建劳动与资本之间权力平衡的创新机制。凡斯鼓励读者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边界,认识到经济体系的选择性,并非历史的终点。 结语:知识即行动的起点 《资本的逻辑:一部批判性分析》是一部艰深但至关重要的著作。它要求读者放下对“自然秩序”的盲目信仰,直面资本增殖的冷峻现实。本书的目的不是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理解问题的深刻工具。只有当我们真正看清资本运行的内在逻辑及其带来的社会代价时,我们才能开始有效地辩论和设计一个更具韧性、更公正的经济未来。 推荐读者: 经济学专业人士、社会学与政治学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对当代全球经济结构感到困惑并寻求深刻理解的公民。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沉静而庄重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它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深刻思想。我一直对“国富论”这个名字背后所蕴含的宏大叙事充满好奇,想象着它如何描绘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蓝图,又如何揭示财富增长的秘密。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经济现象,跳出日常琐碎的消费和收入,去理解一个国家整体财富是如何积累和增长的。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作者是如何看待劳动、资本、土地这些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以及他对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角色的定位。我想知道,在他那个时代,人们是如何思考经济问题的,又是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促使他写下这样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我期待着它能激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

我购买的这本书《国富论-(上)》封面设计简洁而大气,给我一种古老而经典的韵味,这让我对书中可能蕴含的深邃思想充满了期待。我一直以来都对宏大的人类社会发展史和经济运行规律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国富论”这个名字,足以说明它在经济学领域的标杆地位。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了解经济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比如价值、价格、劳动、资本等等,并理解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共同驱动着经济体的运转。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分析一个国家财富增长的源泉,他对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看法,以及他对市场力量的理解。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重温经典、汲取智慧的宝贵机会,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去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而迷人的经济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非常喜欢,封面是那种复古的暗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触感也温润。翻开书页,纸张的质量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容易泛黄的薄纸,闻起来有淡淡的油墨香,阅读体验一下子就提升了。我一直以来都对宏大的经济理论感到好奇,但又觉得很多著作枯燥难懂,所以一直没有真正深入。这本书的排版也很合理,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留得够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书的整体感觉就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不仅内容可能深邃,单单是它作为一个实体物件,就能给人带来一种仪式感,仿佛在开启一段与智慧的对话。我期待它能够带领我穿越那些复杂的理论迷雾,找到一条通往经济学殿堂的清晰路径。我还会仔细研究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索引、目录的清晰程度,这些都关系到阅读的效率和深入程度。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惊喜,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有精神上的满足。

评分

作为一个对历史和社会变迁充满兴趣的读者,我最近入手了这本《国富论-(上)》,虽然我还没开始细读,但仅从它在学术界和思想史上的地位,我就已经充满了期待。我听说这本书的影响力非常深远,几乎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石,其思想的洞见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特别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观察并分析当时的社会经济运作的,那些被他提出的理论,比如分工、市场、价值等,是如何在他那个时代形成的,又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蝴蝶效应。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是什么力量驱动着财富的创造和分配。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寻其中蕴含的智慧宝藏,并思考它与我们当下所处时代的联系,看看那些古老的洞见是否依然能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评分

最近我入手了这本《国富论-(上)》,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给我一种强大的吸引力,让人联想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兴盛与繁荣,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洞察社会运行规律的经典著作感到着迷,而“国富论”无疑是其中最响亮的名字之一。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这些原理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分析市场机制的,他对自由竞争和政府干预的看法是什么,以及他对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这些生产要素的理解。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入探索经济世界奥秘的旅程,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能够以更宏观、更深刻的视角去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