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珠宝玉石及贵金属饰品标准汇编》是全国性的珠宝玉石首饰的标准化归口和技术工作的组织机构。承担组织珠宝玉石首饰的鉴定、分级、评价、测量、检定、标识、加工等方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审查、宣贯、解释以及咨询等工作。珠宝标委会秘书处设在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接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土资源部的双重领导。
珠宝标委会在遵循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同时,根据珠宝行业发展的需要,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标准的制修订计划,做好珠宝专业国家标准的通报、咨询和宣传推广等工作。
全国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及标准化机构等相关单位的31位委员组成,包括珠宝行业的生产、加工、营销、监督、教学等部门的专家、学者,人员构成科学立体。
内页插图
目录
一、珠宝玉石及其饰品标准
GB/T 16552-2010 珠宝玉石 名称
GB/T 16553-2010 珠宝玉石 鉴定
GB/T 16554-2010 钻石分级
GB/T 18303-2008 钻石色级目视评价方法
GB/T 187 81-2008 珍珠分级
GB/T 23885-2009 翡翠分级
GB/T 23886-2009 珍珠珠层厚度测定方法 光学相干层析法
GB/T 25071-2010珠宝玉石及贵金属产品分类与代码
DB15/T 325-2007 巴林石
DB35/313-1998 寿山石雕石种名称标识规定
DB35/419-2000 寿山石
DB41/T 435-2006 独山玉
DB41/T 436-2006 珠宝玉石贵金属饰品
DB45/T 192--2004 合成立方氧化锆
DB45/T 193-2004 合成红宝石
DB45/T 194--2004 合成蓝宝石
DB45/T 195--2004 合成尖晶石
DB45/T 196-2004 玻璃
DB53/T 102-2002 翡翠饰品分级
DB/T 61-264-1998 蓝田玉
DB65/T 035-2010 和田玉
Q/LZG 001-2002 吕化鸡血石
二、贵金属及其饰品标准
GB/T 9288-2006 金合金首饰 金含量的测定 灰吹法(火试金法)
GB/T 11886-2001 首饰含银量化学分析方法
GB 11887-2008 首饰 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
GB/T 11888-2001 首饰指环尺寸的定义、测量和命名
GB/T 14459-2006 贵金属饰品计数抽样检验规则
GB/T 17362-2008 黄金制品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方法
GB/T 17363.1-2009 黄金制品金含量无损测定方法 第1部分:电子探针微分析法
GB/T 17363.2-2009 黄金制品金含量无损测定方法 第2部分:综合测定法
GB/T 17684-2008 贵金属及其合金术语
GB/T 17722 1999 金覆盖层厚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
GB/T 17832 2008 银合金首饰银含量的测定溴化钾容量法(电位滴定法)
GB/T 18035-2000 贵金属及其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GB/T 18043-2008 首饰 贵金属含量的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 18996-2003 银合金首饰中含银量的测定氯化钠或氯化钾容量法(电位滴定法)
GB/T 18996-2003 《银合金首饰中含银量的测定 氯化钠或氯化钾容量法(电位滴定法)》第1号修改单
GB/T 19445-2004 贵金属及其合金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GB/T 19718-2005 首饰镍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9719-2005 首饰 镍释放量的测定 光谱法
GB/T 19720-2005 铂合金首饰铂、钯含量的测定 氯铂酸铵重量法和丁二酮肟重量法
GB/T 21198.1-2007 贵金属合金首饰中贵金属含量的测定ICP光谱法第1部分:铂合金首饰铂含量的测定采用钇为内标
GB/T 21198.2-2007 贵金属合金首饰中贵金属含量的测定ICP光谱法第2部分:铂合金首饰铂含量的测定 采用所有微量元素与铂强度比值法
GB/T 21198.3-2007 贵金属合金首饰中贵金属含量的测定ICP光谱法 第3部分:钯合金首饰钯含量的测定 采用钇为内标
GB/T 21198.4-2007 贵金属合金首饰中贵金属含量的测定 ICP光谱法第4部分:999‰贵金属合金首饰 贵金属含量的测定差减法
GB/T 21198.5-2007 贵金属合金首饰中贵金属含量的测定 ICP光谱法 第5部分:999‰银合金首饰银含量的测定差减法
GB/T 21198.6-2007 贵金属合金首饰中贵金属含量的测定ICP光谱法第6部分:差减法
三、其他相关标准和规定
金银饰品标识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管理规定
HDB/DZ 001-2004 钻石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HDB/HJ 001-2005 黄金首饰、K(黄)金首饰、K(黄)金镶嵌首饰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HDB/HJ 002-2005 铂金首饰、铂金镶嵌首饰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HDB/HJ 004-2007 黄金电铸摆件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HDB/HJ 005-2007 足银、925银、925银镶嵌首饰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SB/T 10539.1-2009 动产典当操作技术规范 第1部分:贵金属、珠宝玉石和钟表典当
前言/序言
现代有机合成与药物设计前沿 图书简介 本书汇集了当代有机合成化学与药物设计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核心理论和实用技术,旨在为化学、药学、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教师及高年级学生提供一本内容详实、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参考著作。全书结构严谨,内容前沿,力求在理论的阐释与实践的指导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第一部分:新型合成方法学的突破 本部分聚焦于近年来有机合成化学领域最具颠覆性的方法学创新,特别是那些能够显著提升反应效率、选择性以及环境友好性的技术。 第一章: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活化新策略 深入探讨了钯、铑、铱等过渡金属催化剂在惰性C-H键选择性官能团化中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导向基团的设计原则、新型配体对方位选择性的调控机制,以及在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实例。内容涵盖了远程C-H活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如何利用光氧化还原催化剂与C-H活化相结合,实现温和条件下的高效转化。特别关注了非贵金属催化剂(如铁、镍)在替代传统贵金属催化体系中的潜力与挑战。 第二章:光催化有机合成的革命性进展 本章系统梳理了可见光驱动的有机反应。从光敏剂的选择(如有机染料、金属配合物)到自由基的生成与捕获机制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重点介绍了光催化串联反应、光氧化还原介导的偶联反应以及在复杂分子骨架构建中的应用。强调了光化学反应的本质优势——高能量效率和对传统热力学限制的突破。此外,还讨论了光流化学技术(Photoflow Chemistry)在放大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第三章:不对称催化与立体选择性控制 不对称合成依然是现代有机合成的核心。本章详细阐述了手性配体(如BINAP衍生物、Salen络合物)的设计原理,以及有机小分子催化(Organocatalysis)的最新发展,特别是新型布朗斯特酸/碱催化剂和手性氢键供体的应用。重点分析了非经典立体控制策略,如动力学拆分、动态共价化学在构建高对映选择性产物中的作用。内容涵盖了不对称烯烃聚合、环加成反应以及不对称胺化、羟化反应的最新成果。 第二部分:药物化学与分子设计 本部分将合成化学的成果无缝对接至药物发现与设计领域,探讨了如何利用先进的合成技术来构建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分子实体。 第四章: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与计算方法 详尽介绍了分子对接(Molecular Docking)、分子动力学模拟(MD Simulations)和量子化学计算(QM/MM)在先导化合物优化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这些计算工具来预测药物与靶点蛋白的结合亲和力、优化 ADMET 属性(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探讨了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在虚拟筛选和从头药物设计(De Novo Design)中的最新突破,包括生成对抗网络(GANs)在小分子生成中的应用。 第五章:生物活性分子与靶向分子探针的合成 本章专注于具有明确生物学功能分子(如天然产物、肽类、核酸类似物)的合成策略。详细介绍了固相合成技术在多肽和寡核苷酸合成中的优化,以及如何利用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等高效连接技术来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和分子探针。探讨了探针分子(如荧光探针、生物正交探针)的设计原则及其在活细胞成像和信号通路研究中的关键作用。 第六章:PROTACs 与新兴的靶向蛋白质降解技术 作为当前药物研发的热点,本章对靶向蛋白质降解嵌合体(PROTACs)的设计、合成与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详细讲解了 PROTACs 的三元复合物形成原理,E3连接酶的选择与优化,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连接臂(Linker)的长度和结构来影响降解效率。同时,简要介绍了其他新兴的靶点降解技术,如LYTACs 和AUTOTACs。 第三部分:合成方法在材料科学中的延伸应用 有机合成的成果正日益渗透到先进材料的开发中。本部分探讨了如何利用精密的分子构建技术来设计和合成具有特殊光电性能的分子材料。 第七章:共轭聚合物与有机半导体材料 聚焦于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有机光伏电池(OPVs)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的分子材料。详细讨论了基于铃木(Suzuki)、Stille 或直接芳基化偶联反应合成高分子量、高纯度共轭聚合物的方法。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控分子结构(如电子供体-受体单元的设计、侧链工程)来精确控制材料的能级、电荷传输能力和薄膜形貌。 第八章:超分子自组装与功能化纳米结构 本章介绍了利用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如氢键、π-π堆积、金属配位)构建具有特定拓扑结构的超分子体系。内容涵盖了分子机器、自修复材料以及可调控的光响应或热响应性超分子凝胶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强调了分子识别在构建复杂自下而上(Bottom-up)功能材料中的核心地位。 总结与展望 全书的最后部分对当前有机合成与药物设计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连续流化学的普及、人工智能对反应预测和分子设计的深度融合,以及更高效、更绿色的催化体系的开发,为读者指明了未来的研究路径。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成为理解和推进现代化学前沿研究的必备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