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长青:陈岱孙纪念文集

岱岳长青:陈岱孙纪念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昀,王曙光 编
图书标签:
  • 陈岱孙
  • 历史
  • 文化
  • 传记
  • 回忆录
  • 学术
  • 中国近现代史
  • 地方史
  • 人物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039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00741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系100周年纪念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5-01
页数:27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012年,陈岱孙教授仙逝15年了。其实,他并没有离去。他的身影音容,不时出现在讲台、校园、人们的话题,以及晚辈们的家庭生活中。新的《岱岳长青:陈岱孙纪念文集》由年轻人刘昀(陈岱老的甥孙、传记《孤帆远影》作者)和王曙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持承担的。岱老生前对他们各有赐教,两人怀着对老人家的崇敬和怀念,完成了新版文集的编辑工作。
陈岱孙教授的人格与功绩堪与古之圣人比肩,足可垂范后世。所以,愿他的精神借本书的出版发行,给予更大范围的人士以启示与激励。

目录

陈岱孙教授生平
经济泰斗 典范永存/顾毓琇
访芑公忆岱师/洪同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巫宝三
我钦敬的陈岱孙先生/任继愈
道德文章 与世长存/戴鸣钟
一代宗师 教泽流芳/陶大镛
师德共仰 师恩难忘/郑润昌
岱孙师超人的记忆力/张骏祥
一代师表/韩克信
怀念陈岱孙恩师/张德声
忆陈岱孙老师在西南联大/宋同福
清华受教忆岱孙师/蔡孝敏
纪念导师陈岱孙/俞成
陈岱孙老师的精神长存/任凤台
感谢教诲/侯舒华
一代宗师关心后辈成长/甘培根唐旭
缅怀一代宗师陈岱孙教授/胡代光
以陈岱孙先生自尊自强的精神为楷模/王传纶
文章风范润千秋/张培刚
我国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引路人陈岱孙先生/谭崇台
师恩难忘/张定华
陈岱孙:一代学人的终结/鲲西
自由之意志独立之精神/程巢父
高山仰止风范长存/诸有琼
万世师表 遗风永存/陈羽纶
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李贵凤
陈岱孙老师和《展望》壁报/刘彦林
陈老师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罗承熙
风态卓殊 无怠无畏/钱亿年
悼念一代宗师陈岱孙/钱弗年
浓浓师生情/肖德义
永远怀念陈岱孙教授/郑国安
淡泊名利 学贯中西/张友仁
记岱孙师数事/戴宜生
怀念陈岱孙老师/薛寅
恪庄肃穆淡泊自持/蔡麟笔
忆陈岱孙教授/何燕晖
忆我的恩师陈岱孙先生/罗会文
怀念陈岱孙老师/胡世凯
深切的思念/胡企林
关怀后辈学子的楷模/蒋自强
一株挺拔的劲松/黄范章
怀念陈岱孙恩师/谭振樵
弦歌不绝 道德文章/厉以宁
百年校庆忆岱老/张秋舫
难忘的教诲/蔡沐培
我失去一位良师益友/商德文
献上一瓣心香/钟民
怀念陈岱老/石世奇
导师风范励人前行/辛守良
一棵能给人荫凉的大树/晏智杰
三清精神/王梦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天虹
追忆平凡事缅怀陈岱老/何绿野 陈为民
文章永在 风范长存/林其屏
求实的学风博大的胸怀/梁小民
永不磨灭的记忆/徐慧荣
深情怀念恩师岱老/王志伟
一数之差一袭布衫/刘伟
追忆岱老对我的悉心关怀/孔繁敏
虚怀若谷的经济学大师——陈岱老/牛德林
等您,在燕园/胡坚
岱者,泰山也/刘晓东
和陈老在一起的日子/刘姝威
北大的“国宝”——陈岱老/张宏
悼念陈岱孙先生/宗璞
忆陈爸/周如苹
浊世翩翩迥不群/汤燕
心中往事/李依真
敬忆陈岱孙先生/陈芳
八年前的一件往事/海波
深情怀念岱孙伯父/陈俱
世纪同龄人/唐斯复
我的大舅:陈岱孙/唐立苏
听舅公讲故事/唐晖徐燕萍
孤帆远影碧空尽/刘昀
舅公,您好吗?/陈晴
忆岱孙伯公/陈郁
他的生命因孤独而见深邃/萧冰
高山仰止的一代宗师/王大中
西南联大的灵魂和骄傲/郝诒纯
最好的纪念/王德炳
陈岱老百年祭/晏智杰
在陈岱孙教授百岁诞辰纪念会上的发言/范家骧
善待每一个学生/平新乔
经济学界“不老松”/王健平
一代名师 后学楷模/海闻
我记得/刘文忻
记陈岱孙先生与中央财经大学/杨禹强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王曙光
经学济世宁静致远/薛旭
陈岱孙先生与清华经管学院/曲文新
陈岱孙教授与经济学的开放/梁小民
失实的故事/唐斯复
陈岱孙林中此路/李俊兰
一棵大树——陈岱孙/李彦春 甄蓁
后人叙谈陈岱孙/阳子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前言/序言







岱岳长青:陈岱孙纪念文集 图书简介 《岱岳长青:陈岱孙纪念文集》是一部全面而深刻地回顾和纪念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陈岱孙先生光辉一生与卓越贡献的文集。本书汇集了陈岱孙先生的生前挚友、学术同仁、学生以及后辈学者撰写的纪念文章、回忆录、学术评论和珍贵史料,旨在系统梳理陈岱孙先生在中国现代史学、经济思想史研究以及高等教育事业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和留下的不朽遗产。 陈岱孙先生(1912—2001)是新中国史学界的泰斗之一,他的学术生涯跨越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动荡与变革。他早年留学英美,深得西方经典学术训练,回国后,始终致力于将严谨的西方学术规范与中国本土的史学传统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风格。 第一部分:历史的回响——陈岱孙的生平与时代 本部分收录了多篇追忆陈岱孙先生早年经历的文章,重点聚焦于他如何在中国现代历史的宏大背景下,确立自己的人生选择与学术方向。 求学岁月与家国情怀: 详细记述了陈岱孙先生在清华大学的本科教育,特别是他在二战前夕远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求学的经历。当时的LSE是世界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前沿阵地,陈岱孙先生在那里师从著名经济史学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文章着重描绘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民族危亡与学术抱负之间的张力,展现了陈先生对国家命运深切的关怀。 烽火中的坚守: 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陈岱孙先生辗转于西南联大等高校,坚持教学和研究的岁月。这一时期的经历,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学者品格。其中穿插了几位老友对战时生活的共同回忆,凸显了陈先生在物质匮乏和环境艰苦中对真理追求的执着。 第二部分:史学的丰碑——陈岱孙的学术成就 陈岱孙先生以其对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开创性研究而著称,尤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批判性继承、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阐释等方面,留下了难以逾越的经典著作。 思想的脉络:《近代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再审视: 集中收录了学界对陈岱孙先生代表作的深入剖析。这些评论不仅肯定了该书在梳理西方经济学流派演变上的宏观把握,更关注了其对理论核心的精妙提炼。特别是,多篇文章讨论了陈先生如何将复杂的哲学思辨融入经济思想的流变之中,体现了他深厚的哲学功底。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史学: 探讨了陈岱孙先生在史学理论构建上的贡献。他倡导的“横向比较”和“纵向贯通”的研究方法,极大地拓宽了国内史学研究的视野。纪念文集中收录了几篇陈先生关于历史分期、社会结构分析的早期手稿及相关论述,展现了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独到理解与实践。 对后学的启迪: 集中呈现了陈岱孙先生在具体研究课题上的突破,如他对重商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精辟见解。例如,有学者详细回顾了陈先生如何指导博士生攻克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文献,体现了他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 第三部分:园丁的耕耘——陈岱孙的教育精神 陈岱孙先生不仅是杰出的学者,更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历史系、经济学院的领导职务,对人才培养倾注了毕生心血。 北大精神的传承者: 多位曾受业于陈先生门下的知名学者,深情回忆了陈先生在课堂上传道授业的风范。这些回忆录描绘了一位既要求严格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导师形象。陈先生对学生学术诚信的要求、对独立思考的鼓励,以及在生活上给予的无私帮助,成为了北大几代知识分子共同的记忆。 学术行政的智慧: 记录了陈岱孙先生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以极大的耐心和智慧维护和建设北大的人文社科领域。他如何在资源匮乏的年代,保障史学和经济学研究的正常运转,并成功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这些文章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机构管理中展现出的非凡韧性。 跨越代际的桥梁: 收录了几篇关于陈岱孙先生晚年生活和学术思想传承的记录。尽管年事已高,陈先生依然坚持阅读、审阅后辈的学术成果,并以信件、座谈会的形式提出宝贵的意见。这体现了他“薪火相传”的教育理念,即学术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被后人激活和发展。 第四部分:陈岱孙的家国情怀与人格魅力 本部分着重从更私人化的角度,展现陈岱孙先生作为一个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清雅的文人风骨: 描述了陈岱孙先生淡泊名利、保持学者本色的生活态度。他喜爱古典文学和音乐,其居室的陈设、日常的交谈,都透露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儒雅气质。几篇回忆展现了他与老舍、冯友兰等其他文化巨匠交往的片段,凸显了其在文化圈内的影响力和人缘。 坚韧与乐观: 忠实记录了陈岱孙先生在“文革”期间所遭受的磨难,以及他如何以极大的克制和乐观精神面对逆境。这些经历不仅没有摧毁他的学术信念,反而淬炼了他的人格,使他在恢复工作后,能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术重建之中。 珍贵档案的披露: 文集最后附录了部分陈岱孙先生未曾公开发表的私人信札、日记摘录,以及他与国内外著名学者的往来信函。这些一手资料为研究陈岱孙先生的内心世界和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窗口。 结语 《岱岳长青:陈岱孙纪念文集》不仅是对一位伟大历史学家的缅怀,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如何在困境中坚守学术良知、传承文化血脉的生动史诗。陈岱孙先生的名字,正如泰山之岱,巍峨屹立,其学术精神与高尚品格,必将如青松翠柏,长留后世。本书是史学研究者、经济思想史爱好者、北大校友及所有关心中国现代教育史的读者不可或缺的珍藏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岱岳长青:陈岱孙纪念文集》的瞬间,一股浓郁的书卷气便扑面而来。我并非经济学专业的科班出身,但对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沉淀下来的思想火花,总抱有莫大的兴趣。陈岱孙先生,这位经济学界泰斗的名字,早已在大众视野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一直想象,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是如何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将自己的才情与热忱全然投入到学术研究之中?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窥探他内心世界的窗户。我期待着书中那些深情的追忆,那些感人至深的细节,能够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对中国经济学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或许,书中还会披露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一些足以让我们对历史和知识分子群体产生新的认知。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一位学者的纪念,更是一次与智者对话,一次对过往时代的追溯与感悟。它承载的,是知识的传承,更是精神的传递。

评分

最近终于得偿所愿,捧到了这本《岱岳长青:陈岱孙纪念文集》。作为一名对中国近现代经济思想史略有涉猎的普通读者,陈岱孙先生的名字我早有耳闻,但对其生平与思想的深入了解,却始终停留在碎片化的知识层面。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这一长久以来的空白。我尤其期待书中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纪念文章,它们往往能以最真挚的情感,勾勒出一位智者的人生轨迹,还原出一个鲜活立体的学术大家。我很好奇,这些亲历者、同道者,或是受业弟子,将从哪些独特的视角,去解读陈岱孙先生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如何坚守学术理想,又如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纪念性的文集,在我看来,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担当,也为我们今天反思学术的初心与价值,提供了宝贵的参照。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感受那份“岱岳长青”的学术精神,去聆听那来自历史深处的智慧回响。

评分

一直以来,陈岱孙先生在我心中都是一位传奇般的存在。《岱岳长青:陈岱孙纪念文集》的出现,让我觉得这是我深入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绝佳机会。我并非经济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我对那些在中国现代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以其智慧和品格影响着时代的人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我非常好奇,书中那些作者们,他们是如何回忆起与陈岱孙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眼中,陈岱孙先生最令人难忘的特质是什么?是他的学术造诣,还是他的人格魅力?抑或是他在某个关键时刻所展现出的洞察力与担当?我期待着,这些来自不同视角的叙述,能够为我构建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陈岱孙形象。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情感的连接,一次对伟大心灵的探寻。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岱岳长青:陈岱孙纪念文集》,一直期待着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作为一名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略有关注的读者,陈岱孙先生的大名如雷贯耳,但他具体的学术贡献和个人经历,我却总是觉得知之甚少。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可以弥补这一遗憾。我特别期待书中那些来自他学生、同事、甚至是亲友的回忆文章,我相信这些文字能够更真实、更生动地展现出陈岱孙先生的学识、品格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我很好奇,在那些风云激荡的岁月里,他如何坚持自己的学术信仰?他的思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一位学者的纪念,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近现代经济学发展史的窗口,让我能够从中窥见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奋斗与坚守。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份“岱岳长青”的精神力量。

评分

对于《岱岳长青:陈岱孙纪念文集》,我怀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期待。我是一名长期关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知识分子命运变迁的普通读者。陈岱孙先生的名字,在我心中一直是那种“文死谏,武死战”式的英雄形象的延伸,但他又更多地与学问、与坚守、与风骨联系在一起。我一直很好奇,在那个充满挑战与变革的时代,一位经济学家是如何平衡学术研究与社会责任的?他的人生道路又是如何跌宕起伏,又始终不改初心?这本书,汇集了众多与陈岱孙先生有过交集的人们的记忆与感悟,这让我相信,它将不仅仅是一部枯燥的学术回忆录,而是一幅描绘陈岱孙先生波澜壮阔人生画卷的生动写照。我渴望从这些文字中,看到他治学的严谨,看到他待人的真诚,看到他面对困境时的坚毅。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对一位伟大灵魂的致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