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上看,这本书无疑是中国刑法领域的一部重要参考资料。它对于研究和学习中国刑事审判的实际操作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我尤其赞赏其在更新方面的努力,能够在法律实践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及时推出“最新增补版”,这对于保持知识的先进性至关重要。书中的案例分析详尽,逻辑严密,能够帮助读者从多个维度理解法律条文的实际应用。对于正在准备司法考试、从事法律实务工作,或是对中国刑法体系感兴趣的研究者和学生来说,这本书都将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仅是一本案例汇编,更是一部生动的中国刑事司法实践教科书,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敏锐的实践洞察力。
评分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其结构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它并没有简单地将所有案例堆砌在一起,而是围绕着“总则部分”的核心,将不同罪名的案例进行了有机串联。在学习危害国家安全罪时,我发现书中的讲解不仅仅局限于罪名本身,还会时不时地回溯到刑法总则中的相关原则,比如犯罪构成、主观故意与过失、共同犯罪等,这使得我对罪名理解的更加透彻,也更加容易将零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特别是在处理一些边缘化的案件时,书中的分析能够帮助我厘清关键的法律界限,避免误入歧途。例如,在讨论危害公共安全罪时,作者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阐述危险犯与结果犯的区别,以及不同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被定性,这对于我理解某些复杂案件的定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最先翻阅的是目录,试图了解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令人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将条文罗列,而是以案例为载体,对每一个重要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特别关注了“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部分,书中的案例选取非常具有代表性,从定罪量刑到证据的采信,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而且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的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意见和相关批复。这让我感觉不是在阅读枯燥的法律条文,而是在参与一场真实的庭审,从不同角度审视案件的复杂性和法律的精妙之处。作者在解析案例时,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复述,而是深入探讨了罪名之间的界限、特定情形下的法律适用难题,以及不同法院在类似案件处理上的细微差异。这种深度的分析,对于我这种希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且严谨,但又不失可读性。作者在引用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时,都保持了原文的准确性,但在之后的解释和分析过程中,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案例,将晦涩的法律概念阐释得清晰明了。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思考题”或者“拓展阅读”的提示,这些不仅能引导我主动思考,还能在我对某个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时,提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例如,在某个关于非法集资的案例分析中,书中提到了经济犯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交叉问题,并引出了一些相关的学术讨论,这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一堆案例,更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法律问题,如何从案例中提炼出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和标题就足够吸引人,我一直对中国刑法特别是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国防相关的罪名非常感兴趣,一直想找一本权威且更新及时的读物来系统性地学习。从书名来看,“指导案例”四个字就预示着内容的实用性和指导性,这对于理解抽象的法律条文如何应用于实际案件至关重要。尤其是“总则部分”的强调,说明它不仅会涉及具体罪名的构成要件,还会从宏观层面阐述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规则,这对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非常有帮助。而“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这几个罪名的覆盖面,恰好是我最关注的领域,它们不仅涉及法律的严谨性,更关乎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根基。特别是“最新增补版”,这让我看到了出版方对时效性的重视,要知道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一本过时的书籍在法律领域几乎是无法使用的。这本书承诺的“最新”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希望能从中获得最前沿的知识和理解。
评分2010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对法院系统的案例指导工作做了具体的规定。2011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一批4个指导性案例。[1] 2012年4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二批4个指导性案例。[2] 2012年9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三批4个指导性案例,其中民事、刑事案例各2个。[3] 2013年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发布第四批指导性案例[4] 。2013年1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五批指导性案例,供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件时参照。[5] 2014年1月26日发布第六批指导性案例,分别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权利保护、保险人代位行使请求权案件的管辖、政府信息公开网上申请的答复期限等问题。
评分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
评分编辑
评分很好 很不错 非常不错 很好
评分2010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对法院系统的案例指导工作做了具体的规定。2011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一批4个指导性案例。[1] 2012年4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二批4个指导性案例。[2] 2012年9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三批4个指导性案例,其中民事、刑事案例各2个。[3] 2013年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发布第四批指导性案例[4] 。2013年1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五批指导性案例,供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件时参照。[5] 2014年1月26日发布第六批指导性案例,分别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权利保护、保险人代位行使请求权案件的管辖、政府信息公开网上申请的答复期限等问题。
评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术语,它与西方的“判例”有本质上的区别。
评分书是好书,就是这本书只有第一本了,其他绝版了
评分。。。。。。。。。。
评分发货快 质量好 内容精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