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岁月的真实写照,内容稍嫌简单
评分颠倒岁月 颠倒岁月!
评分很好的书,挺有意思,能了解过去
评分之前的因为挤压坏了,又重新寄了一本。
评分颠倒岁月的荒唐事,看了笑不出来,只有沉思
评分徐小棣的叙述之最大好处,在于不文过饰非,尤其她有着直面自己内心的勇气,这恐是许多人做不到。还是那个上海小女孩(名字叫普晶)的故事,在相册风波之后,学校的班级要排演“南京路上好八连”,普晶争到饰演南京路上一个行人的角色,她精心准备,好好打扮,在台上把跑龙套的阔太太一角演得活灵活现。结果,演出之后遭到围攻,被骂做“妖婆”,另有少量拳头相加。“我”一面是同情,“但默默旁观那些厉害人大胆摧毁美丽与新异,又隐隐感到快意”。成年后的徐小棣追忆,幸好这次寻衅未发生在次年的“红八月”,否则暴行被公然鼓励,“那时,‘同学’的手上会不会沾染普晶的血,‘我’会不会献出相册的秘密呢?”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沉潜极深的“小”,不过大多有意无意地遮掩或忽略之,逢事常本能地将自己择出,似乎超然物外,其实仅是一种懦怯而已。徐小棣却是反其道行之,她紧紧地“揪住成长中的自己”,不为自我外在或心理的行为活动找诸般借口,锋利的解剖刀指向时代的同时,也不放过在颠倒岁月中飘摇不定的自己,“自抉其心”是痛楚的,但却抱持诚实的态度,弥足珍贵。我们如果对历史的反思有如此的坦直,那“颠倒岁月”的阴魂想来不会至今仍流连不散。
评分怕以后买不到,所以又买了几本。
评分颠倒岁月 颠倒岁月!
评分“逃”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本是面对危险时的直感与本能,不会招来指责。但于徐小棣,十三岁时的那次“逃”却使之负疚数十年,因为那正是妈妈大难临头的时候,1966年最恐怖的日子。“我没有想到与妈妈同甘共苦……我淌着冷汗,只想逃”,这成为她在以后的岁月抹不去的羞耻,“良心追逐着我去补全那些残缺的故事,向我在另一个世界的妈妈忏悔”。这让我想起导演陈凯歌在自传《少年凯歌》中,追述同样的年月中自己对父亲的背叛,耻感刻骨铭心,忏悔延绵至已届中年的他。在其电影作品中,如《荆轲刺秦王》、《和你在一起》、《赵氏孤儿》等,弑父、背叛、悔恨、救赎,我们可以明显地感知他忏悔情结的深化与延伸,一个人的心理创痛之巨,莫此为甚。徐小棣、陈凯歌们都是那个是非颠倒、人伦亲情扭曲时代的亲历者,他们曾经盲目信仰过某些事物,曾经无情唾弃毁坏过另一些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当狂热烟消云散,昔时的荒诞与丑陋暴露无遗,他们唯有以忏悔救赎往日的过错,虽于事未必有补,但这种心灵的诚实却是善的累积,以及好的趋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