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宅工程常見質量通病防治手冊

保障性住宅工程常見質量通病防治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融 編
圖書標籤:
  • 保障性住房
  • 質量控製
  • 施工
  • 通病防治
  • 住宅工程
  • 建築質量
  • 工程管理
  • 房屋建設
  • 技術手冊
  • 規範標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2144419
版次:1
商品編碼:1108204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8-01
頁數:179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保障性住宅工程常見質量通病防治手冊》按照保障性住宅建設相關法規和政策的要求,以國傢工程建設強製性標準為基礎,分為勘察設計、建築施工和安裝施工三篇。從岩土工程勘察、建築、結構、設備設計和地基與基礎工程、主體結構工程、裝飾裝修工程、屋麵工程、保溫節能工程、建築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建築電氣工程、通風與空調工程、智能建築工程、電梯工程施工等方麵分14個章節對保障性住宅設計、施工中各種常見質量通病進行瞭全麵分析。

目錄

第1篇 勘察設計
第1章 岩土工程勘察
1.1 勘察方案中的問題
1.2 現場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1.3 室內土(水)試驗中的問題
1.4 勘察成果文件中的問題

第2章 建築設計
2.1 總平麵
2.2 設計標準
2.3 建築消防
2.4 建築構造與構件
2.5 建築節能
2.6 建築無障礙設計
2.7 全裝修設計

第3章 結構設計
3.1 荷載
3.2 地基基礎
3.3 混凝土結構
3.4 砌體結構

第4章 建築設備設計
4.1 電氣設計
4.2 給水排水設計
4.3 消防給水係統設計
4.4 室內燃氣設計

第2篇 建築施工
第5章 地基與基礎工程
5.1 支護土方
5.1.1 土方開挖
5.1.2 土方迴填
5.2 地基處理
5.2.1 重錘夯擊地基不密實
5.2.2 攪拌法地基加固問題
5.2.3 注漿法地基加固問題
5.3 樁基
5.3.1 PHC管樁
5.3.2 鑽孔灌注樁
5.4 地下結構滲漏
5.4.1 基礎底闆與牆闆施工縫齣現滲水
5.4.2 地下室外牆滲水
5.4.3 後澆帶漏水
5.5 混凝土基礎
5.5.1 條形及承颱混凝土基礎

第6章 主體結構工程
6.1 混凝土結構工程
6.1.1 模闆接縫不嚴
6.1.2 模內未清理乾淨
6.1.3 牆柱爆模
6.1.4 鋼筋堆放不符閤要求
6.1.5 鋼筋成型尺寸不準確
6.1.6 鋼筋綁紮間距超標
6.1.7 鋼筋綁紮搭接接頭鬆脫
6.1.8 鋼筋錨固長度不滿足規範要求
6.1.9 施工縫混凝土空洞鬆散不密實
6.1.10 混凝土結構裂縫
6.1.11 混凝土保護層偏差過大
6.1.12 混凝土構件幾何尺寸偏差過大
6.1.13 結構滲漏
6.1.14 剪力牆底部爛根
6.1.15 樓梯踏步施工接縫明顯
6.2 砌體結構工程
6.2.1 組砌方法錯誤
6.2.2 砂漿與砌體粘結不良
6.2.3 牆麵平整度、垂直度差,灰縫不直、厚薄不勻
6.2.4 牆體隨意留槎且多留置陰槎
6.2.5 砂漿不飽滿
6.2.6 牆麵勾縫粗糙,縫內殘漿未淨,勾縫砂漿開裂脫落
6.2.7 砌體裂縫
6.2.8 砌體標高、軸綫偏差過大
6.2.9 構造柱、圈梁設置不符閤規範要求
6.2.10 導牆設置及澆築不符閤規範要求
6.2.11 過梁擱置長度不符閤規範要求
6.2.12 預製小構件錶麵氣孔、麻麵,掉角
6.2.13 拉結筋設置錯誤
6.2.14 廚房、衛生間樓地麵滲漏水

第7章 裝飾裝修工程
7.1 初裝飾工程
7.1.1 地麵
7.1.2 抹灰
7.1.3 門窗
7.1.4 欄杆
7.2 精裝飾工程
7.2.1 地麵
7.2.2 飾麵
7.2.3 門窗
7.2.4 吊頂
7.2.5 塗飾

第8章 屋麵工程
8.1 屋麵做法
8.2 屋麵排水不暢
8.3 屋麵滲漏

第9章 保溫節能工程
9.1 牆麵基層
9.1.1 采用保溫漿料替代找平層
9.1.2 基層處理不當導緻開裂空鼓
9.1.3 粘結砂漿配製及攪拌不當
9.2 保溫層
9.2.1 保溫漿料現場攪拌不當
9.2.2 保溫漿料粘結塗抹不當
9.2.3 保溫闆鋪貼安裝不當
9.2.4 保溫層空鼓脫落
9.2.5 外牆牆體保溫層開裂
9.3 抹麵層
9.3.1 網格布埋填不當
9.3.2 抹麵抗裂砂漿開裂
9.4 飾麵層
9.4.1 牆體飾麵層龜裂
9.5 節點構造
9.5.1 女兒牆內側未設置增強保溫處理
9.5.2 建築底層的勒腳處保溫節點未處理
9.5.3 窗邊洞口開裂

第3篇 安裝施工
第10章 建築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10.1 給水管道安裝
10.1.1 聚氯乙烯(PVC)給水管連接滲水
10.1.2 襯塑鋼管的襯塑損壞
10.1.3 橡膠柔性接頭單邊拉伸、壓縮或扭麯
10.1.4 埋地鍍鋅鋼管錶麵未做防腐處理
10.1.5 消火栓箱安裝不規範
10.1.6 管道閥門保溫厚度不足存在空鼓
10.1.7 管道金屬保護殼安裝存在的問題
10.1.8 易結凍部位的給水管道未做保溫
10.2 排水管道安裝
10.2.1 塑料雨水管和塑料排水管混用
10.2.2 塑料排水管伸縮節設置不正確
10.2.3 排水立管檢查門的設置不閤理
10.2.4 穿越管籠牆體選用平型阻火圈的問題
10.2.5 穿越樓闆或牆的管道未設置套管
10.3 衛生器具安裝
10.3.1 預留排水管口與器具鑲接尺寸不符
10.3.2 衛生器具固定用金屬墊片及彈簧墊圈
10.3.3 地漏安裝與毛地坪麵平或低於地坪麵
10.4 管道配件安裝
10.4.1 法蘭螺栓安裝的問題
10.4.2 閥門安裝前未做強度和嚴密性試壓
10.4.3 減振器(塊)敷設在粉刷層內
10.4.4 支吊架安裝的問題
10.5 測試與試壓
10.5.1 管道試壓過程中的問題
10.5.2 隱蔽排水管道未做灌水試驗
10.6 留洞與套管設置
10.6.1 預留洞不能選用
10.6.2 金屬套管選用偏薄材料
10.6.3 套管設置的常見問題

第11章 建築電氣工程
11.1 成套配電櫃和動力、照明配電箱安裝
11.1.1 連接導綫截麵積偏小
11.1.2 在輕質磚牆上使用膨脹螺栓
11.1.3 照明配電箱(盤)內保護地綫與零綫連接不規範
11.2 低壓電動機及電動執行機構檢查接綫
11.2.1 電動機接綫前未做絕緣電阻測試
11.2.2 電動機接綫端頭少編號或未做相色標記
11.2.3 電動機或電氣設備接綫樁頭少緊固件
11.3 電纜橋架安裝與橋架內電纜敷設
11.3.1 電纜橋架在轉角對角綫處未設支(吊)架
11.3.2 橋架、綫槽進櫃(箱)末端未接地
11.3.3 電纜橋架、綫槽直角彎的安裝問題
11.3.4 橋架內電纜綁紮固定不規範、標牌遺漏
11.4 電綫導管、電纜導管和綫槽敷設
11.4.1 電氣絕緣塑料導管連接處的粘結問題
11.4.2 室外及底層地坪內電氣配管選用薄壁電綫導管
11.4.3 室外露天電氣配管進設備時少防雨措施
11.4.4 柔性導管敷設過長
11.4.5 電纜保護管口未敲喇叭口
11.5 電綫、電纜穿管和綫槽敷綫
11.5.1 疏散照明綫路未穿耐火導綫
11.5.2 導管牆體埋設保護層厚度偏小
11.5.3 導綫連接用鋼絲鉗壓接
11.5.4 接綫端子上兩根導綫之間未設平墊圈
11.6 普通燈具及開關、插座安裝
11.6.1 多股銅軟綫未搪锡
11.6.2 接綫串接
11.6.3 麵闆上裝飾帽遺漏
11.7 接地裝置、避雷引下綫及等電位安裝
11.7.1 螺紋連接的鋼筋未做跨接
11.7.2 引下綫終端未封閉和單邊焊接
11.7.3 鍍鋅扁鋼搭接的螺栓不正確
11.7.4 接地綫穿越牆壁、樓闆等沒設套管
11.7.5 明敷接地綫沒有標識
11.7.6 高於避雷帶的金屬物沒有采取防雷措施
11.7.7 等電位聯結導綫截麵不規範

第12章 通風與空調工程
12.1 風管製作
12.1.1 風管邊長或單邊麵積大,未采取加固措施
12.1.2 風管法蘭連接間隙不均勻
12.1.3 玻璃鋼風管歪斜,錶麵不平整
12.1.4 排煙風管法蘭選用可燃或阻燃密封墊料
12.1.5 風管的法蘭未按要求塗漆
12.2 風管係統及設備安裝
12.2.1 風管係統支、吊架設置部位不妥
12.2.2 排煙風管係統柔性短管安裝不當
12.2.3 防火閥執行機構不靈活
12.2.4 風機的減振器受力不均

第13章 智能建築工程
13.1 係統質量問題
13.1.1 弱電配管的預埋問題
13.1.2 導綫的接綫、連接質量和色標不符閤要求
13.1.3 控製箱的安裝、配綫不規範
13.1.4 弱電接地的常見問題
13.1.5 室外弱電進戶管預埋不規範
13.2 消防報警係統
13.2.1 消防報警係統布綫不規範
13.2.2 探測器位置不閤理
13.2.3 消防報警器不符閤安裝要求
13.3 安全防範係統
13.3.1 供電、接地與安全防護不閤理

第14章 電梯工程
14.1 轎廂與對重支架的安裝
14.1.1 導軌支架位置裝反
14.1.2 導軌支架腰形孔與膨脹螺栓不匹配
14.2 轎廂與對重導軌安裝
14.2.1 轎廂導軌在兩導軌接導闆處直綫度超差
14.3 電梯層門安裝
14.3.1 地坎支架、支承與牆麵接觸後扭麯變形
14.3.2 層門安裝的緊固螺栓埋深太淺
14.4 電梯曳引鋼絲繩安裝
14.4.1 曳引鋼絲繩外錶髒,夾有雜物
……

精彩書摘

  ①場地有固定參照物,並經校核其位置與地形圖上位置一緻時,可根據該參照物進行量測定位;
  ②場地內已布設控製點或界樁,並已知建(構)築物坐標時,可根據界樁、坐標采用全站儀、經緯儀或GPS定位;
  ③現場空曠無控製點,當采用CAD圖解能生成勘探點城市坐標並經核對正確時,可采用GPS衛星定位,定位時應與自建基站或上海市專用基站進行實時聯網校正;
  (2)勘探點的孔口標高應采用吳淞高程係統,宜根據市設水準點或市設水準點引測的高程點為基準進行孔口標高測量。也可利用GPS係統進行勘探點孔口標高測量,使用大地水準麵精化成果(上海市VRS係統)解算孔口標高。
  采用GPS係統測量孔口高程,經實際檢核,與市設水準點誤差很小,完全滿足勘探孔孔口標高測量需要。因此在現有的科技手段下,勘察成果應盡量避免采用假設高程。
  1.2.2 由於受場地施工條件影響,孔位移位後未進行實測,仍按設定孔位編製成果資料。
  【規範規定】
  行業標準《建築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GJ/T 87-2012)第4.0.3條 當調整勘探點位時,應將實際勘探孔位置標明在平麵圖上,並應注明與原孔位的偏差距離、方位和高差。必要時應重新測量孔位和高程。
  上海市工程建設規範《岩土工程勘察規範》(DGJ 08-37-2012)
  第9.4.5條 當實施的勘探孔孑位變動時,宜進行孔口標高和孔位的復測。
  【原因分析】
  受場地施工條件影響,孔位適當移動的情況經常發生,如未將實際孔位標明在勘察報告的勘探點平麵布置圖上,將會誤導設計和施工。尤其在持力層起伏的區域,平麵標高相差幾米,持力層深度就會相差很大,將導緻沉樁不到位,需要截樁,或者樁端未能進入樁基持力層,發生建築物沉降大、傾斜等工程事故。因此勘察文件如未按實際施工孔位編製勘察成果,對工程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影響,必須予以重視。
  目前勘察單位往往隻重視勘探點位的測放定位,而忽視對勘探完成後勘探孔位的復測。
  【控製措施】
  勘察單位應加強對勘探完成後的勘探孔位復測工作,勘探孔復測記錄應保留,並歸檔。
  1.2.3 同一建築物範圍內,主要受力層或有影響的下臥層變化較大,勘察過程中未按要求加密勘探孔。  
  【規範規定】
  國傢標準《岩土工程勘察規範》(GB 50021-2001)(2009年版)
  第4.1.16條第2款 同一建築範圍內的主要受力層或有影響的下臥層起伏較大時,應加密勘探點,查明其變化。
  【原因分析】
  同一建築物的樁基持力層起伏較大時,如勘察時沒有加密勘探孔,查明持力層的起伏情況,設計人員往往對同一幢建築采用同樣樁端人土深度,就會發生沉樁不能到位、樁身容易打爆或打裂等情況,給施工帶來很大麻煩,給工程帶來隱患。隻有詳細查明地層起伏大的區域持力層分布,纔能使設計人員閤理確定不同區域的樁端標高,減少沉樁睏難。另外考慮到地基土層在水平方嚮上的不均勻性對建築物的變形有著重大影響,當同一建築物有影響的下臥層起伏很大時,也需要詳細查明下臥層的分布特徵。
  ……

前言/序言


《建材之韻:從源頭到空間的全景解析》 內容簡介: 《建材之韻:從源頭到空間的全景解析》是一部深入探討建築材料全生命周期的百科式著作。本書旨在為建築師、工程師、材料研究者、施工人員以及所有對建築材料懷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係統且具有前瞻性的知識框架。我們不關注具體工程項目的質量通病及其防治,而是將目光聚焦於構成萬丈高樓的基石——建築材料本身,從其最本源的物質屬性,到如何在設計理念中得以升華,再到最終融入我們生活的居住空間,逐一進行細緻入微的剖析。 本書的編寫理念,是認識到現代建築的復雜性與日俱增,而材料作為其最核心的構成要素,其性能、可持續性、環境影響以及經濟性等方麵的考量,早已超越瞭單純的結構功能需求。我們希望通過本書,打破傳統材料分類的僵化模式,建立一種全新的、以材料生命周期為核心的理解體係。從地殼深處挖掘齣的礦石,到田間生長的農作物,再到實驗室裏閤成的先進聚閤物,本書都將追溯其“前世今生”,探討其自然稟賦與人工改造的奇妙交織。 第一篇:材料的源頭——自然的饋贈與人類的智慧 本篇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段追溯之旅,探尋構成建築的天然與半天然材料的本源。我們將深入瞭解: 石材的韆年物語: 從花崗岩、大理石、砂岩等常見石材的礦物成分、地質成因、開采方式、物理化學特性,到其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耐久性錶現。我們將探討石材的自然美學價值,以及如何通過精細的加工工藝,將其原始的粗獷轉化為細膩的裝飾。同時,本書也將觸及石材開采的環境影響,並介紹一些可持續開采的實踐案例。 木材的生命脈絡: 森林是地球的肺,木材是人類最早的建築材料之一。本篇將深入解析不同樹種的紋理、密度、強度、防腐防蟲性能,以及它們如何隨生長環境和樹齡而變化。我們將追溯木材的生長、采伐、乾燥、防腐處理等過程,並詳細介紹木結構建築的曆史演變及其現代應用。此外,本書還將討論可持續林業認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再生木材和工程木材等創新應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森林資源的壓力。 土與粘土的古老智慧: 從夯土牆到磚窯,土與粘土是人類文明早期最普遍的建築材料。本篇將解析不同類型土壤的顆粒組成、塑性、強度,以及粘土燒製成磚瓦的化學物理變化。我們將探討傳統土建築的保溫隔熱性能、呼吸性,以及它們在現代綠色建築中的復興潛力。書中還將介紹現代粘土磚的生産工藝,以及如何優化其性能以滿足當代建築的需求。 植物縴維的綠色能量: 隨著人們對可持續材料的關注日益增加,竹子、秸稈、麻等植物縴維正重新煥發活力。本篇將係統介紹這些材料的力學性能、生物降解性、環境友好性,以及它們在復閤材料、絕緣材料、裝飾麵闆等領域的應用前景。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科學的處理和改性技術,提升植物縴維材料的耐久性和使用壽命,使其成為傳統材料的有益補充。 第二篇:材料的加工與創新——工業文明的印記 本篇將聚焦於人類通過工業手段對材料進行改造與創新的過程,以及由此催生齣的眾多現代建築材料。 金屬的力與美: 鋼鐵、鋁、銅等金屬材料以其卓越的強度、韌性和可塑性,在現代建築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篇將深入解析不同閤金的成分、冶煉工藝、防腐蝕處理方法,以及它們在結構框架、幕牆、屋麵、管道係統等方麵的應用。我們將探討金屬材料的迴收利用,以及輕質高強閤金的研發趨勢。 水泥與混凝土的化學反應: 混凝土是現代建築的脊梁,而水泥則是其靈魂。本篇將詳述波特蘭水泥的生産過程、化學組成、水化反應機理,以及不同摻閤料(如粉煤灰、礦渣)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我們將深入研究混凝土的拌閤、澆築、養護等工藝,並探討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縴維增強混凝土等新型混凝土的應用。本書還將關注混凝土的耐久性問題,以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玻璃的通透與隔斷: 玻璃不僅是視野的窗口,更是建築錶情的重要載體。本篇將介紹普通平闆玻璃、鋼化玻璃、夾膠玻璃、Low-E玻璃等不同類型玻璃的製造工藝、光學性能、隔熱保溫性能,以及它們在幕牆、窗戶、采光頂等部位的應用。我們將探討玻璃的色彩、質感及其與光綫的互動,以及智能玻璃在未來建築中的發展潛力。 高分子材料的無限可能: 塑料、橡膠、閤成縴維等高分子材料以其輕質、絕緣、耐腐蝕、可塑性強等特點,在建築的各個角落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本篇將解析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氨酯(PU)、聚碳酸酯(PC)等常見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結構、加工方法,以及它們在管道、防水捲材、保溫材料、裝飾裝修、密封材料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我們還將關注高分子材料的環保問題,以及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發進展。 陶瓷與復閤材料的精進: 從傳統的磚瓦、瓷磚,到現代的陶瓷闆、陶瓷縴維,陶瓷材料在建築中的應用不斷升級。本篇將介紹陶瓷的成分、燒製工藝、錶麵處理技術,以及其在牆地麵鋪裝、外牆掛闆、耐火材料等方麵的應用。同時,我們將重點探討各種新型復閤材料,如縴維增強聚閤物(FRP)、金屬基復閤材料(MMC)、陶瓷基復閤材料(CMC)等,及其在提升建築性能、實現輕質高強的方麵的突齣優勢。 第三篇:材料的融閤與空間——設計理念的具象化 本篇將超越單一材料的屬性,探討材料如何在建築設計理念的指導下,實現完美的融閤與轉化,最終塑造齣我們所居住和工作的空間。 材料的語言與美學: 建築師如何運用不同材料的質感、色彩、光澤、透明度等特性,來錶達建築的情感、風格和功能?本篇將通過大量經典案例,剖析材料在塑造建築美學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如何通過材料的對比與協調,創造齣引人入勝的視覺效果。 可持續性與綠色建材: 在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今天,可持續性已成為建築材料選擇的核心考量。本篇將深入探討綠色建材的定義、評價體係(如LEED、BREEM),以及如何通過選擇可再生、可迴收、低能耗、低排放的材料,構建環境友好的建築。我們將介紹被動式建築、零能耗建築等理念中材料的應用策略。 性能的優化與整閤: 現代建築對材料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包括結構強度,還涵蓋保溫隔熱、隔聲吸聲、防火防水、耐久性、健康性等多個方麵。本篇將探討如何通過材料的組閤、復閤以及智能材料的應用,實現建築整體性能的優化與提升。 材料與人體健康: 建築材料的揮發性有機化閤物(VOCs)、放射性等對居住者的健康有著直接影響。本篇將關注室內空氣質量,介紹低VOCs材料、天然材料的優勢,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材料選擇和通風設計,營造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未來的材料圖景: 本篇將展望建築材料的未來發展趨勢,包括仿生材料、自修復材料、3D打印材料、智能響應材料等前沿技術,以及它們可能為建築行業帶來的革命性變化。我們將探討新材料如何驅動建築形式的創新,以及如何實現更具智慧和可持續性的未來人居環境。 《建材之韻:從源頭到空間的全景解析》是一次對建築材料全方位的探索,它將帶領您穿越物質的肌理,理解設計的精妙,感受空間的溫度,最終深刻認識到,每一塊磚、每一根梁、每一扇窗,都蘊含著一段關於自然、關於科技、關於人類智慧的動人故事。本書旨在激發讀者對建築材料的深度思考,鼓勵創新性的材料應用,為構建更加美好、健康、可持續的未來建築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退休的建築工程師,我在職業生涯中積纍瞭豐富的經驗,也目睹瞭許多工程的興衰。我深知,房屋的質量是建築的生命綫,而“質量通病”則是這個生命綫上的隱患。特彆是保障性住宅,其建設數量巨大,如果質量控製不好,將會對社會造成長期的不良影響。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保障性住宅工程中常見的質量通病,並提供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涵蓋從基礎工程到主體結構,再到裝飾裝修的各個環節,詳細講解每一種通病的成因、錶現形式、危害以及預防和處理方法。例如,對於外牆滲漏,我希望書中能詳細闡述不同氣候條件下,牆體防水構造的選擇和施工要點,以及如何通過精細化的施工管理來杜絕滲漏的發生。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結閤我多年的經驗,印證書中觀點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評分

我是一名對住房品質有著極高追求的消費者,尤其是在購買保障性住宅時,我希望它不僅僅能滿足基本的居住需求,更希望它能擁有長久的穩定性和舒適性。因此,“質量通病”這個問題,是我在購房過程中最關注的焦點之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視角,讓我能夠瞭解在保障性住宅建設中,哪些是“常見”的“質量通病”,它們具體錶現為何?它們會給我的居住帶來哪些潛在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教會我一些基本的鑒彆方法,讓我能在驗房時、在日常居住中,能夠識彆齣這些“通病”的苗頭,並且知道如何嚮開發商或物業提齣閤理的訴求,甚至在必要的時候,能夠自己采取一些簡單的維修措施。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非技術性的語言,將復雜的質量問題講清楚,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受益匪淺。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參考書,更像是一份“購房安全指南”,能夠幫助我做齣更明智的決策。

評分

我是一位大學建築工程專業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一直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重要性。然而,在現有的教材中,關於“質量通病”的係統性梳理和防治指導相對比較零散,很多時候需要結閤實際工程經驗來補充。因此,《保障性住宅工程常見質量通病防治手冊》的齣現,對於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教學資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的課堂提供豐富的案例,讓學生們能夠直觀地瞭解各種質量問題的産生機製和危害,從而培養他們對工程質量的高度重視。同時,我也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化的防治體係,讓學生們在畢業後,能夠快速掌握應對各種質量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混凝土質量控製方麵,這本書是否能詳細介紹不同環境下的施工要點,以及如何通過科技手段進行監測和預警?在防水工程方麵,它是否能提供針對不同結構形式的詳細構造圖和施工細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們教學和學生實踐的有力助手。

評分

我是一名基層物業管理人員,每天都要麵對業主的各種投訴,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與房屋質量問題有關,比如牆麵開裂、滲水、漏水、掉灰等。這些問題不僅讓業主煩惱,也給物業管理帶來瞭巨大的壓力。我一直希望能夠有一本權威的、實用的指導手冊,能夠幫助我更專業地處理這些問題,並指導業主如何進行日常的維護。因此,《保障性住宅工程常見質量通病防治手冊》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是一份及時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列舉保障性住宅中各種常見的質量通病,並提供清晰的圖文示例,讓我能夠快速識彆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切實可行的維修方案和預防措施,指導我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甚至在一些情況下,能夠指導業主進行簡單的自我維護,從而減輕物業的負擔,提升業主的居住滿意度。

評分

作為一名城市規劃研究者,我一直關注保障性住宅的質量問題,因為這直接關係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居民的幸福感。我深知,一次粗糙的建設,可能會給城市的未來留下長期的“傷疤”。因此,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指導保障性住宅工程質量控製的“手冊”,在我看來,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保障性住宅在建設過程中容易齣現的“質量通病”,並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現象的描述,更能深入挖掘其背後的體製性、管理性、技術性等深層原因。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化的、可操作的防治策略,從設計、施工、監理到驗收的全過程進行有效乾預。例如,在材料選用方麵,是否能對保障性住宅常用的建築材料進行詳細的性能分析和質量要求,並提齣相應的選擇和檢測標準?在施工工藝方麵,是否能提供一些創新性的、能夠有效降低質量風險的施工技術?

評分

我是一名熱愛生活、注重居住品質的普通市民,雖然我購買的是保障性住宅,但我同樣希望我的傢是安全、舒適、耐用的。然而,我深知,房屋質量問題,特彆是那些“質量通病”,是影響居住體驗的重要因素。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房屋醫生”,為我揭示保障性住宅中那些看不見的“病癥”,並教我如何“對癥下藥”。我希望書中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介紹各種常見的質量通病,比如牆體開裂、滲漏、黴變等等,它們是怎麼産生的,會對我的生活帶來哪些不便。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傢庭保健”指南,教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簡單的檢查和維護,來預防和及時發現這些“病癥”,從而延長房屋的使用壽命,提升居住的幸福感。

評分

作為一名在房地産行業工作多年的技術顧問,我見證瞭無數工程的起起伏伏。保障性住宅作為解決民生問題的關鍵一環,其質量更是重中之重。我深知,“質量通病”是影響保障性住宅長期使用性能和居住舒適度的主要因素,也是業主最容易感知的痛點。這本書的問世,恰逢其時,它所關注的“常見質量通病防治”正是當前行業亟待解決的難題。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從宏觀到微觀,全麵、係統地梳理保障性住宅工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質量通病,並不僅僅局限於錶麵現象,更能深入挖掘其背後的深層原因,包括但不限於設計理念的偏差、材料選擇的不當、施工工藝的缺陷、以及管理環節的疏漏等。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前沿性的、創新性的防治技術和方法,能夠指導工程師、監理人員和施工人員在項目前期、中期、後期都能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控製措施,從而從源頭上杜絕或最大程度地減少質量問題的發生。這本書如果能結閤大量的案例分析,並提供詳細的圖文解析,那就更具參考價值瞭。

評分

我是一名基層施工管理人員,每天都在工地上摸爬滾打,深切體會到“質量通病”對工程的破壞性。一旦一個小小的質量缺陷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控製,最終可能釀成大禍,不僅給公司帶來經濟損失,更會影響到業主的入住體驗,甚至引發安全事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這些“通病”,並提供詳盡解決方案的工具書,而《保障性住宅工程常見質量通病防治手冊》的齣現,無疑正中我的下懷。我期待這本書能深入剖析各種常見的質量通病,比如混凝土開裂、滲漏、抹灰層空鼓、牆體開裂、保溫層脫落等等,並從設計、材料、施工工藝、驗收等各個環節,詳細闡述其産生的根源。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並且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夠指導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預防、發現和處理這些問題。例如,對於混凝土開裂,它是否能具體指導我們如何選擇閤適的混凝土配閤比,如何進行養護,以及如何通過技術手段來減少收縮裂縫的發生?對於滲漏,它是否能詳細講解不同部位的防水構造做法,以及常用的防水材料的性能和施工要點?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們施工現場的“活字典”,讓每一個施工人員都能從中獲益,從而提升整個工程的質量水平。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人一種踏實、嚴謹的感覺,沒有花裏鬍哨的宣傳語,隻有清晰的書名和似乎蘊含著豐富實用知識的版式。我之所以選擇它,是因為我一直對保障性住宅的質量問題感到擔憂,作為一名普通的購房者,我深知房屋質量直接關係到居住的安全和舒適,而保障性住宅的普及更是關係到社會公平和民生福祉。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明瞭它的核心內容——“常見質量通病防治”,這正是我最關心的問題。我想知道,究竟有哪些常見的質量問題會齣現在保障性住宅的建設中?這些問題又是如何産生的?最關鍵的是,這本書能否提供切實有效的防治措施?我希望它不僅僅是列舉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預防和解決的辦法,讓普通讀者也能看懂,甚至能在購房時、入住後對房屋質量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和監督。這本書的齣現,在我看來,是對住房質量的一種責任擔當,也是對購房者的一種有力保障。我期待著它能像一本嚴謹的教科書,又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指導我們如何識彆和應對那些可能影響我們安居樂業的“通病”。

評分

我對建築技術和施工工藝一直充滿好奇,尤其是在保障性住宅這個關乎民生福祉的領域,我更希望瞭解其背後的技術支撐和質量控製體係。《保障性住宅工程常見質量通病防治手冊》這本書,從書名上看,就直擊瞭保障性住宅建設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質量通病防治”。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詳細、專業的知識,讓我能夠瞭解在保障性住宅的建造過程中,究竟會遇到哪些常見的“通病”,這些“通病”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有哪些先進的技術和方法可以有效地預防和解決它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到工程的每一個細節,比如混凝土的配比、鋼筋的綁紮、防水材料的施工、保溫層的安裝等等,詳細闡述其相關的技術要點和質量控製標準。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實際的工程案例,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來展示“通病”的産生和防治過程,那對我來說,將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學習體驗。

評分

不錯

評分

正在看,還沒有看完!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正版圖書!!!!!!!!!

評分

正在看,還沒有看完!

評分

還好吧,初學者反正是學習

評分

正版圖書!!!!!!!!!

評分

正在看,還沒有看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