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在我國清初文壇上,有一位名滿天下,婦孺皆知,卻又毀譽天壤的大名士,他就是李漁。�ダ鈑�(1610~1680),字謫凡,號笠翁,彆署覺世稗官、笠道人、湖上笠翁等,浙江金華蘭溪夏李村人。他是我國清初戲劇傢、文學傢、戲劇理論傢,在他所留給後世六百餘萬字的作品中,人們較為熟知的有戲劇作品《笠翁十種麯》,短篇小說集《無聲戲》、《十二樓》,長篇小說《閤錦迴文傳》、《肉蒲團》,戲劇理論著作《閑情偶寄》等。另外,李漁一生還評點、評改過大量的小說、戲劇作品。爽口《金瓶梅》就是李漁後改定的作品,時間當在1667至1674年間;而鮮為人知的《笠翁評閱繪像三國誌纔子書》則是李漁晚年所評改的作品。透過李評本及其為《三國演義》題的兩篇序,我們可以窺視到李漁與《三國演義》之間的關係,是那樣的密不可分,是那樣的使人驚嘆。�ダ鈑嬗搿度�國演義》有著特殊的關係。他不僅早就推崇《三國演義》,後來自己評點過《三國演義》,對《三國演義》給予很高的評價,並且在毛綸、毛宗崗父子評點的《三國演義》,即《四大奇書種》的問世,以及讀書流傳之始時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三百多年來,人們都知道《三國演義》的作者是明初的羅貫中,但實際上流傳至今,人們所讀到的卻是清初的毛評本。鄭振鐸說:“自毛本行,羅本原本便也廢棄,而不為人所知。”羅本被廢棄的主要原因是:羅本經毛氏加以評改之後,無論是內容還是文字,都較為完整,較為進步,所以,毛本一齣,羅本便湮沒無聞。�ァ度�國演義》評點本傳世的不多,明、清兩代正式對該書提齣“批評”者的有:《書坊衝止餘象烏批評》、葉晝托名的《李卓吾先生批評》、《景陵鍾惺伯敬父批評》、《茂苑毛宗崗序始氏評》、《李笠翁評閱》等,其中,毛評本、李評本為有價值。但是,在實際流傳過程中,毛評本《三國演義》卻成為後來的通行本,得以廣泛流傳,並産生瞭很大的影響;而李評本《三國演義》則湮沒無聞,不為人們所知,這種相互間的反差之大,實與李漁大有關係。假如當年李漁不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毛評本的流傳很有可能被李評本所替代。清康熙十八年(1679),毛綸、毛宗崗父子所評的《三國演義》始成,李漁為其題序。序中,李漁對羅氏著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曆史演義給予瞭很高評價;對毛氏父子“布其錦心,齣其綉口”的整理和評點大加贊賞。�ァ度�國演義》是“四大奇書”之一。對於“宇宙四大奇書”之書目,明“後七子”之一的王世貞所定的是《史記》、《南華》、《水滸》與《西廂》四種;而馮夢龍所定的則是《三國》、《水滸》、《西遊》與《金瓶梅》四種。李漁的觀點傾嚮於馮夢龍,李漁認為:“愚謂書之奇,當從其類,《水滸》在小說傢與經史不類,《西廂》係詞麯,與小說又不類,今將從其類以配其奇,則馮說為近是。”李漁還認為,上述四大奇書當中,奇之書非《三國》莫屬,他說:“然野史類多鑿空,易於逞長,若《三國演義》則據實指陳,非屬臆造,堪與經史相錶裏,由是觀之,奇莫奇於《三國》矣。”那麼,《三國》到底奇在哪裏?李漁經過分析後認為,《三國》之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三國》者乃古今爭天下之一大奇局”;第二,“演《三國》者,又古今為小說之一大奇手”;第三,評《三國》者,韶“布其錦心,齣其綉口”。由於上述三個方麵因素,李漁認為在“四大奇書”當中,《奇書》之名非《三國》莫屬。�ダ釔辣盡度�國演義》約比毛評本遲個把月時間脫稿付梓,該書捲首有李漁自題的序,但序文比毛評本裏的序文要短。從內容來看,比較精練、明快,序中,對“四大奇書”所定的書目.其觀點基本上仍傾嚮於馮夢龍,所不同的是在此序中,李漁對上述“四大奇書”的優劣之處一一作瞭評論。李漁認為,《三國》是一部真正的奇纔奇文,應當多讀,讀《三國》比讀《水滸》、《西遊》、《金瓶梅》都要好。李漁指齣:“《水滸》文藻雖佳,於世道無所關係,且庸陋之夫讀之,不知作者密隱鑒誡深意,多以為果有其事,藉口效尤,興起邪思,緻壞心術,是奇而有害於人者也;《西遊》辭句雖達,第鑿空捏造,人皆知其誕而不經,詭怪幻妄,是奇而滅沒聖賢為治:二心者也;若夫《金瓶梅》,不過諷刺淫侈,興敗無常,差足澹人情欲,資人談柄已耳。”至於《三國》則不同,李漁指齣,羅貫中《三國演義》雖由陳壽的《三國誌》擴而為傳的,但其敘述精詳、記事詳明,文字優美等,堪與春鞦時代左丘明《左傳》相媲美。首先,《三國演義》能做到“首尾映帶,敘述精詳,貫穿聯絡,縷析條分,事有吻閤而不雷同,指歸據實而非臆造”;其次,“演此傳者,又與前後演列國、七國、十六國、南北朝……“各傳之手筆,亦大相徑庭。傳中摸寫入物情事,神彩陸離,瞭若指掌”;再者,《三國演義》“行文如九麯黃河,一瀉直下,起結雖有不齊,而章法居然井秩,幾若《史記》之列本紀、世傢、列傳、各成段落者不侔”。除瞭以上幾點外,再加之其文藻具有“華而不鑿,直而不俚,溢而不匱,章而不繁”等精當之處,李漁稱其“奇纔奇文也”。因在此之前李漁在《毛評本·序》中已把《三國》定名為“奇書”,又復憶起當年金聖嘆欲評《史記》為“纔子書”,後未果。據此,李漁嚮世人宜稱:《三國》“誠哉纔子書也。”“纔子書”的提齣和定名、定位,自此以後,大大提高瞭《三國演義》一書的價值、聲望及學術地位,繼而擴大瞭其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
目錄:
迴祭天地桃園結義劉玄德斬宼立功()第三迴董卓議立陳留王呂布刺殺丁建陽()第五迴曹操起兵伐董卓虎牢關三戰呂布()第七迴趙子龍磐河大戰孫堅跨江戰劉錶()第九迴王允定計誅董卓李傕郭汜寇長安()第十一迴劉玄德北海解圍呂溫侯濮陽大戰()第十三迴李傕郭汜亂長安楊奉董承雙救駕()第十五迴孫策大戰太史慈孫策大戰嚴白虎()第十七迴袁術七路下徐州曹操會兵擊袁術()第十九迴呂布敗走下邳城白門樓操斬呂布()第二十一迴青梅煮酒論英雄關雲長襲斬車胄()第二十三迴禰衡裸體罵曹操曹孟德三勘吉平()第二十四迴曹操勒死董貴妃玄德匹馬奔冀州()
我一直認為,閱讀經典,就是要讀齣“新意”。很多人看《三國演義》,無非是記住幾個著名的橋段,瞭解一下主要人物的關係。但如果僅僅停留在錶麵,那未免太可惜瞭。這套書,尤其是李漁的批注,真正做到瞭讓我“重讀”《三國演義》。當我再次讀到“桃園三結義”時,我不再僅僅看到三個男人的結拜,而是透過李漁的筆觸,感受到瞭他們各自的誌嚮、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這種樸素的義氣在亂世中的珍貴。當讀到“空城計”時,我不再僅僅驚嘆於諸葛亮的智謀,而是看到瞭他當時麵臨的絕境,以及他內心深處的孤注一擲。李漁的批注,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層層迷霧,去發現《三國演義》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這套書讓我明白,真正的經典,是可以跨越時代,不斷給予讀者啓示的。它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種對人性、對曆史、對社會運行規律的深刻洞察。
評分坦白說,我一直覺得《三國演義》裏的很多人物,比如諸葛亮,雖然聰明絕頂,但有時也顯得過於“神化”瞭。直到我讀瞭這套書,我纔意識到,李漁的批注恰恰彌補瞭這一點。他並沒有一味地贊美諸葛亮的智慧,而是深入分析瞭他每一次計謀背後的考量,有時甚至會指齣他策略中的一些不足或者說,如果換成另一種方式,結果又會如何。這種“反思式”的解讀,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更貼近人性。他會去探討為什麼趙雲能夠屢次救主,不僅僅是因為武藝高強,更是因為他忠誠的品格和過人的冷靜。對周瑜的描繪,也不再僅僅停留在“既生瑜何生亮”的狹隘層麵,而是展現瞭他作為東吳大都督的雄纔大略,以及他與諸葛亮之間惺惺相惜又互相提防的復雜情感。這種細膩的筆觸,讓我對這些熟悉的人物産生瞭全新的認識。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誰是誰”,而是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讓你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産生思考和對話。
評分作為一名對古籍校勘和版本研究略有瞭解的讀者,我對這套書的“珍藏典本”的定位深感認同。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找到一套經過精心校訂,並且附有權威批注的版本實屬不易。我特意對比瞭市麵上幾套流傳較廣的《三國演義》,在這套書中,無論是文字的準確性,還是標點的規範性,都錶現齣瞭極高的水準。更難得的是,李漁的批注,並非後人臆測,而是有史可循的,這保證瞭其曆史的真實性和學術的嚴謹性。每當遇到一些有爭議的情節,比如關於劉備稱帝的閤法性,或者關羽是否真的傲慢自大,李漁的批注都能提供一個不同於主流敘事的視角,讓你在閱讀時能夠獲得更全麵的信息,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這種對經典的尊重和對學術的嚴謹,是這套書最大的價值所在。它不僅僅是一套小說,更是一部可以用於深入研究《三國演義》的版本考證和文學批評的寶貴資料。
評分這套《三國演義》著實讓我驚艷。首先,作為一名對中國古典文學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套真正能夠深入理解《三國演義》精髓的版本。市麵上《三國演義》的版本眾多,但很多都隻是簡單的排版或注釋,很難觸及原著的深層意蘊。而這套書,以李漁的批閱為核心,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李漁,這位明末清初的文學大傢,他的批注不僅僅是簡單的字詞解釋,更多的是對人物命運、情節發展的精闢分析,甚至是對作者創作意圖的揣摩。閱讀他的批注,就像是與一位博學的老者在促膝長談,聽他娓娓道來《三國》中的英雄豪傑,品味他們之間的爾虞我詐、權謀鬥爭。每讀到一個關鍵情節,他的批注總能點醒我之前未曾留意到的細節,讓我對人物的性格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比如,對曹操的奸雄形象,李漁的批注就展現瞭其復雜性,既有梟雄的魄力,也有人性的弱點。這種多角度的解讀,讓《三國演義》不再是冰冷的曆史敘事,而是充滿瞭鮮活的生命力。全四冊的配置也足夠精良,紙張的質感、印刷的清晰度都屬上乘,拿在手裏就有一種珍藏的滿足感。
評分我得說,這套《三國演義》的裝幀設計簡直絕瞭!作為一名顔控,我挑選書籍時,除瞭內容,外觀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點。而這套書,完全擊中瞭我的心巴。古色古香的封麵設計,采用瞭傳統的函套,配上精心挑選的古籍紙張,每一個細節都透露著“典藏”二字的分量。打開書頁,字體的選擇也十分考究,大小適中,排版疏朗,即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更讓我驚喜的是,每冊書都有獨特的插圖,這些插圖並非簡單的復刻,而是根據李漁的批注意境繪製,生動地再現瞭書中那些波瀾壯闊的場麵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我尤其喜歡描繪赤壁之戰的那幾幅插圖,戰火紛飛,英雄輩齣,仿佛將我置身於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這種視聽雙重的享受,讓閱讀《三國演義》的過程成為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而且,這套書的尺寸也設計得很閤理,既方便拿在手中翻閱,又能在書架上占據一席之地,非常適閤擺放在書房裏,增添一份文化氣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