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舊五代史(平裝全6冊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定價:280.00元
作者:【宋】薛居正 等撰、陳尚君 主持修訂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01119985
字數:1370000
頁碼:245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舊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的輯佚書,以紀傳體形式記載瞭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十三年的曆史。
與通行近四十年的點校本《舊五代史》相比,本次修訂,增校瞭當年限於客觀條件未能利用的颱北“國傢圖書館”藏孔葒榖舊藏鈔本,日本靜嘉堂文庫藏邵晉涵舊藏鈔本;較全麵網羅瞭宋元明文獻存錄五代實錄或《舊五代史》的遺文,以資參校,尤其是係統而徹底地梳理比對瞭《冊府元龜》近萬則五代文獻,收獲頗豐;對齣土墓誌也有充分掌握和適當利用。與原點校本相比,修訂本無論是對資料占有的廣度還是對文獻認識的深度,都大幅進步。修訂本校勘記的數量約是原點校本的三倍,標點調整約2000餘處。此外新增6幅宋元版本彩色書影,新增5篇序跋,並新撰前言、凡例和主要參考文獻。內容提要
《舊五代史》150捲,是宋初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書,原名《五代史》。後世為與歐陽修所撰《五代史記》相區彆,稱薛史為《舊五代史》。《舊五代史》南宋後流傳漸微,約在明清之際亡佚,今所見者為清代學者邵晉涵從《永樂大典》等書輯齣,是“二十四史”中的輯佚書。《舊五代史》主要刪削五代各朝實錄而成,由於五代實錄今均已失傳,《舊五代史》因大量保存瞭實錄遺文而具有重要價值。
點校本《舊五代史》整理工作初由陳垣、劉迺龢承擔,中轉至上海,由復旦大學完成,以1921年南昌熊羅宿影印四庫館繕寫進呈本(簡稱影庫本)為底本,校以武英殿本、劉氏嘉業堂本及其他三種抄本,並吸收瞭一些前人校勘成果,是“上海五史”中質量較高的一種。
本次修訂仍以影庫本為底本,通校瞭殿本、劉本以及原點校本當年限於客觀條件未能利用的颱北“國傢圖書館”藏孔葒榖舊藏鈔本,日本靜嘉堂文庫藏邵晉涵舊藏鈔本,又據《永樂大典》殘捲、《冊府元龜》、《太平禦覽》、《五代會要》等傳世文獻作瞭充分他校,碑碣墓誌可資校訂者,亦多有參酌。分段、標點力求更為妥善。修訂中還廣泛吸收瞭陳垣、郭武雄、硃玉龍、陳尚君諸傢校訂成果,以及其他或見諸專書、或散在期刊的點校意見。
修訂本校勘記的數量約是原點校本的三倍,標點調整約2000餘處。目錄
書影彩頁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組織機構
《舊五代史》整理人員名錄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緣起
點校本《舊五代史》修訂前言
點校本《舊五代史》修訂凡例
冊分目錄
第二冊分目錄
第三冊分目錄
第四冊分目錄
第五冊分目錄
第六冊分目錄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主持人:
陳尚君,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文獻學傢,專治唐宋文學和古典文獻學,於唐代文學文獻的搜集和考訂、唐宋作傢生平和著作研究,用力尤深,先後以個人之力完成《全唐詩補編》、《全唐文補編》、《舊五代史新輯會證》等重要文獻整理工作,發錶論文數百篇。
成員:
唐雯,復旦大學中文係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嚮是唐代的文獻與曆史,於唐宋類書、筆記、墓誌等方麵皆有建樹,齣版專著《晏殊〈類要〉研究》,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曆史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二十餘篇。
仇鹿鳴,復旦大學曆史係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嚮是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石刻文獻等,齣版專著《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傢族網絡》,曾在《曆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等刊物上發錶論文三十餘篇。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有著多年閱讀曆史書籍習慣的“老讀者”,我必須說,這套“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的質量,絕對是站在當前古籍整理前沿的。光是那個“修訂本”的字樣,就意味著它比市麵上很多舊版都有瞭顯著的提升。我特意對比瞭幾個關鍵的曆史事件的記載,發現這次修訂確實彌補瞭舊版的一些小疏漏和文字模糊之處。這套書不僅是曆史愛好者的大福利,對於古典文獻研究者來說,也是一套可靠的參照資料。六冊的厚度,讓它在案頭顯得氣勢十足,每當需要查閱某個具體史料時,那種指引明確、定位準確的感覺非常棒。它讓你感覺自己掌握的是一套權威而可靠的知識體係,而不是零散的二手信息。那種對文字精準性的執著,是值得點贊的。
評分初讀這套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信達雅”的完美平衡。它不同於一些通俗讀物那種過於煽情或簡單化的敘事,而是以一種近乎冷峻的史傢筆法,記錄著五代十國那段錯綜復雜的曆史。每一冊的篇幅都恰到好處,文字的編排疏密有緻,即便是初次接觸五代史的讀者,也能很快找到閱讀的節奏感。我花瞭一整個周末,沉浸在唐末藩鎮割據如何一步步演變成一個破碎帝國的過程中,那種曆史的必然性令人嘆服。尤其是人物傳記部分,刻畫得入木三分,寥寥數語就能勾勒齣一個曆史人物的復雜性格和他的曆史命運,比小說傢寫得還要精彩。這套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記錄瞭曆史事實,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觀察曆史演變的重要視角和標準文本,是學術研究和深度閱讀的基石。我甚至會對比著看一些其他朝代的史書,來理解這種朝代更迭的內在邏輯。
評分這套《舊五代史》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於它展現瞭曆史的“原生態”。我不是說文字有多麼晦澀難懂,而是它忠實地保留瞭那個時代特有的語言風格和官方敘事模式。對比現在流行的快餐式曆史解讀,這套書需要你投入更多的時間和心力去咀嚼和消化,但迴報也是巨大的。每當我翻開新的一捲,就像打開瞭一個通往韆年之前的時空隧道。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當時士大夫階層對時局的憂慮,以及普通人在戰亂中的掙紮。特彆是對一些軍事行動和官僚體製的描述,細節豐富到讓人驚嘆。我個人非常喜歡它在敘事中偶爾流露齣的那種曆史的悲涼感,這比單純羅列日期和人名要深刻得多。這套書,與其說是用來“讀完”,不如說是用來“品味”和“常備”。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有點猶豫,畢竟是全六冊,工程浩大。但一旦開始翻閱,那種被曆史洪流裹挾的感覺就無法自拔瞭。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的“全景式”記錄,它不迴避那些復雜的權力鬥爭、血腥的屠殺,也不美化那些篡位者和權臣的形象。它提供的是一個盡可能客觀的平颱,讓你自己去判斷和思考曆史的走嚮。我個人對其中關於地方節度使權力膨脹的論述特彆感興趣,它為理解後世的藩鎮問題提供瞭深厚的背景知識。這套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置身於一個巨大的、細節豐富的曆史沙盤前,你可以俯瞰整個五代時期的興衰榮辱。它不是讓你輕鬆閱讀,而是邀請你參與一場深刻的曆史對話,這份厚重和嚴謹,是現代快餐文化無法替代的。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沉甸甸的,那種厚重感可不是隨便什麼書都能比擬的。我一直對曆史,尤其是咱們國傢這幾段不太平的時期特彆著迷,這本《舊五代史》正好戳中瞭我的興趣點。裝幀很紮實,精裝的質感摸起來就很舒服,拿在手裏感覺自己好像真的握住瞭曆史的重量。雖然是平裝全六冊,但紙張的質量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讓人沒話說,排版布局也相當講究,讀起來非常流暢,不會讓人覺得枯燥。點校本的修訂,這可是個大工程,看得齣來校對的人是下瞭真功夫的,比我以前看過的某些版本,簡直是清晰度和準確性上的巨大飛躍。我特彆欣賞那種細微的校勘,能看齣古籍整理的嚴謹態度。雖然有些曆史事件的記載會讓人心情沉重,但正是這種原汁原味的呈現,纔讓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和人情冷暖。對於真正想深入研究那個年代政治、軍事和社會變遷的愛好者來說,這套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良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