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ARM11嵌入式Linux系统实践与应用》主要包括4部分:嵌入式Linux系统管理与编程基础、ARM程序设计、内核开发与系统移植,以及驱动程序开发。本书作者都是长期使用Linux系统进行教学、科研和实际生产工作的教师和工程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编著经验。本书在内容编排上,按照读者学习的一般规律,结合大量实例讲解操作步骤,能够使读者快速、真正地掌握嵌入式Linux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ARM11嵌入式Linux系统实践与应用》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实例丰富,既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读者自学的教程,同时也非常适合作为专业人员的参考手册。
目录
前言
第1章 嵌入式系统的定制及配置使用
1.1 嵌入式系统开发综述
1.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1.1.2 嵌入式Linux基础
1.2 Linux安装与配置
1.2.1 Linux定制安装
1.2.2 服务器配置
1.3 Linux常用命令
1.3.1 用户系统相关命令
1.3.2 文件操作相关命令
1.3.3 压缩打包相关命令
1.3.4 网络相关命令
1.3.5 其他常用命令
1.4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嵌入式开发软件工具的使用
2.1 Windows平台下软件工具的使用
2.1.1 Source Insight
2.1.2 SecureCRT
2.1.3 Notepad++
2.2 Linux平台下软件工具的使用
2.2.1 vi
2.2.2 gcc程序编译
2.2.3 gdb程序调试
2.3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Linux脚本编程
3.1 常用shell命令
3.2 脚本编写基础
3.2.1 特殊字符
3.2.2 变量和参数
3.2.3 退出和退出状态
3.3 流程控制
3.3.1 条件测试
3.3.2 操作符相关主题
3.3.3 循环控制
3.3.4 测试与分支
3.3.5 实例进阶
3.4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ARM11综述
4.1 ARM概述
4.1.1 ARM11主要功能
4.1.2 ARM11处理器比较
4.2 ARM指令与系统
4.2.1 ARM寄存器结构
4.2.2 ARM指令集
4.2.3 ARM伪指令
4.3 ARM中断体系结构
4.3.1 ARM中断系统结构
4.3.2 ARM中断系统操作
4.4 思考题
第5章 GPIO接口
5.1 GPIO接口介绍
5.1.1 GPIO结构
5.1.2 GPIO寄存器
5.2 GPIO操作实例
5.2.1 硬件设计
5.2.2 软件设计
5.3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IIC接口
6.1 IIC接口介绍
6.1.1 IIC结构及寄存器
6.1.2 软件访问方法
6.2 IIC操作实例
6.2.1 硬件设计
6.2.2 软件设计
6.3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UART接口
7.1 UART接口介绍
7.1.1 UART结构及操作
7.1.2 寄存器
7.2 UART操作实例
7.2.1 RS232原理
7.2.2 硬件设计
7.2.3 软件设计
7.3 思考题
第8章 ADC接口
8.1 ADC接口介绍
8.1.1 ADC基本原理
8.1.2 S3C6410ADC接口
8.1.3 ADC寄存器
8.2 ADC操作实例
8.2.1 硬件设计
8.2.2 软件设计
8.3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内核开发基础
9.1 构建嵌入式Linux系统基础
9.1.1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
9.1.2 嵌入式Linux内核
9.1.3 根文件系统
9.1.4 BootLoader
9.2 嵌入式Linux内核简介
9.2.1 内核架构
9.2.2 内核源代码
9.2.3 内核模块化
9.3 思考与练习
第10章 内核的配置与编译
10.1 内核的配置
10.1.1 内核配置系统
10.1.2 内核配置项
10.2 内核的编译与安装
10.2.1 内核编译命令
10.2.2 内核编译与安装
10.3 思考与练习
第11章 嵌入式文件系统
11.1 Linux文件系统概述
11.1.1 Linux文件系统的结构
11.1.2 Linux文件系统的特征
11.2 嵌入式文件系统简介
11.2.1 JFFS文件系统简介
11.2.2 YAFFS文件系统简介
11.3 构建根文件系统
11.3.1 Busybox简介
11.3.2 构建RAMdisk文件系统
11.4 思考与练习
第12章 BootLoader技术
12.1 BootLoader简介
12.1.1 BootLoader的基本概念
12.1.2 BootLoader的启动过程
12.1.3 BootLoader与主机之间的通信方式
12.2 BootLoader的工作流程
12.2.1 stage1阶段
12.2.2 stage
12.3 思考与练习
第13章 U-Boot分析和移植
13.1 U-Boot简介
13.1.1 U-Boot 源代码结构
13.1.2 U-Boot主要功能
13.1.3 U-Boot的工具
13.1.4 U-Boot的编译
13.1.5 U-boot命令
13.2 U-Boot的移植
13.3 思考与练习
第14章 Linux驱动开发基础与调试
14.1 设备驱动简介
14.1.1 设备类型分类
14.1.2 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
14.1.3 驱动程序层次结构
14.1.4 驱动程序与外界接口
14.1.5 驱动模块的特点
14.2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基础
14.2.1 关键数据结构
14.2.2 设备驱动开发的基本函数
14.2.3 设备文件和设备号
14.2.4 加载和卸载驱动程序
14.2.5 打印调试
14.3 思考与练习
第15章 字符设备驱动
15.1 并发和竞态
15.1.1 并发及其管理
15.1.2 信号量和互斥体
15.1.3 自旋锁
15.2 ioctl and llseek
15.2.1 ioctl
15.2.2 定位设备(llseek实现)
15.3 阻塞型I/O和休眠
15.3.1 休眠
15.3.2 阻塞和非阻塞操作
15.3.3 高级休眠
15.3.4 poll和select
15.4 思考与练习
第16章 块设备驱动
16.1 块设备驱动程序开发基础
16.1.1 块设备的I/O操作特点
16.1.2 块设备主要数据结构
16.1.3 块设备的操作
16.2 实例进阶:IDE硬盘设备
16.2.1 IDE硬盘设备原理
16.2.2 S3C2440与IDE接口电路
16.3 实例进阶:IDE硬盘设备驱动
16.3.1 block_device_operations及成员函数
16.3.2 I/O请求处理
16.3.3 在内核中增加对新系统IDE设备的支持
16.4 思考与练习
第17章 网络设备驱动
17.1 网络设备驱动简介
17.1.1 驱动程序体系结构
17.1.2 主要数据结构
17.1.3 基本函数
17.2 DM9000网卡设备
17.2.1 DM9000简介
17.2.2 DM9000网卡接口电路
17.3 实例进阶:DM9000设备驱动程序
17.3.1 初始化网络设备
17.3.2 打开网络设备
17.3.3 关闭网络设备
17.3.4 中断处理
17.3.5 发送数据
17.3.6 接收数据
17.4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从底层驱动到应用框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广大嵌入式系统开发者、Linux爱好者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性技术指南,深度剖析了嵌入式Linux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与应用全过程。不同于市面上专注于某一具体硬件平台或单一技术栈的图书,本书以系统性和通用性为核心,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扎实的嵌入式Linux开发知识体系。我们不拘泥于特定的CPU架构或单款芯片,而是聚焦于嵌入式Linux开发中的普遍性原理、核心技术和关键流程,旨在让读者掌握能够灵活迁移和应用于各种嵌入式项目的设计思路与实战技巧。 核心内容概览: 本书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引导读者掌握嵌入式Linux开发的精髓。 第一部分:嵌入式Linux系统基础与构建 本部分是本书的基石,旨在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我们将从嵌入式Linux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物联网、工业控制、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入手,帮助读者建立全局观。随后,详细介绍嵌入式Linux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内核、根文件系统、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以及用户空间应用程序等。 1.1 嵌入式Linux系统概述: 什么是嵌入式Linux? 深入阐述嵌入式Linux与桌面Linux、服务器Linux的区别与联系,强调其资源受限、实时性、高可靠性等特点。 嵌入式Linux应用场景: 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展示嵌入式Linux在不同行业中的成功应用,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嵌入式Linux系统架构: 剖析经典的嵌入式Linux系统架构,包括硬件抽象层(HAL)、内核空间、用户空间等,理解各层级之间的交互关系。 1.2 交叉编译环境搭建: 交叉编译的重要性: 详细解释为何在嵌入式开发中需要交叉编译,以及其工作原理。 GCC和Binutils: 介绍交叉编译工具链的核心组成部分,讲解其配置和使用方法。 BusyBox: 深入剖析BusyBox这一“嵌入式Linux瑞士军刀”,讲解其如何集成众多UNIX工具,以及如何为嵌入式系统定制BusyBox。 构建根文件系统: 涵盖多种构建根文件系统的策略,包括从零开始构建、使用Buildroot、Yocto Project等自动化构建工具,并重点讲解了如何根据应用需求进行裁剪和优化。 内核配置与编译: 详述Linux内核的配置选项,讲解`make menuconfig`等工具的使用,以及如何根据目标硬件定制内核。 1.3 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 Bootloader的作用与分类: 介绍Bootloader在系统启动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常见的Bootloader(如U-Boot, GRUB)的特点和选择。 U-Boot深入解析: 以U-Boot为例,详细讲解其启动流程、命令集、环境变量配置,以及如何为其添加设备支持。 Bootloader与内核的交互: 阐述Bootloader如何将Linux内核加载到内存并传递控制权。 第二部分:嵌入式Linux内核与驱动开发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Linux内核的世界,理解其内部机制,并掌握编写设备驱动程序的核心技术。 2.1 Linux内核架构与关键子系统: 内核总体设计: 讲解Linux内核的宏内核结构、模块化设计理念,以及各核心子系统(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网络协议栈、文件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进程管理与调度: 深入理解进程的生命周期、调度算法(CFS等)的工作原理,以及多线程、多进程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内存管理: 剖析虚拟内存、物理内存、页表、内存分配器(slab、buddy)等核心概念,理解其在资源受限环境下的优化策略。 中断与异常处理: 讲解中断的产生、中断控制器、中断处理流程,以及异常发生时的内核响应机制。 同步与互斥: 介绍原子操作、自旋锁、信号量、互斥锁等同步原语,讲解如何在多任务环境下保证数据一致性。 2.2 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Linux设备模型: 讲解Linux设备模型(kobject, kset, device, driver, bus)的抽象概念,理解其如何规范和管理设备。 字符设备驱动: 详细演示如何编写一个基本的字符设备驱动,包括`register_chrdev`、`file_operations`结构体的实现、`open`、`read`、`write`、`ioctl`等操作。 块设备驱动: 介绍块设备驱动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与块设备层进行交互。 平台设备与总线驱动: 讲解平台设备模型,以及如何为不同的总线(如I2C, SPI)编写驱动。 GPIO驱动: 演示如何通过GPIO进行硬件控制,编写GPIO驱动。 中断驱动: 讲解如何为设备申请中断,并在中断服务例程(ISR)中处理中断。 DMA(Direct Memory Access): 介绍DMA的原理和优势,以及如何在驱动中使用DMA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内核模块开发与调试: 讲解如何将驱动编写成内核模块(.ko文件),以及如何使用`insmod`、`rmmod`、`lsmod`等命令进行加载和卸载,并介绍内核调试技术(如`printk`、`ftrace`、`kgdb`)。 第三部分:嵌入式Linux应用层开发与系统优化 本部分将聚焦于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开发,以及如何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特点进行系统优化和性能调优。 3.1 Linux用户空间编程: POSIX API: 深入讲解Linux下的标准API,包括文件I/O(`open`, `read`, `write`, `lseek`)、进程控制(`fork`, `execve`, `wait`)、线程(pthreads)、信号(signals)、IPC(pipes, message queues, shared memory)等。 系统调用: 理解系统调用的概念,以及用户空间程序如何通过系统调用与内核进行交互。 网络编程(Socket API): 详细介绍TCP/IP协议栈及其在嵌入式Linux中的应用,讲解Socket API的使用,包括TCP和UDP通信的实现,以及RESTful API等现代网络应用开发。 多线程与并发: 讲解如何在嵌入式应用中合理地使用多线程,处理并发访问,避免竞态条件。 嵌入式GUI开发: 介绍Qt、GTK+等主流嵌入式GUI框架,讲解其基本用法、控件使用、事件处理,以及如何进行UI布局和美化。 3.2 系统优化与性能调优: 系统资源管理: 讲解如何监控CPU、内存、存储等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并进行优化。 进程与线程优化: 如何选择合适的调度策略,调整优先级,减少上下文切换开销。 内存优化: 讲解内存泄漏的检测与修复,以及如何通过内存映射、共享内存等技术提高内存利用率。 文件系统选择与优化: 介绍各种嵌入式文件系统(如JFFS2, UBIFS, YAFFS, ext4)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文件系统并进行优化。 功耗管理: 讲解嵌入式系统中功耗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CPU频率调整、休眠唤醒等机制来降低功耗。 性能分析工具: 介绍`top`, `htop`, `perf`, `strace`, `ltrace`等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并演示如何利用它们定位性能瓶颈。 第四部分: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与实际项目案例 本部分将引导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从系统移植到完整的应用开发,提供实践指导。 4.1 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 硬件平台分析: 讲解在移植系统前,如何分析目标硬件平台的CPU架构、内存、外设等信息。 Bootloader移植: 详细介绍如何根据目标硬件修改和编译Bootloader,使其能够正确启动。 内核移植: 讲解如何为目标硬件配置和编译Linux内核,包括设备树(Device Tree)的使用。 根文件系统移植: 演示如何为目标硬件构建和部署根文件系统。 驱动程序移植与适配: 讲解如何将通用的驱动程序适配到目标硬件,或者编写针对性的硬件驱动。 4.2 综合应用项目实例: 物联网通信网关: 以构建一个简单的物联网通信网关为例,整合网络通信、设备控制、数据采集等技术,展示嵌入式Linux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嵌入式Web服务器: 讲解如何使用lighttpd或nginx等轻量级Web服务器,配合CGI或PHP,构建一个嵌入式Web服务器,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 嵌入式监控摄像头: 演示如何利用嵌入式Linux平台,集成摄像头硬件,实现视频流的采集、编码、传输和存储。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重: 在讲解每一个技术点时,都辅以大量的代码示例和详细的操作步骤,确保读者能够动手实践。 通用性强: 本书内容不局限于特定硬件,而是聚焦于嵌入式Linux开发的核心原理和共性技术,让读者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 系统性强: 从系统底层到应用层,从开发环境到实际项目,本书构建了一个完整、连贯的学习路径。 贴近实际: 许多内容来源于实际的嵌入式项目开发经验,力求解决开发者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持续更新的资源支持: (可选,如果未来有计划)书中提供的代码示例和开发工具链将可通过指定渠道获取,并有机会获得后续的更新与维护。 目标读者: 希望系统学习嵌入式Linux开发技术的初学者。 已有嵌入式开发经验,希望深入理解Linux内核和驱动程序的开发者。 从事物联网、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等相关领域的工程师。 希望将Linux技术应用于嵌入式项目中的高校学生和研究人员。 对嵌入式系统开发充满热情,渴望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爱好者。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入理解嵌入式Linux系统的运作机制,熟练掌握从内核到应用程序的开发流程,并具备独立完成复杂嵌入式Linux项目的能力,为在快速发展的嵌入式技术领域开拓更广阔的职业道路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