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11嵌入式Linux係統實踐與應用

ARM11嵌入式Linux係統實踐與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馮新宇,初憲寶,吳岩 編
圖書標籤:
  • ARM11
  • 嵌入式Linux
  • Linux係統
  • 實踐
  • 應用
  • 嵌入式係統
  • 開發
  • ARM
  • 技術
  • 教程
  • 工程實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393368
版次:1
商品編碼:11106729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電子與電氣工程技術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10-01
用紙:膠版紙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ARM11嵌入式Linux係統實踐與應用》主要包括4部分:嵌入式Linux係統管理與編程基礎、ARM程序設計、內核開發與係統移植,以及驅動程序開發。本書作者都是長期使用Linux係統進行教學、科研和實際生産工作的教師和工程師,有著豐富的教學和編著經驗。本書在內容編排上,按照讀者學習的一般規律,結閤大量實例講解操作步驟,能夠使讀者快速、真正地掌握嵌入式Linux係統的基本原理和應用。
《ARM11嵌入式Linux係統實踐與應用》通俗易懂、條理清晰、實例豐富,既可作為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讀者自學的教程,同時也非常適閤作為專業人員的參考手冊。

目錄

前言
第1章 嵌入式係統的定製及配置使用
1.1 嵌入式係統開發綜述
1.1.1 嵌入式係統的定義
1.1.2 嵌入式Linux基礎
1.2 Linux安裝與配置
1.2.1 Linux定製安裝
1.2.2 服務器配置
1.3 Linux常用命令
1.3.1 用戶係統相關命令
1.3.2 文件操作相關命令
1.3.3 壓縮打包相關命令
1.3.4 網絡相關命令
1.3.5 其他常用命令
1.4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嵌入式開發軟件工具的使用
2.1 Windows平颱下軟件工具的使用
2.1.1 Source Insight
2.1.2 SecureCRT
2.1.3 Notepad++
2.2 Linux平颱下軟件工具的使用
2.2.1 vi
2.2.2 gcc程序編譯
2.2.3 gdb程序調試
2.3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Linux腳本編程
3.1 常用shell命令
3.2 腳本編寫基礎
3.2.1 特殊字符
3.2.2 變量和參數
3.2.3 退齣和退齣狀態
3.3 流程控製
3.3.1 條件測試
3.3.2 操作符相關主題
3.3.3 循環控製
3.3.4 測試與分支
3.3.5 實例進階
3.4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ARM11綜述
4.1 ARM概述
4.1.1 ARM11主要功能
4.1.2 ARM11處理器比較
4.2 ARM指令與係統
4.2.1 ARM寄存器結構
4.2.2 ARM指令集
4.2.3 ARM僞指令
4.3 ARM中斷體係結構
4.3.1 ARM中斷係統結構
4.3.2 ARM中斷係統操作
4.4 思考題
第5章 GPIO接口
5.1 GPIO接口介紹
5.1.1 GPIO結構
5.1.2 GPIO寄存器
5.2 GPIO操作實例
5.2.1 硬件設計
5.2.2 軟件設計
5.3 思考與練習
第6章 IIC接口
6.1 IIC接口介紹
6.1.1 IIC結構及寄存器
6.1.2 軟件訪問方法
6.2 IIC操作實例
6.2.1 硬件設計
6.2.2 軟件設計
6.3 思考與練習
第7章 UART接口
7.1 UART接口介紹
7.1.1 UART結構及操作
7.1.2 寄存器
7.2 UART操作實例
7.2.1 RS232原理
7.2.2 硬件設計
7.2.3 軟件設計
7.3 思考題
第8章 ADC接口
8.1 ADC接口介紹
8.1.1 ADC基本原理
8.1.2 S3C6410ADC接口
8.1.3 ADC寄存器
8.2 ADC操作實例
8.2.1 硬件設計
8.2.2 軟件設計
8.3 思考與練習
第9章 內核開發基礎
9.1 構建嵌入式Linux係統基礎
9.1.1 嵌入式開發環境搭建
9.1.2 嵌入式Linux內核
9.1.3 根文件係統
9.1.4 BootLoader
9.2 嵌入式Linux內核簡介
9.2.1 內核架構
9.2.2 內核源代碼
9.2.3 內核模塊化
9.3 思考與練習
第10章 內核的配置與編譯
10.1 內核的配置
10.1.1 內核配置係統
10.1.2 內核配置項
10.2 內核的編譯與安裝
10.2.1 內核編譯命令
10.2.2 內核編譯與安裝
10.3 思考與練習
第11章 嵌入式文件係統
11.1 Linux文件係統概述
11.1.1 Linux文件係統的結構
11.1.2 Linux文件係統的特徵
11.2 嵌入式文件係統簡介
11.2.1 JFFS文件係統簡介
11.2.2 YAFFS文件係統簡介
11.3 構建根文件係統
11.3.1 Busybox簡介
11.3.2 構建RAMdisk文件係統
11.4 思考與練習
第12章 BootLoader技術
12.1 BootLoader簡介
12.1.1 BootLoader的基本概念
12.1.2 BootLoader的啓動過程
12.1.3 BootLoader與主機之間的通信方式
12.2 BootLoader的工作流程
12.2.1 stage1階段
12.2.2 stage
12.3 思考與練習
第13章 U-Boot分析和移植
13.1 U-Boot簡介
13.1.1 U-Boot 源代碼結構
13.1.2 U-Boot主要功能
13.1.3 U-Boot的工具
13.1.4 U-Boot的編譯
13.1.5 U-boot命令
13.2 U-Boot的移植
13.3 思考與練習
第14章 Linux驅動開發基礎與調試
14.1 設備驅動簡介
14.1.1 設備類型分類
14.1.2 內核空間和用戶空間
14.1.3 驅動程序層次結構
14.1.4 驅動程序與外界接口
14.1.5 驅動模塊的特點
14.2 字符設備驅動程序基礎
14.2.1 關鍵數據結構
14.2.2 設備驅動開發的基本函數
14.2.3 設備文件和設備號
14.2.4 加載和卸載驅動程序
14.2.5 打印調試
14.3 思考與練習
第15章 字符設備驅動
15.1 並發和競態
15.1.1 並發及其管理
15.1.2 信號量和互斥體
15.1.3 自鏇鎖
15.2 ioctl and llseek
15.2.1 ioctl
15.2.2 定位設備(llseek實現)
15.3 阻塞型I/O和休眠
15.3.1 休眠
15.3.2  阻塞和非阻塞操作
15.3.3 高級休眠
15.3.4 poll和select
15.4 思考與練習
第16章 塊設備驅動
16.1 塊設備驅動程序開發基礎
16.1.1 塊設備的I/O操作特點
16.1.2 塊設備主要數據結構
16.1.3 塊設備的操作
16.2 實例進階:IDE硬盤設備
16.2.1 IDE硬盤設備原理
16.2.2 S3C2440與IDE接口電路
16.3 實例進階:IDE硬盤設備驅動
16.3.1 block_device_operations及成員函數
16.3.2 I/O請求處理
16.3.3 在內核中增加對新係統IDE設備的支持
16.4 思考與練習
第17章 網絡設備驅動
17.1 網絡設備驅動簡介
17.1.1 驅動程序體係結構
17.1.2 主要數據結構
17.1.3 基本函數
17.2 DM9000網卡設備
17.2.1 DM9000簡介
17.2.2 DM9000網卡接口電路
17.3 實例進階:DM9000設備驅動程序
17.3.1 初始化網絡設備
17.3.2 打開網絡設備
17.3.3 關閉網絡設備
17.3.4 中斷處理
17.3.5 發送數據
17.3.6 接收數據
17.4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嵌入式Linux係統開發:從底層驅動到應用框架》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麵嚮廣大嵌入式係統開發者、Linux愛好者以及相關專業學生的綜閤性技術指南,深度剖析瞭嵌入式Linux係統的設計、開發、調試與應用全過程。不同於市麵上專注於某一具體硬件平颱或單一技術棧的圖書,本書以係統性和通用性為核心,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完整、紮實的嵌入式Linux開發知識體係。我們不拘泥於特定的CPU架構或單款芯片,而是聚焦於嵌入式Linux開發中的普遍性原理、核心技術和關鍵流程,旨在讓讀者掌握能夠靈活遷移和應用於各種嵌入式項目的設計思路與實戰技巧。 核心內容概覽: 本書共分為四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地引導讀者掌握嵌入式Linux開發的精髓。 第一部分:嵌入式Linux係統基礎與構建 本部分是本書的基石,旨在為讀者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我們將從嵌入式Linux係統的概念、特點及其在物聯網、工業控製、智能傢居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入手,幫助讀者建立全局觀。隨後,詳細介紹嵌入式Linux係統的基本構成,包括內核、根文件係統、引導加載程序(Bootloader)以及用戶空間應用程序等。 1.1 嵌入式Linux係統概述: 什麼是嵌入式Linux? 深入闡述嵌入式Linux與桌麵Linux、服務器Linux的區彆與聯係,強調其資源受限、實時性、高可靠性等特點。 嵌入式Linux應用場景: 通過多個實際案例,展示嵌入式Linux在不同行業中的成功應用,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和對未來發展的思考。 嵌入式Linux係統架構: 剖析經典的嵌入式Linux係統架構,包括硬件抽象層(HAL)、內核空間、用戶空間等,理解各層級之間的交互關係。 1.2 交叉編譯環境搭建: 交叉編譯的重要性: 詳細解釋為何在嵌入式開發中需要交叉編譯,以及其工作原理。 GCC和Binutils: 介紹交叉編譯工具鏈的核心組成部分,講解其配置和使用方法。 BusyBox: 深入剖析BusyBox這一“嵌入式Linux瑞士軍刀”,講解其如何集成眾多UNIX工具,以及如何為嵌入式係統定製BusyBox。 構建根文件係統: 涵蓋多種構建根文件係統的策略,包括從零開始構建、使用Buildroot、Yocto Project等自動化構建工具,並重點講解瞭如何根據應用需求進行裁剪和優化。 內核配置與編譯: 詳述Linux內核的配置選項,講解`make menuconfig`等工具的使用,以及如何根據目標硬件定製內核。 1.3 引導加載程序(Bootloader): Bootloader的作用與分類: 介紹Bootloader在係統啓動過程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常見的Bootloader(如U-Boot, GRUB)的特點和選擇。 U-Boot深入解析: 以U-Boot為例,詳細講解其啓動流程、命令集、環境變量配置,以及如何為其添加設備支持。 Bootloader與內核的交互: 闡述Bootloader如何將Linux內核加載到內存並傳遞控製權。 第二部分:嵌入式Linux內核與驅動開發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深入Linux內核的世界,理解其內部機製,並掌握編寫設備驅動程序的核心技術。 2.1 Linux內核架構與關鍵子係統: 內核總體設計: 講解Linux內核的宏內核結構、模塊化設計理念,以及各核心子係統(如進程管理、內存管理、設備管理、網絡協議棧、文件係統)的功能和作用。 進程管理與調度: 深入理解進程的生命周期、調度算法(CFS等)的工作原理,以及多綫程、多進程在嵌入式係統中的應用。 內存管理: 剖析虛擬內存、物理內存、頁錶、內存分配器(slab、buddy)等核心概念,理解其在資源受限環境下的優化策略。 中斷與異常處理: 講解中斷的産生、中斷控製器、中斷處理流程,以及異常發生時的內核響應機製。 同步與互斥: 介紹原子操作、自鏇鎖、信號量、互斥鎖等同步原語,講解如何在多任務環境下保證數據一緻性。 2.2 設備驅動程序開發: Linux設備模型: 講解Linux設備模型(kobject, kset, device, driver, bus)的抽象概念,理解其如何規範和管理設備。 字符設備驅動: 詳細演示如何編寫一個基本的字符設備驅動,包括`register_chrdev`、`file_operations`結構體的實現、`open`、`read`、`write`、`ioctl`等操作。 塊設備驅動: 介紹塊設備驅動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與塊設備層進行交互。 平颱設備與總綫驅動: 講解平颱設備模型,以及如何為不同的總綫(如I2C, SPI)編寫驅動。 GPIO驅動: 演示如何通過GPIO進行硬件控製,編寫GPIO驅動。 中斷驅動: 講解如何為設備申請中斷,並在中斷服務例程(ISR)中處理中斷。 DMA(Direct Memory Access): 介紹DMA的原理和優勢,以及如何在驅動中使用DMA來提高數據傳輸效率。 內核模塊開發與調試: 講解如何將驅動編寫成內核模塊(.ko文件),以及如何使用`insmod`、`rmmod`、`lsmod`等命令進行加載和卸載,並介紹內核調試技術(如`printk`、`ftrace`、`kgdb`)。 第三部分:嵌入式Linux應用層開發與係統優化 本部分將聚焦於用戶空間的應用程序開發,以及如何針對嵌入式係統的特點進行係統優化和性能調優。 3.1 Linux用戶空間編程: POSIX API: 深入講解Linux下的標準API,包括文件I/O(`open`, `read`, `write`, `lseek`)、進程控製(`fork`, `execve`, `wait`)、綫程(pthreads)、信號(signals)、IPC(pipes, message queues, shared memory)等。 係統調用: 理解係統調用的概念,以及用戶空間程序如何通過係統調用與內核進行交互。 網絡編程(Socket API): 詳細介紹TCP/IP協議棧及其在嵌入式Linux中的應用,講解Socket API的使用,包括TCP和UDP通信的實現,以及RESTful API等現代網絡應用開發。 多綫程與並發: 講解如何在嵌入式應用中閤理地使用多綫程,處理並發訪問,避免競態條件。 嵌入式GUI開發: 介紹Qt、GTK+等主流嵌入式GUI框架,講解其基本用法、控件使用、事件處理,以及如何進行UI布局和美化。 3.2 係統優化與性能調優: 係統資源管理: 講解如何監控CPU、內存、存儲等係統資源的使用情況,並進行優化。 進程與綫程優化: 如何選擇閤適的調度策略,調整優先級,減少上下文切換開銷。 內存優化: 講解內存泄漏的檢測與修復,以及如何通過內存映射、共享內存等技術提高內存利用率。 文件係統選擇與優化: 介紹各種嵌入式文件係統(如JFFS2, UBIFS, YAFFS, ext4)的特點,以及如何根據應用場景選擇閤適的文件係統並進行優化。 功耗管理: 講解嵌入式係統中功耗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CPU頻率調整、休眠喚醒等機製來降低功耗。 性能分析工具: 介紹`top`, `htop`, `perf`, `strace`, `ltrace`等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並演示如何利用它們定位性能瓶頸。 第四部分:嵌入式Linux係統移植與實際項目案例 本部分將引導讀者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項目,從係統移植到完整的應用開發,提供實踐指導。 4.1 嵌入式Linux係統移植: 硬件平颱分析: 講解在移植係統前,如何分析目標硬件平颱的CPU架構、內存、外設等信息。 Bootloader移植: 詳細介紹如何根據目標硬件修改和編譯Bootloader,使其能夠正確啓動。 內核移植: 講解如何為目標硬件配置和編譯Linux內核,包括設備樹(Device Tree)的使用。 根文件係統移植: 演示如何為目標硬件構建和部署根文件係統。 驅動程序移植與適配: 講解如何將通用的驅動程序適配到目標硬件,或者編寫針對性的硬件驅動。 4.2 綜閤應用項目實例: 物聯網通信網關: 以構建一個簡單的物聯網通信網關為例,整閤網絡通信、設備控製、數據采集等技術,展示嵌入式Linux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 嵌入式Web服務器: 講解如何使用lighttpd或nginx等輕量級Web服務器,配閤CGI或PHP,構建一個嵌入式Web服務器,實現遠程監控和控製。 嵌入式監控攝像頭: 演示如何利用嵌入式Linux平颱,集成攝像頭硬件,實現視頻流的采集、編碼、傳輸和存儲。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踐並重: 在講解每一個技術點時,都輔以大量的代碼示例和詳細的操作步驟,確保讀者能夠動手實踐。 通用性強: 本書內容不局限於特定硬件,而是聚焦於嵌入式Linux開發的核心原理和共性技術,讓讀者掌握“舉一反三”的能力。 係統性強: 從係統底層到應用層,從開發環境到實際項目,本書構建瞭一個完整、連貫的學習路徑。 貼近實際: 許多內容來源於實際的嵌入式項目開發經驗,力求解決開發者在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持續更新的資源支持: (可選,如果未來有計劃)書中提供的代碼示例和開發工具鏈將可通過指定渠道獲取,並有機會獲得後續的更新與維護。 目標讀者: 希望係統學習嵌入式Linux開發技術的初學者。 已有嵌入式開發經驗,希望深入理解Linux內核和驅動程序的開發者。 從事物聯網、智能硬件、工業自動化、通信設備等相關領域的工程師。 希望將Linux技術應用於嵌入式項目中的高校學生和研究人員。 對嵌入式係統開發充滿熱情,渴望掌握核心技術的技術愛好者。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深入理解嵌入式Linux係統的運作機製,熟練掌握從內核到應用程序的開發流程,並具備獨立完成復雜嵌入式Linux項目的能力,為在快速發展的嵌入式技術領域開拓更廣闊的職業道路奠定堅實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我一直對嵌入式開發領域充滿瞭好奇,特彆是那些能夠驅動硬件、實現各種功能的底層係統。ARM11,這個名字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它代錶著一種經典而強大的計算架構。而“嵌入式Linux係統實踐與應用”這個副標題,則精準地命中瞭我的學習目標。我渴望找到一本能夠真正引導我進入ARM11嵌入式Linux世界,並且能夠讓我親手“實踐”並“應用”的書。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詳細的步驟,從搭建交叉編譯環境開始,到如何選擇和配置適閤ARM11的Linux內核,再到如何生成根文件係統,最後是如何將係統部署到實際的ARM11開發闆上。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講解Linux內核的啓動過程,設備樹的編寫和使用,以及如何開發和調試各種驅動程序,比如GPIO、UART、SPI、I2C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能包含一些實際的應用案例,例如構建一個簡單的嵌入式Web服務器,或者開發一個基於ARM11的傳感器數據采集與傳輸係統,通過這些案例,我纔能真正理解如何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對嵌入式Linux開發産生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作為一名在嵌入式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開發者,我對市麵上琳琅滿目的技術書籍多少有些免疫。然而,當我看到《ARM11嵌入式Linux係統實踐與應用》這本書時,內心還是泛起瞭一絲波瀾。ARM11,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處理器架構,雖然現在有更新的係列,但其經典和在許多遺留項目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我更看重的是“實踐與應用”這幾個字。許多書籍往往停留在概念層麵,理論知識講得頭頭是道,但一旦動手實踐,就會發現各種坑。我希望這本書能真正做到“實踐”,意味著它應該包含大量的實際操作指導,比如如何從零開始構建一個完整的開發環境,如何對Linux內核進行裁剪和配置以適應ARM11的資源限製,如何編寫和調試底層驅動程序,以及如何進行性能優化。同時,“應用”則意味著書中不應止步於基礎的係統搭建,而是要延伸到一些實際的項目開發,例如基於ARM11平颱實現一些物聯網應用、嵌入式設備的控製係統,甚至是一些實時音視頻處理的實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步驟、可運行的代碼示例,以及深入的原理講解,幫助我快速上手,並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解決一些棘手的技術難題。

評分

看到《ARM11嵌入式Linux係統實踐與應用》這個標題,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我過去在學習嵌入式開發時遇到的種種睏難。那時候,我對著ARM11的芯片手冊和Linux內核源碼,感覺像是在看天書。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綫希望,因為它明確地指齣瞭“實踐與應用”這兩個方嚮。我迫切需要一本能夠指導我如何從零開始,一步步搭建一個能夠運行在ARM11硬件上的Linux係統的書。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安裝幾個軟件包,而是要涉及到交叉編譯環境的搭建,Linux內核的編譯、配置和移植,以及如何為ARM11生成一個可引導的鏡像。我尤其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講解如何編寫設備驅動,例如串口、網絡、存儲設備等,因為這些是嵌入式係統與硬件交互的關鍵。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用戶空間應用程序開發的指導,比如如何利用Linux的係統調用來訪問硬件資源,以及如何開發一些實用的嵌入式應用,例如一個簡單的嵌入式Web服務器或者一個數據采集係統。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學習嵌入式Linux不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通過紮實的實踐一步步實現的。

評分

說實話,我選擇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曾經在某個項目中接觸過ARM11架構的硬件,當時對整個嵌入式Linux係統的構建過程感到非常迷茫。市麵上很多關於嵌入式Linux的書籍,要麼是通用的教程,要麼就是針對特定開發闆的,很少有能深入到ARM11這種經典架構的係統級細節的書。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解析ARM11處理器的架構特點,以及它與Linux內核的交互方式。更關鍵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可復用的係統構建流程,包括如何進行交叉編譯環境的搭建,如何對Linux內核進行適配和配置,如何管理和部署根文件係統,以及如何進行硬件驅動的開發和調試。我希望書中能夠有關於bootloader(如U-Boot)的詳細移植和配置教程,以及如何利用JTAG等調試工具進行底層調試。此外,對於嵌入式係統來說,功耗和性能的優化是至關重要的,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相關的實踐經驗和方法。最後,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實際的嵌入式項目案例,比如構建一個簡單的Linux發行版,或者實現一個基本的嵌入式Web服務器,那就更完美瞭,這樣我纔能真正理解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可用的産品。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就讓我眼前一亮,ARM11,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硬核的技術氣息,而“嵌入式Linux係統實踐與應用”更是直接戳中瞭我的痛點。我一直對嵌入式開發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很多時候,教程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就隻停留在錶麵的API調用,缺乏實際操作的深度。我特彆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真正手把手帶著我從零開始,一步步搭建起一個完整的ARM11嵌入式Linux係統,並且能讓我理解背後的原理,而不是僅僅復製粘貼代碼的書。我期望書中能夠詳細講解如何交叉編譯工具鏈的搭建,如何為ARM11平颱定製Linux內核,包括但不限於bootloader的移植、設備驅動的開發與調試,以及如何在目標闆上部署和運行應用程序。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實際的應用案例,比如構建一個簡單的網絡服務器,或者開發一個嵌入式GUI應用,這樣我纔能將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真正運用到實際項目中去。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解決這些睏惑的希望,我非常期待它能成為我嵌入式Linux學習之路上的指路明燈。

評分

3.3.3 循環控製

評分

希望發貨速度點,問客服說今天發貨也沒發

評分

第8章 ADC接口

評分

15.3.4 poll和select

評分

15.2.1 ioctl

評分

9.1.4 BootLoader

評分

第2章 嵌入式開發軟件工具的使用

評分

歡迎您撰寫這本書的原創書評

評分

第2章 嵌入式開發軟件工具的使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