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73-201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50073-201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GB50073-2013
  • 洁净厂房
  • 设计规范
  • 建筑工程
  • 工业建筑
  • 规范标准
  • 洁净技术
  • 通风空调
  • HVAC
  • 质量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建筑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1580242059
商品编码:1113268447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GB50073-201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定价 23.00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3年08月
开本 32
作者
装帧 平装
页数 110
字数 94000
ISBN编码 1580242059












《室内空气品质与洁净技术》 一、 引言 在现代工业、医疗、科研以及电子信息等领域,对生产和实验环境的洁净度要求日益严苛。微小的尘埃颗粒、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污染物,都可能对产品的质量、实验的准确性、人员的健康乃至整个系统的可靠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和维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已成为保障相关行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重要课题。 本书《室内空气品质与洁净技术》旨在系统性地阐述室内空气品质(Indoor Air Quality, IAQ)的核心概念、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以及控制策略,并深入探讨与洁净环境营造紧密相关的洁净技术原理、设计要素、工程应用及运行管理。本书旨在为从事洁净厂房、洁净室、实验室、无菌室等特殊环境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一本全面、实用且具有参考价值的专业读物。 二、 室内空气品质(IAQ)理论与实践 1. IAQ 的定义与重要性: 本书将首先界定室内空气品质的概念,强调其涵盖的范围,包括物理性(温度、湿度、气流)、化学性(颗粒物、气体污染物、VOCs)和生物性(微生物、过敏原)等多个维度。同时,将深入剖析 IAQ 对人体健康(如“病态建筑综合征”)、生产效率(如电子产品良品率)、产品质量(如药品、食品的安全性)以及科研成果准确性(如精密仪器使用环境)的关键影响。 2. IAQ 的主要污染物与来源: 我们将系统梳理导致 IAQ 下降的主要污染物种类,包括但不限于: 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 自然来源(土壤扬尘、花粉)与人为来源(建筑材料、装修、工艺过程、人员活动)。 气体污染物: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来自装修材料、家具、清洁剂、办公设备等。 无机气体: 如二氧化碳(CO2,主要由人员呼出)、一氧化碳(CO,不完全燃烧)、氮氧化物(NOx,燃烧过程)、甲醛(HCHO,装修材料)、苯系物等。 臭氧(O3): 电子设备、紫外线消毒等产生。 生物污染物: 细菌、病毒、霉菌、尘螨、宠物皮屑、花粉等,其滋生与扩散与湿度、温度、通风不良密切相关。 其他: 放射性氡气、噪音等。 本书将详细分析各种污染物的产生机理、释放途径以及在室内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 3. IAQ 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监测技术: 介绍常用的 IAQ 监测仪器设备,如粒子计数器、气体传感器、温湿度计、微生物采样器等,以及相应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评价指标: 阐述常用的 IAQ 评价指标,如PM2.5、PM10、CO2浓度、TVOCs(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甲醛浓度、微生物菌落数等,并介绍国际和国内相关的 IAQ 评价标准(例如,与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不同,此处会介绍更广泛的室内环境标准)。 风险评估: 探讨如何基于监测数据进行 IAQ 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健康和生产风险。 4. IAQ 的控制策略: 本书将从多个层面提出 IAQ 控制策略: 源头控制: 强调选用低挥发性材料、减少一次性污染源、优化工艺流程以减少污染物产生。 过程控制: 讲解如何通过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工艺隔离等手段阻止污染物扩散。 末端治理: 详细介绍空气净化技术,包括: 过滤技术: HEPA(高效空气过滤器)、ULPA(超高效空气过滤器)等,及其在不同洁净等级环境中的应用。 吸附技术: 活性炭吸附、分子筛吸附等,用于去除气态污染物。 催化氧化技术: 光催化、热催化等,用于分解 VOCs。 杀菌消毒技术: 紫外线(UV-C)、臭氧(在特定安全浓度下)、等离子体等,用于降低生物污染物。 通风与换气: 讨论不同通风方式(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新风系统)对 IAQ 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设计通风量和换气次数。 环境综合调控: 强调温度、湿度、气流组织对 IAQ 的协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整体环境设计达到最佳 IAQ。 三、 洁净技术原理与应用 1. 洁净度的定义与分级: 本书将详细解释洁净度的概念,即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有的特定尺寸以上粒子数的多少。我们将介绍国际上通用的洁净度等级标准(例如,ISO 14644 系列标准)及其对应的粒径和浓度限制,并说明不同行业对洁净度等级的差异化需求(例如,医药、半导体、食品加工等)。 2. 空气洁净系统的核心组成: 空气净化设备: 深入分析各类空气过滤器(如初效、中效、亚高效、高效、超高效过滤器)的性能参数(如过滤效率、阻力、寿命),以及它们在洁净系统中的配置和作用。 洁净空气处理单元(AHU): 阐述 AHU 的构成(风机、盘管、过滤器、加湿/除湿器等)及其在控制温度、湿度、洁净度方面的作用。 风管与气流组织: 探讨风管的设计原则、材料选择,以及不同气流组织形式(如层流、乱流、上送下回、侧送侧回等)对洁净空间内污染物清除效率的影响。 3. 洁净空间的关键设计要素: 建筑围护结构: 强调墙体、门窗、地板、天花板等材料的选用标准,要求其易清洁、不易积尘、表面光滑且耐腐蚀。 密封性: 阐述洁净空间对密封性的严格要求,以及如何通过门、窗、管道穿墙等细节设计来减少漏风,维持室内正压或负压。 人员与物料通道: 设计科学合理的人员进出路径、物料传递方式(如传递窗),以防止交叉污染。 设备布局与管线布置: 优化设备安装位置,合理设计洁净系统管线,减少对气流的阻碍,方便维护。 照明与人员活动: 考虑照明的均匀性、无频闪,以及人员在洁净区内的活动对气流和污染物的影响。 4. 不同类型洁净工程的应用: 本书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类型洁净工程的设计要点和技术挑战: 工业洁净厂房: 如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光电等行业,重点关注尘埃控制、静电防护。 生物医药洁净区: 如药品生产车间、无菌手术室、生物安全实验室,重点关注微生物控制、交叉感染防护、人员防护。 食品与饮料洁净生产: 重点关注微生物控制、防霉防腐。 其他特殊洁净环境: 如精密仪器实验室、博物馆文物保护库房等。 5. 洁净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运行模式: 介绍不同运行模式(如恒定风量、变风量)的选择与控制。 监测与计量: 强调对洁净度、温湿度、压差等关键参数的持续监测,并讲解常用的监测仪表和校准方法。 维护保养: 详细阐述过滤器更换周期、风机与空调设备的定期检修、风管的清洁以及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措施,以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性能验证与再验证: 介绍洁净系统竣工后的性能验证(IQ/OQ/PQ)及其重要性,以及周期性的再验证工作。 四、 总结与展望 本书在深入剖析室内空气品质关键要素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洁净技术的核心原理、设计思路、工程实践与运行管理。我们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知识框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与洁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持续深化。本书不仅是对现有技术和规范的梳理与整合,更希望能够启发读者在未来工作中,能够创新性地解决更复杂的 IAQ 和洁净工程问题,为创造更健康、更安全、更高效的室内环境贡献力量。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应能: 深刻理解 IAQ 对人类健康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掌握 IAQ 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的识别与分析方法。 熟悉 IAQ 的评价标准与监测技术。 掌握 IAQ 控制的综合策略,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 理解洁净度的分级标准及其重要性。 掌握洁净空气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设计要素。 能够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提出合理的洁净工程设计与选型建议。 理解洁净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性能验证的重要性。 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的技术文献、行业标准和工程实践经验,力求内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我们相信,本书将成为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重要参考资料,并在推动我国 IAQ 和洁净技术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所展现出的严谨和周密,让我对现代工业的精细化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我重点翻阅了关于“建筑材料选择”的章节。书中对于内墙、地面、天花板等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易清洁性以及释放物控制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它不仅仅是列出了一堆材料名称,更是深入分析了每种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洁净等级区域的适用性。这让我明白了,材料的选择并非随意,而是关乎到整个洁净厂房的长期稳定运行。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出于对它权威性的认可。作为一本国家标准,它所涵盖的内容无疑是最具指导意义的。我重点翻阅了关于“空调与通风系统设计”的章节。书中对于送风方式、空气过滤等级、温湿度控制以及排风系统的设计要求,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规定。特别是关于新风量、循环风量以及排风量的计算公式和取值范围,以及不同洁净度等级对这些参数的具体要求,都让我看到了其严谨之处。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干货”书籍。我之所以会对它产生兴趣,是因为我了解到其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精尖行业中的重要地位。我重点关注了书中关于“采光与照明”以及“隔声与减噪”的章节。虽然这些看似是辅助性的内容,但书中却对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例如采光照度的标准、眩光控制的要求,以及不同区域的背景噪声限值等。这让我意识到,一个真正优秀的洁净厂房,不仅仅要有超高的洁净度,还要兼顾操作人员的舒适性和工作效率,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

这本《GB50073-201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经验的宝库。我并非工程师,但我对其涉及的“监控与报警系统”部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对洁净厂房的各项关键参数,如温湿度、压差、空气流速等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如何设置相应的报警联动机制。这让我认识到,一个高效的洁净厂房,不仅仅是静态的设计,更是动态的运行和管理。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智能化管理的理念,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评分

这是一本令人肃然起敬的专业书籍,虽然我并非这个领域的资深人士,但在翻阅过程中,仍能感受到其背后所蕴含的严谨和智慧。它像是为那些在无尘环境中追求极致纯净的建造者们量身打造的“圣经”,从基础的术语定义到复杂的系统设计,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尤其是在对空气洁净度的等级划分、不同洁净室的适用范围以及与之配套的工艺流程的讲解部分,条理清晰,图文并茂,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大致领略到其中的奥秘。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次对工业文明发展中“微观世界”的探索之旅。

评分

作为一名对工程建设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被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深度所折服。我尝试去理解其中关于“消防设计”的内容,书中对于洁净厂房的防火分区、消防通道、以及消防设施的设置要求,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且特别强调了在保证洁净度的前提下,如何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这让我明白了,在追求特殊工业环境的极致性能时,也不能忽略最基本的安全保障,这种平衡与协调的设计思路,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

评分

这本书是一次关于“洁净”的深度解读。我之所以选择阅读它,是因为我听闻其在半导体、光电等行业的应用之广泛。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防静电设计”的部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书中详细阐述了产生静电的原理、静电的危害,以及如何在厂房设计中采取防静电措施,例如使用导静电材料、设置接地系统等。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在一些对静电极其敏感的行业,洁净度的保障还需要依赖于更多维度的技术支持。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乎我的想象。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和工程技术层面,还深入探讨了“人员和物料净化”的相关规定。从人员进入洁净区前的清洁流程,到物料的传递方式,再到洁净服的选择和穿着要求,都做了详细的指导。这让我认识到,洁净厂房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人的行为和物料的流动,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书中对于各种净化装置的使用说明和效果评估,也让我对如何实现“全流程洁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体量和专业性着实让我有些敬畏,但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专业性,才让它在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洁净厂房建筑设计”这一章节,里面关于围护结构、房间布置、人员及物料净化等内容的论述,详尽得近乎苛刻。它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阐述,而是大量引用了实际工程案例中的经验教训,这使得书中的条文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充满了实践的温度。读到那些关于气流组织、压差控制、以及不同洁净等级区域之间隔离措施的详细说明时,我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那些在微尘和污染之间建立起一道道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屏障”的过程,这是一种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这本书的难度无疑是巨大的。不过,尽管如此,我还是尝试着去理解其中关于“工艺设备安装与管道系统设计”的部分。它所涉及的知识面之广,从材料的选择、管道的连接方式,到设备的防尘、防漏措施,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反复强调的“可维护性”和“可清洁性”,这不仅仅是对设备本身的硬件要求,更是对整个设计理念的升华。它教会我,在追求洁净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后期使用的便捷性和长期的运行成本,这种前瞻性的设计思维,确实值得学习。

评分

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

很好很实用啊

评分

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

很好很实用啊

评分

很好很实用啊

评分

很好很实用啊

评分

很好很实用啊

评分

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

很好很实用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