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错嫁姻缘,棋定终身。同心离居,相思成引!
只字不提的爱意,被误会一次次中伤!她爱的人,只有万箭穿心的下场!
内容简介
她是天下百万难民称颂的芙蓉王妃。笑,是她大的本事,在笑容里掩盖了一切罪恶和孽端。为了复仇,她用纤纤玉手掌控整盘棋局。一场花轿错嫁,扭转乾坤。为了复仇,她赌上一生幸福,在朝廷掀起血雨腥风……他是朝廷一王爷,缘起于棋,缘错于棋。他原以为会娶到自己从小定下的新娘,谁料却被她一手打乱。一场花轿错嫁,缘错一生。他从小为皇位而生,为皇位而活,却被她所惑。江山、美人他皆不放手,狠戾和纯情,人性的两端,他将如何选择?他本是她的棋子,却迷上下棋之人,妄想夺回主权,最终失了一切。错错错,一切都是错!本是各有棋局的他们,被她一手推到一个棋盘上,有人赌情,有人赌命!是谁欠了谁的血债,又是谁主宰了谁的人生?计中情,情中计,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紧接一步……在阴谋和爱情中沉浮,谁能置身事外?
作者简介
安知晓,80后女生,炙手可热的当红网络作家,小说阅读网巨神级作家。其作品风格迎合了网络阅读趣味,轻松、华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是网络写作“聊天室写法”的开山鼻祖。
2010年4月,出席上海网络文学青年论坛;2011年3月,在小说阅读网稿酬过100万元,成为第一位踏入“百万俱乐部”的网络女作家。
代表作品:《天才魔妃》《芙蓉王妃》《王牌宠妃》《谁主天下》《瑾年绝恋醉流苏》《亿万老婆买一送一》等。
目录
上册
第一章: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二章:家破人亡
第三章:京师两芙蓉
第四章:上错花轿嫁错郎
第五章:芙蓉王妃
第六章:英雄难过美人关
第七章:前程往事成烟云
第八章:宫宴
第九章:美人计
第十章:棋逢对手
第十一章:芙蓉血案的真相
第十二章:相见不相认
第十三章:内忧外患
第十四章:风波起
第十五章:骨肉相残
第十六章:怡宁宫
第十七章:在地狱仰望天堂
第十八章:陷害
第十九章:温情
第二十章:真情流露
下册
第一章:爱和恨
第二章:道是无情却有情
第三章:宫变
第四章:共赴黄泉
第五章:世外桃源
第六章:万箭穿心
第七章:笑容是怎样炼成的
第八章:苏醒
第九章:相敬如宾
第十章:战乱
第十一章:纯粹的快乐
第十二章:豁然开朗
第十三章:蛊毒
第十四章:美梦破碎
第十五章:堕落
第十六章:英雄气短
第十七章:离意
第十八章:过客
第十九章:难产
第二十章:团圆
番外一:皇上大婚记录
番外二:皇上生辰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
皇宫,怡宁宫。
大雨滂沱,刘芙若搀扶着凤君政走进怡宁宫。女孩年纪尚小,力气不足,搀扶凤君政难免吃力。好不容易进了怡宁宫,凤君政一个踉跄,摔在地毯上。
“政哥哥,政哥哥,你怎么样了?”刘芙若慌忙坐在他旁边,小小的手吃力地扳过他的身子。凤君政脸色苍白,却不减俊逸,躺在女孩的怀里,紧闭着眼眸。雨水从他湿润的长发滑过,落在脸颊上,长而卷翘的睫毛盈满了水珠,也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
刘芙若红了眼睛,一声声喊着政哥哥。
凤君政睁开眼睛,“傻丫头,你哭什么?我还没死呢。”
刘芙若说道:“没死也差不多了,你看看你,跪了一天。贵妃娘娘也太狠心,她是你的娘亲,为什么还会惩罚你,她一点都不疼你。”
凤君政从她怀里坐起来,摸了摸刘芙若湿透的头发,“芙儿,对不起,害得你陪我一起淋雨。你这傻丫头,早就让你回去,你怎么不听话?”
“我回去就没人陪你了。”刘芙若说道,抓过凤君政的手,“政哥哥,你不要害怕,贵妃娘娘不心疼你,芙儿会心疼你的,芙儿也会陪着你,不让你寂寞。”
“芙儿……”少年怔怔地看着她,倏地把她抱在怀里。两个湿透的身体拥抱在一起,用他们仅有的体温温暖彼此。刘芙若心中暗暗发誓,等她长大以后,一定会好好保护凤君政,不会让他受到今天这样的羞辱。
“政哥哥,我去叫御医过来看看,你身上有伤,又淋了几个时辰的雨,一定要找御医看看。”刘芙若说着便要推开他去找御医。
看到女孩脸上的担忧,凤君政眸中掠过一道寒芒,他淡淡一笑,“别忙活了,母妃吩咐了,不准任何人给我医治,若是知道我找御医,御医也活不了,何必白白害了别人。”
刘芙若慧黠一笑,“我也淋了雨,说是我生病不就可以了吗?”
“好芙儿,你快去换一身衣服,别着凉才是真的。我是男人,受点伤、淋点雨不算什么,小事罢了。”凤君政说道,“若是大将军知道你陪我淋雨,他会更讨厌我。”
“怕什么,有我呢,我喜欢你就好了。”刘芙若笑得眉目弯弯,逗笑了凤君政。
堂堂的二皇子凤君政,呼风唤雨,人人畏惧,然而,这风光背后却隐藏着太多的心酸和苦楚,他只要犯了一点错,就会被母妃惩罚,往死里折磨。从小,他仅有的温暖都会被剥夺,一次又一次地被自己母亲收走,他身边,只有这么一个温暖的女孩——他生命里的阳光。
“芙儿,有你真好!”凤君政说道。他情不自禁地亲了亲刘芙若的脸颊,心中暗暗期待她快些长大,等她长大,她就能永远陪着他。
刘芙若脸颊红成一片。
凤君政抚着她的小脸,“你再长几岁就好了。”
“为什么?”
凤君政一笑,“以后告诉你。”
刘芙若乖巧地点头,跑到内室找了一件长袍交给凤君政,“政哥哥,你快些去换,你身上有伤,容易着凉。”
凤君政点点头,进了内室换衣裳。怡宁宫是凤君政常来之地,宁贵妃留他过夜,幸好也给他准备了衣服。刘芙若回去换衣服,擦干头发回来,凤君政已换好了衣服,一个人落寞地坐在窗边,不知在想什么。
刘芙若轻手轻脚地走到他身边,“政哥哥,不如我们去你的宫殿吧。这里毕竟是宁妃娘娘的地方,贵妃娘娘不喜欢你来,她若是知道,又要惩罚你。”
凤君政把小小的刘芙若拉到怀里抱着,“芙儿,你知道吗,怡宁宫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感觉到自己是有人疼爱的,我才能忘记母妃给我的疼痛。”
“我知道。”刘芙若心疼地抚摸他的手,有些沮丧,“如果芙儿早点认识你就好了。”
“为什么?”
“虽然我不能保护你,可我能陪你。你受伤,我帮你上药,你寂寞,我陪你,你冷了,我会温暖你。”
女孩贴心的话,让少年冰冷的心也变成一摊温水。刘芙若早慧,虽然年纪小,却总能说一些让他觉得很贴心的话,这小小的丫头早就成了他生命中的阳光。
只是,他不敢去拥抱,怕他的母妃知道,连他仅有的珍宝也夺去。从小到大,母妃就告诉他,不能有温暖,不能有弱点,他是为了皇位而生,这些温暖的东西会成为他的绊脚石,所以,只要是他拥有的温暖,她都一一毁灭。
他怕刘芙若也会成为他曾经失去的那些人或者事物。
“贵妃娘娘为什么要那样对你?”刘芙若问。
凤君政说道:“或许,她恨我。”
“我讨厌她。”
“嘘,芙儿,小点声。”凤君政捂着她的唇,“她始终是我母妃。”
“可她对你不好,你看人人都说你残暴不仁,说你滥杀无辜,其实你什么都没做,他们凭什么那么说你,都是贵妃娘娘惹的祸,让你来背黑锅。”刘芙若闷闷不乐,“政哥哥有一颗很柔软的心,他们都看不到。”
凤君政一笑,刘芙若又自得地说:“他们看不到也没关系,你是我的,我看到就可以。”
少年挑眉,慢吞吞地说:“我是你的?”
刘芙若说:“当然,等我长大后,我要嫁给你,所以,现在就和你说好,你是我的哦!”
凤君政乐不可支,身上的伤也不觉得疼了,这小小的丫头,温暖的话,把他所有的痛苦赶走,只剩下愉悦,“这是求亲吗?”
刘芙若耳根都红了,严肃地揪着他的衣襟,“就是求亲了,你不答应吗?”
凤君政好笑地看着她的手,“答应,我敢不答应吗?”
刘芙若愤愤地松了手,作势要离开,“没意思,政哥哥敷衍我。”
凤君政眼明手快地抱住她,重新将她抱在怀里,“傻丫头,政哥哥也喜欢你。”
“真的?”
“真的,凤君政喜欢刘芙若。”凤君政说,“等你长大,政哥哥三书六礼把你迎进王府。”
刘芙若脸上乐开了花,伸出小小的手,“拉钩,谁不守承诺,谁就是小狗。”
凤君政好笑地伸出手来,勾住刘芙若小小的手,“一言为定!”
翌日,刘廷进宫来接刘芙若。
前一天晚上他带刘芙若进宫,韩贵妃见刘芙若聪明伶俐,有心留她过夜,刘廷无奈,只能答应韩贵妃把女儿留在宫中,翌日一下早朝,他便来接女儿回家。
凤君政一早就抱着她到水云阁,谁都不知道,昨夜刘芙若和他一起宿在怡宁宫。刘芙若被刘廷接走,凤君政也被韩贵妃叫到宫中。
行了礼后,凤君政面无表情地站在一旁。
韩贵妃慢条斯理地问:“身上的伤怎么样了?”
“回母妃,已无大碍。”凤君政说道。
韩贵妃哼了一声,道:“这就对了,以后听话些,少受点皮肉之苦。”
“是,母妃。”凤君政淡淡说道。
本以为是普通的请安,话说至此,他也该离开,谁知道韩贵妃并无让他离开之意,凤君政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韩贵妃冷漠地看了他一眼,语气不悦,“昨晚,你宿在怡宁宫?”
凤君政一惊,不敢隐瞒,“是!”
“大胆!”韩贵妃怒拍桌子,“昨天的教训你都忘了?”
“儿臣不敢!”凤君政慌忙跪下。
韩贵妃怒气稍敛,“听说,不只你一个人。”
凤君政惊惧地抬起头。
韩贵妃微微一笑,“看来是真的,你什么时候和那丫头感情这么好了?”
“母妃,儿臣不敢。”
“你慌什么,这是好事。刘廷劳苦功高,只可惜人太过死板,执意拥护太子,不能为我所用,此人若是除之,又太过可惜。听说他很疼爱刘芙若,若是你和刘芙若定亲,还怕刘廷不助你一臂之力吗?”韩贵妃说道。
凤君政蹙眉,他并不喜欢把这些事情和刘芙若牵扯在一起,然而,他知道,如今他只能顺着韩贵妃,“是,母妃,儿臣知道怎么做。”
“最好是这样!”韩贵妃冷漠地挥了挥手,“下去吧。”
“是!”出了韩贵妃的宫殿,凤君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今天阳光明媚,少年举起手,阳光从指缝中透过,洒下一地温暖,“芙儿,政哥哥会保护你的。”
大将军刘廷十四岁从军,战功卓著,二十五岁加封一品骠骑大将军,戎马一生,用血汗捍卫着凤天皇朝的半壁江山。如今太平盛世,南边平定,北边匈奴朝贡多年,世间一片歌舞升平,他便还朝享受天伦之乐。
他是一名驰骋沙场的将军,也是一名正气凛然的将军,膝下有一儿两女,长子刘枫,长女刘悠若,次女刘芙若。两个女儿是他的掌上明珠,京中无人不知将军宠女。
“昨晚在宫里,韩贵妃可有为难你?”刘廷问。
刘芙若摇摇头,“爹爹不要担心,没人为难女儿。”
“没想到第一次带你进宫就被她留在宫里,下次爹爹不敢再带你赴宴了。”
刘芙若说道:“爹爹,我真的没事。”
一路上,刘芙若都很沉默,刘廷好奇地问:“芙儿,你有心事?”
刘芙若犹豫良久,咬了咬唇,“爹爹,为什么你不喜欢二皇子?”
“为什么这么问?”刘廷挑眉,看着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
刘芙若说:“政……二皇子少年英才,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为什么爹爹要帮太子,不帮他?”
“芙儿,谁在你面前说这些事的?”刘廷脸色顿变。
刘芙若道:“我是你女儿,这些事又何须别人告诉我。”
刘廷抚了抚刘芙若的头,“外头传二皇子残暴不仁,的确失之偏颇,爹不傻,并不是看不出他是什么样的人。可是,芙儿,韩家势力过大,二皇子被韩贵妃控制,没有实权。他日若是二皇子登基,外戚专权,对朝廷、皇室而言,都是一件祸事,所以,爹爹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登基,太子才是正统。”
“爹,这不公平!”刘芙若咬唇反驳,“韩贵妃又不疼他,他是韩贵妃所生又不是他能选择的,爹爹怎么能因为他是韩家之后就否认了他。”
“芙儿,朝廷的事,你不懂。”刘廷说道,顿感惊奇。他这小女儿性情疏淡,早慧聪颖,从不把什么放在心上,怎么会对凤君政的事情如此上心,“芙儿,你……”
“我是不懂朝廷的事,可是我知道……”刘芙若欲言又止,“算了,我也不为难爹爹。”
“你认识二皇子?你怎么认识的?”刘廷不悦地问。
“他以前来我们家里时我就见过了。”刘芙若有所保留地说道。刘廷蹙眉,刘芙若一贯是爱笑的,不管什么时候都带着淡淡的笑意,如今,小小的脸蛋上却是一片寒霜。
看来,他们不只是认识这么简单。
“芙儿,以后少和他来往。”刘廷淡淡地警告。
刘芙若一笑,并不应答。
转眼间,已到隆冬,今年的天气十分冷。
刘将军府在城北,楼台水榭并立,假山怪石嶙峋,环形走廊,玉石台阶,景景相映。夏季满池芙蓉飘香,艳丽妖娆,暮冬雪梅凌寒独开,丝丝清香。这所府邸不似一般将军府那般匠气浓重,反倒是一片春意浓浓,诗情画意暗蕴其中。
正逢暮冬之际,后花园里寒梅迎风怒放,寒风吹过,花瓣飘落,一片粉红花海的世界。绝美风景中,两名女孩在仰面感受着诗样情怀,朵朵花瓣落在脸颊,竟瞬间失色。
个子稍高的女孩十岁上下,穿着桃红花袄,肌肤雪白晶莹,吹弹可破,眉间婉约,沉静秀美。微矮的女孩八岁上下,魅惑迷人,那张粉脸宛如精工雕琢,灵气十足的瞳眸透着几许慧黠。如此粉妆玉琢的娃儿,长大之后必是艳绝天下的美人儿。
“姐姐,这阵花雨来得好,要是能常开该多好。”灵动娃儿轻笑着,睁着水灵灵的大眼睛欣赏着美景,一点也不怕这逼人的寒气。
“傻芙儿,越美好的事物消逝得越快,哪能常在,寻常人的痴心妄想罢了。”刘悠若也笑了,秀丽的容颜依稀能看出日后的花容月貌。她带着宠溺的笑,扬起手心,一片粉红如雨般下坠。
“娘亲说,初雪快来了,到时候可以叫哥哥骑马到郊外畅玩一回。听说寒水崖的梅花也开得很艳丽,不比府中差。”
刘悠若宠爱地点点她的俏鼻,“你想看寒水崖的冰芙蓉,让爹移植一两棵回来,何必年年冒着积雪去看,还只能看着远景。”
刘悠若爱梅成痴,刘芙若喜芙蓉成狂。寒水崖的冰芙蓉品种难得,盛开在悬崖峭壁上,花儿洁白纯净,如少女般纯真可人,白雪纷飞时刻,与天地同色,是寒水一绝景,年年冒雪观花的人数不胜数。
“一两朵形单影只,怎堪比崖上朵朵簇簇,别样风采。”
“都是你有理。”刘悠若笑语。转头看见一抹熟悉的身影步入后院,她笑脸相迎,“爹爹……”
刘廷面带慈祥,却又沉稳大气,军人的威严显露无遗。见女儿在雪中赏梅,他忍不住轻责,“悠儿,芙儿,小心冻着了,多加几件衣服才是。”
“爹爹,这天还没变呢,正是戏梅的好时光,你也陪芙儿一起玩。”刘芙若笑着拉过他的手,作势要走。
“爹爹这把老骨头,要被芙儿你弄散了。”刘廷笑着说。
“爹爹有事找我们吗?”
刘廷拉着两个女儿的手,暖暖地握在手心,驱散着逼人的冷气,轻声笑语,“没事就不能找我的宝贝女儿吗?”
“爹爹,哥哥要吃醋了,昨儿他嚷着要把这梅林全砍掉,要把芙蓉池填了,说爹爹太偏心,都不疼他。”刘芙若告状,刘悠若也微微笑了。
“大男儿家的,哪要爹疼,摔几个跟斗就长大了,明儿让他舞剑,不合格就家法伺候。”刘廷肃然说着。
对女儿和儿子显然是两套不同的标准,女儿娇嫩,他宠爱至极,恨不得把天下奇珍异宝全捧到她们手心;儿子要保家卫国,继承刘家男儿热血,从小就异常严厉地训练,不容有失。三个孩子,哪个不是他心头宝,只是儿子多了责任,所以不得不严厉。
刘悠若和刘芙若听了这话,笑得快乐至极。刘枫看来又有一阵不好过了,姐妹俩隐约有点幸灾乐祸。谁让刘枫打不过刘廷,只能欺负妹妹,以除怨气。
“明儿楚王府有宴会,爹爹要去会几个老友,悠儿,芙儿,谁跟着去?”
“我不去,我要和娘亲进宫。”刘芙若慌忙推了。她不喜欢和旁人应酬,宫外所有的宴会从不出席,唯独宫中的宴会,她定会随着刘夫人进宫。
刘廷从几个月前察觉到刘芙若的反常就开始对她上了心,也知道她为什么喜欢往宫里跑。他试着阻止过几次,刘芙若闷闷不乐,他终究太疼女儿,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了她。
刘悠若为难地说:“女儿身体有些不适,恐怕不能陪爹爹赴宴。”
刘廷问:“怎么了?”
刘悠若说:“有些头晕,不想出去。”
刘廷看向刘芙若。
刘芙若缓缓一笑,“知道了,爹爹,我陪你去,下一次进宫,你可不能不带我。”
“成交!”
……
前言/序言
在线试读
《芙蓉王妃》第一部分
凤君政从她怀里坐起来,摸了摸刘芙若湿透的头发,“芙儿,对不起,害得你陪我一起淋雨。你这傻丫头,早就让你回去,你怎么不听话?”
“我回去就没人陪你了。”刘芙若说道,抓过凤君政的手,“政哥哥,你不要害怕,贵妃娘娘不心疼你,芙儿会心疼你的,芙儿也会陪着你,不让你寂寞。”
“芙儿……”少年怔怔地看着她,倏地把她抱在怀里。两个湿透的身体拥抱在一起,用他们仅有的体温温暖彼此。刘芙若心中暗暗发誓,等她长大以后,一定会好好保护凤君政,不会让他受到今天这样的羞辱。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芙蓉王妃(套装共2册)(附书签1张)》内容的,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 --- 《尘世浮光:乱世中的坚守与蝶变》 引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时代,如同熔炉般炙烤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灵魂。这不是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而是关于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存、最终淬炼出不朽光芒的普通人。本书收录了三部风格迥异、却共同探讨人性与命运主题的中长篇小说,带领读者深入那个波谲云诡、光怪陆离的年代。 第一部:《长风渡客》 作者: 陌上桑 故事背景与概述: 故事发生在大靖王朝的末年,彼时边关战火未熄,朝堂之上党争倾轧,民生凋敝。主人公沈千帆,并非出身名门望族,而是边塞一介游侠,因缘际会卷入了一桩涉及朝廷机密的“玉玦案”。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精通逃生之术,行走江湖靠的是一身机敏和几位交心好友的义气。 《长风渡客》的核心在于“选择”与“救赎”。沈千帆最初只想独善其身,带着幼时救下的孤儿(一个对武学有奇天赋的女孩阿霜)南下避祸。然而,命运的齿轮不允许他旁观。他被卷入了一场涉及前朝遗孤和现任权臣的权力游戏中。 主要情节亮点: 1. 风雪夜奔袭: 描写了沈千帆为保护一份关键证据,在风雪交加的雁门关外,与追兵周旋的惊险过程。这段情节着重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压力,以及他在绝境中爆发出的超凡应变能力。 2. 镜湖旧事: 穿插了对沈千帆早年经历的回溯。揭示了他为何对朝堂权力深恶痛绝,以及他与已故师父之间关于“侠义”定义的深刻探讨。 3. 双线并进的智斗: 一条线是沈千帆在江湖上布局,寻找幕后黑手;另一条线是他在京城安插的线人——一位精通药理的女子苏泠,如何在虎狼之穴中获取情报。两人之间的默契配合,展现了乱世中知识与智慧的强大力量。 4. 情感的克制与爆发: 沈千帆与苏泠之间的情感,是在生死考验中逐渐萌芽的。他们没有缠绵悱恻的场景,只有在每次分别后重逢时,眼神中流露出的复杂情绪。最终,为了平息战乱,沈千帆选择了一条看似最艰难的道路,放弃了个人的安宁,将自己化作了风中的一粒尘埃,护住了他想守护的一切。 主题探讨: 本书探讨了在宏大历史背景下,个体生命的价值。是选择高歌猛进,名垂青史;还是选择默默守护,成为“渡客”,帮助他人渡过难关?它赞美了那些不求回报的付出,以及在黑暗中坚守良知的光辉。 --- 第二部:《琉璃盏下的谜案》 作者: 柳映雪 故事背景与概述: 时代背景转向了繁华鼎盛却暗流涌动的江南水乡——姑苏城。故事聚焦于一个著名的典当行“百宝斋”,以及围绕它发生的一系列离奇失窃案。这并非单纯的盗窃故事,而是一部结合了古典解谜、民间传说和家族恩怨的悬疑探案集。 主角团介绍: 顾清源: 年轻的状师,心思缜密,擅长从细微之处捕捉人性的破绽。他表面温文尔雅,实则观察入微,对古籍和机关术略有研究。 白映月: 百宝斋的少东家,对家族典当的古董文玩了如指掌。她看似柔弱,实则拥有极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并且精通一套不外传的“鉴宝口诀”。 主要情节亮点: 1. “无声的盗贼”: 第一桩案件是价值连城的“昭阳琉璃盏”不翼而飞,现场无打斗痕迹,所有门锁完好。顾清源和白映月必须通过分析琉璃盏的摆放位置和空气中的微弱气味,推演出盗贼的进入和离开方式。 2. 谶语与机关: 案件的线索指向一个失传已久的苏州织户家族,他们曾因故与百宝斋结怨。线索中反复出现一些看似荒诞的民间谶语,这些谶语实则是古代工匠留下的关于复杂机关陷阱的提示。 3. 错位的身份: 随着调查深入,顾清源发现,真正的盗贼并非觊觎财宝,而是为了夺回一件被错误估价并典当进百宝斋的家族遗物——一幅残破的绢本画。而白映月家族的“公正”形象,也因为过去一段不光彩的交易而开始动摇。 4. 解谜高潮——天干地支局: 最后的谜团揭晓于百宝斋的密室之中。顾清源利用对古代星象学的理解,破解了隐藏在典当记录中的“天干地支”密码,找到了真正的藏匿之所,并揭露了隐藏在幕后的指使者——一位表面上德高望重的地方士绅。 主题探讨: 本书深入剖析了“价值”的相对性。一物之宝,对失主而言是血脉相连的记忆,对典当行而言是冷冰冰的估价。它探讨了法律、情理与道义之间的灰色地带,以及隐藏在最光鲜外表下的,人性的贪婪与执念。 --- 第三部:《阡陌之外的诗意》 作者: 禾风居士 故事背景与概述: 与前两部的风云变幻不同,这部作品将视角拉回了平静的田园牧歌,但平静之下,仍有生活带来的挑战与诗意。故事围绕着一个世代隐居在南方丘陵地带的陶姓家族展开,他们以烧制一种独特的青釉陶器为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情节核心: 小说主要讲述了陶家年轻一代的陶言,面对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如何平衡传统手艺的坚守与创新之间的矛盾。 主要情节亮点: 1. 泥土的哲学: 大量笔墨用于细致描写陶言与泥土的对话。从选土、浸泡、拉坯到烧制,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古老的智慧。书中描绘了如何通过调整窑火的温度与气氛,烧制出带有“窑变”奇迹的陶器。 2. 意外的访客: 一位来自大城市的著名美学评论家林教授,意外闯入了陶言平静的生活。林教授的到来,一开始带来了冲击——他批评陶家陶器缺乏“现代感”。 3. 传承与蜕变: 陶言在林教授的刺激下,开始尝试将现代的极简主义设计理念融入传统的青釉工艺中。他并未放弃祖辈的技艺,而是寻找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书中细致描绘了陶言在一次重要展览前,经历多次失败,最终找到“似有若无”的境界的艰难过程。 4. 回归自然: 故事的尾声,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在灾难面前,现代的喧嚣显得苍白无力,唯有依靠邻里之间的淳朴互助和对土地的敬畏得以渡过难关。陶言最终明白,真正的美,源于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 主题探讨: 《阡陌之外的诗意》是一曲献给慢生活的赞歌。它探讨了传统手工艺在工业化浪潮中的生存之道,强调了技艺中蕴含的文化基因,以及在快节奏世界中保持内心宁静的哲学意义。文字风格舒缓,画面感极强,充满生活美学的气息。 --- 总结: 这套文集(不含《芙蓉王妃》)带领读者穿越了乱世的刀光剑影、繁华都市的迷雾重重,最终回归到田园的泥土芬芳。三部作品从历史、悬疑、生活三个维度,展现了不同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与挣扎,是一场关于坚守、智慧与美的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