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是一個悠久的史國,中國的哲學史學科從這裏起步。《中國哲學史大綱》是國學大師鬍適學術研究的代錶作。開一代學術研究的風氣之先,影響學人的研究與思想,啓迪大眾的現實人生。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史大綱》是一部中國哲學史的奠基之作,它一齣版就引起極大的轟動,並曆久不衰。它的內容由“宇宙論”、“人生論”、“緻知論”三部分組成。“人生論”這部分的內容非常豐富,論述也較為詳細,占瞭全書多半的篇幅,它分彆論述瞭中國哲學的天人關係論、人性論、人生理想論、人生問題論。這部著作的行文風格非常平實,它以當時人們所能理解的語言來講解古代的學問,而較少生硬地套用西方哲學的理論來解釋中國的哲學思想。它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劃時代的巨著,不僅廣泛地影響瞭研究者、思想者,也在很多方麗給大眾的現實人生帶來瞭啓迪。
作者簡介
鬍適,學術大師,民國著名學者、哲學傢、思想傢。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 導言
第二篇 中國哲學發生的時代
第一章 中國哲學結胎的時代
第二章 那時代的思潮(詩人時代)
第三篇 老子
第四篇 孔子
第一章 孔子略傳
第二章 孔子的時代
第三章 易
第四章 正名主義
第五章 一以貫之
第五篇 孔門弟子
第六篇 墨子
第一章 墨子略傳
第二章 墨子的哲學方法
第三章 三錶法
第四章 墨子的宗教
第七篇 楊硃
第八篇 彆墨
第一章 墨辯與彆墨
第二章 墨辯論知識
第三章 論辯
第四章 惠施
第五章 公孫龍及其他辯者
第六章 墨學結論
第九篇 莊子
第一章 莊子時代的生物進化論
第二章 莊子的名學與人生哲學
第十篇 荀子以前的儒傢
第一章 大學與中庸
第二章 孟子
第十一篇 荀子
第一章 荀子
第二章 天與性
第三章 心理學與名學
第十二篇 古代哲學之終局
第一章 西曆前三世紀之思潮
第二章 所謂法傢
第三章 古代哲學之中絕
精彩書摘
子日:“子未我應也。今我問日:‘何故為室?’日:‘鼕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為男女之彆也。’則子告我為室之故矣。今我問日:‘何故為樂?’曰:‘樂以為樂也。’是猶日:‘何故為室?’日:‘室以為室也。’”
儒者說的還是一個“什麼”,墨子說的是一個“為什麼”。這又是一個大分彆。
這兩種區彆,皆極重要。儒傢最愛提齣一個極高的理想的標準,作為人生的目的,如論政治,定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或說“近者悅,遠者來”;這都是理想的目的,卻不是進行的方法。如人生哲學則高懸一個“止於至善”的目的,卻不講怎樣能使人止於至善。所說細目,如“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父,止於慈;為人子,止於孝;與國人交,止於信。”全不問為什麼為人子的要孝,為什麼為人臣的要敬;隻說理想中的父子君臣朋友是該如此如此的。所以儒傢的議論,總要偏嚮“動機”一方麵。“動機”如俗話的“居心”。
孟子說的“君子之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存心是行為的動機。《大學》說的誠意,也是動機。儒傢隻注意行為的動機,不注意行為的效果。推到瞭極端,便成董仲舒說的“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隻說這事應該如此做,不問為什麼應該如此做。
墨子的方法,恰與此相反。墨子處處要問一個“為什麼”。例如造一所房子,先要問為什麼要造房子。知道瞭“為什麼”,方纔可知道“怎樣做”。知道房子的用處是“鼕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為男女之彆”,方纔可以知道怎樣布置構造始能避風雨寒暑,始能分彆男女內外。人生的一切行為,都是如此。
……
前言/序言
中國哲學史大綱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很好
評分
☆☆☆☆☆
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近代史研究成績最大的應推太平天國。無論在資料的搜集、整理、齣版上,或在論著的質和量上,都如此。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確瞭這場革命的性質,過分肯定瞭這場在世界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農民戰爭。當然,也有很大缺點和不足,最重要的缺點是忽視客觀地探討農民戰爭的客觀發展,總結這場革命及其意識形態的重要的經驗教訓。近些年,在“四人幫”統治下,更不許談這方麵的問題。相反,梁效、羅思鼎之流在其所謂歌頌農民革命的旗號下,故意把太平天國和洪秀全說得神乎其神,十全十美,歪麯瞭事情的本來麵目。下麵試就人所熟知的幾個問題談一點看法。
評分
☆☆☆☆☆
不錯 印刷精良 紙質也不錯 值得購買
評分
☆☆☆☆☆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
還是比較實用和方便的
評分
☆☆☆☆☆
評分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評分
☆☆☆☆☆
很好
評分
☆☆☆☆☆
1837年洪秀全從傳教士那裏得到瞭一本《勸世良言》。這是一本毫無革命意義和思想價值的基督教的拙劣宣傳品。但它所聯係某些中國現實所宣傳和翻譯的《聖經》教義諸如天父、耶穌、洗禮、祈禱、儀式以及反對偶像,斥責儒、道、釋等等,對當時廣大中國人來說,則確乎聞所未聞,是與中國各種傳統觀念和思想形式,從孔孟經書到佛道迷信,大相徑庭的新鮮事物。應該說,正是這一點,符閤瞭最後一次考場失敗正無路可走的洪秀全的迫切需要(他的那場大夢,下意識地錶現瞭他對現實製度的滿腔憤慨和泄憤式地要求報復與反抗的意念:一個沒人瞧得起、屢次科舉失利的窮書生,偏偏要來統治山河,主宰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