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unwald心脏病学(英文影印版)(第9版)(套装上下卷)

Braunwald心脏病学(英文影印版)(第9版)(套装上下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Robert O.Bonow,Douglas L.Mann,Douglas P.Zipes 等 著
图书标签:
  • 心脏病学
  • Braunwald
  • 医学
  • 内科
  • 心血管
  • 教材
  • 影印版
  • 英文
  • 第9版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
ISBN:9787543331792
版次:9
商品编码:11187458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72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英文
附件:CD-ROM光盘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Braunwald心脏病学(英文影印版)(第9版)(套装上下卷) 》原版影印,附赠含原书彩图的光盘,使广大心血管医生更好地领略这部经典巨著的风采,了解和掌握当今国际上前沿的心脏病学专业知识和信息,提高临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容地面对临床的各种挑战!
  《Braunwald心脏病学(英文影印版)(第9版)(套装上下卷) 》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著名的心血管学专家Eugene Braunwald教授主编,自1980年问世以来,一直是心血管病学领域重要的大型教材。目前已出版到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曾翻译过该书的第7版,受到很多心血管医生的好评。目前考虑到该书的学术价值、市场需求,以及内容的大量更新,特引进此书的原版影印版来满足国内广大读者的需求。

内容简介

  《Braunwald心脏病学(英文影印版)(第9版)(套装上下卷) 》分为10部分,共94章,除了继续保持前几版的风格和传统,内容覆盖心脏病学领域的各个部分,注重介绍疾病预防与诊治的进展之外,还对全书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在之前版本基础上新增了9章,而且有24章增加了新的内容。本版着重阐述了心脏病学前沿的知识,包括分子成像、血管内超声、心血管再生和组织工程、通过器械检测心衰程度及心衰的器械治疗、房颤的治疗、结构性心脏疾病、Chagasic心脏病、心血管医学伦理学、临床试验设计和执行等研究热点。此外《Braunwald心脏病学(英文影印版)(第9版)(套装上下卷) 》还对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血管疾病的指南进行了总结,并附有约2500幅精美图片和600张表格。为广大心血管专业医师、内科医师及医学生提供了指导和可行性方法,是学习心血管医学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和案头参考书!

目录

Part I.General Consideration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1.Glob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Economic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3.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in Cardiology
4.Measur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Quality in Heart Disease
5.General Principles of Drug Treatment
6.End of Life

Part II.Examination of the Patient
7.The History
8.Physical Examination of the Heart and Circulation
9.Electrocardiography
10.Exercise Stress Testing
11.Echocardiography
12.Radiology of the Heart and Great Vessels
13.Nuclear Cardiology
14.Newer Cardiac Imaging: MRI
15.Newer Cardiac Imaging: CT
16.Relative Merits of Cardiac Diagnostic Techniques
17.Cardiac Catheterization
18.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ging

Part III.Heart Failure
19.Mechanisms of Cardiac Contraction and Relaxation
20.Assessment of Normal and Abnormal Cardiac Function
21.Pathophysiology of Heart Failure
22.Clinical Aspects of Heart Failure: High-Output Failure; Pulmonary Edema
23.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Pharmacological Methods
24.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25.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Assisted Circulation
26.Heart and Heart-Lung Transplantation

Part IV.Arrhythmias, Sudden Death and Syncope
27.Genesis of Cardiac Arrhythmias: Electrophysiological Considerations
28.Genetics of Cardiac Arrhythmia
29.Diagnosis of Cardiac Arrhythmia
30.Management of Patient with Arrhythmias
31.Cardiac Pacemakers and Devices
32.Specific Arrhythmias
33.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Death
34.Arrhythmias and Syncope

Part V.Preventive Cardiology
35.Vascular Biology of Atherogenesis
36.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37.Systemic Hypertension: Mechanisms and Diagnosis
38.Systemic Hypertensio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39.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pid Disorders
40.Diabet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41.Obesity, Diet and Nutrition
42.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HD
43.Rehabilitation

Part VI.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44.Coronary Blood Flow and Myocardial Ischemia
45.Approach to the Patient with Chest Pain
46.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h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s
47.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anagement
48.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49.Unstable Angina
50.Chron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51.Diabetes and Heart Disease
52.Percutaneous Coronary and Valvular Intervention
53.Diseases of the Aorta
54.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s
55.Extracardiac Vascular Interventions

Part VII.Disease of the Heart, Pericardium, and Pulmonary Vascular Bed
56.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Children and Adults
57.Valvular Heart Disease
58.Infective Endocarditis
59.Cardiomyopathies
60.Myocarditis
61.Cardiovascular Abnormalities in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62.Toxins and the Heart
63.Primary Tumors of the Heart
64.Pericardial Diseases
65.Traumatic Heart Disease
66.Pulmonary Embolism
67.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Cor Pulmonale
68.Sleep Disorders and Heart Disease

Part VIII.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tics
69.Principles of Cardiovascular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tics
70.Cardiac Regeneration

Part IX.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Special Populations
71.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72.Heart Disease in Women
73.Pregnanc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74.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thletes
75.Medical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76.General Anesthesia and Noncardiac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77.Heart Disease in Varied Populations

Part X.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isorders of Other Organ Systems
78.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79.Heart Disease in Women
80.Pregnanc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81.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thletes
82.Medical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83.General Anesthesia and Noncardiac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84.Heart Disease in Varied Populations Index

前言/序言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管理:权威指南》 内容概述: 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探讨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权威性专著。它系统性地梳理了从基础科学研究到临床实践的最新进展,旨在为心血管内科医生、心脏外科医生、全科医生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详实、前沿且极具参考价值的知识体系。本书内容涵盖了心血管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一、 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与分子基础: 心脏解剖与生理: 详细介绍心脏的结构、功能以及心血管系统的正常生理活动,包括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心脏泵血机制、血压调节以及微循环的生理功能。 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 深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瓣膜病等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分子信号通路、基因调控以及细胞生物学机制。重点关注炎症、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血栓形成等关键病理过程。 遗传学与心血管疾病: 阐述遗传因素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作用,介绍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并探讨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的最新进展。 二、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策略: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强调细致的病史询问和精准的体格检查在诊断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性,列举典型症状与体征,指导临床医生如何通过这些基础方法初步判断病情。 影像学诊断技术: 全面介绍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心脏CT(Cardiac CT)、心脏MRI(Cardiac MRI)、核素心肌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等影像学技术的原理、临床应用、图像判读以及最新发展。重点讲解不同检查方法在特定疾病诊断中的优势与局限。 血流动力学评估: 详细阐述无创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包括导管介入检查、压力测量、血氧饱和度测定等,指导临床医生如何评估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 实验室检查与生物标志物: 介绍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各类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脂、血糖、肾功能、电解质、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BNP/NT-proBNP)、炎症标志物等,并阐述这些标志物在疾病诊断、风险评估和疗效监测中的意义。 介入诊断技术: 深入介绍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心脏瓣膜评估、肺动脉高压诊断等介入性诊断技术,指导临床医生掌握这些技术的操作规范与解读要点。 三、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案: 药物治疗: 系统阐述各类心血管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涵盖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抗心绞痛药物等。 介入治疗: 详细介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MVR)、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微创介入技术的适应症、操作流程、并发症处理及最新进展。 外科治疗: 概述心脏外科手术的原理、适应症与禁忌症,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脏瓣膜修复与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矫治术、心肌移植等。 心脏起搏与电复律: 介绍心脏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以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适应症、植入技术、程控管理与随访。 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 强调心脏康复在患者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升及降低再发事件中的作用,详细介绍运动疗法、饮食指导、心理干预、戒烟等二级预防策略。 四、 特殊人群与复杂情况的心血管管理: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 探讨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以及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妊娠期心血管疾病: 关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肌病、瓣膜病等,指导孕期、分娩期及产后心血管疾病的管理。 儿童与青少年心血管疾病: 介绍先天性心脏病、川崎病、心肌炎等儿童期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合并症患者的心血管管理: 探讨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合并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协同管理。 心血管急危重症: 详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等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急救流程、监护与治疗。 五、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公共卫生: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深入分析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等可控危险因素,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初级与次级预防策略: 强调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早期诊断与干预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探讨心血管疾病的全球和地区流行现状,以及相关的公共卫生政策与研究方向。 本书的特点: 本书汇集了国内外顶尖心血管专家的智慧与经验,内容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精练。它不仅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强调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注重循证医学证据的应用。大量的临床病例分析、图表和高清插图,使得复杂的概念易于理解。本书是心血管领域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临床参考书和学习指南,有助于提升临床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全面性。它覆盖了心脏病学的几乎所有重要领域,从基础的电生理学、心肌细胞生物学,到各种常见和罕见的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等等,无所不包。每一个章节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且随着医学的进步,书中也包含了最新的诊断技术、治疗手段和药物进展。对于我来说,这本厚重的著作就像一个宝库,当我遇到某个特定的问题时,总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相关的、深入的解答。我尤其喜欢它在讨论疾病时,不仅关注疾病本身,还会探讨其与其它系统性疾病的相互影响,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疾病的复杂性。而且,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参考文献,这对于想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线索。

评分

我一直对心脏的奥秘着迷,而这本书就如同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心脏深处的大门。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疾病和治疗方法,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心脏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以及各种疾病是如何逐步发展和影响身体的。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教授在娓娓道来,即使是复杂的概念,在他的笔下也变得清晰易懂。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循证医学的强调,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基于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总结,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信赖度大大提升。书中还穿插了许多经典的病例分析,这些案例非常有代表性,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让我能够模拟医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培养临床思维。每一次阅读,我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在不断增长,对心脏病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和深刻。

评分

作为一名对心脏病学充满热情的学生,我非常看重书籍的实用性和指导性,而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技能的培养。书中对于各种诊断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结果解读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例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让我能够对这些技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在治疗章节中,详细阐述了各种治疗方案的适应症、禁忌症、疗效和副作用,并提供了具体的用药指导和手术指征。这对于我将来踏上临床实践,制定治疗方案非常有帮助。它让我明白了,医学不仅仅是理论,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救治行动,而这本书正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教会我如何思考、如何决策,如何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最佳的治疗。

评分

这本书的外观简直令人惊叹!精装硬壳,厚实的分量,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纸张的质感也非常棒,不是那种容易泛黄的廉价纸,而是厚实、光滑,印刷清晰,即便翻阅无数次也不会轻易损坏。装帧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上下两卷的套装,方便携带和查阅,每一卷都经过精心设计,页边距、字体大小、行距都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虽然是影印版,但一点都不显得粗糙,反而有一种复古的精致感。我尤其喜欢它对于插图的处理,医学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都非常高,这对于理解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至关重要。有时候,一张高质量的图片胜过千言万语,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从外到内都充满诚意的著作,不仅仅是内容的价值,它的物理呈现也让人赏心悦目,绝对是书架上值得珍藏的一员。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它所展现出的医学科学的严谨与深度。它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堆砌,而是构建了一个严密的知识体系,每一部分的论述都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并且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会深入到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科学层面,解释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这让我对心脏病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前沿的研究领域,如基因治疗、再生医学等,也进行了展望和探讨,这让我看到了心脏病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激发了我对这些领域的浓厚兴趣。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医学前沿的对话,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部医学探索的史诗,让我对人类认识和征服疾病的努力感到由衷的钦佩。

评分

内容就不说了,经典中的经典~~

评分

经典好书啊,内容很权威,书的装帧质量也不错,铜版纸很厚实,趁着五折期间购入,很划算!

评分

内容就不说了,经典中的经典~~

评分

经典好书啊,内容很权威,书的装帧质量也不错,铜版纸很厚实,趁着五折期间购入,很划算!

评分

满意

评分

内容就不说了,经典中的经典~~

评分

内容就不说了,经典中的经典~~

评分

推荐给同事了~~

评分

真性情 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 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 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 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 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 情的美好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 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 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 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 很充实。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 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 虚就暴露无遗了,他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 没有人需要他,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在我看来,所谓成功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其前提是首先 要有自己真正的爱好,即自己的真性情,舍此便只是名利场上的生意经。而幸福则主要是一种内心体验,是心灵对于生命意义的强烈感受,因而也 是以心灵的感受力为前提的。所以,比成功和幸福都更重要的是,一个人 必须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一颗饱满的灵魂,它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体 验幸福的能力。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 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 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 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 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 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 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 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 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 二字打转。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我相信,在义和利之外,还有别样的人生态度。在君子和小人之外,还有别样的人格。套孔子的句式,不妨说:“至人喻以情。”义和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义”要求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 的真正的“自我”。“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前者把人生变成 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夺,殊不知人生的真价值 是超乎义务和权利之外的。义和利都脱不开计较,所以,无论义师讨伐叛 臣,还是利欲支配众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紧张。如果说“义”代表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代表一种功利的人生 态度,那么,我所说的“情”便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它主张率性而 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你不是你所信奉的教义,也 不是你所占有的物品,你之为你仅在于你的真实“自我”。生命的意义不 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 其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以衣帽取人。衣_裳换来换去,我还 是我。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 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 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 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 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样,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 的趣味。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一个人只要热爱生 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 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