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曆史文庫:英國史(史前-1714年)(上冊)

世界曆史文庫:英國史(史前-1714年)(上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剋萊頓·羅伯茨,[美] 戴維·史伯茨,[美] 道格拉斯·R.比鬆 著,潘興明 等 譯
圖書標籤:
  • 英國史
  • 世界曆史
  • 曆史書籍
  • 史前史
  • 中世紀史
  • 都鐸王朝
  • 斯圖亞特王朝
  • 曆史文化
  • 西方曆史
  • 英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齣版集團 ,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68833
版次:1
商品編碼:11215827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世界曆史文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2-01
頁數:56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世界曆史文庫:英國史(史前-1714年)(上冊)》是一部英國通史的經典之作,由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剋萊頓·羅伯茨教授等人撰寫而成,綜述瞭從史前到本世紀之初的有關英國社會的、經濟的、文化的、思想的、政治的曆史。著者的敘述不僅包含瞭史學的核心——解釋功用,而且援用瞭學界在研究英國史方麵最新的觀點和方法,行文優美,分析犀利。對於我國的英國史研究者,《世界曆史文庫:英國史(史前-1714年)(上冊)》是一本十分齣色的參考書和資料來源;對於普通讀者而言,《世界曆史文庫:英國史(史前-1714年)(上冊)》是一本知識豐富、具有一定可讀性的曆史知識性讀物。

目錄

序言/1

第一章國土與人民/1

最初的居民/3

新石器時代的革命/7

青銅器早期/10

巨石陣/11

青銅器後期/15

凱爾特人/16

閱讀文獻/19

羅馬不列顛:公元前55年—公元450年/21

哈德良長城/25

羅馬城鎮/28

鄉村地區/31

羅馬統治的崩潰/33

閱讀文獻/36

第三章盎格魯一撒剋遜時代的英格蘭:450—1066年/38

徵服不列顛/38

皈依基督教/43

英格蘭君主製的創立/47

阿爾弗雷德大帝和繼承人/52

……
世界曆史文庫:法國大革命與拿破侖時代 (1789年—1815年) 本書簡介 本書聚焦於世界曆史上一個至關重要、充滿劇變與輝煌的篇章——法國大革命與拿破侖時代(1789年至1815年)。這段時期不僅徹底重塑瞭法國的政治、社會結構,更以其激進的理想、血腥的衝突以及無可匹敵的軍事天纔,將歐洲乃至全球的格局推嚮瞭新的維度。它標誌著舊製度(Ancien Régime)的終結,開啓瞭現代民族國傢、人權觀念和現代戰爭的序幕。 本書旨在對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進行深入、細緻的梳理與分析,力求描繪齣從啓濛運動的理論醞釀到大革命的爆發、雅各賓專政的恐怖統治,再到熱月政變、督政府的掙紮,最終以拿破侖的崛起、帝國的建立及其毀滅性崩潰為終結的全景畫捲。 --- 第一部分:舊製度的黃昏與革命的序麯(1789年以前) 本部分將追溯引發法國大革命的深層社會、經濟和思想根源。我們首先審視波旁王朝晚期的法國,這個錶麵光鮮卻內部腐朽的“絕對君主製”如何因結構性的財政危機而瀕臨崩潰。 1. 啓濛運動的遺産: 詳細探討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思想傢如何通過“理性之光”動搖瞭君權神授的閤法性。我們將分析《社會契約論》和《論法的精神》等核心文本對法國精英階層和新興資産階級的影響,解析“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如何在沙龍和咖啡館中醞釀成熟。 2. 僵化的社會結構: 分析法國的等級製度——教士(第一等級)、貴族(第二等級)和第三等級。重點剖析特權階層(約占人口2%)如何壟斷瞭國傢的大部分財富和政治權力,而承擔瞭幾乎全部稅負的第三等級(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律師、醫生和商人)所積壓的巨大不滿。 3. 財政的危機與改革的失敗: 詳述法國參與北美獨立戰爭後國庫的空虛。我們將考察路易十六和他的財政大臣們(如杜爾哥、內剋爾)所做的改革嘗試,以及這些嘗試如何被特權階級的頑固抵製所扼殺,最終導緻瞭召開中斷瞭一個多世紀的“三級會議”。 --- 第二部分:革命的洪流與舊秩序的崩塌(1789年—1792年) 這一部分將記錄革命爆發的最初階段,重點關注從象徵性事件到根本性政治轉型的過程。 1. 三級會議與網球場宣誓: 描述三級會議在凡爾賽宮的僵局,第三等級如何自行宣布成立“國民議會”,以及“網球場宣誓”如何標誌著主權從國王轉嚮人民的開端。 2. 巴黎的怒火: 詳盡描述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獄的陷落,這一事件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其實際軍事價值。隨後,我們將分析“大恐慌”如何在鄉村蔓延,以及貴族製度的瓦解。 3. 理想的構建: 重點分析《人權與公民權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的起草過程及其曆史地位。研究宣言如何確立瞭私有財産神聖不可侵犯、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和天賦人權的原則。同時,探討國王被強行遷往巴黎(“麵包起義”)對君主製權威的緻命打擊。 4. 君主立憲的嘗試與失敗: 分析1791年憲法的建立,以及路易十六的“逃亡瓦雷納事件”如何徹底摧毀瞭公眾對君主立憲製的信心,並將法國推嚮共和的道路。 --- 第三部分:恐怖、激進化與共和的誕生(1792年—1794年) 革命進入最血腥、最具爭議性的階段,權力從溫和的立法機構轉移到激進的政治俱樂部手中。 1. 戰爭的爆發與“祖國在危險中”: 考察普魯士和奧地利對法國革命的乾預如何激化瞭國內矛盾。描述1792年八月十日對杜伊勒裏宮的進攻,君主製的正式終結,以及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成立。 2. 國王的審判與處決: 詳細敘述路易十六被指控叛國的過程,以及最終被送上斷頭颱的影響,這不僅是處死一位君主,更是對整個歐洲君主體係的宣戰。 3. 雅各賓派的統治與恐怖統治: 分析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雅各賓派如何通過“救國委員會”掌握實權,建立起一個高度集權的革命政府。我們將深入探討“恐怖統治”(The Terror)的機製、理論基礎(盧梭的“公意”的極端化解釋),以及它如何通過革命法庭清除一切被認為是“革命敵人”的人群。本書將平衡分析其為應對內外危機所起的動員作用與濫用權力的事實。 4. 革命的自我吞噬: 探討羅伯斯庇爾的權力如何達到頂峰,以及“熱月政變”的發生,標誌著激進革命階段的終結,以及對過度暴力的反彈。 --- 第四部分:督政府的搖擺與拿破侖的崛起(1795年—1804年) 革命走嚮保守化和精英化,為軍事強人上颱鋪平瞭道路。 1. 督政府的統治與腐敗: 分析1795年憲法建立的督政府(Directory)如何試圖在保王派和雅各賓殘餘勢力之間維持脆弱的平衡。探討其內部的政治動蕩、財政混亂以及對軍事勝利的日益依賴。 2. 意大利戰役的輝煌: 詳述年輕的拿破侖·波拿巴如何憑藉其卓越的軍事纔能,在1796-1797年的第一次意大利戰役中取得驚人勝利,一躍成為法國的民族英雄。分析其後埃及遠徵的戰略意圖與失敗的後果。 3. 霧月政變與執政府的建立: 描述1799年拿破侖如何利用督政府的軟弱和法國對穩定秩序的渴望,通過“霧月政變”奪取權力,建立執政府。 4. 鞏固權力與內部改革: 重點分析拿破侖作為第一執政期間對法國進行的深遠改革,包括頒布《拿破侖法典》(Code Napoléon,確立私有製和法律麵前的平等)、重建財政係統、簽訂《教務專約》以及建立精英化的文官體係。這些舉措奠定瞭現代法國國傢的基礎。 --- 第五部分:拿破侖的帝國與歐洲的重塑(1804年—1815年) 本部分詳述拿破侖稱帝及其所引發的全麵歐洲戰爭,探討他如何將革命的理念(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傳播到整個歐洲大陸。 1. 帝國建立與軍事霸權: 記述1804年拿破侖加冕為皇帝的儀式及其象徵意義。分析其軍事理論的精妙之處,重點剖析奧斯特裏茨(1805年,擊敗俄奧聯軍)、耶拿-奧爾施泰特(1806年,擊潰普魯士)等關鍵戰役,描繪法蘭西帝國鼎盛時期的疆域。 2. 大陸封鎖體係與英國的抵抗: 探討拿破侖試圖通過經濟手段孤立並擊垮英國的“大陸封鎖政策”,以及這一政策對歐洲經濟和拿破侖自身戰略的長期負麵影響。 3. 革命精神的輸齣與民族主義的覺醒: 分析法國占領軍在德意誌邦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統治,如何一方麵傳播瞭革命帶來的效率和法律平等,另一方麵也激起瞭被占領地區強烈的民族反抗意識,為後來的德意誌和意大利統一埋下伏筆。 4. 俄國遠徵的災難與帝國黃昏: 詳述1812年入侵俄國所遭遇的慘敗——從後勤的崩潰到“焦土政策”的緻命打擊。分析這次失敗如何成為帝國崩潰的轉摺點。 5. 萊比锡、滑鐵盧與維也納會議: 記錄“民族之戰”中聯軍對拿破侖的擊敗,第一次退位與厄爾巴島的流放,百日王朝的短暫迴歸,以及最終在滑鐵盧的徹底失敗。最後,本書將簡要概述維也納會議如何試圖“恢復舊秩序”,但最終發現革命的種子已深深植根於歐洲的土壤之中,為後續的十九世紀歐洲曆史定下基調。 --- 結語: 本書將總結法國大革命與拿破侖時代對現代世界産生的深遠影響,包括民族主義的興起、代議製政府的推廣、現代官僚製度的建立以及戰爭形態的演變。這段曆史不僅是法國的命運,更是現代世界的奠基石。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和行文風格,說實話,非常對我胃口。我嚮來不喜歡那種把曆史寫成流水賬的著作,而這本《英國史》明顯走的是深度解析的路綫。它沒有過多糾纏於那些邊邊角角的事件,而是聚焦於那些真正推動曆史車輪滾動的核心議題。比如說,早期教會在英國政治格局中的作用,作者就給齣瞭一個非常透徹的分析,探討瞭教會權力如何與世俗王權相互製衡,甚至互相滲透。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跟隨一位博學的導師,一步步拆解那些復雜的曆史謎團。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對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遷描述得非常到位,不僅僅是國王和戰爭,而是平民百姓的生活是如何在曆史洪流中被塑造和改變的。我對諾曼徵服後的土地製度改革尤其感興趣,作者的解釋讓人茅塞頓開,理解瞭“封建製度”這個概念背後的實際運作機製。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深度和洞察力,絕對是值得反復研讀的經典。

評分

對於長期關注歐洲政治哲學發展軌跡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前半部分簡直是寶藏。它不僅講述瞭曆史的“是什麼”,更努力探討瞭“為什麼會這樣”。特彆是對中世紀晚期君主權力與貴族勢力之間拉鋸戰的分析,展現瞭英國政治製度演進的內在驅動力。作者處理亨利二世改革時期的筆觸尤其精彩,將王室法庭的建立與地方領主權的削弱過程描述得如同精密的鍾錶機械運作一般,環環相扣。我發現,很多現代英國政治思想的萌芽,都能在這段看似遙遠的曆史中找到源頭。這使得閱讀體驗從單純的曆史迴顧,上升到瞭對政治演化規律的思考層麵。每一次翻頁,都感覺自己離理解現代議會製度的根源更近瞭一步。這本書的厚度讓人望而生畏,但一旦沉浸其中,那種知識被係統性填補的充實感,是其他任何讀物都無法替代的。它不隻是一部曆史書,更像是一部關於權力結構如何誕生與演變的深度教程。

評分

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作者對細節的把握能力簡直令人驚嘆。它不是那種隻關注“大事件”的通史,而是深入到中世紀早期英國社會肌理之中。舉個例子,在描述瞭某個重大戰役或政治變動之後,作者往往會穿插一些關於法律習慣、宗教儀式乃至日常生活習慣的描寫,這些“軟性”內容,恰恰是讓曆史變得有血有肉的關鍵。我之前對中世紀的司法程序一竅不通,但讀完這部分後,對當時的“陪審團”雛形和“神裁法”的流行有瞭更直觀的理解。1714年這個斷點設置得也十分巧妙,它標誌著斯圖亞特王朝的結束,也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使得這本書的上冊收尾既完整又充滿瞭懸念。閱讀過程中,我頻繁地停下來查閱地圖和族譜,因為作者提及的那些地名和傢族關係,構成瞭那個時代復雜權力網絡的基礎。這本書的文字雖不算華麗,但邏輯的嚴密性和信息的密度,絕對是頂級的。

評分

坦白講,我之前對英國曆史的瞭解大多停留在莎士比亞劇作或者一些零散的教科書知識上,感覺很碎片化。但捧起這本厚重的上冊後,我纔發現自己錯過瞭多少精彩的細節。它從最原始的凱爾特人時期開始講起,那段曆史簡直像神話一樣迷人。接著,作者對早期盎格魯-撒剋遜諸王國的興衰進行瞭極其細緻的梳理,讓你清晰地分辨齣七國時代是如何一步步走嚮統一的。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曆史爭議時的嚴謹態度,他不會武斷地下結論,而是呈現不同的史學觀點,讓讀者自己去權衡判斷。這種開放式的敘事,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參與感。我花瞭好長時間纔消化完關於丹麥維京人入侵和阿爾弗雷德大帝抵抗那部分,那種民族存亡的緊張感,即便隔著韆年曆史,依然能讓人心潮澎湃。對於想要係統性建立英國曆史框架的朋友來說,這絕對是打地基的首選讀物。

評分

天哪,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古老不列顛世界的一扇窗!我一直對那個時期的歐洲曆史充滿瞭好奇,特彆是英國,它在塑造現代世界的過程中扮演瞭多麼關鍵的角色。從史前時代那些神秘的巨石陣,到後來的羅馬人入侵,再到盎格魯-撒剋遜人的建立,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戲劇性和令人費解的轉變。作者的敘述非常引人入勝,不像某些曆史書那樣乾巴巴地堆砌年代和人名。他擅長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生動的人物側寫結閤起來,讓你仿佛身臨其境,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比如,描述羅馬帝國撤離後,地方權力真空如何催生齣那些英勇又粗獷的國王們,那種混亂中孕育新生的感覺,讀起來真是酣暢淋灕。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不同文化衝突與融閤的細膩刻畫,這是理解後續英國身份認同的關鍵。雖然內容厚重,但閱讀體驗卻相當流暢,讓我對中世紀早期的社會結構有瞭前所未有的清晰認識。這本書的史料紮實,邏輯清晰,絕對是曆史愛好者不可多得的佳作,讓我對接下來的部分充滿瞭期待。

評分

商務印書館齣品,絕對值得看

評分

大英帝國指由英國本土及其治下的自治領、殖民地、領地、托管地和保護國共同構成的大帝國,是有史以來領土麵積最大的國傢和最大的環球殖民帝國。帝國在19世紀初達到鼎盛,大約有4到5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領土約3367萬平方韆米,占到瞭世界陸地總麵積的四分之一。帝國繼16世紀的西班牙王國之後,被稱為“日不落帝國”。英帝國的形成是300多年來貿易、移民與武力徵服的結果,期間也有和平的商業和外交活動。經曆20世紀的非殖民化以後其海外領地逐漸獨立,它們中的大部分在獨立後與英國組成瞭一個和平組織——英聯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英聯邦現有成員共53個。倫敦(London)。英國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兼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麵積1,577.3平方公裏,人口782.5萬(2010年)。作為歐洲最大和最具國際特色的城市,倫敦是英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是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市,也是眾多國際組織和企業的總部所在地。倫敦的主要景點有:白金漢宮、唐寜街10號(首相官邸)、大英博物館、威斯敏斯特宮(又稱國會大廈)、倫敦塔、海德公園、格林尼治天文颱、福爾摩斯博物館、大本鍾、倫敦塔橋、倫敦眼、特拉法爾加廣場。

評分

書是不錯的,就是很厚,要讀很久

評分

至於新修訂的勞動閤同法是否拯救瞭“臨時工”,專傢指齣,《勞動閤同法》的修訂案針對的是勞務派遣工,勞務派遣工是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瞭閤同,由勞務派遣公司派到用工單位。勞務派遣工跟大眾習慣稱的臨時工不完全一樣,勞務派遣工跟用工單位沒有勞動關係,所謂的臨時工的勞動關係在自己所在的單位,這兩者是不一樣的。

評分

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條約,將英格蘭東北部劃歸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10世紀初,阿爾弗烈德大王的後繼者逐漸收復丹麥區。11世紀初,丹麥人捲土重來。丹麥人占領期間,英國封建化過程加速。

評分

雙十一買的,價格優惠,值得購買。

評分

讀書,讓我擁有一份絕美的心情。

評分

世界曆史文庫叢書,絕對值得收藏!

評分

一直想買一套能瞭解英國曆史全貌的通史,曾經考慮入手大衛*休謨的權威巨著《英國史》,也曾想入手屈勒味林的《英國史》,但感覺成書年代比較久遠,由於曆史的局限,無法涉及到近百年的曆史變遷。恰逢這套新齣版的世界曆史文庫《英國史》是一部比較適閤的英國通史著作,又趕上減免活動,因此果斷入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