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曆史係列:於達先生口述曆史》記述其傢世、早年教育情況,以及成年後讀書、從軍、從政等經曆,重點講述瞭鬍宗南一師在西北與共産黨軍隊作戰經曆,上下包坐之役置重兵而不用之謎,閻锡山與馮玉祥的叛變,中央軍與陝西軍人的齟齬等。
於達先生,為鬍宗南手下得力將領,抗戰前參與西北地區“剿共”戰役;抗戰以後,曆任蔣介石侍從室組長,第三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等職。
十六、鬆潘高原的防共大軍
(一)國共雙方在四川會戰
鬆潘原為田頌堯的防地,川軍並不重視貧瘠的鬆潘高原。鬆潘以北四十裏處的漳臘則為利之所在,有一個沙金礦,課稅極重,淘金工人個個吃鴉片,個個長得人不像人,骨瘦如柴,衣服破爛不堪,看來很可怕。我們在漳臘開瞭一個飛機場。
由天水到鬆潘,六十一師楊步飛派瞭林英的一團人由天水先我們開達鬆潘,隨後楊步飛的整個師纔移駐鬆潘。二十四年三月下旬,徐嚮前在廣元之役失敗後,以全力突破閬中、南部之間的川軍防綫,搶渡嘉陵江,主力經過彰明、北川,占據茂縣、汶川、理縣。一股則占據青川、平武,以掩護其側背。第一師及西北補充旅奉命集結於略陽、寜羌、碧口準備進“剿”,並由西安增派陳沛、伍誠仁兩師,鍾鬆一旅,及已在鬆潘的楊步飛師,全部歸鬍指揮,而成為“剿匪”軍的重鎮。
(二)攻平武
二十四年四月中旬命陳沛一師攻平武。平武並不牢固,但有高山為憑,久攻不下,又調碧口丁德隆(獨立旅)增援,又使李文的第二旅歸丁德隆指揮。丁李兩人本來都是黃埔一期,也都是湖南人,但丁資深,而李文資淺,剛從第三團長升任為第二旅長,因此使丁德隆指揮李文。平武仍然攻不下來,士氣為之消沉,鬍先生於是命令丁德隆帶兩旅,繞道文縣,由側背再攻平武,同時以廖昂的一旅(為新成立的西北補充旅在三堆壩一役損失一團)增援,因此這一次丁德隆帶領瞭將近有三旅的兵力。平武北麵是摩天嶺,南麵是涪江,易防不易攻,“匪”依據天險,防禦空疏,丁德隆率部攻堅,北攀摩天嶺,齣其不意而突破。這個天險“共匪”終於沒利用上。共黨在四川是客軍,百姓對他們和對我們同樣沒有好感,所以雙方都不熟諳地形。摩天嶺太險,我們翻過去打他,“共匪”無論如何也料想不到,他們的防禦隻對東南麵。這一來並沒怎麼打,一放槍他們就退瞭,沿涪江往南逃去。
(三)入鬆潘
鬍先生在鬆潘有第一師的獨立旅、第一旅、第二旅、西北補充旅共四旅,加上楊步飛一師、陳沛一師,都歸鬍指揮(楊步飛、陳沛雖號稱有二師,實際纔等於鬍的二旅,鬍一師三旅,他們一師纔三團人)。部隊在六月上旬開進鬆潘高原的風洞嶺。那地方山嶺斜度纔五到十度間,路很寬,但因為空氣稀薄,人馬行動都不靈,有心髒病的人難以到達此處。當地土人有迷信,認為不能高聲喊叫,不能獵鳥,否則必觸怒神明。其實士兵也沒有人會喊叫,因為根本叫不齣來。過瞭風洞嶺即可以看到鬆潘,第一師最先進入鬆潘的是第四團。在此之前丁德隆派一上校劉鴻勛帶領一支七八十人會講四川話的彆動隊早一天齣發,與駐在鬆潘的楊步飛師的林英團聯絡,南走偵察“匪”情。
當第一師先頭第四團剛剛開到鬆潘東門外,彆動隊退迴來報告“土匪”到瞭,當時大傢都在搶鬆潘,團長未進城即在東門外解開隊伍,準備對付來犯“匪徒”。岷江上流橫越鬆潘,有一條鐵索橋橫跨江麵,橋上有瓦片屋頂,也有壁有窗,有如橫越江麵的房屋。我第一次見到這種橋頗為欣賞。河東有一座山叫塔山,“匪”打算搶奪這座山,但人數不多,被第四團搶先占領,居高臨下,一場小的遭遇,“匪”敗散,第四團乘勝,沿岷江東岸大道南追,直達鎮江關為止。
(四)大軍的部署
隨後,丁德隆旅、李文旅進駐鬆潘,廖昂西北補充旅跟進,師部最後到達。第一師既到鬆潘,令原駐林英團開往黃勝關,歸還楊步飛(六一師)建製(楊步飛師由天水開漳臘),陳沛師(六○師)開漳臘,而以李文旅防守岷江以東大道,丁德隆防守岷江以西地區,廖昂旅駐守鬆潘城,並以李日基一營人攜小型無綫電一架防守毛兒蓋。嗣後鍾鬆由青川開入鬆潘接替防務,李鐵軍從廣元開入鬆潘,為師預備隊,伍誠仁(四九師)由平武移駐黃勝關,和陳沛、楊步飛的六○、六一師(駐漳臘)為第二綫兵團,相機使用。
(五)龐大軍隊缺乏補給
這時鬍先生以師長身份指揮著龐大的軍隊,除瞭他自己的四旅之外,四九、六○、六一三師都歸他指揮,北邊黃勝關有林英一團(屬六一師),漳臘二師共有六團(六○、六一師),黃勝關還有四九師的三團。在鬆潘附近鬍先生自己有四旅,加上鍾鬆一旅共五旅,計十五團人,如此鬆潘高原總共集中瞭二十四團人,一團以一韆五百人計,也擁有三萬六韆多人。後來薛嶽部隊從成都來,王耀武一旅開到平武接防,也交給鬍宗南(本來有一度曾委薛嶽指揮鬆潘的部隊,後來不知何故仍由鬍指揮)。鬍宗南在鬆潘擁有三四萬的部隊,而共黨在四川的殘餘也不過萬餘,共黨又無後勤補給,沒有鈔票也沒有現洋。然而我們從成都西安方麵都有補給。這一仗主要看補給。我方雖有補給來源,卻已飽嘗艱苦,而共黨所占據之地多數是山地,根本不産糧食,又缺乏後勤,他們的境遇更可想而知。
……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來自於它對“人”的刻畫,那種細微的情感波動和環境壓力下的真實反應,是冰冷的曆史記錄無法給予的。通過一係列的訪談和記錄,我們得以窺見那些身處時代洪流中的個體,他們是如何掙紮、如何適應、又是如何堅守信仰的。那種在特定曆史語境下,不得不做齣的艱難抉擇,讀來令人唏噓不已,也讓人反思自身的處境。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宏觀的曆史變遷,更是微觀層麵下,普通人在巨大變革麵前所展現齣的韌性與脆弱。作者的文字如同手術刀般精準地切入這些生命體驗的核心,不加矯飾,直抵人心。它迫使我跳齣固有的認知框架,去理解和共情那些與我生活經驗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這種換位思考的能力,是優秀曆史作品賦予讀者的寶貴財富。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顯示瞭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對不同受訪者語氣的精準拿捏。時而如同沉靜的河流般娓娓道來,充滿哲思的沉澱;時而又像驟雨般激烈,直陳那些曆史的痛點和不公。這種文風的多樣性,避免瞭口述史常見的單調感,讓閱讀體驗始終保持著新鮮感和活力。尤其是在復述那些激動人心的瞬間時,作者的文字充滿瞭畫麵感,仿佛能將讀者直接拉迴到那個特定的時空場景之中,感受現場的溫度和氛圍。讀完整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光是接收瞭知識,更像是經曆瞭一次精神上的深度漫遊,這種全方位的沉浸感,是很多刻意追求“流暢”的書籍所無法企及的。它真正做到瞭“讓曆史開口說話”,而且說得如此精彩、如此富有層次感。
評分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它提供的第一手資料和獨特的視角,無疑是對現有史料的一種有力補充和印證。我注意到作者在引述和交叉比對不同信息源時,展現齣瞭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嚴謹態度,這使得全書的論據紮實可靠,充滿瞭可信度。對於任何希望深入研究特定曆史時期的學者或愛好者而言,這本書都將成為一個繞不開的參考坐標。它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通史讀物,而是聚焦於深度的、未經充分記錄的側麵,這種專注度,使得它在專業領域的地位愈發突齣。那些看似不經意的談話片段,背後可能隱藏著解開某個曆史謎團的關鍵綫索,這種“尋寶”的過程,對於注重考據的讀者來說,是一種極大的享受。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精準,它不像某些口述史那樣,在平鋪直敘中消磨讀者的耐心,而是懂得在關鍵時刻提煉重點,在必要之處深挖細節。作者在構建時間綫時展現瞭高超的敘事技巧,他懂得如何利用懸念和轉摺來引導讀者的注意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年代更迭和事件迴顧,變得如同引人入勝的故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敏感或模糊的曆史記憶時所展現齣的平衡感——既沒有迴避衝突和爭議,又保持瞭一種審慎的、尊重事實的立場。這種剋製與精準,讓整本書讀起來既有張力又不失權威性。閱讀過程中,我幾次因為某個不為人知的側麵被深深觸動,作者那種抽絲剝繭的能力,讓原本看似固定不變的曆史圖景,瞬間鮮活瞭起來,充滿瞭人性的復雜麵。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透著曆史厚重感的封麵材質,仿佛一觸碰就能感受到歲月流轉的痕跡。內頁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體大小適中,疏密有緻,閱讀體驗極佳,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尤其值得稱贊的是,在一些關鍵的曆史節點或者人物關係梳理部分,作者巧妙地插入瞭清晰的圖錶和時間軸,這對於理解宏大敘事背景下的復雜脈絡來說,無疑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它不僅僅是一本記錄文字的載體,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藝術品,體現瞭齣版方對內容嚴肅性的尊重和對讀者閱讀體驗的關懷。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扉頁旁留白的那一角,讓人有種翻閱珍貴手稿的錯覺,這種恰到好處的懷舊感和現代設計感的結閤,確實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如果說書籍的“外衣”能夠吸引人駐足,那麼這本書的裝幀無疑是成功的“第一印象官”。它成功地搭建起瞭一個通往深度閱讀的物理橋梁,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其中蘊含的寶藏。
評分頁數:115
評分這個人是蔣介石身邊的內幕知情人,卻低調得很
評分(六)四川的民心趨嚮
評分(二)孫傳芳收編浙江軍
評分(三)由西徵到北伐
評分(四)脫離蔣白恩怨
評分比其它網站便宜一點 不錯的書,內容很豐富,排版很閤理,一拿到就愛不釋手!絕對是正版的,給圖片上的一樣,而且嶄新的需要特彆強調的是京東訂的價格真的很低,服務態度也很好。快遞公司服務很到位,把書拿到4樓上來瞭(比什麼破“匯通快運”好多瞭!)。錶演賣傢和快遞公司!走過路過韆萬不要錯過,全5分!工作之餘,人們或楚河漢界運籌帷幄,或輕歌曼舞享受生活,而我則喜歡翻翻書、讀讀報,一個人沉浸在筆墨飄香的世界裏,跟智者神遊,與慧者交流,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醉在其中。我是一介窮書生,盡管在學校工作瞭二十五年,但是工資卻不好意思示人。當我教訓調皮搗蛋的女兒外孫子們時,時常被他們反問:“你老深更半夜瞭,還在寫作看書,可工資卻不到兩韆!”常常被他們噎得無話可說。當教師的我這一生注定與清貧相伴,惟一好處是有雙休息日,在屬於我的假期裏悠哉遊哉於書香之中,這也許是許多書外之人難以領略的愜意。好瞭,廢話不多說。好瞭,我現在來說說這本書的觀感吧,坐得冷闆凳,耐得清寂夜,是為學之根本;獨處不寂寞,遊走自在樂,是為人之良質。潛心學問,風姿初顯。喜愛獨處,以窺視內心,反觀自我;砥礪思想,磨礪意誌。學與詩,文與思;青春之神思飛揚與學問之靜寂孤獨本是一種應該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國傳統文人那裏,詩人性情,學者本分,一脈相承久矣。現在講究“術業有專攻”,分界逐漸明確,詩與學漸離漸遠。此脈懸若一綫,惜乎。我青年遊曆治學,晚年迴首成書,記憶清新如初,景物曆曆如昨。揮發詩人情懷,摹寫學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現在,京東域名正式更換為JDCOM。其中的“JD”是京東漢語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組閤。從此,您不用再特意記憶京東的域名,也無需先搜索再點擊,隻要在瀏覽器輸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訪問京東,實現輕鬆購物。名為“Joy”的京東吉祥物我很喜歡,TA承載著京東對我們的承諾和努力。狗以對主人忠誠而著稱,同時也擁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愛京東瞭。|給大傢介紹本好書《我們如何走到這一步》自序:這些年,你過得怎麼樣我曾經想過,如果能時光穿梭,遇見從前的自己,是否可以和她做朋友。但我審慎地不敢發錶意見。因為從前的自己是多麼無知,這件事是很清楚的。就算懷著再復雜的愛去迴望,沒準兒也能氣個半死,看著她在那條傻乎乎的路上跌跌撞撞前行,忍不住開口相勸,搞不好還會被她厭棄。你看天下的事情往往都是一廂情願。當然我也忍住瞭各種吐槽,人總是要給自己留餘地的,因為還有一種可能是,未來的自己迴望現在,看見的還是一個人。好在現在不敢輕易放狠話瞭,所以總算顯得比年輕的時候還有一分從容。但不管什麼時候的你,都是你。這時間軸上反復上演的就是打怪獸的過程。過去睏擾你的事情,現在已可輕易解決,但往往還有更大的boss在前麵等你。“人怎麼可能沒有煩惱呢”——無論是你初中畢業的那個午後,或者多年後功成名就那一天,總有不同憂傷湧上心頭:有些煩惱是錢可以解決的,而更傷悲的是有些煩惱是錢解決不瞭的。我們曾經在年少時想象的“等到什麼什麼的時候就一切都好起來瞭”根本就是個謬論。所以,隻能咬著牙繼續朝前走吧。
評分(一)入漫川關
評分口述曆史係列這套書由颱灣中研院整理齣版,大陸由九州齣版社齣版,九州齣版社作為國颱辦下屬翻颱版書自然是有得天獨厚的資本,近水樓颱先得月,嚮陽花木易為春,好在九州也算不負眾望。 我一直在收集這一係列的書,現有十幾本,有幾本,京東缺貨,不知道今後還會不會進。陸陸續續地看瞭幾本,還是不錯的,從另一個角度學曆史。 隨便說一下,我一直在京東買書的,京東送貨快,價格閤理,包裝很好的,非常仔細,書都是正品,值得信賴,要支持一下的。。。。。。《於達先生口述曆史》記述於達先生傢世、早年教育情況,以及成年後讀書、從軍、從政等經曆,於達先生為鬍宗南手下得力將領,抗戰前參與西北地區戰役,重點講述瞭鬍宗南第一師在西北與共産黨軍隊作戰經曆,上下包坐之役置重兵而不用之謎,閻锡山與馮玉祥的叛變,中央軍與陝西軍人的齟齬等。讀來有曆史滄桑感,內容豐富詳實,當事人的親身經曆,真實感受,當然也帶有當事人的主觀思想,難免與大陸觀點相左。書是刪改過的書,但說是大意不變,可以與大陸有關內容的書籍拿來一起讀,可以更客觀地瞭解那段史實。身世的講述,我個人觀點,這部分內容有點乏味。這套書有兩種封麵,據說是分為第一和第二輯,封麵設計風格大相徑庭,誤以為是兩傢齣版社的兩種係列書,有點遺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