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清末医家余听鸿先生云:
“医书虽众,不出二义”经文、本草、经方,为学术规矩之宗;经验、方案、笔记,为灵悟变通之用,二者并传不朽。
《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儿科病(古代医家)》即为古今名家医学实践的忠实记录和再现。
内容简介
《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儿科病(古代医家)》为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儿科卷之古代医家篇,书中选取了古代名医对儿科的证治经验,并且多选取对儿科病证确有阐发,有医案佐证的医家经验,部分加入医家对该病证的医论及验方效方,旨在为临床中医诊治儿科病证提供借鉴。《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儿科病(古代医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进学识。
内页插图
目录
感冒
万全(注重小儿生理特点及四时调理之法)
龚廷贤(感冒者,宜发散也)
秦昌遇(寸口三关,别而辩之)
郑重光(精于伤寒阴证,善用辛热回阳)
姜宗岳(善疑难,重脉症)
吴鞠通(将三焦辨证灵活运用于小儿温病的治疗)
费伯雄(初则疏解和中,入则表里并解)
夏鼎(擅长小儿推拿,常以推拿代药)
朱世扬(小儿伤寒与大人无异,所异者挟惊挟食耳)
咳嗽
钱乙(用药平和,补泻兼施)
张从正(攻邪即是扶正)
汪机(治咳要分肺虚肺实)
万全(治咳之法,当以顺气为先,下痰次之)
龚廷贤(咳嗽所因,从脉辨之,要分新久虚实)
秦昌遇(诊病要以症因脉治为序)
胡慎柔(土盛金生,咳嗽自休)
郑重光(学宗仲景之论,崇方有执之说)
叶天士(咳为气逆,嗽为有痰)
陈复正(有声无痰肺气伤,有痰无声脾湿动)
吴鞠通(风寒风温有别,传变规律各异)
程文囿(治学尚实用敢怀疑,遣药立方灵活多变)
王泰林(善于化裁古方)
凌奂(临证慎思明辨,用药一丝不苟)
张聿青(擅以脉象辨真相)
薛铠(肺气虚者,调补脾土以生肺金)
程从周(精于脉诊,善用温补)
也是山人(用药精炼,配伍灵活)
夏鼎(嗽有顺传、逆克、反侮、隔经传及水火不相交济之变)
袁焯(博采众家之长,喜用古人成方)
温载之(弘扬叶桂之法,善用吴瑭之方)
肺炎喘嗽
钱乙(用药平和,补泻兼施)
薛己(肺症而用燥脾之药,则喘愈甚;脾病而用清金之药,则胀益增)
万全(喘有顺逆,嗽有新旧,须辨明之)
秦昌遇(治痰喘当用行痰推积之法)
王堉(精于脉诊,怪病治痰)
也是山人(用药精炼,配伍灵活)
哮喘
万全(注重小儿生理特点,重视调理脾胃)
张景岳(病发久者气无不虚,治宜消中有补,温中有消)
叶天士(治哮症以温通肺脏、下摄肾真为主)
薛雪(发时背冷气寒,宜用开太阳逐饮青龙法)
王泰林(善于化裁古方)
柳宝诒(深研伏气温病,辨证重视六经)
张聿青(擅用脉象求真相)
冯兆张(哮症遇冷则发,一属内外皆寒,一属寒包热证)
许豫和(立论主火,反对滥补)
疳积
钱乙(用药平和,补泻兼施)
朱丹溪(疳皆乳食不调,甘肥无节而作)
薛己(主张脾肾同治)
万全(疳皆脾胃病,有虚无实,泻不可过凉,补不可过温)
龚廷贤(注重脾胃,反对单纯运用补药以保生)
孙一奎(病始同而终异,治法贵在权变)
秦昌遇(寸口三关,别而辩之)
缪希雍(强调肾对脾胃的生养作用)
叶天士(治宜丸剂缓调,不能旦夕速功)
薛雪(脾胃愈损,必肝木来乘)
……
食积
呕吐
泄泻
便秘
黄疸
水肿
惊风
汗证
紫癜
遗尿
精彩书摘
相关著作:《症因脉治》、《脉法颔珠》、《幼科折衷》、《幼科金针》、《痘科折衷》,另有《大方折衷》、《病机提要》、《大方医验大成》抄本、《伤寒总论》、《女科秘方摘要》抄本等。
【主要学术思想和主张】
秦氏主张先辨证候,次查病因,再审脉象,最后确定治法,并以顺序命名其书《症因脉治》,这一主张至今对部分中医临症仍有一定的影响。秦氏主张于病证必首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然后再分述其证、因、脉、治四项。
[袁久,林秦昌遇学术思想探析.四川中医,2008,26(11):54-55]
【医论医话】
小儿感冒寒邪者,多因乳母解脱衣服,饮食起居不避风寒,或夏秋之间天气盛热,乳母当风取凉,致风寒之气伤之,是以亦病伤寒也。然小儿是患此,口不能言其致病之由,脉不能诊其必然之理,但只烦啼发热而已,视之其不可尽心乎?故初得之时,以虎口指纹之红色验之。长而童稚,则以一指按其三关,按左手人迎之紧盛而断之,斯得之矣!
(摘自《幼科折衷》)
【精选验案】
案1一儿,数岁,始因外感风邪,恶寒发热,服消食、发散之剂,经旬不解。此系热伤元气,不得再进表药,以滋阴之剂投之。
柴胡淡豆豉黄芩元参天花粉知母地骨皮陈皮
服二剂,诸症俱减,惟身热未除。不与药,以寒凉不宜多用耳。宜节饮食、避风寒为要。
三日后,热至午后方凉,作止有时,竟以骨蒸劳热治。
知母地骨皮银柴胡柴胡黄连山楂粉甘草
如热而不止,前方加鳖甲、青蒿、黄芪。
案2-儿,感冒发热。
羌活干葛防风紫苏叶陈枳壳陈皮山楂麦芽粉甘草
案3-儿,伤食感冒,身热将愈,遍身发生淡红风块。自此而余邪尽泄,可无积泻之患矣。不必洗浴。
薄荷防风荆芥穗羌活山楂肉蝉衣甘草
案4-儿,发热烦躁,口燥唇干,脉两寸浮数。此外感风邪所致。
淡豆豉薄荷叶黄芩山栀黄连江枳壳新会皮甘草
案5-儿,壮热烦躁,汗出不止,服药已愈。后更发热,遂至鼻窍开张,痰涎壅盛,状似惊风。
……
前言/序言
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儿科病(古代医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