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害利评按

本草害利评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俊华 著
图书标签:
  • 本草学
  • 中医药
  • 药物学
  • 中医
  • 传统医学
  • 药理
  • 植物药
  • 古籍
  • 医学史
  • 药物评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13295
版次:1
商品编码:1122866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9
字数:1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草害利》为清代凌奂所撰。该书在“凡药有利必有害,但知其利,不知其害,如冲锋于前,不顾其后也”思想指导下,突出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功用配伍,有异于历代本草著作。
  《本草害利评按》先校勘,后评按,结合近年新认识和作者的用药体会,探究药理、拓展应用,以期更好地贴近临床,指导实践。

作者简介

  钱俊华,男,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临床擅长内科和儿科杂症。主编《中医鼻疗法》和《本草文献药名索引》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心部药队
补心猛将
北五味
酸枣仁
柏子仁
远志肉
附:小草
丹参
龙眼肉
麦门冬
当归
补心次将
白芍药
茯苓神
猪心血
琥珀
淮小麦
合欢皮
龙角
泻心猛将
牛黄
石菖蒲
黄连
木通(古名通草)
辰砂
犀角
泻心次将
山栀仁
连翘
通草
车前子
竹卷心
灯心
莲子心(一名莲薏)
石莲子
安息香
乳香(一名熏陆香)
金银箔
山豆根
天竺黄
黄丹(一名铅丹)
象牙
真珠
赤小豆
郁金
白茅根
人中黄

肝部药队
补肝猛将
枸杞子
乌梅
白梅
补肝次将
山茱萸肉
菟丝子
何首乌
沙苑蒺藜
鳖甲
龙骨
龙齿
金毛狗脊
川续断
冬瓜子(瓜一名白瓜)

牛筋
羊肝
吐铁
血余胶
五加皮
海螺蛸(一名乌贼骨)
桑寄生
紫石英
泻肝猛将
左顾牡蛎
海蛤蜊壳
木瓜
桃仁
青橘皮
蓬莪术
沉香
泻肝次将
香附
木香
延胡索
柴胡
芎劳
金铃子(一名苦楝子)
赤芍药
栝楼(一名瓜蒌)
白蒺藜
佛手柑
钩藤
合欢皮
血竭(一名麒麟竭)
玫瑰花
木蝴蝶
铁落
铜绿(一名铜青)
绿矾(一名皂矾)
泽兰
明天麻
花蕊石(一名花乳石)
青礞石
蜈蚣

水蛭(一名蚂蟥)
虻虫
猪肝
穿山甲(一名鲮鱼)
王不留行
凉肝猛将
龙胆草
胡黄连
凉肝次将
羚羊角
夏枯草
石决明
青蒿
……

脾部药队
肺部药队
肾部药队
胃部药队
膀胱部药队
胆部药队
大肠部药队
小肠部药队
三焦部药队

精彩书摘

  [修治]紫石英色淡,莹彻五棱,火煅醋淬七次,研末水飞。白石英如水晶者良。
  【评按】本品温宫暖胞,为宫寒不孕要药,宜与充养血海药合用,方保长用而无燥烈之弊。
  【泻肝猛将】
  左顾牡蛎
  [害]凡病虚而多热宜之,虚而有寒者忌之。肾虚无火,精寒自出者非宜。恶吴萸、细辛、麻黄。
  [利]咸以软坚化痰,涩以收脱,微寒以清热,补水,利湿,止渴。海水化咸,潜伏不动,故体用皆阴,为肝肾血分之药,用左者以平肝也。贝母为使,得蛇床、远志、牛膝、甘草良。
  [修治]盐水煮一伏时,煅粉或生用。
  【评按】本品补水以治阴虚之渴,如百合病变渴者;亦制酸止渴,宜于胃酸过多渴饮不止者。
  海蛤蜊壳
  [害]蛤粉善消痰积血块,然脾胃虚寒者宜少用,或加益脾胃药同用为宜。
  肉气味虽冷,与服丹石人相反,食之令腹结痛。凡使海蛤,勿用游波。虫骨相似,只是面上无光,误饵令人狂走,欲投水如鬼祟,唯醋能解之。
  [利]与牡蛎同功,肉咸冷,止渴解酒。大抵海属咸寒,功用略同。江湖蛤蚌,但能清热利湿,不能软坚。蜀漆为使。畏狗胆、甘遂、芫花。
  [修治]四五月淘沙取之,炭煅火研成粉,或生捣碎。
  【评按】本品用同牡蛎,收敛之力不足,消痰之功更胜,善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
  木瓜
  [害]下部腰膝无力,由于精血真阴不足者不宜用。其昧酸涩,伤食脾胃未虚,积滞多者不宜用。愚谓性温必燥,肾恶燥,故久服损齿及骨。《针经》云:多食之,令人癃(闭溺者为癃),忌铁器。
  [利]酸涩而温,和脾理胃,敛肺伐肝,气脱能收,气滞能和,故筋急能舒,筋缓能利,攻湿痹,治脚气,但酸收能闭小便,须与车前子同用。
  [修治]八月采实,切片晒干入药。宣州瓜陈生者良。
  【评按】本品舒利筋脉,专主筋病。量重则降多于升,能治成人脚筋挛急、霍乱转筋;量轻则升多于降,可疗小儿面肌抽动、摇头耸肩。
  桃仁
  [害]性善破血,散而不收,泻而无补,过用之及用之不得其当,能使血下不止,损伤真阴。凡经闭不通,由于血虚,而不由于瘀滞;产后腹痛,由于血虚空痛,而不由于留血结块;大便不通,由于津液不足,而不由于血燥闭结,误用之大伤阴气。双仁有毒,不可用。
  ……

前言/序言


《本草害利评按》一书,旨在以审慎的态度,深入探究历代本草著作中关于药材“害”与“利”的记载,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议。本书并非对所有本草学知识的笼统概述,而是聚焦于那些具有争议性、易被误解,或在实践中存在显著利弊权衡的药材。 全书结构严谨,以药材为单位,逐一展开论述。首先,会梳理该药材在历代本草古籍中的经典记载,如其性味归经、主治功效等,力求还原其最原始、最广泛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本书将着重分析药材的“害”——即其可能存在的毒副作用、使用禁忌、配伍风险,以及在特定人群或病症下的不适宜性。这部分内容将引证大量临床案例、毒理学研究成果,甚至古代医家的用药警示,以期让读者深刻认识到任何药物都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紧随其后的是对药材“利”的详尽阐述。这不仅包括其确切的临床疗效,更会深入挖掘其作用机制、药理活性,以及在不同病症、不同配伍方剂中的妙用。本书将搜集不同学派、不同时代的医家对同一药材的赞誉和肯定,对比分析其有效性的证据链,并探讨如何在现代医学的视角下重新审视和应用这些传统智慧。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评按”二字。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信息,而是力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判。这种评判体现在: 辨析真伪: 对于本草文献中流传的道听途说、夸大其词之处,进行鉴别和辨析,力求还原药材的真实面貌。 权衡利弊: 对于那些具有明显“害”与“利”双重性的药材,本书将进行细致的权衡,探讨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最大化其疗效,同时规避其不良反应。这可能包括剂量调整、炮制方法、配伍选择等关键环节的深入探讨。 考证源流: 对于某些药材功效的认知演变,或是某些“害”的说法是如何产生的,本书也会进行历史考证,追溯其源流,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 现代视角: 在引用传统本草知识的同时,本书也将尽可能结合现代药理学、毒理学、临床医学的研究成果,对传统理论进行补充、印证或修正,使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学对话。 《本草害利评按》将特别关注那些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但其安全性或有效性存在争议的药材;那些在民间流传广泛,但缺乏科学依据的用法;以及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被推崇备至,但随着医学发展已被证明存在严重弊端的药物。本书的读者群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中医药研究者、临床中医师、药学专业学生,以及对中医药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 本书的宗旨在于,通过对本草害利的细致评按,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中药材更为理性、科学和辩证的认识。它鼓励读者在理解药物疗效的同时,不忽视其潜在风险,在实践中做到审慎用药、合理用药,真正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造福人类健康。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药物使用手册,而是一部深入探讨本草智慧与现代医学相融的学术专著,力求为本草学研究和中医药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光辉,远不止于那泛黄的书页和古朴的装帧。它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在静谧的夜晚,缓缓道出那些被时间尘封的秘密。我拿到它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手感吸引,仿佛捧着一段沉甸甸的历史。翻开扉页,那娟秀而遒劲的字体,便如同一股清泉,涤荡着我浮躁的心灵。我曾以为,古籍不过是冰冷的文字堆砌,是故纸堆里的遗物,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生命的脉动,看到了古人对自然深刻的洞察与敬畏。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表述,而是以一种近乎朴素的真诚,讲述着万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每一次捧读,都仿佛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与那位不知名的智者,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品味其中的奥义,那种醍醐灌顶的顿悟,是任何现代的知识都无法给予的。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周遭世界的联系,明白每一个细微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善待。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扇窗,一扇通往更广阔、更深刻生命理解的窗。

评分

这本厚重的书,宛如一位沉默的智者,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我被它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古老而宁静的气息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翻开它,便是踏上了一段探索之旅。书中的内容,没有冗长的铺垫,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直抵本质的深入剖析。它以一种近乎朴素的方式,揭示了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运行规律。我常常在阅读中,体验到一种豁然开朗的喜悦,仿佛迷雾散去,真相就在眼前。它不是那种需要你费尽心思去理解的晦涩文本,而是以一种清晰而富有逻辑的方式,引导你一步步走向真理。它教会我,耐心和专注是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自身认知的升华。这本书,对我而言,早已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面镜子,一面映照出生命本质和智慧光芒的镜子。

评分

拿到这本书,实在是一次意外的惊喜。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书籍情有独钟,它们就像一个时代的缩影,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而这本书,更是将这种感觉放大到了极致。它的文字,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没有现代语言的浮躁,只有穿越时空的沉静。我被它所描绘的世界深深吸引,那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充满智慧的世界。书中对事物的分析,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层层递进,深入剖析。它似乎总能捕捉到事物最核心的本质,并将其用一种最清晰、最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常常在阅读时,陷入深深的沉思,那些文字,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智慧的启迪。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妙得多。我们对自然的认知,也仅仅是冰山一角。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走向更深的知识海洋。它让我懂得,学习,永远没有止境,而对未知的好奇心,更是驱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评分

初见此书,便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它不像那些堆砌着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专著,也不似那些以猎奇为噱头的畅销读物。它有一种洗尽铅华的宁静,一种历久弥新的力量。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事物细致入微的描绘,那种观察的耐心和表达的精准,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仿佛作者亲身踏遍了山川湖海,用双眼去捕捉,用双手去触摸,用最真挚的情感去记录。那些关于植物形态的描述,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更是对生命形态的艺术化呈现。读到它们,我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阳光的温度,甚至能体会到生命在四季轮回中的那份坚韧与顽强。更难得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对自然现象的客观呈现,而是深入地探讨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那种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深刻的洞察力,让我对世界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它教会我,在看似平凡的事物中,往往蕴藏着不平凡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刻意为之的矫饰,而是源于对生命本源的深刻体悟。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对自身认知边界的拓展,一次对生命真谛的重新探寻。

评分

我总觉得,有些书,注定是用来陪伴的,而非一次性的消费品。这本书,便是其中之一。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读物,读完便束之高阁,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你的生命中留下越来越深的印记。它的内容,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又带着一种朴素的真诚。我特别欣赏它对事物关系的探讨,那种严谨的逻辑,深刻的洞察,总能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万事万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种联系,往往隐藏在最细微之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智慧去解读。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那些古老的智慧,在经过岁月的沉淀后,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深化了我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它让我学会了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这本书,早已超越了物质的价值,成为我精神世界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

很好的书

评分

对此书兴趣浓,喜欢。内空讲解清晰。

评分

很棒。

评分

很棒。

评分

好书

评分

特别好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很好的书

评分

商品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