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二主词笺注

南唐二主词笺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仲闻 校,陈书良,刘娟笺 注
图书标签:
  • 南唐
  • 李煜
  • 词学
  • 诗词
  • 文学
  • 宋代文学
  • 笺注
  • 古典文学
  • 历史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1687
版次:1
商品编码:11235561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4-01
页数:245
字数:1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对李璟、李煜词进行文字校订,语词注释,资料辑评,词义赏析。

内容简介

  南唐二主李璟、李煜,是五代词坛上最杰出的词人,也在我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唐二主词》约成书于宋代,后世续有辑补,该集历来真伪混杂,词作的文字异同更为纷繁。后经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的次子王仲闻先生搜罗该集众本,参稽多种相关文献,细加比勘,认真考证,对该集作了深入的校订和梳理。又经著名文史学者陈书良等注释、辑评、评析,更增加了对二主词的理解与赏析。书后还附编了散见他书的佚作,历代评语、本事资料及各家序跋和相关考证文章。校订谨严,注释精确,资料详备,辑评丰富,评析到位,为研究南唐二主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作者简介

  陈书良,湖南长沙人,生于1947年2月。1978年考取武汉大学魏晋隋唐文学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原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学所所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省文史馆馆员、湖南商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院学术委员、院学术带头人。

目录

前言一

南唐中主李璟

應天長(一鉤初月臨妝鏡)

望遠行(碧砌花光錦繡明)

浣溪沙(手捲珍珠上玉鉤)

(菡萏香銷翠葉殘)

南唐後主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一斛珠(曉妝初過)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望江南(多少恨)

清平樂(别來春半)

采桑子(亭前春逐紅英盡)

喜遷鶯(曉月墜)

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

長相思(雲一緺)

搗練子令(深院靜)

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望江梅(閒夢遠)

菩薩蠻(蓬萊院閉天台女)

(銅簧韻脆鏘寒竹)

阮郎歸(東風吹水日銜山)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

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緑)

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

子夜歌(尋春須是先春早)

謝新恩(金窗力困起還慵)

(秦樓不見吹簫女)

(櫻花落盡階前月)

(庭空客散人歸後)

(櫻花落盡春將困)

(冉冉秋光留不住)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漁父(閬苑有情千里雪)

(一棹春風一葉舟)

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

附録一 存疑詞

南唐中主李璟

浣溪沙(風壓輕雲貼水飛)

(一曲新詞酒一杯)

帝臺春(芳草碧色)

南唐後主李煜

更漏子(金雀釵)

蝶戀花(遥夜亭皋閑信步)

三臺令(不寐倦長更)

開元樂(心事數莖白髮)

搗練子(雲鬢亂)

柳枝(風情漸老見春羞)

憶王孫(萋萋芳草憶王孫)

(風蒲獵獵小池塘)

(颼颼風冷荻花秋)

(同雲風掃雪初晴)

後庭花破子(玉樹後庭前)

長相思(一重山)

浣溪沙(轉燭飄蓬一夢歸)

更漏子(柳絲長)

南歌子(雲鬢裁新緑)

鷓鴣天(節候雖佳景漸闌)

(塘水初澄似玉容)

青玉案(梵宫百尺同雲護)

秋霽(虹影侵堦)

斷句(别易會難無可奈)

(細雨濕流光)

附録二 南唐二主生平資料

南唐中主李璟

南唐後主李煜

附録三 各本序跋

一、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卷二十一

二、明萬曆庚申吕遠墨華齋本《南唐二主詞》序

三、《南唐二主詞箋》序

四、《晨風閣叢書》本《南唐二主詞》跋

五、劉毓盤校《二主詞》跋

六、《南唐二主詞彙箋》自序

七、近人考證

精彩书摘

  浣溪沙〔一〕
  手卷真珠上玉钩〔二〕①,依前春恨锁重楼〔三〕②。风里落花谁是主〔四〕③?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④,丁香空结雨中愁〔五〕⑤。回首緑波三楚暮〔六〕⑥,接天流。
  【校勘记】
  〔一〕吴本作「浣沙溪」。《尊前集》、《唐宋诸贤絶妙词选》、《词综》、《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三作「山花子」。《词苑丛谈》卷三、《全唐诗》作「摊破浣溪沙」。《历代诗余》作「南唐浣溪沙」。又,萧本、晨本调名下注「二首」。《草堂诗余》、《啸余谱》、《古今诗余醉》、《古今词统》题作「春恨」。
  〔二〕「真珠」,吴本《尊前集》、《南唐书》、《苕溪渔隐丛话》、《唐宋诸贤絶妙词选》、《花间集补》、《词苑丛谈》作「珠帘」。
  〔三〕「锁」,《全唐诗》作「琐」。「重楼」,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朱祖谋《强村丛书》本《尊前集》作「眉头」,汲古阁《词苑英华》本《尊前集》仍作「重楼」。
  〔四〕「是」,《花间集补》作「似」。
  〔五〕「空」,《词苑丛谈》卷十作「暗」。
  〔六〕「緑」,萧本、《词综》、《全唐诗》作「渌」。「楚」,《南唐二主词》、《尊前集》以外各本作「峡」。「三楚」,《南唐书》、《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八作「春色」(《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作「三峡」)。
  【笺注】
  ①真珠:即珍珠,此处指珠帘。唐李白《捣衣篇》诗:「真珠帘箔掩兰堂。」又唐罗隐《帘》诗之一:「会应得见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玉钩:用玉雕琢而成的帘钩。
  ②依前:像从前一样。锁:闭锁。重楼:层楼,高楼。《荀子?赋》:「志爱公利,重楼疏堂。」南朝梁何逊《登禅冈寺望和虞记室》:「北窗北溱道,重楼雾中出。」此句是说仍然和以往一样把春恨锁在高楼之内。
  ③主:主宰者,主人。
  ④青鸟:信使的代称。《艺文类聚》卷九十一引《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汉武帝)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两青鸟如乌,夹侍王母旁。」云外:遥远的地方。一说指仙境。
  ⑤结:长出花蕾。用以喻愁绪之郁结难解。唐尹鹗《拨櫂子》词:「寸心恰似丁香结,看看瘦尽胸前雪。」空:徒然。此句是以雨中丁香花蕾来喻人之愁肠。
  ⑥三楚:秦汉时将楚地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史记?货殖列传》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黄滔《秋色赋》:「空三楚之暮天,楼中历历。满六朝之故地,草际悠悠。」
  【辑评】
  宋马令《南唐书》:王感化善讴歌,声韵悠扬,清振林木,系乐部为歌板色。……元宗尝作《浣溪沙》二阕,手写赐感化,曰:「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清漏永,小楼吹彻玉笙寒。簌簌泪珠多少恨?倚阑干。」「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緑波三峡暮,接天流。」后主即位,感化以其词札上之。后主感动,赏赐感化甚优。
  宋阮閲《诗话总龟》:《翰苑名谈》云李煜作诗,大率多悲感愁戚,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鬓从今日愁添白,菊似去年依旧黄」,皆思清句雅可爱。按:「青鸟」二句,作煜诗,误。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佚名《漫叟诗话》:前人评杜诗云:「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云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便不是好句。」余谓词曲亦然。李璟有曲云「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舒通道有曲云「十年马上春如梦」,或改云「如春梦」。非所谓遇知音者。
  宋刘斧《翰府名谈》:李煜(按当作璟)作诗,大率都悲感愁戚,如「青鸟不传云外信」(节),然思清句雅可爱。
  明李攀龙:上言落花无主之意,下言回首一方之思。(引自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一:落花一事而用意各别,亦妙。
  明王世贞《艺苑巵言》:非律诗俊语乎?然是天成一段词也,着诗不得。
  清黄苏《蓼园词评》:按手卷珠帘,似可旷日舒怀矣。谁知依然恨锁重楼。所以恨者何也?见落花无主,不觉心共悠悠耳。且远信不来,幽愁空结。第见三峡波接天流,此恨何时自已乎?清和宛转,词旨秀颖。然以帝王为之,则非治世之音矣。
  清万树《词律》:后人因李主此词「细雨」、「小楼」二句,脍炙千古,竟名为《南唐浣溪沙》。《花庵词选》以为李后主词,非也。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二十四:那不魂销,绮丽芊绵。置之元明以后,便成絶妙好词,缘彼时尚以古为贵故。
  俞陛云《唐五代词选释》:此调为唐教坊曲,有数名。《词谱》名《山花子》,《梅苑》名《添字浣溪沙》,《乐府雅词》名《摊破浣溪沙》、《高丽乐史》名《感恩多》,因中主有此词,又名《南唐浣溪沙》。即每句七字《浣溪沙》之别体。其结句加「思悠悠」、「接天流」三字句,申足上句之意,以荡漾出之,较七字结句,别有神味。
  俞平伯《读词偶得》:此总写幽居之子。珠帘手卷,郑重出之,庶覩夷旷,涤兹伊郁,然重楼深锁,春恨依前也。「锁」字半虚半实,锤炼精当,可以体玩。下文说到春风时作,飘转残红,「无主」二字,略略点出本意。结句三字,有愈想愈远,轻轻放下之妙。掩卷瞑想,欲易此三字,其可得乎?下片较平实,遂少佳胜。
  詹安泰《李璟李煜词》:这词充满了愁恨和感慨。一开帘即满怀春恨,并且是累积下来的跟往常一样的春恨,这情绪是多么饱满!风里落花是高度集中的写法,是举出一种最突出的景物来象征春恨的内涵。从这种景象看,很明显,这是在旁徨不安、无可告诉的情况之下产生出来的。因而接着就说,没有信使传达消息,而愁恨越发固结不可解。情况糟到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办法呢?只有对着值得依恋的广漠的江天寄托浩渺的怀思而已。细看这词,在深长愁恨中表露出旁徨无措的心情,又对着江天致其无穷的依恋,当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李璟当南唐受周威胁得很厉害的时候借这样的小词来寄托自己的遭遇和怀抱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直抒胸臆,清俊宛转。其中情景融成一片,已不能显分痕迹。首句「手卷真珠」平平叙起,但所以卷帘者,则图稍释愁恨也,故此句看似平淡,实已含无限幽怨。次句承上,凄苦尤甚,盖欲图销恨,而恨依然未销也,两句自为开合。下文更从「依前春恨」宕开,原恨所以依然未销者,则以帘外落花,风飘无主耳。花落无主,人去已无主,故见落花,又不禁引起悠悠遐思矣。换头,承「思悠悠」来。一句远,一句近,两句亦自为开合。所思者何,云外之人也。云外之人既不至,云外之信亦不至,其哀伤为何如?「丁香」句,又添出雨中景色。花愈离披,春愈阑珊,愁愈深切矣。「回首」两句,别转江天茫茫之景作结,大笔振迅,气象雄伟,而悠悠此恨,更何能已。通首一气蝉联,刀挥不断。而清空舒卷,跌宕昭彰,洵可称词中神品。
  叶嘉莹《灵溪词说》:丁香细结引愁长,光景流连自可伤。纵使《花间》饶旖旎,也应风发属南唐。
  【评析】
  这首词写春恨。主人公春恨深沉,寂寞无告。可能是作者自己的写照,托思妇形象而表达。
  全词从时空的交错中写幽闺春恨。起句「手卷真珠」乃特写,帘卷之窗,既是思妇观看自然景色的视窗,也是她自己展现心灵的视窗。次句写重楼深锁伤春之恨,点明时令。接下来「风里落花」设问,言外见意,落花无主,随风飘荡,一无归宿,人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因而愁心更为悠悠不已了。「思悠悠」三字,将眼前景象所引发的联想推向更广远的境域。
  下片写远方行人鱼沉雁杳,愁恨愈发固不可解,只能对着广漠的江天寄托无限哀愁。「青鸟」二句是天成可诵的联对,为王世贞《艺苑巵言》所激赏。此二句承上与上片联为一气,点明了「思悠悠」的具体内容,足见春恨之所由,原非纯为落花。至此,风里飘零无主的落花和雨中空结花蕾的丁香,不仅表现了春光迟暮,情景相协,而且也形象化了思妇的春愁春恨。前者喻身世、后者喻心情。末两句以开阔景语作结,将全词的情意推至高潮。后来李煜的名句「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能从此得到启发。
  作者巧妙地利用「摊破浣溪沙」的特有句式,以两个三字短句申足前意,又出以荡漾,尤感余韵悠长。

  ……

前言/序言

  前 言
  一
  五代时期,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与西蜀花间词派并峙的后世所艳称的南唐词派。
  南唐是建立在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地带的小朝廷。由于地理条件优越,环境比较安定,这个小政权吸收了不少从北方流亡过来的劳力,使这里经济迅速地发展起来,出现了少有的繁荣气象。北宋初陈世修《阳春集序》云:「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燕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南唐词就是适应统治者酣歌醉舞的享乐生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和花间词一样,这是世风使然。不过,由于江南繁荣过于西蜀,文化基础也较厚实,故南唐词人除了追求花月歌酒的感官刺激外,还追求更高雅的精神生活,涉足于其他一些学术、艺术领域。因此,南唐词与西蜀词比较,所表现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都存在着区别。大致说来,南唐词脱离了「花间」,有了词人的个性。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谓「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
  南唐词人的主要代表是冯延巳和李璟、李煜。由于李氏父子以帝王身份而雅擅词章,所以他们是南唐词派的领袖人物,其中尤以李煜成就最高。
  二
  李璟(九一六—九六一)字伯玉,是南唐第二代国君,他天性懦弱,后又荒于政事,致使国事日非,不得不向后周奉表称臣,岁贡方物。然而,疏于治国的他却有较高的文艺修养,词也写得很好,在他周围曾聚集了韩熙载、徐铉、冯延巳等文艺之士。可惜他传世的词作仅存四首,《浣溪沙》是其中最出色的一首: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緑波间。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写悲秋念远之情,构思新颖,情景和谐,语言清新流畅。他为自己的小王国和可悲处境忧愁难已,因此其词作虽仍写男女情事,却融进了感时伤乱的慨叹,渗透了国事风雨飘摇的危苦心情。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起首两句大有《离骚》中「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这种脱去浮艳气息的词,显然成为李煜后期词的前驱。
  李璟的儿子李煜(九三七—九七八)即李后主,字重光,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生有奇表,风神洒落,洞晓音律,工书善画,尤善于作词。李煜性格也像父亲,懦弱仁厚,原来就没有治国整军的才能,而南唐的军事力量也根本不能与宋抗衡,所以他二十五岁当了国君以后,畏宋如虎,只能年年向宋朝称臣纳贡,苟安于一隅之地。开宝八年(九七五)冬,宋将曹彬攻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第二年被押到汴京,开始了半是俘虏、半是寓公的生活,过了两年多,在他四十二岁生日时,被宋太宗用毒药杀死。
  李煜的词作以亡国为界限,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面貌。
  李煜的前半生,尽管当的是宋朝附属国的儿皇帝,但毕竟是富庶江南的一国之主,生活相当奢华。他的词作的题材范围,也没有突破花间词人、冯延巳及其父李璟的藩篱,或写雍容华贵的宫廷生活及醉生梦死的歌舞宴饮,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或是沿袭传统题材写男女的柔情蜜意,如《一斛珠》(晓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或是描绘离愁别恨,如《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清平乐》(别来春半)等等。李煜十八岁时娶周宗的女儿娥皇为妻,他实心实意地爱着她。十年后周后死去,李煜「哀苦骨立,杖而后起」,并亲撰诔辞,自称「鳏夫」。当然他也有与娥皇之妹(小周后)偷情之事,但他对大、小周后都情真意笃,不像那些荒淫的贵族、皇帝,以女性为玩物。他作的词就真实地描绘了他温馨的情爱生活。但是,当他成了亡国之君,囚居汴京以后,「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銍《默记》),国亡家破的深悲巨痛和抚今追昔的无穷悔恨是其后期词的主要内容,如《望江梅》(闲梦远)、《望江南》(多少恨)、《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以及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其词风亦由前期的风情旖旎、婉转缠绵一变而为厚重纯朴、沉郁凄怆,代表了李煜词作的最高成就。
  总之,二主词都描写了他们真实的情感生活,尤其李煜,从一个江南富国的风流帝王沦落为一个「以泪洗面」的阶下囚,这种非常人所能体验的巨痛却使他的创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他之前,词基本上只描写妇女生活,至李煜则突破桎梏,直接在词中抒发家国之痛。《人间词话》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上承韦庄,将歌筵上倚声而作的艳曲发展成为具有作家个性的言志之作,扩展了词言志抒情的领域,对以后宋代苏、辛等人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起了某种先驱作用,并影响到宋词各种艺术流派。
  此外,虽然二主词表达的是个人的真情实感,却由于其高妙的艺术手法,使这种喜怒哀乐远远超出了二主自身经历的范围,而具有普遍意义,它成为了那些在人生道路上有过深切哀痛的人的共同体验和情感。其境界之阔大,寄慨之深沉,往往由一己遭遇而扩展至整个人生无常的悲剧性。我们认为,这也是讨论二主词的思想价值时应该注意的。
  三
  南唐二主(特别是李煜)之所以成为五代词坛上最杰出的作家,还在于其创作上独辟蹊径的艺术成就。
  第一是直抒胸臆,真率自然。无论是宫中的纵情享乐,还是李煜后期的亡国经历,都能毫无造作、天然本色地呈现在其笔下。如李煜被俘北上后追忆国破时所写的《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如实记録破国时作为一国之君感到最不堪的场面:别庙听歌,宫娥相对垂泪,以此抒发他的家国之痛。这样将自己的亲身感受毫无掩饰地写入词中而不借助于别的手段,自然给人以鲜活亲切之感。
  第二是艺术概括力强。与冯延巳词往往惝恍迷离的境界不同,二主词善于把抽象的情思融化到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可以触摸、可以感受,具体而形象。其尤为擅长之处,则是善于把某些具体的感情进一步作更深入的概括,使之上升为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因而能使不同时代和阶层的人在读其词时往往忽略其情之具体诱因,而受到触发和感应。如「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緑波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归去也,天上人间」、「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这些原本表现亡国之君的哀愁,因藉以典型景物和富有诗意的比喻抒写出来,故极易引起后世人们的共鸣,这就是二主词之所以能够拨动不同层次的读者的心弦,常读常新,唤起读者与之不同的具体诱因,从而具有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第三是语言明白如话而又精炼隽永。南唐二主特别是李煜率性任真的个性,使他们的词显示了天然本色的语言艺术风格。二主词一洗花间词的浓艳华丽,不用典,不藻饰,甚至以俚俗的口语入词,轻浅通俗而又精炼传神,摹景写物的白描手段如行云流水,舒展自然。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别时容易见时难」、「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等等,脱口而出,单纯明净,但词中所包含的内容又是万千言语难以说清的。周济《介存斋论词杂着》云:「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这里说的正是二主词风韵天成的语言艺术特色。
  南唐二主特别是李煜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使其不仅成为唐五代词坛上最杰出的词人,也在我国词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四
  据宋尤袤《遂初堂书目》,宋时已有《李后主词》一书,今已不可得见。李璟、李煜词合刊本,见于着録者最早是南宋末年陈振孙的《直斋书録解题》所载《南唐二主词》,共一卷。 陈振孙曰:「卷首四阕:《应天长》、《望远行》各一,《浣溪沙》二,中主所作。……余词皆重光作。」可知现今各本所载中主四首是可靠的。二主词流传下来最早的刻本是明万历庚申(一六二○)春吕远刻的墨华斋本。以后,陆续有康熙时侯文灿《十名家词集》本,光绪时金武祥《粟香室丛书》覆刻侯本、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排印本,宣统时沈宗畸《晨风阁丛书》刻王国维校补南词本以及萧江声钞本等行世。这些版本收词真伪杂陈,文字异同甚伙。一九五七年六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后中华书局二○○七年五月又重订再版。据王先生在凡例中云:「兹据所见各本《南唐二主词》互校(大致以明万历庚申吕远墨华斋本为主,间亦改从他本),并校以各种选本、笔记、诗话、词话以及互见各词之总集、别集。」王氏治学严谨,搜罗宏富,其校订二主词至今无出其右者,因此本书基本照王氏订正,将认为可靠的二主词列为正编,将实为或疑为他人所作者列为附録一。唯
  《渔父》二首乃后主题卫贤《春江钓叟图》,北宋刘道醇亲见墨迹,必非伪作。又《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一首,《花草粹编》引杨湜《古今词话》谓是蜀主孟昶作,王氏从;而各本多收为后主作。按宋黄升《花庵词选》已认定为后主所作,近人唐圭璋、缪钺、刘永济诸家亦将之归于后主,王氏之订实智者千虑,故我们将《渔父》二首与《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调至正编。此外,《更漏子》(金雀钗)与《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王仲闻先生已有力地证明非李煜所作,我们就将二词调至附録。这样,总计得李璟词四首,李煜词三十四首。王氏校勘精审,本书照録。唯考虑到一般读者的閲读习惯,将王氏的句中标号改为句尾标号。附録一为存疑二主词。附録二为二主生平资料,系我们从史籍、笔记中爬梳辑得。附録三为各本序跋,亦收録王氏所辑并注释案语等,饮水思源,敬意永驻。其余笺注、辑评、评析诸项,是我们参照前修研究,融会个人心得编撰而成。其中尤其是注释方面,同乎所同,一般不标举,希望读者诸君鉴谅。
  最后,由于整理者学识陋劣,衷心地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陈书良 刘 娟
  二○一一年十一月


一、 词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南唐二主词笺注》一书,如同一颗穿越千年的璀璨明珠,静静地镶嵌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空中。它所聚焦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两位君王——李煜与李璟。这两位帝王,虽然在政治舞台上留下了争议的笔墨,但在词学史上,他们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后世无尽的赞誉与研究。本书,正是对这两位词坛巨匠艺术成就的一次全面、深入且富有见地的梳理与阐释。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漫长河流中,唐代以其恢弘的气度与瑰丽的辞藻,树立了诗歌的巅峰。然而,王朝更迭,烽火连天,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却悄然绽放,并在此期间孕育出了两位极具个性的词人。他们便是南唐的李璟与李煜。这两位君王,身处末世,却怀揣着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将亡国之痛、离愁别绪、宫廷生活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邃体悟,化作了一曲曲哀婉动人、情深意切的词章。 本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它对南唐二主词的“笺注”二字上。这里的“笺注”,并非简单的字词解释,而是对词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情感寄托、艺术技巧、思想内涵以及流传演变等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它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烟尘,走进南唐宫廷,感受那个繁华而又脆弱的王朝;它剖析词人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如何在乱世中寄托情思,如何在权欲与诗情之间挣扎;它揭示词作的精妙之处,从炼字、用典、意象、句法等多个维度,展现词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二、 李璟:开创南唐词风的奠基者 李璟,作为南唐的开国君主,其词风奠定了南唐词的基调。他继承了晚唐花间词的余韵,又融入了自己对人生与政治的独特感悟。本书将深入分析李璟的代表作,如《摊破浣溪沙》等,探讨其词作中流露出的对君王责任的思考,以及对宫廷生活的细致描绘。 李璟的词,往往展现出一种温婉而又带着淡淡忧伤的风格。他笔下的宫廷,并非全然是帝王的金碧辉煌,而是夹杂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人事变迁的感慨。他的词句,常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勾勒出当时社会生活的片段,折射出统治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本书的笺注,将从史料的角度,考证李璟的生平事迹,分析其政治抱负与词作之间的联系,力图还原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李璟形象。 例如,在对李璟词作的解读中,本书将着重分析其对意象的运用。他笔下的“落花”、“斜阳”、“残月”等意象,并非仅仅是自然的景物,而是被赋予了深沉的象征意义,暗示着王朝的衰败和个人的失意。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深入剖析,读者能够更清晰地体会到李璟词作中弥漫的感伤情调,以及他对时代命运的隐忧。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李璟在词学史上的地位。他作为南唐词的开创者,其词风对后来的李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解李璟的词,是理解李煜词风演变的重要前提。本书的笺注,将梳理出这种传承与发展关系,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宏观的词学视野。 三、 李煜:哀婉词风的集大成者与创新者 李煜,南唐的末代君主,其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亡国之后的李煜,将生命中的悲痛与绝望,化为一曲曲凄美绝伦的词章,成为中国词史上“亡国之君”的典范。本书将对李煜的词作进行最详尽、最深入的笺注。 本书将从李煜不同时期的词作出发,展现其词风的演变。在为君期间,他的词作多描绘宫廷享乐,展现出华丽而又略带颓废的风格,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词中的早期创作。这些作品,虽然已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但整体上仍带有一定的帝王气象。 然而,随着南唐的灭亡,李煜的词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从一个君王,沦为阶下囚,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大痛苦。此时的词作,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寻常见)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结合,情感表达极致,哀婉动人,前无古人。本书将重点分析这些“后期之作”,剖析其词句中蕴含的深沉的亡国之痛、思乡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无尽怅惘。 本书的笺注,不仅停留在字词的表面,更深入挖掘词句背后的情感逻辑和艺术手法。例如,对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千古名句,本书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探讨“愁”的来源,不仅仅是国破家亡,更包含对过往荣华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体悟,以及对未来渺茫的绝望。 意象的精妙运用: 分析“一江春水”的意象,它既具象地描绘了愁绪的连绵不断,又象征着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以及愁绪的不可遏制。 语言的凝练与感染力: 探讨李煜如何用最简洁、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最深沉、最动人的情感,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艺术手法的创新: 分析李煜在词作中对白描、比兴、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以及他如何将这些手法融入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之中。 本书还将对李煜的词作进行版本考证,梳理其流传过程,探讨历代文人对李煜词作的评价与接受。这些研究,将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认识李煜在词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四、 艺术价值与文学影响 《南唐二主词笺注》不仅仅是一部文献研究,更是一次对中国古典文学宝藏的深度挖掘。它所揭示的南唐二主词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情感的真实与深刻: 南唐二主词,尤其是李煜的后期词作,以其极致的情感表达,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它们真实地反映了人在面对巨大变故时的痛苦与无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语言的精炼与优美: 南唐二主词的语言,简洁、明快、优美,却又蕴含深意。他们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鲜活的意象,同时又善于用典,增强词的文化底蕴。 意境的创造与营造: 南唐二主词善于营造独特的意境。李璟的词,多显露出宫廷的华丽与衰败交织的意境;李煜的词,则常常营造出凄凉、哀伤、孤寂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一种沉思的氛围。 对后世词风的深远影响: 南唐二主,特别是李煜,其词风对宋代婉约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创作,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拓展了词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本书的笺注,将通过对具体词作的分析,系统地阐述这些艺术价值。它会引用大量的历代评论,佐证其艺术成就,并分析其对后世文人创作的启发。 五、 梳理与传承:本书的意义 《南唐二主词笺注》的出版,对于学术研究和文学普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术价值: 它为研究五代词、南唐历史、以及中国古典诗词史的研究者提供了一部权威的参考资料。通过严谨的考证和深入的分析,本书有助于填补学术研究中的一些空白,并为新的研究视角提供基础。 文学普及: 本书旨在将这些经典的词作,以一种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通过详细的笺注,普通读者也能跨越时代的鸿沟,欣赏到南唐二主词的独特魅力,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 文化传承: 经典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本书对南唐二主词的整理与阐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珍贵的文学遗产,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总而言之,《南唐二主词笺注》是一部集学术性、艺术性、普及性于一体的力作。它以严谨的态度,深厚的学养,以及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为读者呈现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让南唐二主的词章,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本书不仅是对两位词人的致敬,更是对中国古典诗词不朽魅力的礼赞。它将引领读者,在字里行间,感悟历史的沧桑,体味人生的悲欢,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组织风格,可以说是兼顾了严肃性和可读性的典范。作者在进行笺注和考辨时,那种严谨的逻辑推演和审慎的措辞,展现了极高的学术素养,没有丝毫的夸大或臆测,每一点论断都有理有据。然而,在叙述和解释的过程中,又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使得即便是探讨一些晦涩的文学技巧或历史事件时,读者的脑海中也能立刻浮现出清晰的图像。这种平衡掌握得极其高明,它既能满足专业人士对准确性的要求,也完全不会劝退那些只是想深入了解的门外汉。读完一段,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迷雾被拨开,对那个时代的文化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素雅的封面设计,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纸张的选择也很有讲究,触感温润细腻,翻阅起来是一种享受,仿佛能透过指尖感受到那个逝去时代的温度。装帧的工艺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每一个折页、每一个烫金的字体,都透露出一种匠人精神,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对作者和编者抱有深深的敬意。尤其是侧边切口的处理,光滑整齐,即使是反复翻阅,也丝毫没有毛糙感。它不只是一个阅读工具,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风景。这种对实体书的尊重,在如今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每次翻开它,都能体验到一种仪式感,让人更容易沉浸到文字的世界里去,而不是被各种电子设备的干扰所打断。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贴心。目录结构清晰明了,索引做得详尽细致,无论是想查找特定的篇目,还是追溯某个特定的用典,都能迅速定位。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版式设计中,可能通过一些小小的符号或者页边距的标注,暗示了不同注释或笺注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知识网络。这对于那些需要进行跨篇目比较阅读的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个精心构建的知识导航系统,让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由地在这片文学的海洋中探索,高效地汲取所需的信息,而不会迷失方向。

评分

作为一个对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发现这本书的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对背景知识的穿插和补充,那份细腻的考据工作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解释词句的含义,更像是在为你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情境。无论是对某一个意象的典故溯源,还是对特定时期政治气候的侧面烘托,都做得非常到位。读来时,感觉自己像是在与历史上的某位智者对谈,他不仅告诉你“这是什么意思”,更告诉你“为什么会是这样”。这种深度挖掘和立体呈现,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让那些看似简单的词句背后,蕴藏的家国情怀和个人命运的复杂纠葛都鲜活起来。它成功地将学术的严谨性,转化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性。

评分

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在内容排版上的独到匠心。通常这种带有注释和笺注的古典文献,排版上很容易显得拥挤和杂乱,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却显得极其清爽和有条理。正文、注释、笺注之间的留白拿捏得恰到好处,主次分明,目光可以很自然地在不同信息层级间游走,而不会产生阅读疲劳。字体选用上,既有传统宋体的古韵,又兼顾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清晰易辨,墨色深浅适中,保证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特别是那些需要对照阅读的注释部分,布局设计得十分人性化,读者无需费力寻找对应的解释,一切都井井有条地呈现在眼前。这种对阅读体验的精细化打磨,体现了编者对读者投入的深度思考,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学术性内容,变得平易近见。

评分

非常非常棒,十分地完美!

评分

南***校***

评分

价格优惠,物流也快。许多人都喜欢读书,我也一样喜欢读书,书带给了我们人类许多乐趣,也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

评分

非常依赖京东,送货快, 品质有保障,值得辛信赖~~

评分

一直对两人情有独钟。不错不错,价格也很实惠。

评分

帮同学买的,活动的时候四百二减二百二。当然不是折扣很低。

评分

一直在京东买东西,又快又便宜

评分

1. 繁体竖排。

评分

书不错,繁体竖排的,印刷也很清晰。虽然是南唐二主词,但李璟词只有四首,李煜的也不多,所以挺薄的。笺注显得也没有必要,一首词附注的赏析有四五页,如果水平厉害的话就买那本二主词校订就好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