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大手笔:酒歌》收录魏晋名士刘伶的《酒德颂》,陶渊明的《饮酒诗》及“诗仙”李白的《将进酒》等几篇与酒有关的诗文。他们或狂放不羁,或旷达平静,或奔放豪迈,却都以酒来寄托难以言尽的情怀。书法作品挑选了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的《行书酒德颂》,《行草书陶渊明诗册》及明代书法家宋广的《草书太白酒歌》。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李白父亲名叫李客[1],李白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2]。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刘伶,魏晋时期沛国(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人,字伯伦。 “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 。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是竹林七贤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宋广,字昌裔,河南南阳人,一作唐县(今河南泌阳)人。官沔阳同知。善画,亦善草书,宗张旭、怀素。章草入神。
一?文人与酒的不解之缘
以酒为名的刘伶
开创酒诗的陶渊明
酒中诗仙李白
二?酒香墨气写胸襟
沉醉与独醒:一个狂放之士的自我写照?曹明纲
赵体行书最高水平的代表作?王连起
菊色酒香中的旷达和伤感?曹明纲
笔法老到 率真平淡?王连起
孤寂中唱出的激越之歌?高克勤
诗、书、纸三美的佳作?张 彬
三?名篇赏与读
四?当代名家谈文论酒
文人与酒(节选)?王 瑶
谈酒?台静农
附录?中国古代书法发展概况表
文人与酒的不解之缘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人们饮酒赋诗,把酒著文,豪饮挥洒性情,醉酒产生灵感,借酒抒发胸中之块垒,酒中寄托难以言尽的情怀——中国文人及创作与酒难分难解。翻开长长的中国文学史,在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经典名作中,都可以读到对酒的颂歌,闻到那醇厚的酒香。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关于饮酒的诗就有很多。“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雅·旱麓》)“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酒是美好的东西,不仅自己享用,还要用来祭祀祖先神灵;有客自远方来,以酒相待,更是件美妙的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曹操咏酒的名句,在举杯痛饮的时候,思考的是天下苍生,体现的既是政治家的心胸,又是诗人的情怀。
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刘伶、陶渊明以善饮著称,酒后产生的是隽永的诗文。唐代,酒更成为了诗人生发灵感的催化剂,李白、杜甫、白居易,诗中有酒,酒中有诗,《将进酒》、《琵琶行》是酒后吐露的心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道出的是浓浓的别情。
宋人的酒兴和诗兴不逊于唐人,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醉翁亭记》)是文人与酒关系的最精妙的解说。苏轼在“洗盏更酌”中写出了著名的《赤壁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更是醉后唱出的千古名句。
“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酒,中国的文学史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多姿多彩。不过,在中国文学史中,最爱饮酒的,当推刘伶、陶渊明和李白,可以说,酒与他们的生命不可分离。
以酒为名的刘伶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在历代文人中与酒的关系最为密切,七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善饮酒,饮酒成为魏晋风度的重要内容。嵇康的文章、阮籍的诗歌为后人所熟知,但刘伶,除却嗜酒如命而成为了“酒鬼”的代称外,后世对他知之甚少。
刘伶,字伯伦,西晋时沛国(今属安徽濉溪)人。据记载,他身高仅六尺(今约一百五十厘米),相貌丑陋,沈默寡言,不善与人交往,唯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交游,奉为知己,肆意酣畅于竹林之下。
刘伶很早就失意于官场。他曾任建威参军,但在朝廷问策时,以“无为而化”对答,被斥为无益之策而免官。当时正值司马氏篡魏专权之时,嵇康因为写《与山巨源绝交书》讥讽司马氏政权,被杀害。阮籍也不得不以醉酒来躲避迫害。罢官以后的刘伶,对官场仕途不再存幻想,将精神寄托于酒中。
历史上最著名的“酒鬼”
刘伶最为人们称道的就是他的酒名,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酒鬼”,其醉后百态在古书中多有记载。
他经常驾着鹿车,手执酒壶,一路狂饮,并叫仆人肩扛铲子跟在车后,说:我死了便就地埋掉!
一次,刘伶在家中喝酒,醉后将衣服脱得一丝不挂。适逢有客人来访,他全然不顾,人责问他无礼,他却说:天地是我的房屋,居室是我的衣裤,你们为何钻入我的裤中?
刘伶的妻子见夫君终日耽于酒中,连性命都不顾及,于是倾倒其酒,砸坏酒具,劝其戒酒。刘伶说:你的话非常对,但我自己戒酒很难,必须有个仪式,在神灵前发誓祷告。其妻信以为真,于是在神像前准备下酒肉。只见刘伶虔诚地跪在神像前,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言罢,喝酒吃肉,烂醉如泥。
千古奇文《酒德颂》
刘伶的纵酒遨游,放浪形骸,是对当时专权统治的无声反抗。其除了善饮还有文名,但我们今天见到的只有一篇《酒德颂》。此文以“大人先生”自喻,表达了对自然纯真的追求,对代表着儒家礼教的“贵介公子、搢绅处士”进行了讥讽、嘲笑,实际上亦暗讽司马氏政权所谓的礼教统治。通篇意气所寄,挥洒自如,嬉笑怒骂皆成文字,思想自由奔放,文采飞扬,是一篇传诵千古的奇文。
开创酒诗的陶渊明
陶渊明虽然“性嗜酒”,却并不像竹林名士们那样“昏酣”,他饮酒是有节制的。最和前人不同的,是他把酒和诗连了起来。陶诗有大量是以酒为主题的,直接以之命名的就有《饮酒》、《述酒》等等,因此梁代萧统说其诗中“篇篇有酒”。文人与酒的关系,到陶渊明,已经几乎是打成一片了。
不与黑暗同流合污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晚期至南朝宋初的社会动荡时代,政权更迭,战乱不断,各种政治势力此消彼长。其早年与所有中国文人一样也有着济世报国的政治抱负,“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但均被无情的现实粉碎,于是,远离政治,不与黑暗同流合污,成为陶渊明清醒的人生选择。辞去彭泽县令后,陶渊明归隐乡间,躬耕生活。其间,他的生活十分贫困,家中又曾遇大火,有时甚至到了靠乞食过活的地步,但他始终没有再出来做官。
诗酒结合第一人
和竹林名士一样,陶渊明是用酒来追求和享受一个“真”的境界,所谓形神相亲的胜地。生活再贫困,只要有酒,便有了寄托,自称“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饮酒中,“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这是《饮酒》诗的来历,也是他的创作自况。在陶渊明的世界中,酒与人生及诗原本就密不可分。由此可知,为何诗以“饮酒”为名,而实际内容却大都探索思考人生的原因所在。
在诗中大量地写入饮酒的心境,将酒与诗结合在一起,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人。陶诗对后世影响极大,王维、孟浩然、柳宗元以及苏轼等均从陶诗中汲取营养,而其歌咏饮酒,更是为后人开了先河,杜甫有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至于李白,更是将饮酒作诗发挥到极至。
酒中诗仙李白
从魏晋开始,文士阶层广泛崇尚“熟读《离骚》痛饮酒”即为名士的社会思潮,衍化至皇皇唐朝,已成为一种乐观自信的诗酒风流。整整一个时代的朝野士庶,都把登山能诗、临水举杯视作人生一大乐事。正是在这个时代,李白应运而生。“太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此诗是对诗酒二仙李白的最为生动的描绘。
李白祖籍在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居于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因而自号青莲居士。他早年曾在任城(今山东济宁)居住,就与孔巢父、韩准等人隐居于徂徕山下竹溪,终日饮酒赋诗,号称“竹溪六逸”。在漫游生活中更是酒不离樽,时时畅饮,与贺知章、孟浩然、杜甫、高适、王昌龄等同时代诗人诗酒唱和,留下了大量不朽之作。酒是李白诗中永恒的主题,在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中,如《将进酒》、《行路难》、《把酒问月》、《月下独酌》等等,酒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说,如果没有酒,李白就不能称之为诗仙了。
与前代诗人相比,李白饮酒没有那么多的痛苦和隐忍,就是在他最为失意之时,唱出的酒歌仍然是充满了豪情,我们今天读来依然可以体味到大唐盛世的不凡气概,和诗仙恣情纵意的真性情。
……
读《酒歌》,就像是走进一个古老而宁静的酒窖,里面弥漫着陈年的酒香,和着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作者的笔触,没有丝毫的浮夸,却自有千钧之力。他能够用最简练的文字,勾勒出最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最深刻的情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解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复述历史,而是通过“酒”这个独特的视角,去展现历史事件背后的人物命运和时代变迁。我仿佛看到了在历史的洪流中,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是如何在杯酒之间,做出影响时代进程的决定。他们的豪情壮志,他们的无奈与悲凉,都在这酒中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书中对人性的洞察,也让我深感佩服。作者并没有回避人性的阴暗面,而是以一种坦然的态度去展现。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对人性失去信心,反而更加珍视那些闪耀着光辉的人性时刻。酒,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人性的试金石,它能够折射出人性的光明与黑暗。这本书的内容,让我觉得非常有深度,非常有广度。它既有对个体情感的细腻描绘,也有对宏大历史的深刻反思,而这一切,都通过“酒”这个主题,巧妙地串联起来。
评分说实话,最初拿到《酒歌》这本书时,我对它的期待值并不高,以为不过是市面上常见的那些猎奇类、八卦类书籍。然而,读过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看法是多么的浅薄。作者的才情,远超我的想象。他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渊博的讲述者,更是一个能够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用一种极其优美、极其动人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艺术家。书中的每一段文字,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绘人物心理时所展现出的敏感和细腻。他能够捕捉到人物内心最细微的情绪变化,并将它们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挣扎,他们的迷茫,他们的喜悦,他们的悲伤。这种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让我感到无比的共鸣。书中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也独具匠心。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复述历史,而是通过酒这个载体,赋予了历史全新的视角和解读。我仿佛看到了历史事件背后的人物,他们是如何在觥筹交错间做出影响历史进程的决定的,他们的内心又是如何被情感和欲望所驱使的。这种视角,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本书的内容,远不止于对酒的描写,它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关于历史的宏大画卷,而酒,则成为了串联这一切的璀璨丝线。
评分初次接触《酒歌》,我便被它那独特的书名所吸引。它不像是一些文学名著那样,自带光环,却又不像是一些通俗读物那样,显得过于浅薄。《酒歌》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作者的文笔,可以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风格。他没有刻意追求辞藻的华丽,也没有故作深沉地卖弄学问。他只是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娓娓道来,却能将深刻的道理,巧妙地融入其中。我喜欢书中那种对传统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作者在描写酒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酒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看到了酒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如何成为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的重要灵感来源。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探讨一些社会现象时,并没有显得过于说教或批判,而是通过对酒的描写,巧妙地折射出社会变迁和人情冷暖。我仿佛看到了在时代的洪流中,人们如何借酒消愁,如何借酒抒情,又如何借酒寄托希望。这本书的内容,让我觉得非常接地气,非常贴近生活。它没有脱离现实,也没有故作高深。它就像是生活中的一杯美酒,入口醇厚,回味悠长。
评分《酒歌》这本书,带给我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的。它没有那种一上来就惊天动地的气势,也没有那种试图用宏大的叙事来震撼读者的野心。然而,当我沉浸其中,便会发现,作者的笔力是如此的深厚,情感是如此的饱满。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他并没有直接抛出一些人生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段段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我看到了人生中的起起伏伏,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多变,也看到了生活中的种种不易。然而,在这些描绘中,我却感受不到丝毫的悲观和绝望,反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书中关于酒的描写,也是别具一格。它不仅仅是对酒的口感、香气的描述,更是对酒所承载的情感、记忆的挖掘。我仿佛看到了酒如何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如何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那些关于饮酒的场景,无论是热闹的聚会,还是孤独的独酌,都被描绘得如此真实,如此感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过于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表达。它只是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传递着作者最真实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考。
评分《酒歌》这本书,给我的阅读感受,就像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坐在书房,窗外星光点点,手中捧着一盏清茶,静静地翻阅着。作者的文字,没有丝毫的浮躁和喧嚣,而是充满了沉静的力量。他用一种极其舒缓的节奏,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世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细节的刻画。那些关于酒的制作工艺,关于酒的品鉴方法,关于酒的饮用礼仪,都被描绘得细致入微,仿佛我亲身经历一般。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性有了极高的评价。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描绘人物时,所展现出的深切的同情心和理解力。他并没有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审视书中人物的优缺点,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理解他们的选择,去体谅他们的苦衷。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对命运的叹息,但同时,我也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书中关于酒与情感的连接,也让我深思。我看到了酒如何成为情感的载体,如何承载着人们的思念、喜悦、悲伤和孤独。酒,在这里,不再仅仅是一种饮品,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心灵的慰藉。这本书,就像是一首悠扬的乐曲,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大手笔”并非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丰富。《酒歌》这本书,恰恰印证了我的这个观点。作者的文字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无穷的张力。他没有使用那些艰涩难懂的古语,也没有故作高深地卖弄学问,而是用最平实、最真挚的语言,向读者讲述着关于酒的故事,以及酒背后的人生百态。我喜欢书中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性的洞察。每一次品读,都像是在和一位智者对饮,虽然不曾言语,却能在心底获得启迪。书中对酒的描写,绝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口感和香气,而是深入到酒所承载的文化、历史和哲学意涵。我看到了酒如何成为文人墨客灵感的源泉,如何成为帝王将相排忧解难的慰藉,又如何成为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的调味剂。酒,在书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见证了无数的传奇,也记录了无数的平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处理一些宏大叙事时,并没有显得生硬或刻意,而是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到对酒的描写之中,使得整个故事流畅自然,引人入胜。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巧妙,看似松散,实则暗藏乾坤,每一章节之间都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总想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又会从中领悟到什么。
评分《酒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秋日的午后,倚靠着窗边,手中捧着一杯温热的茶,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书页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和远方传来的桂花香。作者的笔触,不像是一些大家写来那种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而是带着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娓娓道来,如同母亲在哄孩子入睡时的低语,却又充满了力量和智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人物时的细腻之处。那些出现在书中的饮酒者,无论是历史上的名人,还是笔下的虚拟人物,都被描绘得活灵活现,仿佛就坐在我面前。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抱负与失落,都通过作者的文字,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能感受到他们的豪情壮志,也能理解他们的无奈与悲伤。书中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饮酒风俗的描绘,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古人如何举杯邀明月,如何对影成三人,又如何与挚友在月下畅饮,抒发满腹的愁绪。这种跨越时空的连接感,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人间烟火。而酒,则成为了连接这一切的纽带,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承载了无尽的岁月沧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酒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情感、关于历史的百科全书,只不过,它选择了一种更加诗意、更加感性的方式来呈现。
评分《酒歌》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的“温度”。这种温度,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关怀,对历史的敬畏。作者的文字,没有丝毫的冰冷和疏离,而是充满了温情和感染力。我喜欢书中那种对传统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作者在描写酒时,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是深入挖掘了酒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我看到了酒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如何成为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的重要灵感来源。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探讨一些社会现象时,并没有显得过于说教或批判,而是通过对酒的描写,巧妙地折射出社会变迁和人情冷暖。我仿佛看到了在时代的洪流中,人们如何借酒消愁,如何借酒抒情,又如何借酒寄托希望。这本书的内容,让我觉得非常贴近生活,非常接地气。它没有脱离现实,也没有故作高深。它就像是生活中的一杯美酒,入口醇厚,回味悠长,能够温暖人心,启迪智慧。我对书中某些人物的描写,尤其印象深刻,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坚韧、乐观和对生活的热情,都让我深受感动。
评分这本《酒歌》着实让我有些惊喜。一直以来,我对“名家大手笔”这类书名都抱有一种既期待又担忧的心情,生怕落入俗套,或者过于晦涩难懂。然而,当我翻开《酒歌》,便被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所吸引。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仿佛在用一种沉淀了时光的墨水,勾勒出一幅幅生动而深刻的画卷。作者的文字极富画面感,每一个词语都像是精心雕琢过的宝石,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酒香,感受到杯中波光粼粼的暖意,仿佛置身于某个古老而热闹的酒肆,听着文人雅士们高谈阔论,或是与三五好友把酒言欢。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很多书籍所难以给予的。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在叙述中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对历史、对情感的深邃思考。看似在讲酒,实则是在借酒喻人,借酒抒情,借酒明理。那些关于酒的哲学,关于人生的智慧,在不经意间便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引发了我对自身经历的审视和对未来方向的思考。这本书不是那种可以一口气读完的快餐文学,它更像是一坛陈年的佳酿,需要慢慢品味,细细咀嚼,才能体会出其中醇厚的滋味。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仿佛每一次都像是第一次接触,又像是与一位老友重逢,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评分《酒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这种厚重感,并非来自于堆砌的史料,也并非来自于艰涩的理论,而是来自于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历史那深沉而饱满的理解。我喜欢书中那种对细节的执着。无论是对某种酒的产地、酿造工艺的考究,还是对某个历史人物饮酒习惯的细致描摹,都展现了作者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功底。这些细节,如同颗颗珍珠,串联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幅生动而真实的历史画卷。书中对人物的塑造,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每一个人物,无论大小,都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追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人物脸谱化,而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在描写酒与情感的关系时,作者更是展现了其高超的叙事技巧。我看到了酒如何成为人们情感的宣泄口,如何承载着无尽的相思、离愁别绪,又如何见证着无数的欢声笑语和海誓山盟。这本书的内容,虽然围绕着“酒”这个主题,但其探讨的,远不止于酒本身。它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历史、关于情感的百科全书,只是,它选择了用一种更加诗意、更加感性的方式来呈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