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新聞攝影教程(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內容簡介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新聞攝影教程(第4版)》分為新聞攝影理論、新聞攝影實務和新聞攝影技術三部分,基本囊括瞭新聞攝影從發展曆史、基本理論到實際操作全過程的細部知識,尤其是案例的穿插更增添瞭《“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新聞攝影教程(第4版)》的可讀性。與前三版相比,第四版有以下變化:一,內容更加新鮮、實用。理論部分更加突齣學術性,實務部分和技術部分更加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案例部分做瞭更新和增補。二,呼應媒介融閤時代的現實需求,增加瞭新媒體視覺傳播的內容。就iPad攝影、手機攝影、社交網絡興起對新聞攝影發展的影響展開論述,將“新聞圖示”單獨列為一節。三,用大事記的方式呈現曆史。從技術發展和新聞攝影事業發展兩個維度,按照年代梳理攝影發展曆程,製成圖錶式附錄“新聞攝影發展紀事”。
作者簡介
盛希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新聞攝影教學和科研工作將近三十年。1995年8月至1996年8月,在加拿大康剋迪亞大學新聞係和傳播學係學習視覺傳播理論;2005年10月至2006年8月,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做富布萊特項目研究學者,研修新媒體傳播中的視覺要素等理論。較早將視覺傳播與視覺教養理論引介到國內,並將新聞攝影置於視覺傳播學視野加以研究。
目錄
第一部分 新聞攝影理論
第一章 視知覺理論和視覺教養
第一節 觀看的方式——-視知覺理論
第二節 媒介發展中的視覺教養
第三節 新聞攝影與受眾的視覺需求
第二章 新聞攝影工作概論
第一節 新聞攝影概念界定
第二節 新聞攝影的媒介形態
第三節 新聞攝影工作的內容和流程
第四節 新聞攝影人纔
第三章 新聞攝影的真實性原則
第一節 新聞攝影真實性的構建
第二節 新聞攝影失實的錶現和預防
第四章 新聞攝影工作者的職業道德
第一節 新聞道德原則
第二節 新聞攝影的道德選擇
第三節 新聞道德評價與培養
第五章 涉及法律的相關問題
第一節 被采訪對象的權利
第二節 規避侵權和著作權糾紛
第二部分 新聞攝影實務
第六章 新聞攝影選題的確立與挖掘
第一節 新聞攝影新聞性的內涵
第二節 攝影報道選題的確立
第三節 新聞攝影選題的挖掘
第七章 新聞攝影的采訪
第一節 攝影采訪的特點與方法
第二節 獲得拍攝許可
第三節 擺拍和抓拍
第八章 新聞攝影瞬間的獲得
第一節 各種題材新聞攝影的拍攝方法
第二節 新聞圖示
第三節 圖片的處理與傳輸
第九章 專題攝影的拍攝和編輯
第一節 專題攝影的發展曆史
第二節 專題攝影的拍攝和編輯
第十章 新聞攝影的圖文關係
第一節 攝影記者與文字
第二節 圖片說明的寫作
第十一章 圖片編輯
第一節 圖片編輯的角色定位
第二節 圖片編輯的工作
第十二章 新媒體時代的新聞攝影工作
第一節 新媒體時代的攝影記者
第二節 新媒體時代的圖片編輯
第三部分 新聞攝影技術
第十三章 照相機
第一節 照相機基本結構及其原理
第二節 照相機的類型及特點
第三節 相機的使用與維護
第十四章 攝影鏡頭
第一節 鏡頭的基本構造
第二節 鏡頭的光學特性
第三節 景深
第四節 鏡頭分類及使用
第五節 常用鏡頭附件及其使用
第十五章 光、影調和色彩
第一節 攝影與光綫
第二節 影調與色彩
第十六章 測光與曝光
第一節 理解曝光
第二節 攝影測光
第三節 攝影曝光
第十七章 攝影構圖
第一節 構圖概述
第二節 影響構圖的因素
第三節 構圖的規律與變化
第十八章 數字影像編輯與管理
第一節 數字影像處理係統
第二節 影像數字化采集
第三節 數字影像的輸齣
第四節 數字影像的管理與存儲
附錄一 《東方早報》新聞攝影發展紀事
附錄二 《東方早報》視覺中心圖片采編手冊
附錄三 數字技術應用不當而産生的假新聞案例
附錄四 美國報社關於新聞攝影職業道德的規定
附錄五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關於維護新聞攝影真實性原則的有關措施
附錄六 新聞攝影網站導航
精彩書摘
《新聞攝影教程》第四版仍由本人擔任主編,任悅、周鄧燕、於東東和周詠緡共同編寫,任悅負責新聞攝影實務部分並統攬全書,周鄧燕負責新聞攝影理論和附錄部分,於東東負責新聞攝影技術部分,周詠緡負責第八章第二節新聞圖示部分。在全部書稿匯齊後,我做瞭最終的修改和潤飾。
任悅和周鄧燕都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攝影方嚮本科生和新聞攝影方嚮碩士研究生 畢業,任悅是筆者名下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她們都和筆者共同編寫過不止一本教材。任悅副教授長期緻力於新聞攝影實務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曾與曾璜閤作齣版過《圖片編輯手冊》等,她創辦的1416教室網站在攝影界廣為人知;周鄧燕碩士畢業後,曾在華南師範大學從事攝影理論和攝影史的教學、科研工作,後來又考上瞭筆者的博士,她目前由中美聯閤培養,正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攻讀藝術史博士學位。於東東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攝影係,目前是筆者的同事,主要從事攝影技術和攝影錶現方法等方麵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也有相關的著作齣版。他們三位一直各有側重地從事專門研究,比筆者專心得多,此次修訂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確保瞭教材整體寫作水平得以提高。周詠緡為在讀的博士研究生、新華社攝影部圖錶室編輯。“新聞圖示”是她博士論文的研究方嚮,詠緡具有豐富的新聞圖示采編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對圖錶發展的曆史和視覺傳播意義有全麵、深入的研究。
在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並經多次研討之後,與前三版相比,第四版有以下變化:
第一,內容更加新鮮、實用。在第三版把全書分為新聞攝影理論、新聞攝影實務和新聞攝 影技術三個部分的基礎上,新版對各個部分的內容又進行瞭優化,理論部分更加突齣學術性,實務部分和技術部分更加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新聞攝影實務部分根據當下新聞攝影生産流 程調整瞭結構,講述瞭從選題確立、拍攝到編輯齣版的整個流程。
第二,在第三版已經確立的理論、實務和技術三位一體的框架之下,一方麵將曆史發展和具體理論與業務發展相結閤進行論說,另一方麵以更加開放的視角展開寫作,用大事記的方式呈現曆史,從技術發展和新聞攝影事業發展兩個維度,按照年代梳理攝影發展曆程並做成圖錶,以附錄的方式進行呈現。
第三,新增瞭一些重要知識點。比如將“新聞圖示”單獨列為一節。這樣處理,也是本教 材對當下新聞攝影工作正在逐漸走嚮多媒體、全媒體化,逐步進入媒介融閤時代的趨勢的反 映。藉助更多的視覺手段和多媒體技術進行更有效的影像信息傳播是當前新聞攝影的時代特徵 之一。
第四,對“新媒體時代的新聞攝影工作”一章進行瞭改寫,增加瞭iPad、手機攝影、社交網絡興起對新聞攝影發展的影響的論述。
第五,在保留“經典”的同時,根據新聞攝影實踐發展的最新變化,對第三版部分案例進行瞭更新和增補。
第三章新聞攝影的真實性原則
本章學習要點
1.掌握新聞攝影的真實性是一個構建的過程。真實性是動態的、曆史的、文化的概念。 2.瞭解新聞攝影失實的主要錶現,能夠辨彆修改圖像的數字技術。
3.理解預防新聞攝影失實需要自律和他律。
第一節 新聞攝影真實性的構建
知識要點
新聞攝影的真實性是在一定的政治、經濟、技術、文化因素緊 密聯係的觀念體係中形成的,真實性本身是一種變動著的觀念。
大眾傳播媒介構建並維係一定的專業準則來保障其發布的新聞 攝影報道和新聞圖片的真實性。
真實性原則是新聞攝影區彆於其他攝影門類的根本要求。新聞 真實涉及兩個層麵,一是事件屬實,二是過程屬實。
在上一章,我們從媒介的角度理解瞭新聞攝影概念的範疇,還介 紹瞭新聞攝影工作流程及其層級結構。本章從傳播過程和傳播效果兩 個方麵理解狹義新聞攝影的基本原則———真實性原則。較為公認的攝影門類劃分方法,是按照傳播目的不同,把攝影劃分為藝術攝影、實用攝影和新聞攝影三大類。藝術攝影的目的主要在 於發現美,包括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給人們帶來審美愉悅是其主要功能;實用攝影的目的就是其具體的實用價值和功能,首要的追求是“逼真性”;而新聞 攝影的主要目的在於準確、及時地傳遞新聞信息,最主要的追求是真實性,並兼顧善,即注重 傳播的社會意義及效果。從第一次在報紙上齣現開始,新聞照片就與生俱來地攜帶著“真實”和“客觀”這兩個共生的特徵。很多人會說,新聞攝影怎麼可以不包括對真相的尋求?難道攝影記者不應該嚮公眾 提供盡可能準確公正的信息?如果傳播者不遵循客觀標準,他們還怎麼嚮公眾傳達事實?如果把這些問題放置到曆史與文化的語境下,我們會發現,“真實”和“真相”的參照係並非是穩定的、單一的,它存在於變動著的政治、經濟、技術、文化等因素緊密聯係的觀念體係之中然而,從操作實踐的角度來看,新聞攝影真實性原則卻隨著新聞傳播活動的數字化發展,正在 朝著跨地域、跨文化的、有共識基礎的專業指標的趨勢前進。麵對互聯網平颱和數字傳播環 境,攝影報道者或“視覺記者”不僅不能忽視或放棄新聞真實性原則,相反,必須深刻瞭解構 建新聞攝影真實性原則的基本因素和條件。真實性原則是新聞攝影從業者的立身之本,也是大眾媒介視覺報道能夠立足、生存並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一、攝影圖片的新聞真實性賦予
眾所周知,真實性具有不同的層級,最高級的真實是哲學層次的真實,此外還有藝術的真 實、現實的真實和事實的真實等。
新聞攝影報道的新聞真實性的實現包括兩個遞進過程:形成攝影圖片,然後賦予其新聞真 實性。下麵,我們從影像作品産生和發布的過程來理解新聞攝影的真實性構建。圖3—1為我們抽象齣這一過程中存在的多層相互纏繞的復雜關係。請注意,這裏的每一個綫條和符號都有指代。
圖3—1 攝影作品真實性構建關係圖
在情境A中,當拍攝者與被觀察對象處在共存的觀看範圍中時,兩者互有觀察和被觀察的關係。在這一觀看關係中,情境A裏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是唯一的,但拍攝者與被拍 攝對象的相互關係會導緻作品産生不同的呈現麵貌。例如,同樣兩個人,傢庭成員留影、私人朋友之間的拍攝、職業記者公開身份采訪、隱性采訪、隱性采訪中被攝對象已知對方為職業記者卻假裝不知情等的情況下,就可能齣現對同一事件的五種不同錶現。因此,我們說,在情境 A中攝製的信息是由拍攝者及被觀察對象共同直接參與完成的。它同時也提示我們,這一過程並不是在封閉狀態下進行的。在攝影圖片的拍攝階段,攝影者和被攝對象都有自己已知或未知 的觀看對象,例如,私人朋友拍攝與職務拍攝之間、專職攝影記者與嚮固定圖片庫或媒體供稿 的自由職業者之間、某種固定與不固定發錶或展示平颱(平麵印刷媒介或多媒體)之間,拍攝 者在拍攝前就已經受到來自既定目標的不同硬件條件、身份定位等的限製。根據一定的拍攝目的,拍攝者首先進行器材選擇,進而在有限的取景框中選擇角度、構圖、光圈、速度、景深主體與陪體等。攝錄者完成的“作品”中呈現的被攝對象空間關係,是經過主觀選擇的有限的 構建,而不存在所謂的“如實記錄”。
情境B概括瞭在編輯流程中的新聞價值判斷及在將一幅圖片變為初級産品過程中的加工與 選擇。在實際工作中,編輯理念和具體操作———包括對於哪些屬於新聞的判斷,以及如何報道這些新聞的認識等和編輯加工的具體實施,對新聞價值判斷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平麵印刷媒體為主流媒體的時代,英國文化學者斯圖爾特·霍爾(Stuart Hall)從符號 構成的角度剖析瞭一張照片要成為“新聞照片”(news-photo)需具備的“符碼”性。
首先是技術標準。清晰度必須滿足媒介的印刷要求,在攝影術和印刷術發展的不同曆史時期,兩者始終相互製約。其次是滿足影像符號的“形式解碼模式”。即符號信息足夠與生活中實際存在的物體相對應,以便讀者能夠辨識和産生聯想。拍攝者對景彆、焦點、光綫、角度以及對被攝對 象肢體語言、麵部錶情的選擇等等,都是預設解碼目的的編碼過程。隨著影像數字化技術的發 展,編碼———生成影像的形式在多媒體環境下不斷得到新的融閤,但技術與符號生成之間的製 約和連動關係始終存在。除瞭上述“攝影語言”的選擇外,報道者還通過編輯手段闡釋圖像的意義。對一幅攝影圖 片的闡釋越詳盡,讀者在同一個語境裏麯解影像符號的可能性就會越小。例如,圖3—2簡單 直接、明瞭,絕大多數人不會對圖片內容産生理解上的歧義。而圖3—3則需要讀者在閱讀圖 片和文字說明的同時,充分調動大腦中與之相關的背景知識,包括當時和中國食品安全相關的新聞事件、國際評論等,來品味畫麵的光影造型試圖傳達的觀念。在具體選用圖片時,編輯則需要根據不同媒介的需求、報道需要和目標受眾來作齣各自的選擇。從前麵的內容中大傢已經瞭解到編輯部日常工作是通過層級式流程的傳遞來實現的。層級 “把關人”設置能夠使得信息得到最快的篩選和價值判斷,也有利於問責。但是,它的運作也 同時形成瞭因負責人不同(主編、部門主任、版麵責任編輯、報道組負責人等)而不同的“編 輯部文化”。在實際操作中,不同媒體的定位闡釋是通過其編輯部的文化理念而呈現的。在報道同一新聞事件的時候,不同的新聞媒體有不同的觀察視角。傳播者個人(專職、自由攝錄 者)的經驗與視角是一方麵,另一方麵,作者的作品得以在某一媒體上傳播,必須具備與編輯 部理念相一緻之處。因此,從初級攝影産品中選擇哪些素材,從哪個角度編寫圖片標題和說明,用什麼順序排列組閤照片和其他音視頻與文字圖錶,把它們放在哪個版麵上,什麼位置,多大篇幅等,這些編輯操作都需要在一定的職業操作規範指導下完成。圖3—1中的方框顯示的就是專業準則,它對攝影報道的新聞真實性起著把關作用。
圖3—2 2012年1月11日,湖南長沙市工商局嶽麓分局工商人員在轄區內集貿市場進行食品安全檢查。(新華社龍弘濤 攝)
圖3—3 參加國際食品安全高層論壇的中國官員,中國北京,2007年11月26日,周一。歐盟貿易專員彼得·曼德森說,中國要完全恢復消費者對其産品的信任,就必須加強食品安全和打擊假冒僞劣。(美聯社Oded Balilty 攝)
此外,來自於媒體營銷、廣告、與政策法規有關的限製等經濟和政治因素,也是攝影報道從初級産品到新聞成品的評價指標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攝影記者自認為在情境A中獲得 的“好照片”,即便與編輯理念和專業操守一緻,也可能因為針對這些因素而齣現的符號解釋被最後確定不能發錶。能夠發錶的成品,應該是在編輯部語境下能夠被清晰解釋的符號體係因此圖中用實綫錶示作品主體。
情境C概括瞭在專業新聞媒體發布平颱和其他信息發布平颱並存條件下,對情境A中完 成的産品進行應用和解讀的情況。可以看到,新聞圖片存在的闡釋者包括被攝對象、拍攝者、目擊者、編輯和直接接受新聞成品的受眾。對這一作品的信息接受程度和觀點的真實性判斷,則會因個人或群體的知識水平、文化背景、所處立場、價值判斷標準、對事件進展知曉度等為 依據。由A到C可以理解為不受新聞媒體專業準則約束的人際傳播作品,發布的途徑可以包 括博客、微博、個人網頁、手機通訊工具、網絡通訊工具等,信息可信度的鑒彆標準是個人之 間的信任度。如果從A由經C到B,即這個攝影産品通過大眾媒體轉載而成為新聞成品,它就代錶瞭通過媒體而非個人來傳達信息和觀點。互聯網個人信息發布平颱的日常化已經使越來越 多“非新聞”目的的攝影産品被編輯為“新聞”———新聞價值常常要通過文字說明來體現。在人人可以當記者的網絡傳播時代,為瞭保有賴以生存的報道權,專業新聞媒體隻有比在紙質媒 體時代更加恪守行業自律,纔能在多重視角中維持較高的信息可信度。在新聞攝影活動中的具 體要求,就是要堅持新聞攝影報道的真實性。
二、新聞攝影真實性是變動著的觀念
從攝影技術誕生之日起,有關照片造假的事件和爭論就從未停歇過,而本章討論的是狹義新聞攝影活動的真實性。從事實本身來看,準確無誤地報道事件並不能保證報道的真實性,新 聞真實性有兩個層麵,一是事件屬實,二是過程屬實。
事件屬實———新聞攝影必須堅持時間、空間和對象三位一體的客觀存在原則,照片記錄的 是存在於同一時空中的對象。從這個層麵上講,攝影記者在拍攝傳達時效性信息的新聞照片 時,杜絕乾涉對象、主觀製造拍攝條件等行為是為瞭保證照片記錄的空間和瞬間具有可信性。同樣,在後期編輯過程中也要杜絕對圖像符號進行修改。
過程屬實———攝影記者不能僅僅滿足於捕捉記錄眼前瞬間,要做到“眼見為實”,在新聞攝影中要避免“隻見樹木、不見森林”。有時候,從個彆現象看,情況屬實,但卻不符閤事物在其復雜環境中的邏輯關係,即不符閤事物發展的相互關係。新聞報道工作通常要遵循這一“符閤論”角度的真實性原則。為瞭爭取新聞的時效性,有時記者隻有報道具有80%完整性的新聞,然後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增加信息,直到報道完成。但是,記者卻不能報道隻有80% 準確性的新聞。因為缺少的20%完整性,可能是一些細節和補充資料,而缺少瞭20%的準確性,則缺少的一定是基本的必要信息。前者是可以馬上發布的,後者則需要靜觀其變。如果隻顧搶時間,就會犯新聞失實的錯誤。過程真實是一個宏觀傳播效果的評估和判斷,把握真實過程需要深入持續的調查研究和跟蹤采訪。階段性報道推齣後,堅守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的攝影記者和編輯,為瞭維護社會利益和受眾的利益,常常會在深入采訪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對新聞事件的總體認識和判斷,以此對報道內容進行再次鑒彆和選擇。堅持過程真實,是媒體權威性和影響力的體現。除瞭要考慮照相工藝、印刷技術、數字與互聯網技術等媒介形態變化,還需要從具體曆史 時期下各個因素的相互、多重關係中來理解新聞攝影的真實性原則。
從1839年8月19日攝影技術發明到19世紀80年代網版印刷術發明以前,報刊常把在災害、戰爭等現場拍攝的照片作為製作相關報道的插圖來使用,因為當時的攝影技術和印刷術都很不完善,技術限製很多,例如,感光材料的感光度很低,曝光時間很長,所以很難拍攝齣今天意義上的新聞圖片。由於照片能夠記錄留存的影像僅限於靜態場景,為瞭拍攝清晰的照片還不得不對人物進行導演擺布。當時的印刷術還需要通過木刻來將攝影圖片進行轉換後纔能印刷在報紙上,因此,盡管這一時期攝影圖片已經被應用於報紙版麵,但是攝影師還不是報社的重要工作人員,相對而言,木刻插畫和插畫師對於報紙更為重要。隨著曆史的發展,讀者越來越喜歡視覺化的戰爭報道,為瞭更加生動地描繪動態過程,插畫師也和攝影
前言/序言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新聞攝影教程(第4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新聞攝影教程(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