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唐卡中的三界:藏密文库21
市场价 68.00元
作者:诺布旺典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561344507
字数:100000
页码:287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走进神奇的佛教三界,了解生命的轮回流,100幅精美传世唐卡,展示三界众生百态。
三界概念抽象深奥,不易理解,但西藏美丽的唐卡却以视觉的方式展示出三界的形象与轮回转世的秘密,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了解三界的途径。《唐卡中的三界》将通过100幅国内外珍藏的唐卡精品,形象生动地揭示一个普通人难以见到的神秘世界,就让您在我们精美的唐卡指引下,开始一段奇妙的三界之旅吧!
热搜:三界、唐卡、藏传佛教、佛教世界观。
内容提要
三界是佛教关于宇宙的世界观,包括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藏传佛教认为,宇宙按性质可以分为两种世界—圣界和凡界。圣界是指罗汉、佛陀等超世的世界,而凡界就是指芸芸众生所生活的三界,我们人类就处于三界的欲界之中,因三毒而陷于六道之中不得解脱。在佛教看来,只有了解三界才能了解生而为人的可贵,才能了解四圣谛的苦集二谛与顿悟之道,才能使在世事中苦苦挣扎的人们,懂得把握今生幸福和未来快乐的重要。
三界概念抽象深奥,不易理解,但西藏美丽的唐卡却以视觉的方式展示出三界的形象与轮回转世的秘密,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了解三界的途径。《唐卡中的三界》将通过100幅国内外珍藏的唐卡精品,形象生动地揭示一个普通人难以见到的神秘世界,就让您在我们精美的唐卡指引下,开始一段奇妙的三界之旅吧!
目录
观世音菩萨与普陀净土
绿度母坛城
佛教的三界
唐卡图版目录
编者序 唐卡中神秘的三界之旅
章 什么是三界
1.三界:佛陀的世界观
2.三界的基本构成
3.人间在三界中的位置
4.五趣轮回图:三界的缩影
第二章 三界中的有情生命界
1.三界有情生命的基本分布
2.三界有情生命生死的中间状态:中阴身
3.三界有情生命的死亡
4.五种性:三界有情生命未来发展的归类
第三章 三界中有情生命的生存环境界
1.佛教的世界观
2.三界有情生命生存环境的结构
3.生存环境的产生及消亡
第四章 形成三界的主因素:业
1.业:决定有情生命及生存环境好坏的主因素
2.业的基本规律
3.业力量大小的差别
4.十业道:佛陀总结的基本善恶业
第五章 三界的**
1.三界内的生命优化
2.独善其身的三界**
3.兼济天下的三界**
4.净土:三界**的驿站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首先就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并非那种华丽张扬的商业出版物,而是散发出一种沉静、厚重的学院派气息,这与它所探讨的主题——藏传佛教的深邃内涵——是高度契合的。从纸张的选择到印刷的墨色,都透露着一种对文化遗产的尊重。我最欣赏的环节,是作者在梳理唐卡艺术的历史脉络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考据癖的严谨性。他并没有满足于泛泛而谈地介绍,而是深入到不同时期、不同教派对于同一尊佛像描绘标准的细微差异中,这种层层剥茧的分析,对于任何一个想真正理解唐卡“规范”的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我个人尤其关注其中关于颜料来源与制作工艺的部分,那段文字描绘了如何将矿石、植物提炼成能历经千年而不褪色的色彩,读起来简直就像是阅读一部失传的炼金术秘籍,充满了神秘的仪式感。遗憾的是,如果能配有更多关于特定手稿或壁画原型的对比图例,或许能让论证的力量更加无可辩驳。
评分翻开这本关于唐卡艺术的著作,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瞬间置身于那片广袤而神秘的青藏高原。书中的文字,不像生硬的学术论述,反而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感,仿佛一位深谙此道的长者,在我耳边轻声诉说着那些色彩斑斓的画面背后蕴含的深层含义。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不同传承体系的唐卡风格时所展现出的细腻观察力。那些线条的起承转合,那些颜料的微妙过渡,都被解读得淋漓尽致,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见一二其中蕴含的匠心与虔诚。特别是对唐卡绘画中“坛城”构图的分析,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宇宙观的大门,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将哲学思想融入艺术的智慧。书中的插图虽然数量有限,但每一幅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文字相得益彰,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感受。总的来说,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现代读者与古老信仰艺术的桥梁,读罢掩卷,心中充满了对这份传承的敬畏与好奇,迫不及待想去寻找更多实物原作来印证书中所述的精妙之处。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于我这样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朝圣之旅”。它不仅仅是关于“看画”,更是关于“理解”画背后的世界观。诺布旺典老师的文字,有一种罕见的力量,能够将抽象的佛学术语,通过唐卡的视觉语言进行转化和阐释。比如,书中对“空性”和“慈悲”如何在唐卡的布局和人物表情中得到体现的论述,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以前看唐卡,只停留在色彩鲜艳、人物众多的表层印象,读了这本书后,才开始尝试去解读每一个手印、每一件法器所代表的特定象征意义。这使得我对藏传佛教艺术的理解,从纯粹的审美欣赏,提升到了对一种复杂符号系统的解码层面。不过,我必须指出,对于完全没有宗教背景的读者来说,开篇的专业术语可能略显密集,可能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完全跟上作者的思路,或许出版社在再版时可以考虑增加一个通俗的术语索引。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那便是“结构之美”。作者在构建全书逻辑框架时,展现出一种近乎建筑学的严谨。从唐卡的物质基础——画布的准备、矿物的研磨——到其精神内核——五方佛的象征意义和坛城的宇宙结构,再到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流变与创新,整本书的层次感非常分明,如同搭建起了一座精密的知识殿堂。我尤其欣赏它对“三界”概念在唐卡构图中的空间表达方式的解读,那是将形而上的思辨,落实到了二维平面的艺术实践上。这种深度解析,让读者不仅“看到”了画面,更“理解”了画面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这使得我对藏族绘画艺术中那种对秩序和完美的极致追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绝非一本轻松的读物,它要求读者投入专注和思考,但所获得的回报,却是对一种文化深层美学的洞察力。
评分我关注这本书很久了,很大程度上是被其“深入民间”的视角所吸引。很多关于唐卡的论述都集中在寺院和官方收藏的精品上,但这本书似乎更关注那些流传在牧民和信众生活中的、更具“烟火气”的唐卡。作者在描述唐卡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比如作为祈福、驱邪、或讲述家族历史的载体——时,其笔触显得尤为生动和接地气。这打破了我之前对唐卡“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书中引用的那些田野调查的案例和故事,丰富了理论的血肉,让那些冰冷的教义和规范鲜活了起来。特别是书中对不同地域唐卡风格差异的比较,揭示了艺术是如何在适应地方文化和地理环境的过程中发生演变的,这部分的比较分析,展现了超越教派界限的宏大视野。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具人情味的视角去审视这份伟大的艺术遗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