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珍藏版塑封礼盒装4册 原文译文 全套 全集正版

资治通鉴 珍藏版塑封礼盒装4册 原文译文 全套 全集正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书籍
  • 史书
  • 资治通鉴
  • 四书五典
  • 古典文学
  • 正史
  • 通史
  • 礼盒装
  • 珍藏版
  • 全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午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海出版社
ISBN:9787545132656
商品编码:11264785081
开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珍藏版资治通鉴

定价:498.00元

作者:(北宋)马光 编著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45132656

字数:1280000

页码:全四册

版次:1

装帧:盒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kg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资治通鉴1》
卷一至卷三0 
周纪一安王十五年(甲午、前387) 
周纪二烈王六年(辛亥、前370) 
显王八年(庚申、前361) 
十年(壬戌、前359) 
十六年(戊辰、前353) 
周纪三赧王五年(辛亥、前310) 
十七年(癸亥、前298) 
秦纪一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前255) 
庄襄王三年(甲寅、前247) 
始皇帝上元年(乙卯、前246) 
二年(丙辰、前245) 
十四年(戊辰、前233) 
秦纪二始皇帝下二十年(甲戌、前227) 
二十一年(乙亥、前226) 
三十七年(辛卯、前210) 
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前202) 
六年(庚子、前201) 
汉纪四孝惠皇帝元年(丁未、前194) 
二年(戊甲、前193) 
三年(己酉、前192) 
汉纪五高皇后元年(甲寅、前187) 
汉纪七太宗孝文皇帝下前十二年(癸酉、前168) 
后七年(甲申、前157) 
汉纪八孝景皇帝下前三年(丁亥、前154) 
汉纪九世宗孝武皇帝建元二年(壬寅、前139) 
元光六年(壬子、前129) 
汉纪十三世宗孝武皇帝元封三年(癸酉、前108) 
太初元年(丁丑、前104) 
汉纪宗孝武皇帝后元二年(甲午、前87) 
汉纪十五孝昭皇帝上始元元年(乙未、前86) 
汉纪十七 中宗孝宣皇帝元康四年(己未、前62) 
汉纪十九中宗孝宣皇帝甘露三年(庚午、前51) 
黄龙元年(壬申、前49) 
汉纪二十一孝元皇帝永光四年(辛巳、前40) 
五年(壬午、前39) 
汉纪二十二孝成皇帝建始二年(庚寅、前31) 
河平三年(乙未、前26) 
…… 
《资治通鉴2》 
《资治通鉴3》 
《资治通鉴4》

内容提要


《资治通鉴(珍藏版)(套装共4册)》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放、刘恕、范祖禹、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这个。


《资治通鉴》是一部以编年体形式记述的中国古代历史巨著,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时十四年方才完成。全书上起东周元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60年),前后跨越十六朝,长达1362年。其主要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旨在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理政的借鉴和经验教训。 宏大的历史视野与严谨的史学态度 《资治通鉴》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严谨的史学态度而著称。司马光及其编纂团队,包括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广泛搜集了历代史籍、诏令、奏议、碑刻、铭文等各类文献资料,对史料进行了去伪存真、辨章较证的工作。在记述史实的过程中,他们力求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对于人物的功过是非,往往能根据史实进行冷静的评判。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使得《资治通鉴》成为后世治史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 精湛的叙事艺术与深刻的思想内涵 《资治通鉴》的语言文字简洁凝练,叙事清晰流畅,善于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件来展现历史的进程和人物的性格。司马光在叙事时,注重细节的描绘,常常能通过一个微小的细节,折射出重大的历史趋势或人物的心态。例如,在描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书中对战场上的厮杀、谈判中的机锋、朝堂上的角力都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更重要的是,《资治通鉴》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政治思想和人生哲理的著作。司马光通过对历代兴衰治乱的考察,提炼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他特别强调“德”在治国中的作用,认为君主应以德服人,以身作则,才能获得民心,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同时,他也深刻揭示了权谋斗争的残酷性,以及君主私欲膨胀、朝政腐败对国家造成的毁灭性打击。书中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命运走向的分析,也充满了对人性弱点和历史规律的洞察。 分篇与结构:清晰的脉络与逻辑 《资治通鉴》全书共有一百卷,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 《纪》:共十二卷,以帝王为中心,记述各朝代的政治大事。相当于中国传统史书中的“本纪”。 2. 《表》:共十卷,以时间为线索,罗列了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官职、爵位变动等,便于读者了解历史的纵向发展。 3. 《志》:共八十卷,这是《资治通鉴》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其中又细分为: 《天文志》:记录历代的天象异常,如日食、月食、星占等,古人认为天象与人事紧密相关。 《地理志》:记述各地的山川、河流、城池、户口等地理信息。 《礼乐志》:记载古代的礼仪制度和音乐文化。 《兵志》:叙述历代重要的军事制度、战役、兵法等。 《刑法志》:阐述历代法律制度和刑罚的演变。 《经济志》:记录古代的赋税、财政、经济制度等。 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资治通鉴》既有宏观的历史视野,又有微观的细节展示,层层递进,脉络清晰,方便读者从不同角度理解历史。 《资治通鉴》的影响与价值 《资治通鉴》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历史学、政治学、文学乃至整个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后世史学的影响:它开创了以编年体兼具纪事本末体特点的史书编纂体例,对后世的史书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史学家都曾以《资治通鉴》为蓝本,进行史学研究。 对政治与治国的影响:历代帝王和士大夫都将《资治通鉴》视为治国理政的必读书。其中的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对于统治者审视自身、改进政策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许多历史上的重要决策,都曾从中汲取灵感。 对文学与思想的影响:《资治通鉴》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启迪了无数读者的思考,对中国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文化传承的贡献: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资治通鉴》完整地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最重要、最权威的史籍之一。它为我们了解中华文明的过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阅读《资治通鉴》的视角 阅读《资治通鉴》,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历史事件的了解:它可以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从战国到五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政治制度、社会变迁等。 人物的分析:书中对历代帝王、大臣、将领等人物的描写,既有其功绩,也有其过失,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治国经验的借鉴:通过分析历代统治者的成功与失败,可以从中提炼出宝贵的治国经验和用人智慧。 哲理的感悟:书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如“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以及对人性、权谋、命运的洞察,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入思考。 总而言之,《资治通鉴》是一部集史学价值、政治价值、思想价值于一体的伟大著作。它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不可或缺的工具,更是一部指导人生、启迪智慧的经典。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艺术之精湛,在世界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资治通鉴》的到来,无疑为我的书架增添了一抹厚重的历史色彩。从外包装的精致,到内页的触感,再到文字的排版,都透露着一种用心和讲究。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将《资治通鉴》视为一座宝库,但之前苦于阅读门槛。这套书的出现,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文与译文的并列,让我在理解历史事件时,既能体会古文的精炼,又能接受现代语言的流畅。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发生了什么”,而是深入探究“为什么会发生”。每一次读到某个重要的转折点,书中都会细致地分析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甚至是人心向背。这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让我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书中关于统治者如何巩固权力,如何应对危机,如何处理内政外交的论述,都充满了智慧和经验。读这些内容,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与那些伟大的君主、杰出的将领、以及无数的普通人一同经历着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这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认识历史、理解人性的经典著作。

评分

这次购入的《资治通鉴》珍藏版,确实给了我意料之外的惊喜。首先,这套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礼盒包装显得格外大气,无论是自用还是送人都非常有档次。塑封完好,拆开后,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我的预期。更重要的是,这套书包含了原文和译文,这对想要深入理解历史细节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我一直对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这段时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往往受限于古文的阅读能力,很多史料都难以深入。有了这套书,我可以在阅读原文的同时,对照译文,理解其中的精妙之处。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历史事件的详尽考证和旁征博引,这使得每一个叙述都显得格外有说服力。每次读到一些关键的转折点,比如某个君主的决策失误,或是某个重臣的阴谋得逞,都会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同时又对作者的洞察力赞叹不已。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对人性弱点的揭示,以及对政治智慧的总结。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虽然笔墨不多,但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人对他们的选择和命运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绝对是一套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

评分

拿到这套《资治通鉴》的瞬间,就有一种“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冲动。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精美的礼盒包装,厚实有质感的书页,以及清晰得一丝不苟的印刷,都彰显了其“珍藏版”的名号。对于我而言,阅读《资治通鉴》一直是一个既渴望又有些畏惧的过程,害怕自己无法完全领会其中的深意。但这本书的原译文对照设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在读到那些拗口的古文时,一眼扫过旁边的白话译文,便能迅速抓住核心意思,再回过头来细细品味原文的韵味,这种感觉妙不可言。书中的内容,与其说是在讲故事,不如说是在解剖历史。作者司马光以其超凡的洞察力,将无数零散的史料抽丝剥茧,还原出一个个生动而深刻的历史场景。我尤其被那些关于权谋斗争的描写所吸引,那些帝王将相的博弈,策略的运用,心理的较量,无不令人惊叹。这不仅仅是历史的进程,更是人性的缩影。通过阅读,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会有王朝的兴衰,为什么会有英雄的崛起和陨落。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更引发了我对人生、对社会、对权力的深刻思考。

评分

刚拿到这套《资治通鉴》珍藏版,我就被它的外观所震撼。那种庄重而又不失典雅的设计,以及厚实的纸张,都让我觉得这是一件值得好好珍藏的物品。打开书页,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它采用了原文和译文对照的版式。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情有独钟,但坦白说,许多古文典籍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阅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而这套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我可以在阅读原文,感受古人文字的魅力和精炼的同时,通过译文理解其确切含义,再结合原文进行更深层次的体会。书中对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记载都极其详尽,它不仅仅是在罗列史实,更是在展现历史的逻辑和必然。我尤其被书中对人物的塑造所吸引,那些帝王将相,他们的雄才大略,他们的权谋机变,他们的雄心壮志,都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每一次读到那些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我都会陷入长久的思考,感叹历史的无常,也反思人生的选择。这套书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智慧的结晶,它让我对国家治理、人生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一次极其宝贵的阅读体验。

评分

读《资治通鉴》仿佛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历史的呼吸扑面而来。初翻开,那厚重的纸张和精致的装帧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庄重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翻阅的速度。这套书的排版清晰,古文和译文对照,对于我这种文言文功底稍弱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时候,读原文觉得晦涩难懂,一瞥译文,豁然开朗。这不仅仅是理解的便利,更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有位博学的老者在耳畔娓娓道来,细细讲解每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每个王朝兴衰的根源。书中的论述,往往不是简单地叙述事实,而是层层剥茧,深入剖析决策者们的动机,权臣间的角力,以及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微妙之处。读完一段,常常会陷入沉思,感叹古人的智慧,也警醒当今的我们。比如,关于政治斗争的描写,细致入微,权谋的转换,人心的测度,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深刻体会到“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的现实含义。而那些关于国家治理的论述,更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即使是两千多年前的经验,在今天读来,依然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史书,更是一部关于治国、用人、权术的百科全书,让我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