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慕与矜持之间:胡适与韦莲司

在爱慕与矜持之间:胡适与韦莲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质平 著
图书标签:
  • 胡适
  • 韦莲司
  • 近代史
  • 人物传记
  • 文化名人
  • 爱情
  • 民国
  • 历史
  • 传记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
ISBN:97875075399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28048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4
字数:1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书莲司,康奈尔大学地质学教授的女儿.胡适心口中新女性的理想典型,胡适早年留学美国时的女反。胡适是韦莲司毕生想嫁的男人,但她也清楚地知道这个想嫁的男人,永远成不了她的丈夫。然而,这个事实丝毫无无碍于她对胡适终其一生的爱慕。
  在爱慕与矜持之问,胡适志韦莲司的友谊持续了五十年,在这五十年中,他们书信不断,然而缠绵和相思并不是这批信件的主题,知识上的讨论远多于个人的私情。胡适在美国共生活了二十六个月,他“容忍引与自由思想的是初来源,恰与韦莲司的影响有关。
  《在爱慕与矜持之间:胡适与韦莲司》既是胡适韦莲司情感友谊的证探寻,又是对胡适一生思想来源的寻踪更是胡适鲜为人知的美国生活的侧影。

作者简介

  周质平,1947年生于上海,1970年毕业于台北东大学中文系。1974年获台中东海久学硕士学位。1982年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克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著作有:Yuan Hung-taoandthekung-an School(Cambridgc University Press.1988)《公安派的文学批评及其发展》《胡适与鲁迅》《胡适丛论》《儒林新志》,编有《胡适早年文存》《胡适英文文存》等书。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在过去悠长的岁月里,我从未忘记过你……我要你知道,你所给予我的是何等的丰富……我们这样单纯的友谊是永远不会凋谢的。
  ——1927年4月3日胡适致韦莲司的信
  
  让你走,是如此的艰难,老友——但是你留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生命充满了离合聚散,在离合和聚散之间,我们工作。
  ——1927年4月6日韦莲司致胡适的信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艾迪丝·克利福德·韦莲司

第二章 在爱慕与矜持之间

第三章 爱情·亲情与婚姻

第四章 画家与诗人

第五章 分首十年(1917-1927)
胡适的寂寞
白话文运动的成功
曹声
两次打击
知交万里外
胡适与韦母

第六章 短暂的重逢(1931-1936)
芝加哥大学文化讲座
两次重逢
陈衡哲
从哈佛到绮色佳
韦莲司的困惑

第七章 从大使到回国(1937-1946)
出任大使之前
大使四年
卸任之后

第八章 从滞美到返台(1949-1960)
哈德曼夫人
胡适夫妇同访韦莲司
返台前夕
回台以后

第九章 最后的会面与身后事(1960-1962)
最后的会面
胡适死后
结语

附录一 胡适的暗澹岁月
前言
葛思德图书馆
维持学术纪律
结语

附录二 在批判与辩护之间:胡适对中国婚俗的两种态度

精彩书摘

  1944年4月30日,韦莲司在收到胡适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之后,写了一封谢函。从这封信中,我们看到,此时已年近六十的韦莲司如何照顾她的管家伍尔特。信是这么开头的:
  我生日那天送来华丽而且昂贵的花篮,证明了一个史学家对古代日子的好记性。谢谢你的好意,花朵的美丽和芬芳依旧荡漾在我的小房间里,花开的很慢,现在都已盛开,有些还相当好。
  有几份报纸报导了你最近工作的情形,这证明新闻是自由的,我们能听到重要人物的消息!每次听到你健康而且活跃的消息都让我高兴。
  你听到老伍尔特病重的消息,一定很难过。也许你知道,他三年前病得很厉害,手术只是暂时减轻了他的痛苦,现在即使要让他舒服一点,也无能为力了。去年夏天开始,病情再度恶化,到了12月,即使有人帮助他,他也无法从床上移到椅子上。在此地就如其他地方,任何护士或帮手是很难请到的。这时,我所受急救护理的训练,就很有用了,我在我工作之余,喂他,护理他,直到3月底。从那时起,他进了此地的医院,由于人手的极度短缺,他并不很受欢迎。我也经常去帮忙照顾。……
  在一封从1945年3月5日写到8日的信里,韦莲司报告了伍尔特的死讯,并道出了一段极为感人的故事:今天早上我寄了一小盒火柴盒给你,那是我们的管家伍尔特为你收集的。他死在今年夏天,三年前的两次手术只给了他一些暂时的纾解。我经常想到你来[高地路Highland Rd.]318号,看到他时,所表示的热切的同情,虽然,也许你并不要这些空火柴盒子,可是我相信,在你想到他是为你而收集的,你应该觉得快慰。我答应他把火柴盒寄给你,他很高兴。
  我亲自照顾伍尔特,直到最后三个月,他的腿完全瘫痪了为止——我不能在图书馆上班时间,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我晚上还去医院看他,我从1943年起,就在那所医院里当护士助理。
  ……

前言/序言

  近年来,由于大陆政策的开放和史料的公开,对胡适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普及”。在过去十几年之中,以胡适为题的传记和著作,出版的已不下数十种。但在这庞大的出版品中,对胡适在美国的生活和交游的情形则始终缺乏进一步的研究。
  胡适一生,自1910年出国,到1962年逝世,前后在美国共生活了二十六年又七个月。换句话说,胡适十九岁以后,他的成年岁月,有一半以上是在美国度过。作胡适的传记,或编他的书信集和全集,而忽略了他在美国的生活、交游和英文著作,那不能不说是一项重大的缺憾。
  在胡适众多的美国朋友之中,交谊维持五十年,并对他的思想有过重大影响的人并不多。艾迪丝·克利福德·韦莲司女士(Miss Edith Clifford Williams,1885-1971)是这少数人中最重要的一个。两人初识在1913到1914年之间,友谊一直维持到1962年胡适逝世。在胡适去世之后,韦莲司继续与胡夫人江冬秀保持联系,并整理胡适写给她的英文书信,在1965年将信件寄赠胡适纪念馆。
  胡适与韦莲司女士的交谊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晚近学者注意到这段历史的有周策纵、徐高阮、唐德刚、夏志清、李又宁和最近的东京大学教授藤井省三等。
  1962年5月,胡适逝世之后,周策纵先生为当时留美学人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刊物《海外论坛》,编了一期《胡适之先生追悼号》,并发表了《胡适之先生的抗议与容忍》。在文中,他指出,胡适留学时期,在思想的发展上,尤其是抗议与容忍的精神,受到韦莲司的影响。这是第一篇严肃讨论胡韦关系的学术性文字。
  徐高阮的文章《关于胡适给韦莲司女士的两封信》收在他1970年出版的《胡适和一个思想的趋向》一书中,主要是就胡适在1914年11月2日和6日给韦氏的两封信中,讨论“容忍迁就”和“各行其是”的问题,说明韦氏在胡适思想发展上所起的重要影响。
  唐德刚有关胡韦的交往一节,收入1978年出版的《胡适杂忆》,基本上唐先生将胡韦的交往“定性”在“异国情侣”这一基础上,并指出在1915年1月的一次会面中,胡适“显有所求而为韦女所峻拒”,而后两人相约各专心致志于学业。最后真正“棒打鸳鸯”的则是极为守旧的韦母。
  夏志清为《胡适杂忆》作了一篇序,对唐文“峻拒”一节有所指正,认为当时“有所求”的不是胡适,而是韦莲司。
在爱慕与矜持之间:一段跨越海洋与时代的精神对话 在这本深邃的著作中,我们并非仅仅讲述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而是试图展开一幅宏大的精神画卷,描绘一位中国现代思想巨擘胡适,与一位才华横溢的美国女子韦莲司(Elinor Milton),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时代浪潮中,进行的一场跨越万水千山的深沉对话。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两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不仅是情感的纠葛,更是思想的交融、观念的碰撞,以及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个体在时代洪流中挣扎与选择的深刻写照。 故事的起点,是20世纪初叶,一个古老帝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一个崭新国家在废墟中崛起。胡适,这位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关键人物,以其“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科学精神,以及对白话文运动的坚定推动,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他的目光,从中国大地投向了西方,汲取着现代文明的养分,同时也肩负着启蒙国民、塑造新中国的使命。 而韦莲司,则代表着那个时代另一面的声音。她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思想独立的美国女性,拥有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和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她并非仅仅是西方世界对东方的好奇观察者,更是一位试图理解并连接两个世界桥梁的积极探索者。她的出现,为胡适原本专注于家国天下的思想世界,注入了一丝来自异域的温情与理解,也带来了一种不同于传统中国女性的视角。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两人之间的往来信件或社交活动,而是将他们的相遇与交往,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审视。我们探究的,是胡适这位中国现代思想的奠基人,在个人情感世界中,如何与一位西方女性产生交集。这种交集,究竟是仅仅停留在泛泛的友谊,还是潜藏着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抑或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灵魂契合? 韦莲司的出现,为胡适的内心世界带来了什么?在那个提倡“新文化”的时代,胡适所倡导的自由、民主、科学的精神,在面对个人情感时,又会受到怎样的挑战?他是否也曾在爱慕与矜持、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之间摇摆?他的“新文学”理想,是否也曾在与韦莲司的交流中,得到更丰富的滋养,或是面临新的困惑? 而韦莲司,这位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女性,又是如何看待这位来自遥远东方的思想家?她被胡适的哪些特质所吸引?是他的学识、他的抱负、他的温和,还是他身上所代表的中国新思潮的活力?她对胡适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变迁,又持有怎样的看法?她自身的独立精神和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又在这段关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本书将细致梳理两人之间的通信记录、日记片段,以及彼时相关的历史文献,力求还原一段真实而动人的交往历程。我们并非要将这段关系“标签化”,而是尝试理解其中蕴含的复杂性。爱慕,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是在深刻的理解与欣赏基础上的情感吸引。而矜持,则是在文化、社会背景,以及个人性格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对情感的审慎保留与自我约束。 在“爱慕”的层面上,我们会看到胡适与韦莲司之间,因思想的契合、才情的欣赏而产生的深刻共鸣。他们可能在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进行过激烈的思想碰撞,在彼此的思想火花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与灵感的源泉。这种“知己”式的交流,或许是这段关系中最动人、最核心的部分。 然而,“矜持”也同样是这段关系中不可忽视的维度。在那个年代,跨越文化、国界的男女之情,无疑会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与现实阻碍。胡适作为一位公众人物,他的个人生活,尤其是与一位外国女性的情感纠葛,必然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甚至可能影响他的事业与声誉。韦莲司,作为一位异国女性,她如何处理自己在东方文化背景下,与一位已婚中国男子的情感关系,同样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这种“矜持”,既是对双方身份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现实的考量,更是对情感本身的一种成熟对待。 本书将重点探讨,在“爱慕”与“矜持”的张力之下,胡适与韦莲司的交往呈现出怎样的动态平衡。他们的关系,是否也映照出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学习西方文明时,所面临的种种复杂选择?他们是否也在尝试构建一种超越传统观念的情感模式? 我们还将深入挖掘,这段跨越地域与文化的交往,对胡适的个人思想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他是否从韦莲司的视角,获得了对中国社会、对女性命运,以及对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更深刻理解?他的一些重要著作或思想观点,是否也曾受到这段关系的启发? 同时,本书也试图为韦莲司这一位在胡适生平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女性,赋予更清晰的形象。她并非仅仅是胡适的“红颜知己”或“精神伴侣”,她自身也拥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价值追求。她在这段关系中的主动性、她的思考,以及她对胡适人生轨迹可能带来的微妙影响,都将是本书着力呈现的部分。 “在爱慕与矜持之间”,并非仅仅是对这段关系的一种简单描述,而是一种探索,一种理解,一种对人性复杂性与情感深度的挖掘。它揭示了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体的情感如何与时代背景、文化观念、社会责任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幅波澜壮阔的人生图景。 本书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生动的叙事笔触,为读者呈现一段不为人熟知的,却又充满深刻启示的历史片段。它不仅仅是关于胡适与韦莲司个人的故事,更是关于那个时代,关于思想的碰撞,关于情感的探索,以及关于人类心灵在面对爱与责任时,所展现出的永恒张力。它邀请读者一同穿越时空的迷雾,去感受那段在爱慕与矜持之间,若即若离,却又深刻动人的精神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在爱慕与矜持之间”,精准地捕捉到了胡适与韦莲司之间那微妙而又充满张力的关系。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一位在中国思想界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与一位来自异域的女子,产生如此深刻的羁绊?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段关系归结为“婚外情”或者“红颜知己”这样标签化的论断,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情感互动背后的深层动因。从书中我看到了胡适在追求新思想、新文化的同时,内心中也存在着传统中国文人的含蓄与克制;而韦莲司,这位受过西方教育的独立女性,她身上既有东方女性的温婉,又不乏西方女性的理性与坚定。他们之间的每一次情感交流,每一次的试探与退让,都像是在一幅水墨画中精心勾勒的笔触,既有色彩的晕染,又有留白的意境。我尤其被打动的是,作者在描述他们的情感时,并没有刻意渲染煽情,而是通过大量史料和细节,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情感。这种不动声色的叙述方式,反而更能触动人心,让我对这两个人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与理解。

评分

“在爱慕与矜持之间:胡适与韦莲司”这本书,它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愉悦,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文人群体充满好奇,而胡适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胡适,一个在学术研究之外,也拥有着细腻情感和内心挣扎的普通人。而韦莲司,这位在胡适生命中留下深刻痕迹的女性,她的故事也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独立与坚韧,以及她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的叙述非常讲究,既有宏观的历史背景交代,又有微观的人物心理刻画,将这段复杂的情感关系描绘得有血有肉。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一些细节的捕捉,那些细微的表情,那些遣词造句的背后,都隐藏着人物丰富的情感。读完之后,我对那个时代的人物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感悟。这本书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体会。

评分

读“在爱慕与矜持之间:胡适与韦莲司”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的洪流中,个体的命运是如何被时代所塑造,又如何试图去挣脱。胡适作为民国时期的文化巨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他更为私人化的一面,看到了他在面对个人情感时的矛盾与挣扎。而韦莲司,这位曾经活跃在中国社会上层的外国女性,她的生活经历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风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他们的故事编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情感世界,看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曲折与魅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细节的描绘,那些关于服饰、关于生活习惯、关于社交场合的描写,都极富画面感,仿佛将我带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讲述这段情感纠葛时,并没有简单的评判,而是力图还原人物的真实处境和内心世界,让我不禁思考,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如果换做是我,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在爱慕与矜持之间”本身就充满了诗意与张力,而读完之后,这种感觉被无限放大了。胡适和韦莲司,这两位在各自领域都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们之间那份复杂的情感,被作者挖掘得淋漓尽致。我常常在想,在那个年代,情感的表达是如此含蓄,而他们之间的交流,又充满了某种跨越国界的理解和共鸣。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一种非常沉浸式的叙述方式,让我仿佛置身于他们那个时代,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文化气息和情感的涌动。我尤其惊叹于作者的文字功底,那些优美的句子,那些精准的词汇,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即使我不曾经历过他们的时代,但通过这本书,我能深深体会到那种爱而不得的遗憾,那种情感纠葛中的无奈,以及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徘徊的挣扎。这不仅仅是一本人物传记,更是一次关于情感、关于人生、关于时代的深刻对话。

评分

“在爱慕与矜持之间:胡适与韦莲司”这本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初拿到书时,就被它充满诗意的书名所吸引,仿佛预示着一段缠绵悱恻,又带着些许距离感的感情故事。而读进去之后,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人物关系梳理,而是将胡适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及他生活中这位特殊的女性——韦莲司,置于一个更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那个时代特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的细致描摹,那种新旧思想的碰撞,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在胡适和韦莲司之间,在他们的书信往来,每一次的会面中,都显得如此生动而真实。那些泛黄的信件,那些未竟的思绪,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生命,让我仿佛能听到他们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涌动的暗流。这不仅仅是一段爱情故事,更是一次关于人性、关于选择、关于时代洪流下个体命运的深刻剖析。读完之后,我的脑海中久久回荡着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那个时代人物命运的慨叹,也有对情感的真挚与脆弱的思考。

评分

还没看但是正品没得说

评分

还没看但是正品没得说

评分

《纵乐的困惑》是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也是海外汉学的经典之作,曾获得2000年的列文森奖。

评分

内容挺好的,装帧什么的都只能算差强人意。。适合读不适合收藏

评分

预知自己的死亡:这一超脱于因果律之外的判断,属于荣格理论中对梦所进行分类考察的最后一种,即“预知梦”。据荣格自称,他一生中共解过约八万个梦,并曾一度对“清醒时的梦境”即幻觉进行过长期、透彻的研究。通过梦境和幻觉这两扇“通往潜意识”之门,荣格提出了“集体潜意识”这一重要心理学概念。《红书》正是荣格直面自己幻觉的产物。

评分

真的是很好的一本书! 我是从2011年8月开始网络购书的,算起来快5年了。师傅是我的女友“好梦”,她是个样样时尚都能搞懂的女子,若干年前我看她拿了一摞书在付款,才知道还有这等方便之事:网上选书,书到付款。于是赶紧回家登录京东书城,挑选,下单。果然,很快书就送到了。从那时起到现在,我不知在京东下了多少订单,四五十次应该有了吧,因为我早已是VIP钻石用户啦。好了,废话不多说。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坐得冷板凳,耐得清寂夜,是为学之根本;独处不寂寞,游走自在乐,是为人之良质。潜心学问,风姿初显。喜爱独处,以窥视内心,反观自我;砥砺思想,磨砺意志。学与诗,文与思;青春之神思飞扬与学问之静寂孤独本是一种应该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国传统文人那里,诗人性情,学者本分,一脉相承久矣。现在讲究“术业有专攻”,分界逐渐明确,诗与学渐离渐远。此脉悬若一线,惜乎。我青年游历治学,晚年回首成书,记忆清新如初,景物历历如昨。挥发诗人情怀,摹写学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一直想买这书,又觉得对它了解太少,买了这本书,非常好,喜欢作者的感慨,不光是看历史或者史诗书,这样的感觉是好,就是书中的字太小了点,不利于保护视力!等了我2个星期,快递送到了传达室也不来个电话,自己打京东客服查到的。书是正版。现在,京东域名正式更换为JDCOM。其中的“JD”是京东汉语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组合。从此,您不用再特意记忆京东的域名,也无需先搜索再点击,只要在浏览器输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实现轻松购物。名为“Joy”的京东吉祥物我很喜欢,TA承载着京东对我们的承诺和努力。狗以对主人忠诚而著称,同时也拥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爱京东了。|给大家介绍本好书《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自序: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我曾经想过,如果能时光穿梭,遇见从前的自己,是否可以和她做朋友。但我审慎地不敢发表意见。因为从前的自己是多么无知,这件事是很清楚的。就算怀着再复杂的爱去回望,没准儿也能气个半死,看着她在那条傻乎乎的路上跌跌撞撞前行,忍不住开口相劝,搞不好还会被她厌弃。你看天下的事情往往都是一厢情愿。当然我也忍住了各种吐槽,人总是要给自己留余地的,因为还有一种可能是,未来的自己回望现在,看见的还是一个人。好在现在不敢轻易放狠话了,所以总算显得比年轻的时候还有一分从容。但不管什么时候的你,都是你。这时间轴上反复上演的就是打怪兽的过程。过去困扰你的事情,现在已可轻易解决,但往往还有更大的boss在前面等你。“人怎么可能没有烦恼呢”——无论是你初中毕业的那个午后,或者多年后功成名就那一天,总有不同忧伤涌上心头:有些烦恼是钱可以解决的,而更伤悲的是有些烦恼是钱解决不了的。我们曾经在年少时想象的“等到什么什么的时候就一切都好起来了”根本就是个谬论。所以,只能咬着牙继续朝前走吧。

评分

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

评分

1.快递速度挺快的,书的印刷质量也好点,这是唯一的优点;

评分

周质平教授对胡适及其思想的研究,可谓功力深厚,所以这本即使是关于胡适先生私交的著作,也一并买下收藏和阅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