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规划教材:电气测试技术(第3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规划教材:电气测试技术(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科军,马修水,李国丽 编
图书标签:
  • 电气测试技术
  • 电气工程
  • 自动化
  • 高等教育
  • 规划教材
  • 第三版
  • 测试技术
  • 电力系统
  • 电子测量
  • 仪器仪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09352
版次:3
商品编码:1129496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页数:236
字数:37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规划教材:电气测试技术(第3版)》共9章,主要包括测试技术基础知识、电磁量测试技术、非电量测试技术和电气测试技术新进展4部分内容。《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规划教材:电气测试技术(第3版)》主要介绍电磁量、非电量测试技术基础以及测试误差分析,比较式电测仪表,电子式电测仪表,数字化电测仪表,磁性电测仪表,温度测量传感器,转速测量传感器,扭矩测量传感器,电气测试技术新进展。

目录

第1章 测试技术基础知识
1.1 电磁量测试基础
1.1.1 测试方法
1.1.2 测试结果表示
1.1.3 测试发展过程和趋势
1.1.4 电学量和电学基准
1.2 非电量测试基础
1.2.1 传感器概述
1.2.2 传感器分类
1.2.3 传感器的特性
1.3 测量误差分析
1.3.1 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1.3.2 精度
1.3.3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习题与思考题1

第2章 比较式电测仪表
2.1 直流电位差计
2.1.1 直流电位差计的补偿原理
2.1.2 直流电位差计的分类和主要技术指标
2.1.3 直流电位差计的应用
2.2 直流电桥
2.2.1 直流单臂电桥
2.2.2 直流单臂电桥的误差公式
2.2.3 直流双臂电桥
2.3 交流电桥
2.3.1 交流电桥的工作原理
2.3.2 交流电桥的分类
2.3.3 实用交流电桥举例
习题与思考题2

第3章 电子式电测仪表
3.1 电子示波器原理
3.1.1 示波器的基本结构
3.1.2 示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2 电子示波器的应用
3.2.1 电压的测量
3.2.2 时间的测量
3.2.3 两个同频率信号相位差的测量
3.2.4 频率的测量
3.3 取样示波器
3.3.1 取样原理
3.3.2 取样示波器的基本组成
3.4 数字存储示波器
3.4.1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基本组成
3.4.2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信号采集技术
3.4.3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波形显示技术
3.4.4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控制系统
3.4.5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4.6 数字荧光示波器
习题与思考题3

第4章 数字化电测仪表
4.1 概述
4.1.1 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
4.1.2 数字式仪表的结构
4.1.3 数字式仪表的特点
4.1.4 数字式仪表的分类
4.2 频率、周期的数字化测量
4.2.1 电子计数器的原理
4.2.2 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
4.2.3 用电子计数器测量周期
4.2.4 时间间隔的测量
4.2.5 测量频率比
4.2.6 电子计数器的误差
4.3 相位的数字化测量
4.3.1 相位测量原理
4.3.2 相位-时间式数字相位计
4.4 电压的数字化测量
4.4.1 逐位逼近比较式数字电压表
4.4.2 电压-时间变换型数字电压表
4.4.3 电压-频率型(U-F)数字电压表
4.5 电阻、电容的数字化测量
4.5.1 电阻的数字化测量
4.5.2 电容的数字化测量
4.6 电功率的数字化测量
4.7 微机化仪表
4.7.1 概述
4.7.2 带微处理器的仪表
4.7.3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微机化仪表
4.7.4 应用实例
4.7.5 虚拟仪器
习题和思考题4

第5章 磁性电测仪表
5.1 基础知识
5.1.1 磁性材料的静态特性
5.1.2 磁性材料的动态特性
5.1.3 磁学量的度量单位
5.2 空间磁场、磁通的测量
5.2.1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测量方法
5.2.2 用磁通门磁强计测量磁场
5.2.3 用霍尔效应测量磁场
5.2.4 用核磁共振法测量磁场
5.3 磁性材料的测量
5.3.1 软磁材料静态特性的测量
5.3.2 软磁材料动态特性的测量
5.3.3 软磁材料损耗的测量
习题和思考题5

第6章 温度测量传感器
6.1 温标
6.1.1 温标的演变
6.1.2 1990年国际温标(ITS-90)简介
6.1.3 温度检测的主要方法
6.2 热电阻式传感器
6.2.1 金属热电阻
6.2.2 半导体热敏电阻
6.2.3 热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
6.3 热电偶传感器
6.3.1 热电偶测温原理
6.3.2 热电偶基本定律
6.3.3 标准化热电偶与分度表
6.3.4 热电偶结构
6.3.5 补偿导线
6.3.6 热电偶参比端(冷端)的温度补偿
习题与思考题6

第7章 转速测量传感器
7.1 磁电式传感器
7.1.1 磁电式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
7.1.2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
7.2 霍尔传感器
7.2.1 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
7.2.2 霍尔元件结构和特性
7.2.3 霍尔式传感器应用
7.3 光电式传感器
7.3.1 光电效应及光电器件
7.3.2 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7.3.3 光电码盘
习题与思考题7

第8章 扭矩测量传感器
8.1 应变式扭矩传感器
8.1.1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8.1.2 电阻应变片测量电路
8.1.3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8.2 振弦式扭矩传感器
8.2.1 工作原理
8.2.2 激振装置
8.2.3 测量误差
8.2.4 振弦式传感器应用
8.3 磁电相位差式扭矩传感器
8.3.1 测量原理
8.3.2 测量方式
8.3.3 输出特性
8.3.4 传感器安装
习题与思考题8

第9章 电气测试技术新发展
9.1 动态误差修正技术
9.1.1 时域在线动态响应补偿
9.1.2 频域离线动态误差修正
9.2 传感器自评估技术
9.2.1 问题的提出
9.2.2 基本定义
9.2.3 应用举例
9.3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9.3.1 基本概念
9.3.2 融合方法
9.3.3 应用举例
9.4 高精度模数转换技术
9.4.1 Σ-Δ ADC拓扑结构
9.4.2 Σ-Δ ADC工作原理
9.4.3 Σ-Δ ADC特点和应用
9.5 DSP应用技术
9.5.1 DSP的特点
9.5.2 DSP的主要系列
9.5.3 DSP应用举例

附录A 铂热电阻分度表
附录B 铜热电阻分度表
附录C 铂铑10-铂热电偶分度表
附录D 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表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在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测试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应用相当广泛。若按被测量的性质来分,有电(磁)量测量和非电(磁)量测量。电磁测量包括电参量、磁参量以及信号和电源质量的测量。其中,电参量又分为电量(如电压、电流、电功率、电能和相位等)和电路参数(如电阻、电容、电感和互感等);磁参量又分为磁量(如磁通、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等)和磁路参数(如磁阻、磁性材料的磁导率等);信号和电源质量包括频率、周期和相位等。非电量测量的内容非常广泛,本书主要介绍电气工程中经常用到的温度测量、转速测量和扭矩测量。人们用各种比较式电测仪表、电子式测量仪表和数字化电测仪表完成电磁量的测试,用各种传感器完成非电量的测试。这两部分是密切相关的,因为非电量的测量是通过传感器转换成电量来进行的。可以说,电量的测量是非电量测量的基础,而非电量的测量是电量测量的拓展。由于它们最终都归结为电参量的测试,所以,本书取名为“电气测试技术”。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的第1版于2002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当时是针对课程学时较少的情况编写的,仅限于电磁量的测量,内容较为单薄。为了完整地介绍电气测试技术,也考虑到有些学校将电磁量测量和非电量测量合并在一起作为一门课程来讲授,所以,于2008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第2版。在第2版中,加入了非电量测量的内容,形成上篇电磁量测试技术和下篇非电量测试技术。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根据部分使用本教材学校教师的意见,也为了适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对第2版的框架进行了重新规划,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
  本书不再将教材明显地分为上篇和下篇,而是紧扣主题——测试技术来组织内容,将内容分为4部分:测试技术基础知识、电磁量测试技术、非电量测试技术和电气测试技术新进展。
  本书主要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非电量测试技术部分中的传感器做了较大幅度的删减和调整。按照被测量对传感器进行了分类,仅介绍几种在电气工程中常用的传感器,例如,温度测量传感器、转速测量传感器和扭矩测量传感器,突出测试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的特点。
  本书删减了一些比较陈旧的技术内容。例如,考虑到实际中直读式电测仪表很少应用,所以,删除了第2版中“直读式电测仪表”,同时增加了数字式电测仪表的内容。与此同时,增加了一些新的技术内容。例如,增加了“数字荧光示波器”和“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电测仪表”等。
  “电气测试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电磁量的测试方法和电工仪表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测量电路和各种应用,熟悉电气测试的基本知识和数据处理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电气工程、自动化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分为9章。第1章为测试技术基础知识,介绍电磁量测试基础、非电量测试基础和测试误差分析。第2章为比较式电测仪表,介绍直流电位差计、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第3章为电子式电测仪表,介绍电子示波器原理、电子示波器应用和数字存储示波器。第4章为数字化电测仪表,介绍频率、周期的数字化测量,相位的数字化测量,电压的数字化测量,电阻、电容的数字化测量,电功率的数字化测量以及微机化电测仪表。第5章为磁性电测仪表,介绍若干基础知识、空间磁场、磁通的测量和磁性材料的测量。第6章为温度测量传感器,介绍温标等基础知识、热电阻式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第7章为转速测量传感器,介绍磁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和光电式传感器。第8章为扭矩测量传感器,介绍应变式传感器、振弦式传感器和磁电相位差式扭矩传感器。第9章为电气测试技术新进展,介绍传感器动态误差修正技术、传感器自评估技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高精度模数转换技术和DSP应用技术。
  本书可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由徐科军担任主编,马修水和李国丽担任副主编。其中,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马修水编写第1.2.1节,第1.2.2节,第1.3节,第6.1节,第6.3节,第8.2节,第8.3节和附录;安徽大学李国丽编写第2章,第3章;长春理工大学柏逢明编写第6.2节,第8.1节;中国计量学院钱晓耀编写第7.3节,宁波大红鹰学院夏建全编写第7.1节,第7.2节;合肥工业大学徐科军编写第1.1节,第1.2.3节,第4章,第5章和第9章。全书由徐科军和马修水统稿。
  载。
  对于本书中存在的错误和不妥之处,继续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3年6月
《电气测试技术》 面向对象: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同时,也可作为从事电气工程技术、设备维护、质量检测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内容梗概: 《电气测试技术》是一本系统介绍电气工程领域常用测试技术、测试方法、测试仪表及应用的书籍。全书紧密结合现代电气工程的实践需求,理论与实践并重,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电气测试基础知识,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测试问题的能力。 本书分为若干章节,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层层递进。 第一部分:测试技术基础 绪论: 阐述电气测试技术在现代电气工程中的重要性、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介绍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如被测对象、测试仪器、测试方法、测试系统等,并强调测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电量测量的基本原理: 深入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量测量的基本原理。介绍多种测量方法,如直流测量、交流测量、峰值测量、有效值测量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测量误差及其分析: 详细介绍测量误差的来源,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等。讲解误差的传播规律,并介绍常用的误差分析方法,如最小二乘法、概率统计法等,使读者能够科学地评估和控制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信号的产生与处理: 介绍各类信号的特性,如正弦信号、方波信号、脉冲信号等。讲解信号的产生方法,如振荡器、信号发生器等。同时,介绍信号的滤波、放大、衰减等处理技术,为后续的信号测量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常用电气测试仪表 直流和交流测量仪表: 重点介绍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功率表、电度表等基本测量仪表的构造原理、技术指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不同类型仪表(如模拟式、数字式)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依据。 示波器及信号分析仪表: 详细介绍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功能和操作方法,包括触发、扫描、显示等。讲解如何利用示波器观察和分析各种电信号的波形、幅值、频率、相位等参数。同时,介绍频谱分析仪、逻辑分析仪等更高级的信号分析仪表。 频率和时间测量仪表: 介绍频率计、电子计数器、数字万用表等用于测量频率和时间的仪表。讲解其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在电路故障诊断、参数校准等方面的应用。 电参数测量仪表: 深入介绍电参数测量仪表,包括电桥(如电阻电桥、电容电桥、电感电桥)的平衡原理和测量过程。讲解LCR测试仪、阻抗分析仪等精密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数据解读。 绝缘性能和接地电阻测试仪表: 重点介绍绝缘电阻测试仪(兆欧表)和接地电阻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强调这些仪表在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和维护中的关键作用。 电能计量仪表: 介绍电能表的分类、工作原理和检定方法,包括感应式和电子式电能表。讲解电能测量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传感器与数据采集 传感器基本原理: 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重点讲解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在电气工程中常用的传感器类型。 数据采集系统: 阐述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模数转换器(ADC)、微处理器或计算机等。讲解数据采集的过程和关键技术,以及在自动化监测和控制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电气测试技术应用 电气设备性能测试: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电机、变压器、发电机、电力电缆等电气设备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项目,如空载试验、负载试验、短路试验、绝缘测试等。 故障诊断与排除: 介绍利用各种测试技术和仪表进行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思路和方法。讲解如何通过测量异常参数来定位故障点,并给出相应的排除建议。 电源质量监测: 讲解电源质量的概念,包括电压波动、谐波、瞬态电压等。介绍利用功率分析仪、谐波分析仪等仪表对电源质量进行监测的方法。 工程实践与安全: 强调电气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个人防护、仪表使用安全、高压操作安全等。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测试技能,并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 1. 理解电气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常用电气测试仪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使用方法。 3. 掌握误差分析的基本技术,并能评估和控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能够选择合适的测试仪表和测试方法,对电气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 5. 了解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6. 掌握电气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7.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电气工程的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配有丰富的图例和算例,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并能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眼中,《电气测试技术》(第3版)与其说是一本教材,不如说是一本“能力培养手册”。它不仅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了我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记得在学习“故障诊断”章节的时候,书中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的“故障排除流程”。它不是简单地列出一些常见的故障现象,而是教你如何通过一系列有条理的测试,一步步缩小故障范围,最终找到问题的根源。我曾经在一次实验中,遇到一个电路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当时束手无策。我运用书中学习到的“故障诊断流程”,结合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系统地进行测量和分析,最终发现是一个连接错误导致的。那种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解决问题的感觉,真的非常棒!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它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饱含一种“引导式”的教学魅力。它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启发,引导你主动去思考,去探索。这种学习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也让我对电气测试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中的一些“拓展阅读”和“延伸思考”部分,也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厚度一开始让我有些望而却步,但当我真正投入其中学习后,我发现自己完全被吸引住了。作者们在内容组织上非常用心,将复杂的电气测试技术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部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种测试方法的“情景化”描述。比如,在讲解万用表的用法时,它不会仅仅告诉你“红色表笔接正极,黑色表笔接负极”,而是会结合一个实际的电路,让你去测量电阻、电压、电流,并且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而且,书中关于“误差分析”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做实验的时候,总是对测量误差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误差的来源,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我运用书中介绍的方法,改进了我之前一些实验的数据处理方式,得到了更可靠的结果。书中的语言风格也非常适合学习,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不失通俗易懂的表达。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向你传授宝贵的实战经验。我感觉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不仅仅掌握了电气测试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对不仅仅体现在它作为一本教材的“权威性”上,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我之前对电气测试的理解,可能停留在“看数值”的层面,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电气测试,是对“信息”的挖掘和解读。书中的“信号分析”章节,让我对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仪器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波形的形状、频谱的分布等信息,来判断电路的性能,甚至诊断故障。这就像是在学习一门“读图”的艺术。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调试一个无线通信模块时,出现了信号不稳定、传输速率下降的问题。当时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收效甚微。后来我翻到这本书中关于“频谱分析”的部分,运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对信号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存在严重的谐波干扰。找到根源后,我们对电路进行了优化,问题迎刃而解。这本书的这种“解决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它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主动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书中的一些章节,比如“电气安全与接地”等,也让我深刻认识到电气测试中的风险,并学会了如何规避这些风险,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工程思维”的启蒙。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可能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记忆,而这本书则让我认识到,电气测试技术的核心在于“实践”和“应用”。书中大量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指导,让我深刻理解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各种测量仪器的时候,都会提供“选型指南”和“使用技巧”。比如,在选择合适的万用表时,它会告诉你需要考虑哪些参数,以及不同型号万用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怎么做”,更是在教我“怎么做好”。我曾经在为项目选择一款示波器时,就参考了书中提供的建议,最终选购了一款非常适合我们需求的仪器。这本书还非常注重“规范性”和“严谨性”。在讲解每一个实验步骤的时候,都详细列出了操作的细节,以及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这让我明白,在电气测试领域,任何一点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书中的“数据记录与报告撰写”章节,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教会我如何清晰、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撰写一份专业的测试报告。我感觉通过学习这本书,我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拿到这本《电气测试技术》(第3版),首先吸引我的是它严谨的编排和丰富的案例。作为一本“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讲解各种测试仪器的操作方法,更注重从原理上进行深入剖析,让你理解为什么需要进行某种测试,以及测试结果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信号发生器和函数发生器的章节,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各种功能和参数设置,还结合实际电路,演示了如何利用它们来产生特定波形,并对电路进行激励和分析。这对于理解电路的动态特性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指导,比如如何正确连接测试导线,如何避免测量误差,以及如何处理异常数据等,这些细节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宝贵。我曾经在做实验的时候,因为连接错误导致仪器损坏,当时非常沮丧。但是,在学习了这本书后,我学会了如何规范操作,大大降低了发生类似错误的概率。书中提供的表格和图示也非常直观,能够帮助我快速理解复杂的概念。比如,在讲解不同类型的电桥时,书中用清晰的图示展示了电桥的结构和平衡条件,让我能够迅速掌握其工作原理。这本书的章节安排也非常合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我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

说实话,当初选择这本书,主要看中它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这个名头,想着应该比较权威,内容也比较全面。拿到书后,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它涵盖了电气测试技术中几乎所有的重要方面,从最基础的仪器仪表的使用,到各种复杂的电气参数的测量,再到一些高级的测试方法,都有详细的阐述。书中的理论讲解部分逻辑性很强,层层递进,让你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每个测试方法的时候,都会先介绍其原理,然后详细说明实验步骤,接着是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这种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这些案例都来源于真实的工作场景,让我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理解这些测试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一个自动化生产线上的传感器信号不稳定,影响了整个系统的运行。当时我脑子里一片混乱,不知道从何下手。后来翻到书中的“传感器信号测试”章节,按照书中的分析思路,一步步排查,最终找到了信号干扰源,解决了问题。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这本书的价值。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严谨,用词准确,虽然有时候会显得稍微有些学术化,但对于专业学习来说,这是非常必要的。它为我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让我在面对各种电气测试任务时,都能更加自信和从容。

评分

这本书的“前沿性”让我印象深刻。作为一本“十一五”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它在内容上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电气测试技术,还对一些新兴的测试方法和技术进行了介绍。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数字信号测试”和“嵌入式系统测试”的章节。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这些内容对于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技术非常有帮助。我曾经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字信号的测量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如何用示波器来分析这些高速变化的信号。但是,在学习了这本书后,我掌握了数字信号的采样、量化、编码等基本概念,并学会了如何利用示波器的高级功能来捕获和分析数字信号。这让我感觉自己紧跟上了技术发展的潮流。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软件辅助测试”的介绍,让我了解如何利用计算机和专业的软件来辅助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报告生成。这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也让我看到了电气测试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本书的编排也很清晰,每个章节都提供了“学习目标”,让我知道每个部分需要掌握的重点。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提升,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在学习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电气测试就是按照书本上的步骤去操作,把数据记下来就可以了。但是,这本书让我明白,电气测试的精髓在于“分析”。它不仅仅是测量数值,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数值背后的含义,从而判断被测对象的性能和状态。书中对于各种测试结果的分析方法,提供了非常深入的指导。例如,在分析频率响应曲线时,它会教你如何从曲线的形状、关键频率点等信息中推断出电路的带宽、稳定性等特性。这种“数据驱动的分析”能力,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我记得有一次,公司有一个新产品需要进行性能评估,需要测试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电气参数。我运用书中学到的方法,设计了一套详细的测试方案,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终给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评估报告,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扬。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很独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通过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引导读者主动思考和探索。每完成一个章节,我都会尝试去做里面的习题,这不仅巩固了我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习题的难度适中,刚好能够挑战我的极限,但又不会让我感到沮丧。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让我逐渐建立起对电气测试技术的信心。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那种能够让你从零基础瞬间跃升到“大师级”的宝典!我拿到它的时候,还在为那些复杂的电路原理图头疼不已,感觉自己就像在迷宫里打转,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是,当我翻开这本《电气测试技术》后,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作者们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把那些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举个例子,关于示波器的使用,我之前看其他资料总是看得云里雾里,不知道波形代表什么,怎么调整才能看到有用的信息。可这本书里,它就像是在手把手教你一样,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实验案例,让你亲眼看到不同参数对波形的影响,以及如何从中分析出电路的实际工作状态。特别是关于频率响应和瞬态响应的测试部分,书中提供的分析方法和步骤非常系统,不仅讲了“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讲了“为什么这么做”,这样你才能真正理解背后的原理,而不是死记硬背。而且,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做得非常精良,清晰地展示了各种测试仪器和电路连接,让你在实际操作时能够事半功倍,避免走弯路。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调试一个放大电路的时候遇到了瓶颈,怎么都调不好,电压增益总是不理想。翻到书中关于放大器测试的部分,按照书中的步骤一步步排查,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某个电容的参数选得不合适。这种通过实际测试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是其他理论学习无法比拟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随时在你身边提供指导和帮助。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电气测试技术》(第3版)的时候,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内容的“系统性”。这本书将电气测试技术这个庞大的领域,梳理得井井有条,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地图,让你能够清楚地看到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从基础的直流、交流电测量,到复杂的瞬态分析、频率响应测试,再到一些高级的故障诊断技术,都安排得非常合理。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每个测试方法时,都会先给出其“应用场景”和“核心原理”,然后才是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快速理解这个测试技术的作用,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我曾经在一次实习中,被要求进行一个电源模块的稳定性测试。当时我对这个概念比较模糊,不知道如何入手。幸好我及时翻阅了这本书,它关于“电源纹波测试”和“瞬态响应测试”的章节,给了我非常详细的指导。我按照书中的方法,成功完成了测试,并撰写了一份高质量的测试报告,受到了导师的肯定。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表设计也非常出色,很多复杂的电路图和波形图,都画得非常清晰,便于理解。它就像一本“可视化”的教材,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