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也是遗憾的艺术,
没有不留遗憾的建筑,
但还是希望遗憾少一些,
让遗憾的艺术少留遗憾。
望读者阅读《城市图书馆建筑研究》后有所收获。
内容简介
《城市图书馆建筑研究》收录的论文既有对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也有对参与建设的图书馆的实践经验总结,全书着力于探讨在新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作为图书馆的领导者的馆长们应有哪些作为及图书馆的馆员们在新馆建设中能发挥哪些作用。
《城市图书馆建筑研究》分为理论篇、实践篇、总结篇、图片篇四部分。分别是从图书馆的角度研究图书馆建筑的理论总结;对图书馆建筑实践经验的总结,包括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解析和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评述等;对工作及学术论文写作的感悟;国内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建筑的照片展示。
《城市图书馆建筑研究》可供图书馆馆长和馆员们,以及关注图书馆建筑的建筑师参考,也可供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们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辛勤耕耘之后的收获——给《城市图书馆建筑研究》的序言
自序
理论篇
数字时代的大学图书馆建筑
李明华的图书馆建筑思想
图书馆建筑的人文精神
图书馆建筑艺术的美学研究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五条原则
图书馆建筑中的辩证法——纪念全国图书馆建筑设计研讨会召开10周年
面向21世纪的大学图书馆建筑
图书馆的功能三统一与建筑的三同
大学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建设
现代档案馆建筑设计的五条原则
实践篇
通向天堂的艰难之路——解读《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高等学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准备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关于《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的修订研究
大学图书馆建筑使用后评估——以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
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原则——以唐山市为例
唐山市建设文化强市进程中的图书馆事业
唐山市五所图书馆二十余年发展之变迁
总结篇
我与李明华先生的几次交往——纪念全国图书馆建筑研讨会召开20周年
大学图书馆员的生存方式
我的图书馆情缘、专业教育观和继续教育观——谨以此文献给河北大学
图书馆学系建系22周年暨首届毕业生毕业20周年
在继承中创新——图书馆学学术研究的几点感知
图片篇
北京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河北理工大学图书馆
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
唐山学院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敬文图书馆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图书馆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图书馆
唐山市丰南区图书馆
作者简介
精彩书摘
3现代化图书馆的功能与建筑形式
传统图书馆建筑形式之所以不再适应现代化图书馆读者的需求,是因为它把目录厅和出纳台置于书库和阅览室之间,造成了采编办公用房与书库、书库与阅览室、阅览室与阅览室之间关系松散,各部门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最大问题是把藏书与读者分开,增加了内部各种流线距离,降低了工作效率。这种建设形式在当时很好地满足了图书馆的功能的需要。但随着图书馆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发展,这种形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功能的需要,现代化图书馆建筑形式就应运而生。
现代化的图书馆最重要标志就是缩短藏书与读者的距离,利用现代化手段和多种服务方式满足用户的需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存贮技术的迅速发展,西方以计算机普遍使用为标志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除了普通图书、期刊外还有大量非书资料,例如缩数胶卷、缩微平片、机读数据库等;现代化技术如计算机、复印机也普遍地应用于图书馆。更为重要的是信息社会的到来,改变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方式,读者要求和藏书直接见面。于是开架借阅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的重要标志之一,并由此引起了建筑面积的重新分配。另外生活节奏的加快,劳动效率的提高,读者要求从图书馆迅速取得信息。传统的外借、阅览等文献服务方式已不能适应读者的这种需求。这就对传统的图书馆建筑形式提出了挑战。
现代化的图书馆建筑要求不同的功能区既联系又分割,藏、借、阅三者不像传统图书馆采用完全割裂的做法。首先,随着开架借阅的实施,基本书库的面积大大减少,平面上有时不需再有书库和阅览的明确界限。在一个同一荷载,同一层高,同一柱网的模数式建筑空间内,满足图书馆的藏、借、阅三种功能。其次,现代化技术(电子计算机、复印机、缩微阅读机等)及多媒体存贮技术(缩微胶卷、胶片、机读数据库等)在图书馆的普遍采用,也促使图书馆的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图书馆设计必须考虑这些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给建筑结构带来的影响。功能决定形式,现代社会对图书馆功能的要求,决定了对现代图书馆的建筑形式,即在一个大空间内实现同一层高、同一荷载、同一柱网,同时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多种需求。建筑尽量在水平展开,减少楼层等。从形式上看,现代化的建筑形式又回到了古代图书馆的建筑形式,然而其实质内容已截然不同。藏书数量、品种今非昔比,读者数量既多需求又多样化。因此,这种建筑形式是对传统图书馆建筑形式的否定,是一次质的飞跃。
这样,图书馆经过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图书馆的功能都有所变化,由古代重视收藏保管到近代藏用并重再到现代的以用为主,建筑形式经历了三同一到三不同一再到三同一的过程。
……
前言/序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国家对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文化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大,党的十八大尤其强调了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性,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事业,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图书馆新馆建设热潮正在兴起,不管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等学校图书馆,有的已经建成新馆,有的正在建设中,有的正在谋划,有代表性的公共图书馆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首都图书馆新馆、广东中山图书馆扩建、河北省图书馆扩建等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我们唐山市正在谋划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的新馆;高等学校随着扩招的进行新图书馆建设也如火如荼,唐山市三所高校都新建了图书馆,在这些新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作为图书馆的领导者的馆长们应有哪些作为?图书馆的馆员们在新馆建设中能发挥哪些作用?这就是本书的着眼点,也是本书的看点。
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学系读书期间我就非常喜欢图书馆建筑这个课题,但我们专业课程里没有图书馆建筑这样一门正式课程,只是由当时河北大学图书馆的王振鸣馆长做过一次讲座,因为对图书馆建筑研究感兴趣,所以当时从图书馆专业杂志上摘抄了不少图书馆建筑方面的学术论文,这些资料现在我还珍藏着,偶尔拿出来看看,还能想起大学期间在图书馆摘抄的情形,也能想起河北大学图书馆和我的恩师们,毕业前夕特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门前照相留念。毕业后参加了图书馆专业工作,仍然对图书馆建筑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1990年对于我来说是个划时代的年份,这一年5月我去宁波大学参加了全国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会,来自全国图书馆界和建筑界的100余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图书馆建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我也带着自己的第一篇图书馆建筑的论文参加了会议,当然最主要的是聆听前辈们的发言,自此会议后对图书馆建筑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再加之1990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这样我学了图书馆学和哲学两个专业,此后在图书馆建筑研究上更是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后来的《图书馆建筑中的辩证法》、《图书馆建筑的人文精神》、《图书馆建筑艺术的美学研究》等论文的发表无不得益于这两个专业的学习。
除了1990年的宁波大学会议外,2003年的时候我也曾参加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举行的海峡两岸图书馆建筑设计研讨会,会上聆听了来自台湾和大陆的多位专家学者的报告,并结识了来自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的陈格理先生,2005年时陈格理先生在大陆开会,又特地到唐山师范学院来参观,我带陈先生参观了唐山有代表性的图书馆;2009年在西南交通大学我又参加了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研讨会,能参加这样高层次的会议非常荣幸,不但能开阔视野,还能了解和掌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前沿问题,所以能发表这些图书馆建筑的论文得益于专家学者们的学术引领。
城市图书馆建筑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