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传:站在风口上

雷军传:站在风口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润 著
图书标签:
  • 雷军
  • 小米
  • 创业
  • 商业
  • 科技
  • 传记
  • 中国
  • 企业家
  • 互联网
  • 风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87842
版次:1
商品编码:1130649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2
字数:2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从程序员到天使投资人的蜕变之路、技术理工男的心灵成长史、小米科技成为全球商业史上成长最快公司的背后故事
  新老版本封面随机发货,内容相同

内容简介

  《雷军传:站在风口上》讲述雷军20年中从打工者到职业经理人,再到投资家、创业家的职场历程,这种经历国内稀有的,国内有媒体将其比作乔布斯,事实上他比“乔帮主”更精彩,乔是被董事会赶出苹果,而雷从未失败过。 本书以雷军的职场经历和金山、小米的发展历程和雷军投资故事为主线,以时间为脉络,将其20年商海沉浮的经历完美展现。通过故事总结和阐释,讲透用人、管理、营销、战略、投资等全方位的经管知识,从雷军身上,我们将读到新一代互联网创业家乃至整个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经历,得出普适性的意义。

作者简介

  陈润,湖北人,财经作家,国内多家知名商业杂志专栏作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专注于商业史、企业史研究,著有《全球商业一百年》、《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赚钱是一种信仰:罗斯柴尔德家族历经6代的完美传承》、《理想是用来实现的》、《大逆转:大败局之后的复活密码》等。

内页插图

目录

CHAPTER ONE百亿美金的梦想家
从程序员到行业领袖/2
连环创业家/6
天使与配角/10
以超越致敬/14

CHAPTER TWO追梦少年的燃情岁月
根红苗正/20
没有虚度光阴/23
广埠屯“蹭”电脑/26
我热爱编程这个工作/30
创业就像跳悬崖/33

CHAPTER Three我的青春,我的金山
用别人睡觉的时间干活/38
求伯君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42
“盘古”无力/46
归去来/50
对手微软/54
以战养战 /58
价格改革/62
勤学苦干的“IT劳模”/66

CHAPTER FOUR得失“卓越”
“雷校长”触网/70
那些错过的机会/73
卓越网从软件下载起步/77
想做电子商务/80
烧钱机器/83
亚马逊的中国站/86

CHAPTER FIVE“毒霸”的硬功夫
“芯黑”才能把病毒杀干净/90
“三国演义”/94
惊心动魄的“病毒尸体”/98
“缉毒万里行”/102
“蓝色安全革命”/106
猎杀“灰鸽子”/110
永久免费/114

CHAPTER SIX八年上市路
钱从哪来?/118
选择网游,推迟上市/122
把步子慢下来/125
“黄金周”/128
功成身退/131

CHAPTER SEVEN百战归来再天使
投资就是投人/136
帮忙不添乱/139
你得选肥的市场/142
1.5亿美元也不能卖/145
从山上往山下冲要容易很多/148
只因为他是陈年/153
天使投资必须放弃控制/158

CHAPTER EIGHT为伟大梦想再创业
四十岁重新开始/162
iPhone“点火”/166
证明自己/170
“七龙珠”/174
米柚、米聊齐步走 /178

CHAPTER NINE小米:二十年的颠覆式实践
小米诞生记/184
风波不断/188
新仇旧怨“不服周”/192
150克青春/196
营销不“饥饿”/200
抢占山头/204

CHAPTER TEN未来,为梦想而来
从手机到盒子:好大一盘棋 /210
“TABLE”谁坐庄 /213
“雷军系”与“朋友圈” /217
新一代的神正在塑造/220
梦想正照进现实/223
附录一雷军大事年表/227
附录二雷军关系图/229
后记230

精彩书摘

  《假如生命明天终止你还会创业吗》是雷军为《创业家》杂志2011年第8期撰写的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写道:
  假如生命明天就会终止,你今天会做什么?这个话题跟创业者讲,大部分创业者(估计)都选择不干了。假如生命明天终止的话,你今天还会创业吗?如果这一条大家能做出肯定的回答的话,我相信这个人一定是一个真正、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创业的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也许这就是我们苦苦找寻的千里马。
  大学时,雷军和武汉电子一条街的老板们打成一片,时间长了便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他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后,得到了王全国、李儒雄等人的全力支持,没多久一家名为“三色”的公司就正式成立了。起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雷军认为“我们的世界就是由红黄蓝三色演变过来的”。那个时候的雷军志存高远,他以为三色公司会在他们的呵护下会成为下一个苹果,而他自己说不定能够成为下一个乔布斯。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公司真正运作起来后雷军才发现创业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维持公司运转的是公司营业后的第一张单子,这桩生意让他们赚了四五千元,但是此后公司却陷入了财政危机之中。
  为了尽快实现盈利,雷军和他的伙伴们晚上做开发,白天跑市场,但始终没有找到好的突破口。那个时候,汉卡生意正如日中天,于是他们决定仿制汉卡。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产品还没来得及问世,程序就被别人盗用了,“三色”公司生产出来的汉卡远没有对方的汉卡走俏,在近半年多的时间里“三色”并没有给雷军和他的伙伴们带来任何收益,不得不宣告破产。但是这次创业经历却让雷军丢掉了壮志雄心,开始变得踏实下来。
  加盟金山初期,WPS在中国火爆异常,可随着微软在中国市场上逐渐强大,金山公司陷入困境之中。雷军不得不和求伯君开始二次创业,重新拯救金山于水火。那段时间,雷军几乎是以金山为家,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六七个小时,最后金山狭缝中求生,艰难地存活了下来,并在雷军的领导下走上了一条商业化道路。
  金山重回正轨后,雷军的创业梦想却没有中断。1999年前后,金山的工作任务并不繁重,雷军找到高春辉,一番合计后两人商定做一个专业的下载网站,卓越网开始试运行,最初仅有五名员工。
相对于金山来说,卓越可以说是雷军的“亲儿子”。卓越上市初期没有任何收入,可是每月维持运营的费用却达到20万人民币。即便这样雷军也依然没有放弃,在雷军的坚持下卓越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在CNNIC的网站排名上排到第33位,成为知名的中文软件下载网站。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雷军指出:“我是雷军,不是雷锋。卓越网站100兆的带宽每天的租金费就是2.1万元,这样的带宽用做免费下载,一没有效益,二没有访问率,卓越原来的路子有问题。”
  2000年前后,雷军对卓越进行改组,将它转型成为一家B2C电子商务网站,在“超越平凡生活”的口号中,卓越全面停止了原有的下载服务和TI资讯内容,开始主营图书和音像制品。一年后,卓越便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大的两家网上书店之一,到这时候卓越才实现收支平衡。
  眼看着自己的“亲儿子”茁壮成长,雷军内心骄傲无比。可是国际巨头们也开始对卓越垂涎三尺,2004年亚马逊公司开始与卓越就收购事宜谈判。经过反复磋商后,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与卓越控股方达成收购协议,以雷军为首的卓越高管悉数退出。
  对于卓越的转让,雷军从内心深处是不认同的,因为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养大的“儿子”拱手转让给别人,但是他又不得不从大局出发。但卖掉卓越,也让雷军收获颇多,经过冷静的分析后,雷军对创业有了独特的认识,思路也更为清晰,为之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即使在金山内部,雷军也没有停下创业的步伐,这家由WPS文字处理软件发展起来的软件公司,先后出品了金山影霸、金山快译、金山毒霸等一系列产品。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雷军看到了新的机会,金山开始涉足游戏领域。
  开展互联网游戏初期,雷军要求金山的高管人员每个人手里必须有一个40级以上的游戏账号,雷军本人更是白天工作,晚上游戏,为的是增加游戏的体验度,于是《仙剑奇侠传》成了金山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俗话说有所得必有所失,身为金山总裁,雷军必须收敛起自己的个性,削足适履地使自己适应这个岗位的要求。在金山工作了十几年,雷军身上烙上了金山的烙印,金山也成了他的代名词,他更多地在强调“金山怎么想,而不是雷军怎么想”。雷军迷失了。
  2007年,金山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就在所有金山人为之欢呼的时候,雷军却萌生退意。年近四十的雷军一下子从企业高管成了“失业人员”,他希望能够找回年轻时的创业冲动,希望褪去金山的印记做回自己,但是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目标。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雷军拿着自己的钱褡子开始扮演天使投资人的角色,先后投资了几家企业并获得巨大成功。在与这些企业负责人接触的过程中,雷军重新找回了创业激情,并总结出创业就是干别人没干过的事情、把别人干过但没成功的事情干成的结论。在不惑之年,雷军决定再出发。
  小米科技被雷军认为是自己做的最后一件事。成功了,自己多年的创业梦也就圆了,失败了,从此以后也就不再有所奢望。为了做好这最后一件事,雷军凭着自己对行业的准确判断和三寸不烂之舌,先后邀请了六名联合创业人和自己一起创办小米公司。
  短短几年时间,小米科技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经过一系列的创业之后雷军也终于找回了自己。现在雷军不仅仅是金山的董事长,同时也是小米科技的CEO,他常常对人们说:“我现在四十多了,该有的都有了,我挣钱的欲望没有把一个东西做成功的欲望高,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件事,干完拉倒。”
  创业是一条艰辛无比的不归路,有人顺利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将“雪球”越滚越大,甚至登陆纳斯达克,从成功走向成功;也有人一路磕绊,几度抗争,却难逃“亡也忽焉”的厄运,仰天长叹后退场;还有人永不言弃,坚定理想,最终东山再起。无论是从成功走向成功还是由失败铺垫的成功,有一条真理颠扑不破:企业越大,创业者越难。
  雷军正行进在这条越走越难的道路上。他有经久不息的创业热情,并能将某件产品或服务做到极致;他善于捕捉最新商业趋势,勇于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他始终保持创业者的姿态,步履坚定,无怨无悔。

  ……

前言/序言

  PREFACE序言
  这个世界没有神
  一
  互联网是一个英雄辈出的行业,但互联网精神天生就反对英雄主义。所以,“中国乔布斯”的封号于雷军而言,更像箭靶而非皇冠,如众矢之的,有万箭飞来。
  2012年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一号演播厅内流光溢彩,台下坐满声名显赫的企业家和财经媒体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掌声中渐入高潮。揭晓“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时,主持人芮成钢卖关子说“期望看到新鲜的面孔”,结果上来的却是中国互联网业的“活化石”——雷军,颁奖词说:“他是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2001年他跻身中国福布斯富豪榜,但年过不惑,他却决定投身创业。他想只在互联网上卖手机,有人说他异想天开。根据数百万用户的意见定制手机,在他看来,这才是小米最大的创新。”
  雷军快步从幕后走到台前,一身黑西装,配上蓝领带。他对这项荣誉十分重视,表情严肃而庄重,或许是过于紧张,连走路的姿态和脸上的表情都有些僵硬,直到举起奖杯挥手致意时,眉眼间挤出的笑容仍不太自然。看得出来,雷军在刻意掩饰兴奋和欣喜,面对久违的肯定与褒奖,他怎么会无动于衷?
  说实在话,这些年他过得并不轻松,甚至有些压抑,莫名其妙的舆论常将他推至风口浪尖,质疑与非议扑面而来。当芮成钢问到“如何在舆论环境当中坚持下去”时,雷军回答:“小米是颠覆性创新的东西,肯定颠覆了别人的想法、看法,影响了别人的利益,一个新的东西产生以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诋毁、抹黑,羡慕嫉妒恨。我自己的想法,不管怎么想,反正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够了。”
芮成钢认为这个回答“非常干净利落”,但雷军所遭受的争议不会从此平息。
  雷军并不是一个锋芒毕露、高调张扬的人。从小时候起,他就是一个遵规守纪的听话孩子,学习成绩优异,18岁时毫不费劲就考入著名学府——武汉大学。23岁加入金山软件,29岁升任总经理,真可谓少年得志。“好孩子”总是讨人喜欢,无论在金山内部还是互联网界,雷军“劳模”与“老好人”的名声人尽皆知。
  那时雷军的理想已不满足于“老好人”或“劳模”的名头。自从大学时读到一本名为《硅谷之火》的书,雷军就注定将度过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商业人生。书中的乔布斯简直像神一样伟大,令雷军心驰神往,多年后他对媒体描述理想时曾深情说道:“那年我18岁,我也想像乔布斯一样办一家世界一流的企业。”这故事就像电影《功夫》中周星驰拿到“武林秘籍”的桥段,充满励志意味。
  “世界一流”的凌云壮志是雷军离开金山的导火索之一。2007年10月16日,八年间五次冲击IPO的金山终于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众人欢呼雀跃,雷军黯然神伤。他发现自己和同伴16年、5840天日夜奋斗的青春,只换来6.261亿港币的市值,这与同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的15亿美元天差地别,离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的39.58亿美元更是十万八千里。眼看着比自己出道晚的小兄弟们功成名就,雷军不服气,两个月后,他在隆冬季节离开金山,一句“我的青春,我的金山”道尽无限惆怅。不料,坊间关于“逼宫”的流言甚嚣尘上,媒体说“雷军挟上市之功要求董事长一职”,传言多年未息,直到2011年7月初雷军重回金山时,旧事重提,再生波澜。
  这应该是雷军最早遭受舆论的困扰,一切才刚刚开始。2010年4月6日小米科技成立之后,雷军便受到来自各方的质疑。雷军想在互联网上卖手机,谷歌嘲笑说:“我们自己都干不成,你还搞这样的公司?你肯定没戏!”用户排队抢购小米,旁人说是“假的,炒作”;小米宣布卖出多少万台,回应还是说“炒作”。雷军不管不顾:“小米是圆梦之旅,不管你觉得这个是有病还是没病,反正我就想干这件事情。”他将创办小米视作此生最后一次折腾,“成了,自己也就踏实了,不成,那就退出江湖吧!”
  2011年8月底,雷军接受《创业家》杂志专访时豪气冲天地说:“乔布斯有一天也会死,我们还有机会。我们生存的意义就是等他挂掉。这个世界没有神,因为新一代的神正在塑造。”那时雷军春风得意,他在半个月前亮相“小米限量版工程机”新闻发布会时,台下竟有人高喊“雷布斯”,能与偶像齐名自然令他豪情满怀。没想到这段话引起轩然大波,雷军的湖北老乡、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随即开炮指责他不尊重乔布斯。雷军闻言表示歉意,周鸿祎并不买账,继续炮轰:“我没法理解一个山寨乔布斯的人拿老乔的健康生死去调侃。”雷军不再服软,愤而反击,此后骂战数度升级,并与早年金山与360杀毒软件的新仇旧恨一并爆发,不可开交。
  2012年,小米的另类营销方式在业界引起轰动,销售量超过700万台,但不少人指责雷军以“饥饿营销”愚弄消费者。雷军一改早年面对批评“沉默是金”的态度,断然回应道:“饥饿营销就是一个伪命题。有货压着不卖意味着什么?一台小米手机售价2000元,50万台就是10亿元,频繁断货,还会给消费者带来坏的体验,对哪个公司来说都是违反商业逻辑的。”
在中国,颠覆意味着叛逆。雷军用互联网方式做手机,既是对20年商业武功的一次颠覆式实践,也会对传统工业造成颠覆。叛逆者的行为和语言闪亮而光鲜,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舌战群仙,雷军显然不属于这个类型,他更像布道施咒的唐僧,在小米手机发布会上接受顶礼膜拜。他或许对万众欢呼的拥戴有所顾虑,但为了推销新产品,营销新话题,也难免说些豪言壮语,却被媒体一再放大,还打上“乔布斯”的烙印。
  正如雷军所说:“这个世界没有神,因为新一代的神正在塑造。”“神”是虚无而短暂的光环,所有大神都会在互联网上被亿万双眼睛解构,如昙花一现。站在风口上,无论毁誉,雷军说:“最本质的是你要懂自己。”

  二
  “只要站到风口前,猪都能够飞上天,”雷军调侃说,“改革开放30多年,有无数次这样的机会,比如90年代去深圳炒股票,去海南岛炒地皮,比如一大堆,可惜我一个都没有捞着。”
  在离开金山之前,他确实一个都没捞着。别人在互联网点石成金,雷军还在“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软件夹缝中低头探路。“为什么有人付出100%的努力只能换回20%的增长?反之,有人付出20%的努力,却能获得100%的回报?”“金山软件有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工程师,大家都很团结,执行力也非常强,但为何最后上市依靠的反而是网游业务?”雷军痛彻心扉地仰天叩问,也是对16年金山岁月的深刻反思。“金山就像是在盐碱地里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呢?”他自问自答,“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离开是新的启程。金山上市给雷军带来巨量资金,加上2004年卓越网作价7500万美元出售给亚马逊所获回报,雷军可谓腰缠万贯。“退休生活”让他有足够多的时间和心怀梦想的创业者交往,比如孙陶然,两人早在1996年就一见如故。雷军说:“陶然做什么都能成,无论做什么我都投。”
  这是雷军的投资理念,他公开宣称:“如果你不是我的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不用来找我看项目,我不会投的。”雷军几乎不看商业计划书,连具体项目都不看,外界因此批评他很拽,雷军的回应确实“拽得很”:“关你屁事。”他解释说:“第一我不是专业的投资人,更不想建个班子,搞成一个投资公司;第二投资不是做慈善,那是我的钱,我爱怎么投就怎么投;第三,我不投与金山有竞争关系的业务。”
  尽管没有成立投资公司,但并不妨碍雷军作为一个天使投资人的专业水准,他看好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两大方向,多年浸淫互联网行业使他练就对公司收入和估值的精准判断。他在回顾天使投资的经历时说:“开始拎着一麻袋现金看谁在做移动互联网,第一名不干找第二名,第二名不干找第三名。”
  谁也没有料到,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雷军一口气投资了凡客、乐淘、拉卡拉、UC、多玩网、可牛等17家公司,其中有11家从零开始,涵盖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社交三大领域,易凯资本董事长王冉则感慨“全中国都是雷军的试验田”。这些公司都是所在行业的当红明星,有人估值“雷军系”资产约150亿到200亿美元,将成为继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系之后的第四股力量。雷军对估值不置可否,但否认有“雷军系”存在,他认为“人靠谱比什么都重要”,这些人只是自己的兄弟圈,他觉得风投只是朋友之间帮忙,“你就把我当成一个热心的大婶好了。”
  隐居幕后的三年是雷军职场生涯最宁静的时光,他后来说:“那段时间,没有一家媒体想要采访我,没有一个行业会议邀请我参加。有时走出机场感觉空荡荡的,我似乎被整个世界遗忘了。”用“我身在江湖,江湖却没有我的传说”这句网络流行语来形容雷军当时的状态最合适不过,三年“修行”,雷军已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之一。
  但这并非雷军的理想事业,他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有志于赚钱,天使投资会很愉快,但我志不在此,可能这么说别人会觉得我矫情,但的确如此。”“像乔布斯一样办一家世界一流的企业”的信念从未遗忘,雷军已经站在风口上,即将开始一段将成败荣辱置之度外的冒险。
  雷军说:“再次创业,一定要满足我喜欢、我擅长,而且要有足够大的市场机会。”经过对移动互联网五年的琢磨,雷军认为移动互联网是软硬一体化的体验,他开始研究终端,走遍国内所有的厂商,希望投资或收购一家手机公司,但考察的结果是,“所有的终端都不够好。”雷军说:“没有合适的企业,对方想做的和我要做的很不一样,改变观念是最难的事,一张白纸最好画。”
  2009年底,雷军40岁生日那天,他对自己说:“开始干吧!”第二年4月,小米科技诞生,创业者都是来自各领域的精英,即便普通员工都出类拔萃,雷军不无得意地说:“小米是全中国进入门槛最高的公司。”据媒体报道,最初的56名员工总共投资1100万美元,平均每人投资20万美元——这在国内的创业公司中绝对算得上一掷千金。
  “苹果的更新速度差不多是一年一次,谷歌的话差不多是一个季度发布一个版本,我们是一个星期发布一个版本,风雨无阻,”雷军底气十足地说,“苹果和乔布斯,几乎已经无人能超越,但是并不意味着爬珠峰只有北坡一条路,我觉得小米要做爬南坡的典范。”雷军心目中的“典范”就是要有让用户喜欢的好产品,让用户成为发烧友,他说:“中国真正有粉丝的公司不多,我想把小米办成一个有粉丝的公司。”


雷军传:站在风口上 序言 中国科技行业的光辉岁月,无数英雄人物如同璀璨星辰,点缀着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在这些星辰中,有几位尤为耀眼,他们的名字不仅代表着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创业精神与产业变迁。雷军,便是其中一位无法绕开的焦点。他的人生轨迹,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从金山软件的十年磨一剑,到小米的横空出世,再到如今布局投资帝国的野心,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雷军的成就,而是试图穿透那些光环,深入挖掘这位互联网巨擘内心深处的思想脉络,探寻他如何从一名优秀的程序员,蜕变为一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家。我们将追随他的脚步,穿越不同的创业时代,理解他所经历的每一次技术浪潮,每一次市场变革。 第一章:初探代码的奥秘,孕育工程师的梦想 一切的起点,往往都隐藏着不凡的基因。雷军的早期生涯,是那个年代无数中国青年投身计算机科学的缩影。1969年,他出生于湖北仙桃,一个普通的家庭。然而,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他对计算机的着迷,却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火花。 当同龄人还在探索游戏机和街机时,雷军已经开始接触早期编程语言,并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在武汉大学,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不仅在学业上名列前茅,更在课余时间积极实践,参与各种编程项目。这段时期,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讨论技术,一起攻克难题,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了他坚实的工程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对技术的热情与执着。 大学毕业后,雷军并没有选择安逸的工作,而是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梦想,加入了当时尚属新兴行业的金山软件。这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但却有着一群怀揣抱负的年轻人。雷军在这里,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创业”,从一名普通的程序员,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再到后来的公司核心领导者。 第二章:金山十年:磨砺锋芒,技术报国的初心 金山软件的十年,是雷军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段经历。这段时间,他经历了中国软件行业的起起伏伏,也见证了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兴起。在金山,雷军不仅仅是一个写代码的工程师,他开始深入理解商业运作,学习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制定产品策略。 “金山打字”、“WPS Office”等产品,都是雷军在金山时期倾注了大量心血的结晶。他带领团队,克服了技术难题,克服了市场竞争的压力,将金山的产品打造成了国内的知名品牌。这段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了“用户至上”的理念,也让他明白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重要性。 然而,金山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国内软件产业发展初期,盗版横行,商业模式探索艰难,外部竞争激烈。雷军和他的团队,在困境中坚持,在压力下成长。这段磨砺,让他看到了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也让他深刻体会到,要真正改变行业格局,需要更宏大的视野和更创新的模式。 2007年,50%的股权收益,37岁的雷军,选择了从金山软件CEO的职位上“隐退”。这并非意味着结束,而是为了迎接更广阔的舞台。这次“退休”,更像是一次战略性的休整,一次对未来趋势的深刻思考。 第三章:投资的智慧,蓄势待发的视野 “隐退”之后的雷军,并没有闲下来。他将目光投向了投资领域,开始在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的道路上探索。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人脉。他投资了一批有潜力的初创公司,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理解不同团队的创业逻辑。 通过投资,雷军得以站在更高处,俯瞰整个科技行业的生态。他看到了互联网发展的无限可能,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到来,看到了智能硬件的曙光。他对“风口”的理解,也正是源于他对这些趋势的敏锐洞察。他深信,在合适的时机,抓住正确的方向,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这段投资经历,不仅仅是财务上的收益,更是思维模式的拓展。他从一个“建设者”转变为一个“发现者”和“赋能者”,他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他对商业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他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对技术、对用户、对市场的理解,转化为一个能够影响更大范围的力量。 第四章:小米的诞生:站在风口,颠覆式创新 2010年,一个崭新的名字——小米,横空出世。这一次,雷军不再是幕后推手,而是站在了台前,以CEO的身份,开启了他人生中最具颠覆性的创业。小米的诞生,恰逢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奔涌而来,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雷军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风口”。他没有选择传统的手机制造模式,而是以“互联网思维”切入。他看到了用户对高性价比、高性能智能手机的渴望,以及传统手机厂商在渠道、营销上的不足。 “为发烧而生”的口号,精准地抓住了年轻用户群体的心。小米手机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优秀的性能,以及独特的“饥饿营销”和“粉丝营销”模式,迅速引爆市场。 MIUI,作为小米的操作系统,更是将用户参与和社区运营发挥到极致,通过不断迭代的系统更新,与用户共同成长。 小米的成功,并非偶然。它集合了雷军在金山时期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投资时期形成的对行业趋势的理解,以及他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他不仅打造了一款款成功的硬件产品,更构建了一个围绕硬件的互联网服务生态。 第五章:生态的构建:不止于硬件,链接万物的野心 小米的野心,远不止于手机。雷军深知,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单一的产品很难持续领先。他开始构建一个更加庞大的“小米生态”。通过投资和孵化,小米将触角伸向了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生活电器等多个领域。 “生态链”模式,成为小米快速扩张的关键。通过与优质的创业团队合作,小米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快速推出符合小米品牌调性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外观设计、用户体验上,都遵循着小米一贯的风格,并且能够与小米手机和其他小米产品无缝连接,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智能生活场景。 从手环到空气净化器,从电饭煲到无人机,小米的生态产品,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雷军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生活方式的入口”,让用户通过小米的平台,能够便捷地获取各种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生态构建的战略,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更体现在商业模式上。小米通过线上销售、线下体验店(小米之家)等多种渠道,不断优化用户体验,降低获客成本。同时,他还大力推动小米的国际化战略,将小米的产品销往全球。 第六章: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与反思 雷军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关于创新、关于对时代脉搏的把握的生动写照。他并非天生的商业奇才,他的成功,是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积累,是无数次跌倒与爬起的坚持。 本书在深入剖析雷军创业历程的同时,也将关注他作为一位企业家的精神传承。他所倡导的“专注、极致、口碑、快”的小米文化,以及他对工程师文化的高度重视,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科技行业的创业生态。 同时,我们也会对雷军的策略进行一些反思。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他也面临着挑战,例如如何平衡硬件利润与生态发展,如何在高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保持领先地位,以及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中继续拓展海外市场。 结语 雷军,一个名字,一段传奇。他的故事,是对中国科技发展历程的生动注脚,是对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有力诠释。他站在风口上,却不只是追逐风口,更是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引领着风的方向。 阅读《雷军传:站在风口上》,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个伟大企业家的成长之路,更能从中汲取创业的智慧,洞察时代的机遇,理解技术与商业结合的无限可能。这是一部关于梦想、关于奋斗、关于在变革时代中寻找自己位置的励志之作,它将激励着更多心怀梦想的创业者,勇往直前,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雷军传:站在风口上》这本新书,仅仅是书名就激起了我强烈的阅读欲望。 “风口”这个概念,对于任何一个渴望在时代浪潮中有所作为的人来说,都具有非凡的吸引力。 雷军,这个名字在中国科技界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从金山的崛起,到小米的颠覆式创新,他的创业史本身就堪称一部教科书。 我对他的商业哲学、管理智慧以及他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力一直充满兴趣。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机会。 我迫切地想知道,他是如何看待“风口”的? 他是如何发现并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机遇的?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世界里,他又是如何做到屡次押宝成功的?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有力,并没有过多的装饰,反而凸显了内容本身的厚重感。 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一个人的成长故事,更可能蕴含着对中国互联网时代发展历程的深刻洞察。 对于我来说,阅读这本书,或许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寻找和把握自己人生“风口”的宝贵经验。

评分

“雷军传:站在风口上”这本书,我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翻开细看,但光是这标题就足够让人心潮澎湃了。 “风口”这两个字,太有画面感了,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动着一切向前。 我一直对雷军这个人很好奇,从最初的MOTO软件工程师,到金山的CEO,再到小米的创始人,他的每一步都走得那么稳健,又那么有魄力。 尤其是在小米崛起的过程中,他那种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以及将互联网思维融入硬件制造的创新,都让我觉得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企业家。 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有机会去窥探这位商界传奇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 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是如何在一次次变革中抓住机遇,又是如何带领小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初创公司,成长为如今的科技巨头。 书的封面设计也很简洁大气,给人一种沉稳而充满力量的感觉。 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关于时代变迁、商业智慧以及个人奋斗的深刻写照。 读完之后,我希望能从中汲取到一些力量和启发,也许也能找到属于我自己的“风口”。 暂时无法评价具体内容,但从期待值来看,这本书绝对值得我花时间去探索。

评分

《雷军传:站在风口上》这个书名,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 “风口”这个词,自带一种气势,一种力量,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及那些抓住机遇、改变世界的人物。 雷军,作为中国科技界最受瞩目的企业家之一,他的故事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金山软件的辉煌,到小米的崛起,他似乎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搭上最顺风的“风口”。 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出了我最感兴趣的点——他是如何“站在风口上”的? 是偶然的运气,还是必然的智慧? 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深入了解他对于市场趋势的敏锐嗅觉,他对技术革新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在面对挑战和机遇时,所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决断力。 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质感,正如雷军本人给人的感觉,低调务实,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对雷军个人创业经历的记录,更可能是一部关于中国互联网时代发展史的缩影,从中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商业智慧和人生哲理。

评分

对于《雷军传:站在风口上》这本书,我还没翻开,但光看标题就觉得信息量巨大,且极具指导意义。 “站在风口上”这句话,不仅仅是描述雷军个人的经历,更是对所有创业者和职场人士的普遍性隐喻。 我一直对雷军这个人充满敬佩,他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那种从技术到商业的跨界能力,以及将简单产品做到极致的追求,都让人印象深刻。 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这本书会深入探讨他在创业过程中,如何精准地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找到了那个能够让他一飞冲天的“风口”。 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里,看到他对于市场趋势的洞察,对于技术革新的理解,以及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他如何做出关键决策。 即使不了解具体内容,单单从这个角度去想象,这本书就足以吸引人。 封面设计也给人一种沉稳、大气的感觉,暗示了这本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了解雷军本人,更在于学习他那种“站在风口上”的思维方式和行动策略,这对于我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一定会有所启发。

评分

拿到《雷军传:站在风口上》这本书,还没开始细读,脑海中就已经浮现出很多关于这位科技巨头的想象。 “风口”这个词,简直就是他人生旅程的写照,每一次关键的转折,似乎都踩准了时代的脉搏。 我一直以来都很关注中国的科技发展,而雷军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从他创建金山软件,到后来创办小米,他展现出的远不止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有着深刻洞察力和非凡执行力的战略家。 这本书的标题,让我充满了对他过往经历的好奇。 我想了解,他是如何在那个互联网浪潮汹涌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又是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如何保持冷静,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小米的成功,绝非偶然,背后一定有着无数的思考、尝试和突破。 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答案,了解他创业过程中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那些让他从一个普通人,蜕变成行业领袖的经历。 封面设计有一种低调的奢华感,正如雷军本人给人的印象一样,不张扬,却有着强大的内在力量。 我相信,这本书会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发的作品,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

一本有塑封膜,一本没有,不过收到的书都很好,内容应该也很好。

评分

周末可以看看

评分

還行吧,一般般了,看了兩頁

评分

值得购买,很励志

评分

看了很久才来评价的,很棒商品很好

评分

非常好,雷布斯果然厉害,膜拜一下

评分

看一下大人物的自传,有时候也会受到一定的启发,不错。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介绍了雷军的过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