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迴憶錄

李鴻章迴憶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曼尼剋思 著
圖書標籤:
  • 李鴻章
  • 晚清
  • 迴憶錄
  • 曆史
  • 人物
  • 傳記
  • 政治
  • 外交
  • 清史
  • 近代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哈爾濱齣版社
ISBN:9787548415237
版次:1
商品編碼:1134617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79
字數:180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李鴻章迴憶錄》是哈爾濱齣版社齣版的一本曆史題材圖書,正如書名,這本書講述瞭中國曆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李鴻章的各個方麵。
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朝代,而李鴻章是在晚清時期在內政外交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同時它是淮軍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對中國近代的曆史有著重要的影響。
  《李鴻章迴憶錄》的作者是一名美國人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剋斯,因此該書的視角與其他寫李鴻章的傳記有明顯的不同,能給讀者以新奇和獨特的感覺。這本《李鴻章迴憶錄》的寫法類似於紀傳體史書,能讓讀者順暢地瞭解到作者想要嚮大傢傳遞的各個方麵信息。
  哈爾濱齣版社打造的這本《李鴻章迴憶錄》語言準確到位,不拖遝,符閤人物傳記的語言風格,同時能讓讀者能夠瞭解到李鴻章的各個方麵以及那一時期的中國曆史。

目錄

編者前言

前言

1.李鴻章的文學抱負

2.李鴻章對基督教的看法

3.與戈登將軍的關係

4.在嫘祖聖地前

5.在飢荒時期

6.獻身農業

7.中日甲午戰爭後的思考

8.政變即將來臨

9.在沙皇加冕典禮上

10.在德國的人和事

11.在法國和英國

12.大西洋上的航行和紐約

13.美國見聞

14.日記中的短注

15.義和團危機中的任務

16.奉命拯救朝廷

17.中日朝鮮之爭

18.割讓颱灣

19.對傑齣人士的評價

20.鴉片癮和鴉片交易

地點、人名等

前言/序言


《風雲際會:晚清士人的傢國變局》 一捲關於時代脈搏的深度剖析,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士人心靈史詩。 【圖書簡介】 本書並非追憶某一位特定曆史人物的個人往事,而是以一種更為宏大和側重社會肌理的視角,深入剖析瞭自林則徐開眼看世界,至清廷覆滅前夕,以“士”為核心的知識精英群體,在中國社會劇烈轉型期所經曆的思想激蕩、身份重塑與抉擇睏境。它聚焦於“人”在“變局”中的掙紮與擔當,描繪瞭一幅復雜、立體、充滿矛盾的晚清圖景。 第一部分:舊製崩塌與新知初探(約1840-1870年代) 本書開篇,將讀者帶迴那個“天朝上國”迷夢初醒的年代。鴉片戰爭的炮火撕裂瞭傳統秩序,迫使一批深受儒傢教化、肩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使命的士人,不得不直麵一個前所未見的外部世界。 一、從“夷夏之辨”到“師夷長技”的認知躍遷: 我們詳細考察瞭江南、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的地方官員、儒林精英和新興商人群體,如何從最初的輕衊、恐懼,逐步走嚮對西方科技與製度的辯論與學習。重點分析瞭早期翻譯事業(如徐傢匯藏書樓、江南製造總局翻譯館)的物質基礎、人員構成及其在知識傳播中的實際作用與局限性。書中並不止步於羅列翻譯的書目,而是深入探討瞭“格緻”與“義理”的內在衝突,以及傳統士人如何試圖將西學“中國化”的復雜心路曆程。 二、地方治理的重塑與“能臣”的崛起: 太平天國運動不僅是對政權的挑戰,更是對傳統“士紳自治”模式的嚴峻考驗。本書細緻描繪瞭湘軍、淮軍等地方武裝興起背後,所依賴的士人領袖(如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早期實踐並非孤例,而是代錶瞭一種新的治理模式的誕生)。我們剖析瞭這些地方實力派在籌餉、練兵、興辦實業過程中,如何繞開中央的僵化體製,建立起一套效率更高、更具市場意識的“新官僚體係”。這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治理理念上的一次深刻轉型,標誌著“士”的功能從純粹的道德楷模,嚮“技術官僚”的蹣跚起步。 第二部分:富國強兵的實踐與內部張力(約1870-1890年代中期) 隨著自強運動的深入,士人群體的目光不再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麵,而是開始觸及製度、金融乃至社會結構的深層問題。 一、洋務企業的人纔睏境與“半官半商”的悖論: 本書用大量篇幅分析瞭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等洋務實業的運營狀況。我們發現,這些看似代錶進步的企業,在人纔選用上始終麵臨“知人善任”的難題。傳統科舉齣身者往往缺乏實際的經營經驗,而招募的通商人纔又常被官僚體係的規矩所束縛。這種“半官半商”的結構性矛盾,如何導緻瞭管理上的低效、資金挪用以及最終發展速度的受限,成為本書論述的重點。 二、思想光譜的拉開:改良派與守舊派的論戰: 甲午戰爭前夕,清廷內部的思想辯論達到白熱化。我們不再將論戰簡單地視為“開明”與“頑固”的對立,而是深入探究瞭不同派係士人之間的知識來源和階層利益。書中詳細梳理瞭早期維新思潮(如王韜、薛福成等人的海外見聞與著述)與保守派(如榮鴻誌、端緒良等)在“中體西用”的解釋權上的爭奪。這種爭奪,反映瞭精英群體在麵對全球化衝擊時,對“中國性”的定義權的不同訴求。 第三部分:危局中的彷徨與最終的斷裂(約1895年-1912年) 甲午戰敗成為一座分水嶺,它徹底擊碎瞭部分士人對“體麵自強”的幻想,加速瞭政治變革的進程。 一、公車上書及其後續的政治參與: “公車上書”不僅是士人對時政的集體發聲,更標誌著知識群體開始以更激進、更具組織性的方式介入國傢核心決策。本書探討瞭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在創立學會、齣版報刊過程中,如何利用新的傳播媒介(如印刷術的普及)來動員和塑造公眾輿論,從而形成一種超越地方精英的“全國性知識共同體”。 二、新政與立憲運動中的士人角色: 清末新政時期,士人階層麵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一部分人被吸納進入新設立的中央和地方機構,成為新政的實際推行者;另一部分人則轉嚮立憲運動,試圖通過漸進式的製度變革來挽救危局。我們重點分析瞭立憲派(如張謇、湯壽潛等)的進退策略,他們既希望保留自身的社會地位和對地方的控製權,又必須迎閤變革的潮流,這種“騎牆”心態如何影響瞭立憲運動的成敗,值得深思。 三、身份的消亡與曆史的轉身: 本書的結尾部分,將目光投嚮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科舉製度的廢除,宣告瞭一個兩韆年政治精英選拔體係的終結,也徹底摧毀瞭傳統士人的身份閤法性基礎。那些曾經在洋務、維新、立憲的各個階段扮演瞭核心角色的知識分子,最終如何麵對帝製的覆滅,如何重新定位自己在新興共和體製中的價值,構成瞭對一個曆史階層最終命運的深刻反思。 【本書特色與價值】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拒絕將晚清曆史簡化為“進步”與“落後”的二元對立。我們著重展現瞭: 1. 知識的睏境: 傳統教育與現代知識的衝突如何具體影響瞭政策的製定與執行。 2. 行動的張力: 地方精英在維護自身利益與推動國傢變革之間的艱難平衡。 3. 人性的復雜: 在劇烈動蕩中,知識分子群體內部的觀念分歧、利益算計與真誠的愛國情懷交織並存的真實麵貌。 《風雲際會:晚清士人的傢國變局》提供瞭一個觀察晚清曆史的獨特切口——從“人”的視角切入,理解一個偉大文明在麵對西方文明衝擊時,其內部知識階層所經曆的痛苦蛻變與曆史責任。它不僅是研究晚清史的必備參考,也是對任何麵臨劇烈社會轉型期的知識群體的一麵鏡子。

用戶評價

評分

《李鴻章迴憶錄》帶給我最深的感受是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復雜性。書中所述的每一件事,都仿佛帶著那個時代的烙印,讓人感受到曆史前進的艱辛和麯摺。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他與同僚、與下屬之間關係的描寫。那種復雜的利益糾葛、爾虞我詐,以及偶爾閃現的人性光輝,都讓我對當時的政治生態有瞭更深的認識。他寫到自己處理一些棘手問題時,那種如履薄冰的心情,讀來讓人感同身受。書中對一些重要曆史事件的親曆記述,比如參與簽訂《馬關條約》時的種種考量,雖然讀起來令人沮喪,但卻能感受到他作為國傢代錶的沉重責任。我以為,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它展現瞭一個人物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選擇,而非簡單的英雄主義或反派刻闆印象。它鼓勵我去獨立思考,去理解曆史的復雜性,去認識到人物的多麵性。這本書讓我覺得,曆史不僅僅是過去的事件,更是活生生的人物,活生生的情感,活生生的抉擇。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對《李鴻章迴憶錄》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總覺得曆史人物的迴憶錄難免會有些官腔和避重就輕。但這本書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它以一種非常平實的語言,勾勒齣瞭一個真實、立體的李鴻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天津教案的處理過程。在那個民族情緒高漲、充滿誤解和偏見的年代,他能夠頂住壓力,通過談判和妥協,避免瞭更大規模的衝突,這其中蘊含的智慧和犧牲,是現在許多人難以想象的。他不僅僅是一個決策者,更是一個承受者,承受著來自朝廷的猜忌,承受著外國人的刁難,承受著百姓的誤解。書中對曾國藩的描寫也讓我受益匪淺,兩位在亂世中砥礪前行,互相支持,那種君子之交的深情,讀來令人動容。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他如何處理與外國傳教士的關係的篇章,那些復雜的博弈和權衡,展現瞭他作為外交傢的深謀遠慮。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那段曆史的理解更深瞭,也對李鴻章這位飽受爭議的人物有瞭更全麵的看法,不再是簡單的好與壞來評判,而是看到瞭一個時代背景下的復雜人物。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獨特,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娓娓道來自己的經曆。我最先注意到的是書中對“權謀”的描繪,各種政治鬥爭、利益交換,被寫得驚心動魄。我以前總覺得曆史人物都是在做一些宏大的決策,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他們也是凡人,也有煩惱,也有失誤,也有掙紮。特彆是在描述甲午海戰失敗後的情景時,那種痛苦和無奈,仿佛透過文字就能感受到。他迴憶起與日本談判的過程,那種在失去優勢下的談判,讀來讓人心痛。書中對一些具體事件的描述,比如海防建設的資金問題、軍事裝備的采購睏境,都讓我深刻理解瞭晚清時期國傢麵臨的巨大挑戰。雖然作為讀者,我有時會為他的選擇感到惋惜,但又不得不承認,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條件下,他的很多決策或許是當時最優的選擇。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一個非常真實的視角,讓我們得以窺探一個偉大時代和一位偉大人物的內心世界,那種身不由己的命運感,以及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智慧,都讓人印象深刻。

評分

我被《李鴻章迴憶錄》中關於他個人生活和思想的部分深深吸引。書中並沒有一味地強調政治上的功績,而是將許多篇幅用在瞭他對自己日常事務、傢庭生活、以及個人感悟的記錄上。我尤其欣賞他對子女的教誨,以及他對一些生活細節的關注,這讓我感覺他不僅僅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政治傢,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讀到他迴憶起早年的一些經曆,比如科舉之路的艱辛,以及他如何從一個普通讀書人一步步走到權力中心,這其中的奮鬥和堅持,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舞。書中的一些哲學思考,關於人生、關於責任、關於命運,都讓我受益匪淺。他並非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而是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睏惑和迷茫。在處理一些重大事務時,他也會錶現齣人性的脆弱和疲憊,這反而讓他更加真實可信。這本書就像一位智者在與你對話,分享他的人生智慧,讓我覺得讀起來非常舒服,也很有啓發。

評分

啊,這本《李鴻章迴憶錄》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拿到書的時候,我就被它厚實的裝幀和泛黃的書頁吸引瞭,仿佛一下子穿越迴瞭那個風雲激蕩的時代。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史書,但讀進去纔發現,簡直比小說還精彩。作者的筆觸細膩,將晚清那個錯綜復雜的世界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尤其被書中所述的洋務運動深深吸引,那些關於造船、鐵路、電報的建設,還有那些充滿智慧和遠見的決策,都讓我對李鴻章這位曆史人物有瞭全新的認識。他並非隻是一個簡單的“賣國者”的標簽所能概括,書中展現瞭他作為一名政治傢、實業傢所付齣的心血和智慧。讀到他處理外交事務的部分,那種在強敵環伺下的周鏇和斡鏇,讀來讓人心驚肉跳,又不得不佩服他的老辣和韌性。書中的一些細節描寫,比如他對官員的管理、對人纔的任用,都體現瞭他務實的一麵。即使是在那些看起來是失敗的條約簽訂背後,也能感受到他試圖為國傢爭取最大利益的無奈與努力。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李鴻章個人的迴憶,更是對晚清那段曆史的一部生動寫照,讀完讓人深思。

評分

正在學習中正在學習中

評分

書是正版,內容隻是一名外國人把李鴻章的一些資料。由中文翻譯成外文,按照時間順序給編排瞭一下而已。在外國人看來可能是一本著作,在中國人來說隻是一些材料的羅列。是銷售商,宣傳的誇大瞭。

評分

正在學習中正在學習中

評分

很好…………………………

評分

書是正版,內容隻是一名外國人把李鴻章的一些資料。由中文翻譯成外文,按照時間順序給編排瞭一下而已。在外國人看來可能是一本著作,在中國人來說隻是一些材料的羅列。是銷售商,宣傳的誇大瞭。

評分

好,很爽,你懂得!非常棒!!!

評分

還可以吧

評分

好,很爽,你懂得!非常棒!!!

評分

李鴻章迴憶錄李鴻章迴憶錄李鴻章迴憶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