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sim 12仿真设计》主要讲解最新的EDA设计软件Multisim 12的使用方法,包括功能概述、基本操作、元件库描述、仪器仪表的使用、基本分析方法等综合性内容,并具体讲解Multisim 12在电路分析、模拟/数字电路、集成运放、电子电路设计、射频电路、电子测量、电源电路、单片机仿真、VHDL仿真、Verilog HDL仿真、数字通信原理仿真、PLC仿真以及PLD中的应用。
本书编写的目的不仅是让它成为一本计算机学习用书,还希望为所有学习电子电路和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读者提供一条更加经济、高效的设计新途径和指导。它既适用于Multisim仿真软件的初学者,也适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仿真软件使用经验和想通过使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电子电路设计的读者。
计算机仿真软件NI Multisim 12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公司)推出的最新版本。在本教材完成之前,市面上已有各种Multisim以前版本的书籍出售,但大多着眼于介绍软件的使用,与教学结合较少。本教材是在借鉴了多方面的宝贵经验,并在切实考察了多个学科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本着为电子电路教学贡献微薄之力的宗旨,在多方面的努力和帮助之下完成的。本教材除了包含以往各个版本的功能外,还介绍了Multisim 12最新增加的一些功能和仪器、分析方法的使用。
本教材阐述了Multisim 12的各项主要功能,利用详细的图表和文字说明,指导读者从了解软件本身开始,直到学会建立一个完整电路和进行仿真、分析以及产生报告等操作。从文章总的结构上看,本教材可分为以下章节。
主要内容有:第1章概述;第2章Multisim 12元件库;第3章Multisim 12仪器仪表的使用;第4章Multisim 12的基本分析方法;第5章Multisim 12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第6章Multisim 12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第7章Multisim 12在集成运放中的应用;第8章Multisim 12在通信电路中的应用;第9章Multisim 12在射频电路中的应用;第10章Multisim10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第11章Multisim 12在电子测量中的应用;第12章Multisim 12在电源电路中的应用;第13章基于Multisim 12的单片机仿真;第14章Multisim 12在数字通信原理中的应用;第15章Multisim 12在PLC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第16章Multisim 12的PLD仿真设计。
书中还含有大量插图、图表,内容详细,图文并茂,资料翔实,涉及范围广。
本书由聂典、李北雁、聂梦晨、宿潇鹏、于俊、李滨、董子刚、周军等人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NI公司Arnold Hougham先生、Evan Robinson先生、陈庆全老师、聂梦晨、宿潇鹏、李滨、葛松山等同志的大力协助与支持,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因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会有错误和疏漏的地方,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Multisim 12软件(30天试用)及本教材中所有仿真实例在电子工业出版社网站有下载。
读者在使用本教材及软件过程中遇到各种疑问,可随时与作者联系。联系方式如下:
聂典
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风格和我的个人阅读习惯有些不谋而合,它没有那种教科书特有的刻板印象,反而更像是一本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手把手指导的工具书。我最欣赏的是它对特定电路模块仿真技巧的深度挖掘。比如,在讲解运算放大器的高级应用时,书中不仅展示了如何用Multisim搭建电路,还深入分析了不同仿真参数设置对结果的影响,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很多其他资料往往只停留在“如何操作”的层面,而这本书似乎更关注“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优化”。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瞬态分析和交流分析的对比应用,讲解的角度非常新颖,让我对时间域和频率域的分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果能把这些知识点灵活运用到实际电路分析中,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完全体现出来了。
评分这本书对于那些追求效率和实践效果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份宝藏。我一直认为,学习电子仿真不应该只停留在软件的表面功能上,而更应该理解背后的电路物理意义。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似乎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将Multisim 12的具体操作步骤巧妙地融入到对真实电路行为的解释之中。例如,在讲解反馈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时,书中通过仿真波形的变化,直观地展示了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的概念,这比单纯看教科书上的波德图要来得生动和容易理解得多。我个人对这种“动手实践——观察现象——理解原理”的学习路径非常推崇,这本书似乎就是按照这个逻辑来设计的,阅读起来让人感觉学习过程非常顺畅,没有那种“卡壳”的感觉。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似乎考虑到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对于入门新手,它提供了清晰的界面引导和基本元件库的使用说明;而对于有一定基础,希望提升仿真水平的技术人员来说,书中涉及的参数化建模、子电路创建以及与其它设计流程的接口处理,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思路。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器件模型准确性的讨论部分,作者强调了在仿真前如何选取和验证合适的器件模型的重要性,这在实际工程中是决定仿真结果是否可信的先决条件。这种对工程细节的关注,让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教学层面,更具备了实用的工程参考价值。对于想要将理论知识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人来说,这本书的指导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总的来说,我感觉这本书在处理复杂概念的“可视化”呈现上做得非常到位。电子电路,尤其是动态电路,很多时候只靠文字描述是难以形成完整图像的。而这本《Multisim 12仿真设计》通过大量的仿真截图和精心挑选的实验案例,成功地将抽象的电学现象具象化了。我试着跟着书中的一个RLC串联谐振电路的例子进行操作,从元件的拖拽放置,到激励信号的设置,再到最终波形的捕获和分析,每一步都描述得非常详尽,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歧义。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在教你使用软件,更是在教你如何像一个电子工程师那样去思考和验证你的设计,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远比单纯掌握一个软件工具来得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Multisim 12仿真设计》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采用了那种经典的蓝白配色,给人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感觉。我本来对电路仿真软件了解不多,这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这本书,希望能在学习电子技术原理的同时,也能掌握一些实用的仿真工具。初翻这本书,感觉它的内容结构安排得相当有条理,从最基础的电路元件介绍,到复杂的放大电路、滤波器设计,都有涉及。尤其是一些基础概念的阐述,作者似乎很注重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纯地堆砌公式和枯燥的文字。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如何搭建和调试虚拟电路的章节,感觉讲解得比较细致,图文并茂,这对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希望这本书能真正帮我建立起一个扎实的仿真技能基础,让我以后在电子项目制作中能更加得心应手。光是看着目录,就已经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了。
评分很方便购买。东西为正品。立刻送到了。下次会再买
评分非常不错哦!很好用的
评分3.晒单帖需包含一定的介绍文字及3张以上真实拍摄的原创商品照片;
评分关键就是便宜便宜便宜便宜好不好用都那样
评分书不错,质量很好,还在看
评分比较好用的书!!!!还必须超过字数!
评分4.订单内每个商品都可发表一个晒单帖(不包括同一个商品购买多个),赠品晒单帖暂时不奖励京豆。
评分黑金动力社区 Http://www.heijin.org
评分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早期的PROTEL主要作为印制板自动布线工具使用,运行在DOS环境,对硬件的要求很低,在无硬盘286机的1M内存下就能运行,但它的功能也较少,只有电路原理图绘制与印制板设计功能,其印制板自动布线的布通率也低,而现今的PROTEL已发展到DXP 2004,是个庞大的EDA软件,完全安装有200多M,它工作在WINDOWS95环境下,是个完整的板级全方位电子设计系统,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绘制、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混合信号仿真、多层印制电路板设计(包含印制电路板自动布线)、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图表生成、电子表格生成、支持宏操作等功能,并具有Client/Server(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同时还兼容一些其它设计软件的文件格式,如ORCAD,PSPICE,EXCEL等,其多层印制线路板的自动布线可实现高密度PCB的100%布通率。在国内PROTEL软件较易买到,有关PROTEL软件和使用说明的书也有很多,这为它的普及提供了基础。想更多地了解PROTEL的软件功能或者下载PROTEL99的试用版,可以在INTERNET上。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M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内容,这样工程师无需懂得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通过Multisim和虚拟仪器技术,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