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what if? 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 全新升級精裝珍藏版 蘭道爾

【正版】what if? 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 全新升級精裝珍藏版 蘭道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硃君璽 譯
圖書標籤:
  • 科普
  • 科學
  • 思維
  • 趣味
  • 知識
  • 問答
  • 蘭道爾
  • 升級版
  • 精裝
  • 珍藏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浩瀚苑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77014
商品編碼:11360031956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暢銷科普書《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2.0全新升級精裝版重磅上市!★ 比爾?蓋茨2015年夏季推薦圖書!2015年中國、2014年全美暢銷趣味科普書,入選2014年度全美優選圖書,上市後橫掃《紐約時報》《齣版人周刊》《華爾街時報》等各大圖書榜,迄今穩居各大排行榜前列!中文平裝版入選豆瓣讀書、《齣版人》雜誌、百道網2015年度好書等奬項,廣受好評。
★ 精裝珍藏版隆重上市,內容全麵升級更新,全新裝幀設計,完整收錄更多有趣細節,更多隱藏內容亟待發現,科普粉絲收藏必備!
★ 隨書附送作者新書《萬物解釋者》大幅豪華海報,一頁紙的復雜問題的極簡說明書。
★ 天纔作者,三部齣版物均獲蓋茨推薦。前NASA員工、網絡火科普專欄What If閤集:作者曾在NASA製造機器人,後來成為科普漫畫傢,玩轉物理、天文、生物、化學、數學各學科知識,輕鬆接招粉絲們提齣的腦洞大開的問題,配上xkcd風格的火柴人漫畫,幽默機智的答案讓人拍案叫絕!
★ 國內外人氣爆棚,粉絲眾多:國外諸多一綫媒體、TED演講人、天文學傢、科普作傢聯手點贊。隨書附送作者新書《萬物解釋者》大幅豪華海報內容推薦比爾·蓋茨2015年夏季推薦圖書!本書是前NASA員工、超熱門科普漫畫“xkcd”作傢蘭德爾·門羅的新作,內容來自他的“What If”科學問答專欄,輔以“xkcd”經典火柴人漫畫,輕鬆幽默地將各學科知識躍然紙上。
如果人體內的DNA瞬間消失瞭會怎樣?如果把海水抽乾會怎樣?如果地球膨脹得像太陽一樣大會怎樣?牛排從多高的地方掉下來正好烤熟?全人類搬離地球需要幾步?這不是中規中矩的《十萬個為什麼》,而是腦洞大開的科學真相,小時候萌生的異想天開,都可以在這本書裏找到機智幽默的科學答案!
作者簡介蘭道爾?門羅,熱門科普作傢,美國熱門科普漫畫網站xkcd的創立者,what if荒誕科普問答專欄迴答者。曾在NASA工作,製造機器人。上過TED,齣版過《xkcd》《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新書《萬物說明書》中文版即將上市。比爾?蓋茨搶著推薦他的書。
國際天文學聯閤會近將小行星4942命名為“門羅”。如果“門羅小行星”撞上地球,很可能會導緻大滅絕。
目錄目錄
免責聲明 1
簡介 1
全球風暴 2
No.2相對論棒球 5
No.3乏燃料遊泳池 7
No.4那些古怪而又讓人憂心的問題閤集 一 9
No.5紐約式時間機器 9
No.6隨機伴侶 15
No.7激光筆 18
No.8元素周期牆 23
No.9大傢一起跳 28
0一摩爾鼴鼠 31
1瘋狂電吹風 35
2那些古怪而又讓人憂心的問題閤集 二 40
3後的人類之光 41
4機槍飛行背包 46
5勻速上升 49
6 那些古怪而又讓人憂心的問題閤集 三 51
7太空潛水艇 53
8短迴答環節 56
9閃電 60
No.20那些古怪而又讓人憂心的問題閤集 四 63
No.21人力計算機 63
No.22小世界 68
No.23牛排墜落 70
No.24冰球一擊 74
No. 25普通感冒 76
No.26半空的杯子 81
No.27那些古怪而又讓人憂心的問題閤集 五 89
No.28外星天文學傢 90
No.29消失的DNA 94
No.30星級塞斯納 99
No.31那些古怪而又讓人憂心的問題閤集 六 105
No.32尤達大師 107
No.33飛越州 110
No.34氦氣球降落傘 115
No.35人類大遷徙 118
No.36那些古怪而又讓人憂心的問題閤集 七 121
No.37自體繁殖 122
No.38高擲比賽 129
No.39緻命中微子 135
No.40那些古怪而又讓人憂心的問題閤集 八 139
No.41飛越減速帶 141
No.42走失的人 145
No.43軌道速度 149
No.44聯邦快遞VS互聯網 154
No.45自由落體 157
No.46那些古怪而又讓人憂心的問題閤集 九 163
No.47斯巴達勇士 164
No.48把海水抽乾 168
No.49把海水抽乾(續集) 175
No.50論Twitter的無窮性 188
No.51樂高大橋 193
No.52長的落日 198
No.53隨機祝福電話 204
No.54那些古怪而又讓人憂心的問題閤集 十 209
No.55地球擴張 209
No.56無重力射箭 218
No.57太陽熄滅之日 223
No.58紙質版維基百科 228
No.59 Facebook之死亡國 233
No.60日不落帝國的日落 239
No.61攪拌加熱 244
No.62匯聚閃電 250
No.63孤獨的人 256
No.64那些古怪而又讓人憂心的問題閤集 十一 260
No.65雨滴 262
No.66 SAT靠猜 268
No.67中子子彈 270
No.68那些古怪而又讓人憂心的問題閤集 十二 282
No.69裏氏15級地震 283
緻謝 291
前言這本書裏包含瞭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的迴答。這些問題都是通過我的網站提交給我的,而在這個網站上——除瞭充當瘋狂科學傢的答疑解惑專欄之外——我還會畫“xkcd”,一套火柴人風格的網絡漫畫。不過我並不是畫漫畫起傢的,我的專業是物理,在畢業後去瞭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做機器人方麵的工作。後來我離開瞭NASA開始全職畫漫畫,但我對科學和數學的熱愛卻並未因此而消減。終我找到瞭一個發揮我的能力的途徑:迴答互聯網上各種稀奇古怪、有時讓人有些擔憂的問題。這本書中包含瞭網站上我喜歡的一些問題,以及許多從未在網站上齣現過的問題。從我有印象以來,我就一直在用數學來解決稀奇古怪的問題。在我5歲的時候,我的母親在一本相冊中記錄瞭當時她和我的一段對話。當她知道我在寫這本書後,她翻齣瞭這本相冊並把它送到我手中。我從這張25年前記錄的紙上一字不差地把這些文字摘抄下來貼在這裏:蘭道爾:我們傢裏硬的東西多還是軟的東西多?
硃莉:我不知道。
蘭道爾:那全世界哪種東西多呢?
硃莉:我不知道。
蘭道爾:嗯,每傢每戶都有三四個枕頭,對吧?
硃莉:是的。
蘭道爾:然後每傢每戶都有大約15塊磁鐵,對吧?
硃莉:我猜是吧。
蘭道爾:所有15加上3或者4,不妨加上4吧,就是19,對吧?
硃莉:是的。
蘭道爾:所以全世界一共有大約30億個……軟的東西,還有……50億個硬的……東西。那麼,誰贏瞭?
硃莉:我猜是硬的東西吧。
直至今日我都不知道當時30億和50億這兩個數字是從哪裏冒齣來的,很顯然那時我並不理解數字是怎麼迴事兒。後來我的數學水平慢慢地變好起來,但我使用數學知識的目的還是和我5歲那時一樣:我想用它來迴答問題。有人說世上沒有愚蠢的問題。這句話很明顯是不對的:比如說我覺得那時我問的關於硬的東西和軟的東西的問題就十分愚蠢。但後來我發現想要完整地迴答一個愚蠢的問題有時會帶來許多十分有趣的東西。我現在還是不知道世界上硬的東西多還是軟的東西多,但在迴答問題的過程中我已經學到瞭許多其他的東西。接下來我將嚮你們呈現這段旅途中我喜歡的那些部分。蘭道爾?門羅媒體評論門羅用一種大傢都能理解的方式探索瞭這些常識處在極端狀態下會怎樣,這是一種非常棒的學習科學的方法。而且這本書也適閤作為培養思考方式的入門手冊。
——比爾?蓋茨
從哲學到科學,門羅實現瞭我們小時候腦袋中那些一直沒想明白的超酷點子,雖然很荒誕,但絕對真實。這是本絕對少有的寓教於樂的書。——美國2014年好書推薦
xkcd是全世界科技迷的必備讀物。從門羅的解答中,他們讀者可以在真實生活中再現這些奇思妙想。
——紐約時報
對科學門外漢來說,那些看似無解的、古怪又重要的問題,在門羅這裏都能找到答案。
——華爾街日報
蘭道爾?門羅是我們的國寶。
——菲爾?普萊,天文學傢,TED演講者,Discovery天文節目主持人在綫試讀部分章節全球風暴如果地球和地上所有的東西都在一瞬間停止轉動,但大氣層還是保持原來的速度,會怎樣?
—— 安德魯?布朗幾乎所有人都會死去。但接下來事情就變得好玩兒瞭。在赤道,地球錶麵相對於地軸的鏇轉速度約為每秒470米(約每小時1700韆米)。如果地球一瞬間停止轉動而空氣不受影響,那麼結果就是突然颳起一陣時速1700韆米的大風。
風速在赤道處大,但所有居住在南北緯42度綫之間的人(約占全球85%人口)都將在一瞬間感受到超音速狂風。
盡管在地錶猛烈的狂風隻能維持幾分鍾,與地麵之間的阻力會使風速慢慢降下來,不過這短短幾分鍾就足以把幾乎所有的人類建築都摧毀殆盡瞭。
我傢在波士頓,那裏的緯度足夠高,恰好在超音速狂風區之外,但那裏的大風的威力仍將是強龍捲風威力的2倍。不管是棚屋還是摩天大樓,所有的建築都會被連根拔起,夷為平地,大樓的碎片會在天空中飛得到處都是。
在極點附近,大風的威力會減弱一些,但沒有一個人類城市能夠逃離被徹底摧毀的命運,因為它們都離赤道不夠遠。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上的朗伊爾城是全世界緯度高的城市,它也會被威力媲美史上強熱帶颶風的狂風摧毀。
如果你打算一直等到風暴結束,那麼你的佳去處可能會是芬蘭的赫爾辛基。赫爾辛基地處北緯60度左右,雖不足以避免被狂風蕩平地麵的結局,但赫爾辛基城市下的基岩裏有一套復雜的地下通道,以及一個個地下購物中心、麯棍球場和遊泳池等設施。
在狂風中沒有一幢建築是安全的,即使是那些足以抵禦這種強風的建築也會麵臨巨大的麻煩。正如喜劇演員羅恩?懷特說的那樣:“不是風在吹,而是風在吹啥。”打個比方吧,你待在一個材料強度足夠抵禦時速1700韆米大風的巨型地堡裏。
這很好,你應該會沒事兒……前提是你是擁有地堡的人。不幸的是,你周圍很可能還有鄰居。如果位於你上風處的那個傢夥的地堡沒你的那麼結實,那麼你的地堡就將麵臨時速1700韆米的撞擊。
人類不會滅絕。1總的來說,待在地麵上的人沒幾個能活下來的,在空中飛舞的碎片會把任何不具備抗核爆能力的物體全部毀掉。然而待在地麵之下的大部分人應該都能活得好好的。如果在這一切發生時你待在深深的地下室裏(或是在更安全的地鐵隧道裏),那麼你活下來的幾率會非常大。
其他地方也會有幸存者。在阿濛森-斯科特南極科考站的幾十位科學傢及員工應該不會受到狂風的影響。但對於他們來說,齣事兒瞭的個跡象是外部世界一下子變得靜默瞭。
這詭異的寜靜可能讓他們一時摸不著頭腦,但早晚會有人注意到更加奇怪的事情。
空氣
隨著地錶的狂風消失,事情會變得更加奇怪。起初的狂風此時會轉化成熱浪。一般來說,大風中所攜帶的動能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但現在我們麵對的可不是一般的風。隨著之前的狂風突然停止,空氣會被加熱。
整塊大陸上的空氣溫度會急劇升高,而那些空氣為潮濕的地區將形成全球性的雷暴。
與此同時,橫掃海麵的大風會攪動錶層海水,使之霧化。於是有這麼一段時間,海洋將不存在錶麵一說——無法再區分齣哪裏是水珠結束的地方,哪裏是海麵開始的地方。
海水是冰冷的。在薄薄的錶層水之下,是溫度幾乎均勻為4℃的深層水。風暴會將深處冰冷的海水帶到錶層,由此産生的冰冷的水珠遇上熾熱的空氣會産生一種前所未見的天氣形態——一種夾雜著風、水珠、霧以及溫度劇烈變化的混閤體。
由於深層的新鮮營養物質隨著水流湧到瞭錶層,這種海水的湧升會使錶層生物大量繁衍。但與此同時也會導緻大量魚類、蟹類、海龜等生物的死亡,因為深層的海水含氧量太低不足以供它們呼吸。任何需要呼吸空氣的生物,比如鯨類和海豚,麵對翻湧的海水空氣界麵都將難以存活。
産生的海浪將會從東到西席捲全球,所有東麵迎海的海岸都將直麵有史以來為凶猛的風暴潮。雲霧狀的海水水珠將會掃蕩內陸,讓你睜不開眼睛,隨後是同樣席捲而來的海浪。在一些地方,海浪將衝進數韆米深的內陸。
風暴會把巨量塵土和碎屑拋射到大氣層中。同時,冰冷的海洋錶麵將形成一層厚厚的毯狀水霧。正常情況下這將導緻全球氣溫急劇下降,事實上也將如此。
至少,在其中一個半球上是這樣。
如果地球停止轉動,平常的日夜交替將會終止。雖然太陽不會完完全全靜止在空中,但以往每天僅有一次的日齣日落此時將曆時一年。
日夜將各有6個月長,即使是在赤道也是如此。在處於白天的那個半球上,地麵將接受陽光不間斷的炙烤,而在處於夜裏的那個半球,氣溫會大幅下降。而且在對流的作用下,處於白天的那個半球,被陽光直接照射的地區將會産生巨大的風暴。從某種角度來說,此時的地球會與那些潮汐鎖定的地外行星類似——這樣的行星常見於紅矮星宜居帶裏,但更好的比較對象也許是非常早期的金星。金星由於其特殊的自轉速度,每次都會有一個麵朝嚮太陽長達數月之久,像我們現在的地球一樣。不過,由於金星錶麵的稠密大氣層環流速度非常快,所以處於白天和黑夜的兩個半球之間的溫度基本相同。
雖然一天的長度會發生變化,但一個月的長度並不會!因為月亮還是在繞著我們的地球轉。不過沒瞭地球的自轉給它提供潮汐能,月亮將不會像之前那樣慢慢地飄離地球,而是會慢慢地朝地球方嚮移動。
事實上我們的忠實夥伴月亮會逐漸著手修復安德魯設想的悲劇情形帶來的傷害。目前地球的自轉速度比月亮快,潮汐在不斷地減慢地球的自轉速度,同時將月球慢慢推離地球。31如果地球停止轉動瞭,月亮將不再飄離地球,而且也不再會減慢地球的自轉速度。相反,月亮産生的潮汐會逐漸加快地球的自轉速度。慢慢地,月亮的引力將會拖動地球……
……然後地球又會再度開始自轉。
曆史的岔路口:假如,曆史走嚮瞭另一種可能 內容概要: 《曆史的岔路口:假如,曆史走嚮瞭另一種可能》是一部引人入勝的非虛構著作,它以獨特的視角,深入探討瞭人類曆史上那些至關重要的“如果”時刻。本書並非曆史的簡單復述,而是通過嚴謹的考證與大膽的想象,剖析瞭無數個可能改變世界進程的關鍵節點,並描繪瞭在這些節點上,曆史可能發生的各種令人意想不到的走嚮。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臨那些決定文明命運的決策現場,感受微小改變可能引發的巨大漣漪效應,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曆史的復雜性、偶然性以及人類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詳細介紹: 我們時常在茶餘飯後,或是麵對曆史的宏大敘事時,不禁會問:“如果……會怎樣?”。“如果”這個詞,承載著我們對未知的好奇,對命運的猜想,以及對當下某種不可逆轉現實的反思。本書正是圍繞著這些“如果”,編織齣瞭一幅幅波瀾壯闊的Alternatived History(架空曆史)畫捲。 第一部分:文明的黎明與搖籃的變奏 故事的開端,我們追溯到人類文明最古老的土地。 假如,美索不達米亞的洪流改變瞭方嚮? 我們知道,兩河流域的地理環境塑造瞭蘇美爾文明,他們的楔形文字、城邦製度、早期法律,對整個古代世界産生瞭深遠影響。但如果,那條滋養萬物的幼發拉底河,在一次史無前例的泛濫中,改變瞭流嚮,不再滋養肥沃的平原,而是衝刷著更廣闊的沙漠?文明的火種是否還能在此點燃?是否會轉移到其他更乾燥或更濕潤的區域?文字的起源、宗教的形成、早期的數學和天文學,是否會因為地理環境的劇變而走嚮截然不同的道路?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傳說,比如《吉爾伽美什史詩》,是否會因此消失,還是會在新的土地上以新的形式重生?人類與河流、土地的早期關係,是否會因此改變我們對自然的理解和利用方式? 假如,古埃及的金字塔沒有屹立? 埃及文明以其宏偉的金字塔、神秘的象形文字、森嚴的社會結構和對來世的執著而聞名於世。然而,建造如此龐大的工程,需要高度集權的政治力量、精密的組織能力和強大的勞動力調動。如果,古埃及的法老們沒有選擇修建這些巨大的陵墓,或者說,由於內部政治鬥蕩,或者外部的入侵,使得統一的埃及政權未能鞏固,這些宏偉計劃從未付諸實施?失去金字塔這一象徵,埃及文明的凝聚力是否會受到影響?其宗教信仰和政治體製是否會發展齣不同的形態?其對外的影響力,例如對希臘和羅馬文明的文化輻射,又會如何改變? 假如,特洛伊的木馬未能得逞? 特洛伊戰爭是西方文學的基石,荷馬史詩《伊利亞特》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場戰爭,更是一個時代的英雄主義、命運的無常以及愛恨情仇。但如果,帕裏斯的誘拐海倫的衝動,沒有引發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或者說,希臘人圍城多年,最終無功而返,特洛伊城池依然屹立?希臘文明的早期發展是否會因此停滯?其神話體係、哲學萌芽,以及對海洋的探索,是否會因為這場本該存在的“史詩”的缺失而走嚮不同的軌跡?荷馬的詩篇是否會成為另一段被遺忘的傳說? 第二部分:帝國興衰與地緣的博弈 人類曆史的大部分篇章,都由帝國的崛起與衰落書寫。 假如,亞曆山大並未英年早逝? 亞曆山大大帝的東徵,將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開啓瞭長達數百年的希臘化時代,極大地促進瞭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但如果,這位徵服者沒有在巴比倫染病離世,而是繼續他的徵服計劃,比如遠徵中國,或者穩定並鞏固他龐大的帝國?他的繼業者是否還會陷入無休止的內戰?其建立的龐大帝國,是否有可能在亞曆山大的親手治理下,發展齣比我們所知的塞琉古、托勒密王朝更為持久和統一的政治格局?希臘文化與東方文明的融閤,是否會更加深刻和廣泛?我們今天所知的世界地圖,是否會因此被徹底重繪? 假如,羅馬的內戰提前終結? 羅馬共和國的衰落與帝國的建立,是人類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轉型之一。而這場轉型,充滿瞭血腥的內戰,例如馬略和蘇拉的鬥爭,以及凱撒與龐培的較量。如果,在某一個關鍵時刻,共和國的政治精英們能夠找到一條和平過渡的道路,避免瞭內戰的爆發,或者某一方在內戰中過早地被消滅,導緻另一方的獨裁地位得以穩定,甚至共和國的某些共和製度能夠以某種方式得以保留?羅馬的政治發展是否會更加平穩?其法律體係、軍事製度、社會結構,是否會發展齣不同於我們所知的帝國模式?其對外擴張的步伐和對被徵服地區的治理方式,又會有何不同? 假如,濛古西徵的鐵蹄止步於萊茵河? 濛古帝國在十三世紀以閃電般的速度橫掃歐亞大陸,對歐洲、中東和亞洲的政治格局産生瞭顛覆性的影響。然而,如果,濛古的西徵大軍在抵達中歐,甚至萊茵河邊時,因為內部的繼承問題,或者遭遇瞭難以逾越的抵抗,比如更加團結的十字軍,或者黑死病以更快的速度肆虐,而不得不調轉馬頭,止步於東歐?歐洲是否會因此免遭一次大規模的劫掠和政治洗牌?其封建製度、教會的權威、城市的發展,是否會因此走上另一條道路?文藝復興的興起,地理大發現的動力,是否會因為這場危機而被推遲或者改變? 第三部分:新大陸的發現與全球的重塑 地理大發現,是人類曆史上一道不可磨滅的轉摺點。 假如,中國率先開闢新航路? 鄭和下西洋的壯舉,至今仍被許多人津津樂道。但如果,在明朝,齣於政治或者經濟的考量,鄭和的船隊並沒有在完成部分航行後返航,而是繼續深入大西洋,發現瞭美洲大陸?掌握瞭先進航海技術的中華帝國,是否會率先在新大陸建立殖民地?其龐大的人口、成熟的農業技術和精巧的工藝,是否會在美洲大陸産生怎樣的影響?西方歐洲的殖民浪潮,是否會被推遲,甚至被阻止?全球經濟的重心,是否會因此而嚮東方傾斜?中國與美洲原住民的關係,又將是怎樣的模式? 假如,哥倫布的航行目標是東方,但抵達的是非洲? 哥倫布的目標是繞過大西洋尋找通往東方的航綫。如果,由於洋流、風嚮或者他計算的偏差,他並沒有抵達美洲,而是成功地抵達瞭非洲大陸?這次“發現”是否會改變西方歐洲與非洲的早期關係?非洲的資源和人口,是否會被更早地納入歐洲的經濟體係?奴隸貿易的齣現時間、規模和形式,是否會因此而改變?對美洲的發現,是否會被其他歐洲國傢,或者在更晚的時間 oleh 探險傢完成? 假如,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取得瞭勝利? 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試圖入侵英國,但最終失敗,這對西班牙的海上霸權和英國的崛起産生瞭深遠影響。如果,這場海戰的結果顛倒,無敵艦隊成功登陸英國,擊潰瞭伊麗莎白一世的軍隊?英格蘭的命運是否會就此改變?其宗教改革的成果是否會被顛覆?其作為海上強國的崛起是否會被扼殺?其對美洲的殖民和貿易活動,是否會被西班牙完全壟斷?世界曆史格局,尤其是大西洋沿岸的勢力分布,是否會因此而截然不同? 第四部分:革命浪潮與思想的碰撞 人類文明的發展,離不開思想的解放和革命的洗禮。 假如,法國大革命沒有發生? 法國大革命是現代西方曆史上的一個裏程碑,它推翻瞭君主製,傳播瞭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對後世的政治變革産生瞭巨大影響。如果,由於路易十六的改革更加得力,或者革命的導火索並未被點燃,法國革命未能爆發?歐洲君主製的統治是否會得以延續更長時間?啓濛運動的思想,是否會以不同的方式傳播,或者其影響力會受到限製?拿破侖的崛起是否還會發生?其徵服歐洲的行動,又將以何種方式齣現,或者根本不會齣現? 假如,美國南北戰爭以南方勝利告終? 美國內戰是美國曆史上最血腥的衝突,它最終解決瞭奴隸製問題,維護瞭國傢統一。如果,南方邦聯在戰爭中獲勝,美利堅閤眾國分裂為兩個國傢?奴隸製是否會在南部持續存在,甚至閤法化?美國作為統一的國傢,其在國際舞颱上的影響力是否會大大削弱?其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是否會因此而受到阻礙?黑人的權利和地位,又將麵臨怎樣的睏境? 假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被巧妙化解? 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導火索,它將歐洲各國推入瞭戰爭的深淵,徹底改變瞭20世紀的世界格局。如果,在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的車隊采取瞭更安全的路綫,或者刺殺者未能得手,或者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能夠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否還能被避免?如果沒有這場戰爭,俄國革命是否還會發生?法西斯主義是否會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悲劇是否能被規避? 結語:曆史的無限可能 《曆史的岔路口:假如,曆史走嚮瞭另一種可能》並非簡單的“假如”,而是基於對曆史事件、社會結構、科技發展、地理環境以及人性弱點的深刻理解,進行的一種理性而富有想象力的推演。本書不提供確定的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帶著批判性思維,去思考“是什麼導緻瞭今天的世界?”以及“我們又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通過探索這些“如果”,我們不僅能更清晰地認識曆史的脈絡,更能深刻地理解現實世界的多樣性與復雜性,並從中汲取智慧,以更開闊的視野,去麵對未來的挑戰。這不僅僅是一次對過去的暢想,更是一次對我們自身認知和判斷的深刻反思。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是個對曆史和科學交叉領域充滿興趣的人,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一“癖好”。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科普讀物,而是以一種非常生動、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那些“如果…”的假設與曆史事件、科學原理巧妙地結閤在一起。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如果某個曆史時刻的決策發生瞭改變,世界會變成什麼樣?”的章節。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可能性,而是深入挖掘瞭那個特定曆史節點的關鍵人物、社會背景以及可能産生的蝴蝶效應。他通過嚴謹的推演和豐富的史料支撐,讓我們看到瞭一個截然不同的曆史走嚮,這讓我對曆史的進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不再將曆史視為一條不可改變的綫,而是充滿瞭無數種可能的枝丫。這種“反事實”的曆史思考,不僅有趣,而且富有啓發性。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的世界,並非是唯一可能存在的現實,而是無數次偶然與必然交織的結果。這本書讓我對“必然”和“偶然”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更加珍惜當下,因為每一個微小的選擇,都可能塑造齣我們無法想象的未來。

評分

作為一名平時忙於工作,但又渴望在閑暇之餘能獲得一些“營養”的讀者,這本書無疑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它的敘事方式非常巧妙,沒有冗長的前言或過度的鋪墊,而是直接拋齣一個引人入勝的“what if?”問題,然後帶領讀者一步步深入探索。我尤其喜歡書中那種“化繁為簡”的處理方式,很多看似復雜深奧的科學原理,在作者的筆下變得清晰易懂。比如,關於“如果人類的壽命無限延長會怎樣?”的探討,我原本以為會充斥著大量生物學和醫學的術語,結果作者卻從社會結構、資源分配、心理變化等多個角度進行瞭分析,讓我看到瞭一個與現在完全不同的社會圖景。這種跨學科的視角,讓我覺得非常新鮮。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一種“智識的樂趣”,就像在玩一場大型的思維遊戲,每一次的假設都像是在打開一個新的關卡,而作者則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重重迷霧,看到問題的本質。它讓我意識到,原來思考可以如此有趣,如此富有想象力。

評分

我通常不太喜歡那些“一本正經”的科普書,它們往往讓我覺得枯燥乏味,難以堅持。但這本書完全不同,它用一種輕鬆、幽默、甚至帶點“惡趣味”的方式,把最前沿的科學概念和最奇妙的想象力結閤在瞭一起。我非常享受閱讀的過程,它就像在和一位非常博學但又風趣的朋友聊天。比如,書中關於“如果動物突然擁有瞭人類的智慧會怎樣?”的探討,我原本以為會是童話般的故事,結果作者卻從生物演化、社會行為、資源競爭等角度進行瞭非常理性的分析,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戲劇性但又符閤邏輯的動物王國。這種將科學嚴謹性與文學想象力完美融閤的能力,實在令人驚嘆。它讓我意識到,科學並非遙不可及,它就在我們的身邊,等待我們去發現和理解。這本書極大地激發瞭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也讓我開始主動去學習和探索更多的知識。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更廣闊知識海洋的大門。

評分

這本書簡直打開瞭我認知的新世界!讀之前,我以為“what if?”無非是一些獵奇的假設,但實際讀進去纔發現,作者蘭道爾以一種近乎頑童般的好奇心,深入淺齣地探討瞭許多我們司空見慣卻從未深思過的現象。比如,書中關於“如果地球突然停止自轉會怎樣?”的探討,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我原本以為隻是簡單的“東西飛齣去”這麼簡單,但作者卻詳細分析瞭大氣層、海洋、地殼的慣性,以及由此引發的一係列連鎖反應,如無法想象的全球性海嘯、地殼撕裂、大氣層剝離等等,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科學的嚴謹和想象的張力。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將這些宏大的物理概念,用非常貼近生活的比喻和邏輯串聯起來,即使是初中生也能輕鬆理解,甚至引發對身邊事物的無限遐想。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它鼓勵我去質疑,去思考,去追問“為什麼”,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已知。每次讀完一個章節,都感覺大腦被重新激活瞭一樣,迫不及待地想去驗證那些新奇的設想,或者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類似的“what if?”場景。這種既燒腦又酣暢淋灕的閱讀體驗,我真的很少遇到。

評分

我必須承認,最初吸引我的是這本書充滿奇思妙想的書名和精美的裝幀,但真正讓我著迷的,卻是其中蘊含的深刻洞見。它不僅僅是一本“腦洞大開”的讀物,更是一次對人類自身局限性和無限可能性的探索。我最被震撼的章節,是關於“如果我們能直接讀取他人的想法會怎樣?”的討論。作者沒有停留在技術層麵,而是深入剖析瞭這種能力對社會倫理、人際關係、甚至是我們個體身份認同帶來的顛覆性影響。他提齣瞭很多我從未考慮過的問題,比如,如果所有的秘密都暴露無遺,我們還能否維係最基本的信任?謊言和虛僞的消失,是否意味著我們就能建立一個更美好的社會?這些問題觸及瞭人類文明的根本,讓我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許多看似美好的設想,背後可能隱藏著意想不到的挑戰。它鼓勵我去思考,去反思,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價值和規則。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深刻的哲學對話,讓我對“人”這個概念有瞭更立體、更復雜的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