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历史:秦

图说中国历史: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地图出版社 编,李兰芳 编纂
图书标签:
  • 历史
  • 秦朝
  • 中国历史
  • 历史文化
  • 通俗历史
  • 图文并茂
  • 历史普及
  • 文化
  • 古代史
  • 王朝兴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97875031772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36827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说中国历史
开本:2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张大幅面疆域版图,一览地图上的秦朝历史。
  15000字的行文解读,为您展现一个全景秦朝。
  8幅历史地图,全面剖析秦朝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0余件精选文物,带您走进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4幅传世名画,诠释秦朝之古韵遗风。
  11张景观图片,在现实中探秦朝遗迹,为您系上古今的历史纽带。
  9大栏目、3类辅文,以不同的专题解读秦朝历史,还原一个真实的大秦帝国。

内容简介

  《图说中国历史:秦》以秦朝的历史进程为主线,突出秦朝时期的疆域版图,图文结合阐述该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大众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正面包括疆域版图、朝代图说、地名择要、城市图说、历史名人、逸闻趣事等专题内容;背面以历史长河的形式串联该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与社会生活等专题内容,还有历史时间轴、西史对照、历史比例尺、参考资料等知识版块。装帧形式为对开单张折叠图。
  具体栏目设置如下:
  疆域版图:展示秦朝疆域、行政区划和历史地名。
  朝代图说:正说秦朝历史,还原真实的历史进程。
  城市图说:以地图的形式详解秦朝都城——咸阳。
  地名择要:古今地名对照,诠释秦朝时期重要地点的过去和现在。
  历史名人:详解秦朝时期的风云人物,评析秦朝名人的历史价值。
  逸闻趣事:笑看秦朝时期的历史趣事,正解秦朝时期的逸闻传说。
  历史长河:以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与社会生活等专题内容展现秦朝的历史进程。
  历史时间轴:选取秦朝的关键历史节点事件,以时间轴的形式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中。
  西史对照:简述与秦朝同时期西方的重要历史事件,分析东西方的历史联系和影响。
  历史比例尺:以地图比例尺的图解样式展现秦朝在中国历史中的时间位置和比例。

作者简介

  中国地图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汇聚了全国主要的地图编制出版人才,共有中高级技术人员200多位,其中具有副编审及以上职称的有80多位。建社以来,编制出版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地图、教科书、教辅图书和大众出版物等,包括国家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等。


目录

正面
一、朝代图说

二、城市图说
秦时期咸阳附近
三、地名择要
1.下相
2.博浪沙
3.渔阳
4.大泽乡
5.垓下
6.乌江
7.城父
8.芒砀山
9.巨鹿
10.霸上
11.鸿门
四、历史名人
1.嬴政
2.李斯
3.陈胜
4.项羽
5.胡亥
6.张良
7.韩信
8.虞姬
五、逸闻趣事
1.鸿门宴
2.荆轲刺秦王
3.张良拜师
4.胯下之辱
5.乌江自刎
背面
一、政治
1.三公九卿制
2.郡县制的确立
3.秦始皇身世之谜
4.焚书坑儒
5.秦始皇封禅泰山
6.秦朝主要交通干线
二、军事
1.秦灭六国,封建王朝建立
2.秦长城
3.秦末农民起义
4.巨鹿之战
5.楚汉战争
6.兵符
三、文化艺术
1.统一文字
2.秦陵铜车马
3.云梦睡虎地秦简
4.小篆体十二字方砖
四、经济与社会生活
1.秦始皇陵
2.揭开阿房宫的神秘面纱
3.灵渠
4.统一货币
5.始皇廿六年诏方升
五、历史长河时间轴
六、历史比例尺
七、西史对照
八、参考资料

前言/序言


《大秦帝国:从蛮荒到统一的史诗》 第一章 烽火连天的起源:秦人西陲的拓荒史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探索秦人这个在华夏文明边缘崛起的力量。秦人并非中原正统,他们的起源充满了神秘与艰辛。从西陲的戎狄环伺,到渭水河畔的艰难立足,我们详细描绘了秦人早期社会的面貌——一个以尚武和耕战为核心的军事化部落联盟。 1.1 早期部落的迁徙与融合: 秦人的祖先被史书记载为“古翟人”或与西戎有密切渊源的部族。他们如何从游牧半农耕的状态,逐步被周王朝吸纳入华夏体系?本书将梳理各种考古证据和文献记载,勾勒出秦人早期在西陲的生存图景。他们如何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与周边部落的关系是冲突还是融合? 1.2 礼乐教化与蛮夷之地的身份: 周朝初建,秦人被封于西陲,作为周室的“东部屏障”。然而,在周王室眼中,秦人始终带着一丝“化外之民”的色彩。我们将探讨秦人如何努力学习和模仿中原的礼乐制度,试图获得正统的认可,但同时又保留了其独特的强悍民风。重点分析了秦人早期在“犬丘”一带的活动轨迹及其与周王室的复杂互动。 1.3 农耕文明的奠基:水利与土地制度的初步形成: 在西陲贫瘠的土地上,生存是第一要务。秦人很早就认识到组织化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本章会细致考察秦人在渭水支流上的早期水利建设,以及这些工程如何支撑了秦国的人口增长和军事力量的积累。土地制度的萌芽阶段,也展现了秦人追求效率和统一管理的早期思想。 第二章 英雄辈出:秦国诸君的图强之路 秦国历史的壮阔,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和铁腕手段的国君。他们如同中流砥柱,支撑着秦国在列国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 2.1 孝公之前的挣扎与蛰伏: 在秦孝公之前,秦国曾经历过多次复兴与衰落的循环。我们聚焦于秦献公时期推行的初步改革——“初令”,以及秦国如何通过与东部大国的联姻与战争来争取战略空间。重点分析了秦国在兼并西戎的过程中,如何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力资源,为后来的崛起奠定物质基础。 2.2 商鞅变法的历史逻辑与深远影响: 商鞅变法是秦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制度变革之一。本章将深入剖析商鞅变法的思想根源,它并非简单的西方法律移植,而是深刻植根于秦人尚武文化的土壤之上。 军功爵制: 如何重塑社会阶层?它如何激发了秦人的集体战斗意志? 土地私有与耕战挂钩: 农业生产力的解放与国家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严刑峻法与中央集权: 对贵族势力的釜底抽薪,以及中央行政体系的建立。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制度细节,揭示变法实施过程中的阻力与代价,以及这些变革如何将一个边陲小国锻造成一台高效的战争机器。 2.3 秦惠文王:称王与东出战略的确立: 在商鞅变法成果的巩固上,秦惠文王的文治武功不可或缺。他首次称王,标志着秦国政治地位的提升。本章详细叙述了秦惠文王如何利用外交手腕,联合他国共同伐齐、伐楚,逐步蚕食六国腹地,并为张仪的连横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蜀地的开拓与郡县制的初步尝试,也为日后统一奠定了行政基础。 第三章 虎狼之师的铸就:军事制度与战术思想的革新 秦军之所以能横扫六合,绝非偶然。这背后是一套严密、高效且极具适应性的军事体系支撑。 3.1 兵制与动员体系: 秦国是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高效的军事动员?我们探讨了秦朝兵役制度的特点,包括征兵的频率、兵员的训练方式以及后勤保障体系的运作。与中原诸国依赖世袭贵族军队不同,秦军的战斗力直接与个人利益挂钩,这使得秦军的战斗意志异常坚定。 3.2 战场上的秦式风格: 本书通过对具体战役的复盘,如马陵之战后的秦国反击,以及秦昭襄王时期的对楚战争,来解析秦军的战术风格:果断、快速、不计代价地追求歼灭战。重点分析了秦军在步兵阵型、弓弩的使用和攻城技术上的领先之处。 3.3 战略的鹰派路线:从“和戎”到“并吞天下”: 秦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围绕着“强大自身,削弱他国”的核心思想。本章梳理了秦国如何通过“远交近攻”的战略,逐步瓦解六国的联盟体系。特别是秦昭襄王时期,范雎提出的“蚕食”战略,如何一步步将楚国逼入绝境,为最终的统一战争铺平了道路。 第四章 统一前夜:从秦庄襄王到秦王政的继承与巩固 在秦国即将迎来统一的最后阶段,内部的稳定与权力的交接至关重要。 4.1 吕不韦与“相邦”时代的政治博弈: 吕不韦的崛起,代表了战国末期新兴商业势力对传统贵族政治的挑战。我们详细分析了吕不韦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支持秦庄襄王,并最终掌控朝政。他对六国文化精英的吸纳(《吕氏春秋》的编纂),展现了秦国在军事胜利之外,对文化思想领域的布局。 4.2 嫪毐之乱与王权的净化: 秦王政亲政前夕的嫪毐叛乱,是秦国权力斗争的最后一次爆发。本书分析了此次叛乱的深层原因——旧贵族势力与太后集团的残余势力试图夺权的尝试。秦王政果断平乱,彻底清除了宫廷内部的隐患,为他实施统一大业扫清了最后的政治障碍,也标志着秦王个人权威的最终确立。 4.3 统一的序曲:对韩、赵、魏的依次翦除: 在王政亲政后,统一的步伐显著加快。本书将细致勾勒出秦国对韩、赵、魏三国采取的不同战略:对弱小的韩、魏采取快速打击,对军事力量尚存的赵国则采取持久消耗和分割包围的战术。这些战役不仅仅是军事行动,更是对六国政治体系瓦解的精确测绘。 总结: 《大秦帝国:从蛮荒到统一的史诗》旨在呈现一个立体、真实的秦国形象。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暴政”标签可以概括的,而是一个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通过制度创新、军事效率和坚定意志,最终完成中华文明第一次大一统的帝国奠基者。本书深入挖掘了秦人如何从西陲的“化外之民”,蜕变为横扫天下的铁血王朝,为后世王朝树立了难以磨灭的政治和军事范本。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和注释系统做得非常严谨扎实,这对于严肃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虽然正文的语言已经足够平易近人,但每当涉及一些有争议性的史料或者关键的论断时,作者总会非常负责任地在脚注中引用原始出处或者不同的学术观点。我特意去查阅了其中一个关于秦朝度量衡统一的段落,发现它背后引用了至少三篇重要的考古报告和古代文献的解读,并且还标注了不同学派对此的细微分歧。这种透明的治学态度,让人对书中的结论充满了信任感。它不仅是一本让你了解历史的书,更是一本引导你学会如何探究历史的书,提供了足够清晰的路径,让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顺着这些线索,继续深入挖掘更专业的领域。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精妙,完全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罗列。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抓住普通读者的好奇心。他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制度改革细节,而是从那个时代最引人入胜的故事切入,比如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的个人轶事,甚至是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片段。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让那些原本遥远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秦人那种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而且,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自然,没有过多拗口的文言词汇堆砌,即便是一些需要解释的专业术语,也处理得非常巧妙,往往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就解释清楚了。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更像是在听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者,在温暖的壁炉旁,娓娓道来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往事,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好几个章节。

评分

这本书的图文配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插图的选择和编排。那些高质量的考古发现照片,比如出土的陶器、兵器,以及按比例绘制的复原图,都清晰锐利,细节丰富。更重要的是,这些图像不是简单地作为文字的附属品存在,而是真正参与到叙事中去的。比如,当提到某种军事部署或城池结构时,总能立刻在旁边找到一张精确标注的示意图,让你瞬间就能在脑海中构建出当时的场景,避免了文字描述带来的空间想象困难。这种图文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和读者的理解深度,使得那些复杂的历史地理概念也变得一目了然,非常适合需要快速建立空间感和具象化认知的新手读者。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挑,封面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立刻就给人一种“这是本有分量的书”的感觉。特别是那个烫金的标题字体,在灯光下微微闪烁,很有历史的厚重感,但又不失现代设计的精致。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值得称赞,不是那种亮得刺眼的铜版纸,而是略微偏米黄的道林纸,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累。装订工艺看起来非常结实,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担心散页。装帧的细节处理得特别到位,比如书脊上的装饰性纹路,虽然只是简单的线条组合,却隐约让人联想到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透露着一种克制的古典美。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都提供了一种非常愉悦的阅读体验,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觉得整个书房的文化氛围都提升了不少。这种对实体书制作的用心,现在很多出版物里已经很难得见到了,让人非常欣赏。

评分

读完之后,我感觉最深刻的不是那些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而是作者对社会结构和底层民众生活状态的关注。很多关于秦朝的论述,焦点往往集中在焚书坑儒或者万里长城这类宏大叙事上,但这本书却花了相当篇幅去描绘普通农民、工匠甚至是戍边士兵的生活境遇。通过对法律条文、赋税记录的细致分析,作者勾勒出了一个高效运转但又压力巨大的社会机器的侧面。这种“自下而上”的视角,让人对秦朝的“严苛”有了更立体、更人性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黑白评价。它让我意识到,任何伟大的制度背后,都是由无数个具体而微的个体共同支撑和承受的,这种对历史细微之处的洞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史学功力和人文关怀。

评分

商品很不错的,里面图片很美

评分

非常清楚的地图

评分

秦啊 不错 地图上的中国历史系列 非常权威与全面 不愧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的 非常给力 不知道为啥后面隋代之后的怎么不出了 出版的话一网打尽就更好了 出版社千万别停下来 这样一整个系列的就完美了

评分

书不错,比别的网站便宜几块

评分

买来给小朋友丰富历史知识的!

评分

给孩子买的,质量不错

评分

给孩子买的,质量不错

评分

是地图?哈哈,还以为是书哪。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