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体育游戏集趣味性和竞技性于一体,具有锻炼价值,在日常体育活动中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新编大众趣味体育竞赛游戏》由体育工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改编、创编而成。书中多选游戏,设计科学合理,形式新颖,具有时代特征。图文并茂,面向大众,难易得当,有比较强的实践性,易于操作。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径赛
1.时代列车
2.同心协力手扶两杆
3.往返旋风接力跑
4.100米或200米积分跑
5.四距离折返跑
6.插红旗(个人)
7.插红旗迎面接力
8.夹球跳迎面接力
9.集体夹球跑
10.腋下夹球,运球接力
11.软式排球垫球迎面接力
12.青蛙跳井接力
13.障碍跑
14.跳绳踢毽
15.起立卧倒接力跑
16.集体移动障碍过河
17.齐心协力
18.骑自行车过障碍
19.呼啦圈接力赛
20.南水北调
21.20米双腿连跳
22.两人抬球人筐
23.往返蛇形赶球接力
24.协力齐心
25.30米托球、运球往返跑
26.春种秋收
27.庆丰收
28.50米障碍运球跑
29.60米折返技能接力跑(银行)
30.颠乒乓球走
31.曲线托球跑
32.托盘跑
33.负重跑
34.摸石头过河
35.袋鼠跳
36.滚轮过障
37.推轮胎
38.战地救护头部包扎
39.战地救护腿部包扎
40.打算盘
41.点钞
42.提灭火器
43.两人两节水龙带连接
44.一人两节水龙带连接
45.两人三节水龙带连接
46.干粉灭火器灭油火
第2章 田赛
1.乒乓球拍击球击准
2.打球人筐
3.夹乒乓球
4.羽毛球掷远
5.羽毛球掷准
6.网球拍击球击准
7.网球击飞盘
8.斜坡击球人巢
9.快乐门球
10.快乐高尔夫
11.地滚球击瓶
12.反弹球人盒
13.夹包人盆
14.平锅颠球
15.圈圈连着你和我
16.筒筒相接
17.象限跳
18.夹球象限跳
19.毽来好运
20.套圈
21.挥锹投石
22.钓大鱼
23.钓鱼
24.转“棍子”
25.拉健力筋
26.拾贝
27.协力同心
第3章 球类
1.原地拍球比赛
2.连续罚球
3.三分球远投
4.五点投篮
5.障碍上篮
6.曲线运球接力
7.集体篮球运球障碍接力
8.足球射门(一)
第4章 家庭亲子
第5章 拓展
第6章 残疾人
第7章 沙滩
第8章 民间民俗
前言/序言
2008年盛世奥运会和残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使京城和国人品味到精品大餐,同时,也为我们展现生动的“体育强国梦”。体育强国不能只靠争金夺银,金牌第一代表不了你是体育强国,只有全民族整体体育素质和广大民众身体素质提高,使得人人具有健康的体魄才行。因此,尽快转变观念,提升新的理念,在提高全民族和大众体质上下功夫才是硬道理。
随着我国体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大众体育的迅速发展,体育游戏这一健身效果好、趣味性强、易于开展的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颇受广大民众喜爱,也是从事群众体育工作者推崇的一种健身运动形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工作强度的逐步降低,如今人们突然感到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有了更强烈的运动和娱乐欲望,慢慢地意识到,参加各类活动或者各种形式的运动会,在积极的竞赛中,在与人际交往中,能够很好地沟通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地增进同仁之间相互友爱、激发团结向上的感情。同时还能使年轻人或老年人在交往与接触中,加深友谊,彼此更亲密,增进人与人间的和谐,家庭中的和睦。对于单位来说,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广大残疾人朋友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物质生活质量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他们与健全人群同样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生活,渴望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也就成为残疾人朋友的迫切需求。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人们纷纷走出去,去登山,去江河、去湖海、去沙滩……
本书是在《大众趣味体育竞赛游戏》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锻炼的新需求,在普及性、趣味性、集体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做了必要的补充和修订。本书既保留了前书的精华部分,又依据残疾人项目的特点,以及新兴的户外沙滩项目做了补充与创编,使全书更加臻于完善。
新编大众趣味体育竞赛游戏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评分
☆☆☆☆☆
还是比较实用的一本书,就是游戏内容不很创新
评分
☆☆☆☆☆
主要著作:《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07年修订版改为《冷眼向洋书系》单行本,资中筠撰写部分更名为《二十世纪的美国》)、《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2006年修订版更名《财富的归宿》)、《资中筠集》(学术论文选集)等。
评分
☆☆☆☆☆
本书是陈丹青近年来接受采访或与人对谈所整理出的文字,精心挑选后结而成集,书名“谈话的泥沼”似乎暗喻了交流的不可能,书中的部分篇章也刻意保留了这种媒体狂欢与个人表达之间的谈话困境,这种陷入“泥沼”的状况本身值得深思,另一方面,书中的大部分篇章则反映了在去除媒体预设立场之后,交流的可能与必要,比如陈丹青与王安忆的对谈,两人的思想和学识互相激发与阐释,读来很有收获,这是一本有内容的对话录,同时也是对对话本身的思考。
评分
☆☆☆☆☆
评分
☆☆☆☆☆
资深学者,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原所长。1930年生于上海,祖籍湖南耒阳。1947年毕业于天津耀华中学,考入燕京大学,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参与创办《美国研究》杂志与中华美国学会,曾任杂志主编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创办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并任第一、二届会长。1996年从社科院美国所退休,仍继续著述,并应邀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专业为国际政治与美国研究,旁涉中西历史文化,近年来关注中国现代化问题,撰有大量随笔、杂文,并翻译英、法文学著作多种。
评分
☆☆☆☆☆
评分
☆☆☆☆☆
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