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米里领导设计局研制成功了重型直升机米-6,1959年投入批生产。米—6的研制成功是前苏联直升机制造业的一个巨大飞跃。同米— 1相比,米—6在许多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第一,由涡轴发动机取代了以前的活塞发动机,并且由双发取代了以前的单发。第二,直升机的起飞重量比米— 1增大16倍,达到42吨。在60年代中期以前,米—6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单旋翼直升机。第三,其飞行时速首次超过300千米。
评分1962年12月,联合国家验收试验成功结束。GK NII VVS在报告中称:“米-6运输和军用运输直升机装备有两个D1960年9月5日,由试飞员N.V.利欧申领衔的机组驾驶早期型号的米-6型机进行了自动模式的试飞。该架飞机的生产编号缩写为0104V,可能的编号为9680104V或0030104V(参见下文中的制造编号体系),但无法具体确定是哪一架飞机。在该机减慢速度以小角度滑翔降落时,左舷的发动机突然加大油门,这导致发动机立刻停车。利欧申努力减小飞机的垂直速度,并成功使飞机以翻滚方式垂直着陆。在降落过程中,飞机前轮撞到山丘折断,在完全停止前又机头着地,并向前滑行了90米(300英尺)。在撞击瞬间,油箱中的航油溅到了发动机上,导致飞机起火,所幸的是机场地面人员迅速赶到事故地点,扑灭了刚刚燃起的大火。15天后,利欧申在驾驶另一个生产批次(生产编号为0205)的米-6型机时,首次按预定计划以自动驾驶模式试降。这次尝试同样以事故告终。直升机尾部的后保险杠和主轮先着地。在机头落下时,主转子的三个叶片卡住了尾桁,造成尾桁损毁。在每次发生类似事件后,都会依据事故原因对直升机进行改进,或是对飞行手册进行修订。
评分书不错,送货也挺快的
评分此后又进行了多次测试飞行。例如,在9月5日发生事故之后,有关部门10月对D-25V发动机进行了测试,以检查D-25V在飞行过程中油门突然增大和空中停车的风险。同年11月~12月,进行了旨在确定主转子叶片圆柱体旋转平面一致性的测试。1961年1月,在莫斯科以东约30千米(18.5英里)的契卡洛夫空军基地的瓦列里·P.契卡洛夫苏联空军国家研究院再次进行了自动驾驶降落试验。11月底前完成了外部吊索系统测试,其中包括货物的紧急投送。测试是在莫斯科以东的扎克哈科夫和熊湖上方进行的。1962年6月~7月,在用新型9级压缩机代替原来的8级压缩机后,又对D-25V发动机进行了测试。
评分听别人推荐的好书,努力学习中.
评分看看
评分从米—6开始一直到2012年,米里设计局在重型和超重型直升机研制方面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以后研制成功的米-10,最大起飞重量达到43.7吨。60年代末研制的横列式双旋翼直升机米12,米12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05吨。有效载重4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装有涡轴发动机的米-8直升机,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的直升机,共有百多种改型,生产万余架,销往世界四十多个国家。这是前苏联直升机制造业的又一个奇迹。米里领导研制的最后一个型号是战斗直升机米—24A。60年代中期,在前苏联,米里第一个提出了战斗直升机的设想。这一设想一提出来,就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直升机速度那么慢、防护又那么差,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是根本无法生存的。让直升机上战场作战,简直是冒险家的幻想。米里不理会那一套,默默地进行方案论证,踏踏实实地进行技术储备。他们用米—4直升机挂上机枪、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进行试验,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米里提出了研制一种既能对地作战,又能运送一个作战小分队的战斗运输直升机的研制方案,得到了当时苏联国防部的全力支持。
评分1957年米里领导设计局研制成功了重型直升机米-6,1959年投入批生产。米—6的研制成功是前苏联直升机制造业的一个巨大飞跃。同米— 1相比,米—6在许多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第一,由涡轴发动机取代了以前的活塞发动机,并且由双发取代了以前的单发。第二,直升机的起飞重量比米— 1增大16倍,达到42吨。在60年代中期以前,米—6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单旋翼直升机。第三,其飞行时速首次超过300千米。
评分1960年9月5日,由试飞员N.V.利欧申领衔的机组驾驶早期型号的米-6型机进行了自动模式的试飞。该架飞机的生产编号缩写为0104V,可能的编号为9680104V或0030104V(参见下文中的制造编号体系),但无法具体确定是哪一架飞机。在该机减慢速度以小角度滑翔降落时,左舷的发动机突然加大油门,这导致发动机立刻停车。利欧申努力减小飞机的垂直速度,并成功使飞机以翻滚方式垂直着陆。在降落过程中,飞机前轮撞到山丘折断,在完全停止前又机头着地,并向前滑行了90米(300英尺)。在撞击瞬间,油箱中的航油溅到了发动机上,导致飞机起火,所幸的是机场地面人员迅速赶到事故地点,扑灭了刚刚燃起的大火。15天后,利欧申在驾驶另一个生产批次(生产编号为0205)的米-6型机时,首次按预定计划以自动驾驶模式试降。这次尝试同样以事故告终。直升机尾部的后保险杠和主轮先着地。在机头落下时,主转子的三个叶片卡住了尾桁,造成尾桁损毁。在每次发生类似事件后,都会依据事故原因对直升机进行改进,或是对飞行手册进行修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