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4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10·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清末中華民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由大傢寫給大傢的作品】——《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清末中華民國/講談社·中國的曆史10》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曆史”係列“清末中華民國”一捲,由日本學界該研究領域內的代錶學者菊池秀明撰寫,是一本“由大傢寫給大傢”的作品。
【深入社會基層的視角,理解近代中國的開端】——《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清末中華民國/講談社·中國的曆史10》是一位日本學者對清末以來到進入全麵抗日戰爭之前中國曆史的觀察。作者沒有拘泥於對現成的曆史文獻資料的搜集和爬梳,同許多中國學者一樣,多次深入中國內地進行深入調查,同當地民眾交談,親自把握的口述史料,從社會的基層瞭解和探索近代中國的追求。
【以日本學者的全新眼光重新解讀中國曆史】——日本因其與中國地緣臨近的關係和悠久的文化交流曆史,對中國曆史瞭解較早且相當深入。無論是在宏觀框架還是具體史實上,這套書都為我們重新理解自己的曆史提供瞭一個嶄新的視角。
【關於套書】AHistoryofChina講談社·中國的曆史(十捲)
曆時五年,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理想國傾情推齣“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曆史”(十捲本)
十位作者均為日本一流學者:九州大學教授宮本一夫、東京大學教授平勢隆郎、學習院大學教授鶴間和幸、京都大學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學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學教授氣賀澤保規、東京大學教授小島毅、京都大學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學教授上田信、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菊池秀明
十位國內一流學者作序推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宏、武漢大學教授羅運環、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黎虎、北京大學教授閻步剋、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北京大學教授鄧小南、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步平共同推薦
圖文並茂,印刷精美,深入淺齣,觀點新穎
《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清末中華民國/講談社·中國的曆史10》是日本講談社“中國曆史”係列“清末 中華民國”一捲。
《中國的曆史》為日本講談社百周年獻禮之作,是日本曆史學傢寫給大眾的中國通史讀本。叢書自上古到近代,內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為日本該領域的代錶性學者,作品大多構思巧妙,寫法輕鬆,觀點新穎,富於洞見,但同時又吸取瞭近些年來的諸多學術成果,利用瞭最新齣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讀性與嚴肅性兼備的重磅曆史佳作。
《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清末中華民國/講談社·中國的曆史10》作者將19世紀中葉到1936年為止作為一個時代進行敘述,把此階段的曆史歸結為“復興中華的嘗試”。作者指齣,中國存在地方文化的差異與聯係,嘗試“以南方邊地吹來的新時代之風的視角”來重新認識這一時代。他認為,洪秀全、孫中山以及後繼者蔣介石等本書中的齣場人物,皆以南方邊地為齣發點,後來北伐作戰。從南方農村根據地興起的毛澤東的邊區革命也是朝著黃土高原的延安一路撒下瞭新時代的種子。雖然全書基本上還是以政治史的敘述為主要綫索,但作者仍注意到對文化予以特彆的關注,用較多的筆墨描寫瞭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為我們理解中國近代史提供瞭一個新的讀本。
菊池秀明,1961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縣。就讀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東京大學大學院,文學博士。曾任中部大學國際關係學部講師、助理教授、國際基督教大學副教授,現任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研究方嚮為中國近代史。重視田野調查,並廣泛收集各領域文獻,主要著作有:《廣西移民社會與太平天國(正文篇、史料篇)》(風響社)、《太平天國與曆史學——客傢民族主義的背景》(《岩波講座·世界曆史 20 亞洲的“近代”》,岩波書店)、《從太平天國看異文化接受》(世界史手冊65,山川齣版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於文化傳統和學術傳統不同,西洋人、東洋人觀察中國曆史的角度和興趣、重點也不同;在國際中國史研究中,日本學者有獨特的優勢,形成瞭自己學術風格和學術傳統。
——清華大學教授 張國剛
★本套叢書圖文並茂,雅俗共賞,可讀性強。說其雅,指具有學術性;說其俗,娓娓道來,活潑通俗。也就是說,不僅適閤大眾的口味,相關學者也會感興趣。全書比較集中地融入瞭其長期以來的主要學術成就。同時,也吸收瞭日本學界以及中國等學者相關重要的學術成果。
——武漢大學教授 羅運環
推薦序 中文版自序
序 章 南來之風——來自邊地的復興中華的嘗試
第一章 “南來之風”的興起——太平天國運動與列強
洪秀全對基督教的接受與拜上帝會/太平天國起義與攻占南京/地上天國的現實與湘軍的登場/天京事變與第二次鴉片戰爭/《資政新篇》與太平天國的滅亡
第二章 動蕩的中華世界——洋務運動與甲午戰爭
洋務派的登場與近代化産業/“中體西用”論的理想與現實/“邊境危機”與中法戰爭/圍繞琉球與朝鮮李朝的日清關係/日清戰爭與馬關條約
第三章 民族主義的誕生——戊戌變法與義和團
列強瓜分中國與變法派的登場/變法運動與戊戌變法/反基督教事件和義和團的齣現/北京的義和團與清朝、列強/另一個義和團:中國人移民問題與抵製美貨運動
第四章 大清帝國的黃昏——末代皇帝與辛亥革命
清末中國人留學日本和日俄戰爭/孫文的齣現和日本/革命派的成長與中國同盟會/尋求救國之路/清帝國的黃昏與辛亥革命
第五章 “民國”的考驗——袁世凱政權與日本
中華民國的成立和臨時約法/二次革命與袁世凱政權/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二十一條”要求/袁世凱復闢帝製與日本/護國運動和軍閥混戰拉開帷幕
第六章 青年的季節——五四運動與馬剋思主義
《新青年》和北京大學/魯迅和文學革命/巴黎和會與五四運動/接納馬剋思主義和成立中國共産黨
第七章 革命尚未成功——第一次國共閤作與北伐
華盛頓體製與孫中山的革命方針/第一次國共閤作與蔣介石/《無花的薔薇》與北伐開始/北伐戰爭與湖南農民運動/四一二政變與國共閤作破裂
第八章 內憂與外患之中
——南京國民政府與九一八事變
重興北伐與齣兵山東/北伐成功與南京國民政府/毛澤東的山區革命和圍剿/九一八事變和末代皇帝
第九章 築起抗日長城
——“滿洲國”與長徵、西安事變
“滿洲國”的成立與現實/安內攘外與長徵的開始/高漲的抗日情緒/西安事變與張學良
第十章 邊境的街道和人們——香港、颱灣和上海
異文化的窗口香港和上海/颱灣與日本型近代的走嚮/大革命時期的上海與香港/尾聲·魯迅的遺言與日本人
附錄
主要人物略傳
曆史關鍵詞解說
參考文獻
曆史年錶
序章
南來之風
——來自邊地的復興中華的嘗試
近代日本與中國 本書旨在敘說中國的近代曆史,筆者想以一個設問作為開端。看到本書的人們,對書名中的“近代”一詞會産生何種印象?
多數日本人對“近代”(modern)這一詞匯的印象通常是正麵的。比如,它可以讓日本人聯想到明治時代的流行語“文明開化”,聯想到那些身著西裝披頭散發的形象,鐵道、磚瓦造的歐式建築,乃至醫療技術的進步與學校等等。近代日本對歐洲文明的引進與資本主義化的嘗試為日本人帶來瞭富裕和舒適的生活。
那麼本書所敘說的中國又是何種境況呢?漢語裏,至少在迴顧中國曆史時,“近代”一詞往往伴隨著沉重、消極的印象。因為,對中國曆史來說,近代是一個屢受外國侵略、國傢民族麵臨存亡危機的時代。
比如中國現行的改革開放政策的雛形,最早提齣於1975年。當時的周恩來總理提齣瞭“四個現代化”的口號,而未采用“近代”一詞。其最直接的理由是依據中國官方的時代劃分法,即從鴉片戰爭至1919年五四運動為近代史,其後為現代史。而由這種劃分就可見,近代史對中國人來說首先是屈辱的曆史、是抵抗侵略的曆史。
21世紀的今天,中國終於可以一洗近代以來所飽嘗的屈辱。鴉片戰爭後淪為英國殖民地長達一百五十六年之久的香港於1997年迴歸中國,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就如曾經的東京奧運會之於日本一樣,成為中國人切身感到新時代來臨的紀念碑。
誠然,對過去的清算決非一日之功,至少於現在的中國,其過程還未完結。2001年圍繞美化日本侵略行為內容而再度引起關注的教科書問題,2003年於西安、2005年於中國各地發生的反日遊行等,這種不時趨於緊張的日中關係揭示瞭苦難的近代史在今天仍然是大多數中國人所共有的“負麵的記憶”。
相反的兩個中國近代史 本書所敘說的中國近代史具體指從鴉片戰爭後的19世紀中期到中日戰爭開始前的1936年。這一時期的特徵若以一言蔽之,可以用“復興中華的嘗試”來概括。但是如何評價這一嘗試,中國史學傢們的意見一直都不統一。其原因首先要從現代中國數十年來的政治激蕩中尋求。
日本真正開始中國近代史研究緣起於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當時被稱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政權的誕生給予瞭一直輕視中國、不願正視侵略事實的日本人以沉重打擊。於是日本人試圖從中國的近代史中發現一種可能性,即與經受瞭1945年戰敗挫摺的日本不同的“近代”。
在此背景下開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重點放在瞭闡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上。特彆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研究是在當時日本批判冷戰體製下軍國主義的復活與推動社會民主化這一政治課題之下開展的。
但是這些研究大多偏重於與中國共産黨相關的革命運動史,往往帶有以“對革命作齣貢獻,或反對革命”為善惡標準的成見,並不注重實證性的分析。另外,由於中日到1972年纔恢復邦交,此前的中國對日本來說就仿佛是“從未見麵的戀人”,是一種隱藏於麵紗之下的神秘存在。因此當時的中國近代史研究也難免流於背離中國社會實際情況的理念性的研究。
1978年開始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與中日交流的正式啓動為中國近代史研究帶瞭巨大變化。隨著1957年“反右”鬥爭以及“文革”對知識分子迫害等中國現代史的曆史問題被公開研究和討論,以革命勝利為頂點的曆史範式受到瞭極大震撼。進而,親眼目睹瞭中國社會“落後”實景的日本人,早已不再把中國視為日本應該學習的近代化的榜樣,而是普遍認識到中國隻是一個極其普通的發展中國傢。
在這種現實麵前,多數日本人眼裏的中國不再是革命帶來的新社會,而是革命之後依然傳承下來的、帶有傳統特質的社會。另外,由於日本人已然可以長期留在中國進行深入觀察和研究,所以,特彆是近代史領域裏,齣現瞭許多運用瞭日本所不能見的新史料的研究成果。但是,即便這種重新勾畫中國近代曆史景象的嘗試,現在看來也仍然存在諸多局限性。這些嘗試從反對既往的主流的農村革命史齣發,把重點從革命與農村轉移到瞭改革史與都市史的研究之上。誠然,諸多曆史事實得到瞭厘清,但其結果也不外乎是填補瞭這方麵研究的空白而已。如果苛刻地說,這些不過是毛澤東革命路綫轉換到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綫這一政治局勢的變化反映到中國近代史研究的結果。
更為重要的問題是,這些嘗試針對單個的曆史積纍瞭大量研究成果,但卻沒有提齣一個取代以往革命範式的總括性的曆史框架。這也是當今所有學術領域的共通問題,由於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專門領域的過分細化,因此很難産生能夠概括這些領域的具有遠見的結論。
南方邊地吹來的新時代之風 在本書寫作過程中的2003年10月,紐約傳來瞭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女士亡故的消息,享年106歲。繼張學良在2001年病逝至此,本書所涉及的中國近代史上的主要登場人物均已離世。
時隔半個世紀,張學良在1990年接受NHK的采訪中,以精神煥發的麵貌再次齣現在大眾麵前,呼籲日本年輕人瞭解中日之間的不幸曆史,這一影像至今依然令我們記憶猶新。在中國雖有“蓋棺定論”的說法,但最後的當事人張宋二人的逝世,也正提示我們從現在開始冷靜評價這個時代的重要性。
那麼如何來描述中國的近代史呢?本書想做一個嘗試,即以南方邊地吹來的新時代之風的視角,來剪影這一時代。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國民革命以及中國共産黨的革命運動,都興起自南方大地,而後嚮北發展。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運動等改革運動以及新思想、新文化的接受與創造,亦多由南省齣身的人物擔任骨乾,或以在此時代發展起來的南方邊地城市作為其衍生發展的舞颱。
眾所周知,擁有廣闊土地的中國,其南北是截然不同的社會。南方為水稻種植區,人們以大米為糧;北方則以小麥、麵食為主。而代錶北方的北京方言與香港、廣州人所講的廣東方言更互不相通,猶如兩國語言。延伸到地平綫的平原地區、被乾燥的黃土地所覆蓋的華北大陸,與山川河流密布、地形高低起伏、臨海與外國相通的開放的華南地區,遑論風景,甚至人們的生活習慣與思維方式也各自相異。或許也可以說兩地人的價值觀是不同的。
從本係列其他各捲的敘述中可知,近代以前,中國曆史上的新風氣往往興起於北部邊境。中華文明每遭遇動蕩時期,總是通過吸收周邊世界煥發的能量實現復興與擴張,從而得以保住延續數韆年的命脈。但是,承擔這一使命的是從北方進入的各遊牧民族,而外部對中國的文化刺激也大多是經由內陸的貿易通道(絲綢之路)所帶來的。
當然,這種情況因濛古時代的海上貿易以及大航海時代後的世界一體化而不斷發生著變化。但是,宣告新時代的南來之風從真正意義上席捲中國大地,可以說是從本書所論及的近代開始的。洪秀全、孫文以及其後繼者蔣介石等本書中的齣場人物,皆以南方邊地為齣發點,傾注熱情於被稱為“北伐”的北上作戰。而從南方農村根據地興起的毛澤東的邊區革命也是朝著黃土高原的延安一路撒下瞭新時代的種子。由此可見,近代中國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從南方開始復興之路的時代。
以下就讓我們來看一看這與南來之風一起開始的復興中華的嘗試與苦難的一幕一幕。麵對包括日本在內的列強的侵略,從不斷的挫摺與失敗之中,如同鳳凰般涅槃的中國,無疑為生活在不透明的時代的我們帶來瞭勇氣。
……
推薦序——步平
這本書是一位日本學者對自清末以來到進入全麵抗日戰爭之前中國曆史的觀察。關於這一階段的曆史,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相當多,國外也有許多學者在關注,而這本書及其作者的特色在哪裏呢?
首先,這本書的作者菊池秀明先生是研究中國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為數不多的外國學者。而作為外國學者的菊池先生,在研究太平天國這一問題的時候,並沒有拘泥於對現成的曆史文獻資料的搜集和爬梳,而是同中國的學者一樣,曾多次深入太平天國運動的發生地——廣西,同當地的民眾接觸,談話、喝酒、交朋友,親自把握生動的第一手的口述史料。我曾多次聽菊池先生介紹他在太平天國發生地的實地考察活動,對他滿懷深情地迴憶與當地民眾交往過程時的錶情記憶猶新。這樣的經曆使他能夠建立起對中國曆史發展的獨特認識。所以,這本書將其敘述的、從鴉片戰爭後的19世紀中期到中日戰爭開始前的1936年的曆史歸結為“復興中華的嘗試”。從近代中國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和國傢富強、人民富裕的意義上看,這一歸納不無道理。研究中國曆史的外國學者並不少見,但能夠深入中國內地進行深入調查,並能夠從社會的基層瞭解和理解近代中國追求的外國學者則不是很多,菊池秀明先生是其中之一。
作者在本書的開頭提齣瞭一個頗有意思的論斷,那就是:“近代以前,中國曆史上的新風氣往往興起於北部邊境……承擔這一使命的是從北方進入的各遊牧民族”,而“宣告新時代的南來之風從真正意義上席捲中國大地,可以說是從本書所論及的近代開始的”。所以,他發現“洪秀全、孫文以及其後繼者蔣介石等本書中的齣場人物,皆以南方邊地為齣發點”,“而從南方農村根據地興起的毛澤東的邊區革命也是朝著黃土高原的延安一路撒下瞭新時代的種子”,所以認為“近代中國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從南方開始復興之路的時代”,因此他也“想做一個嘗試,即以南方邊地吹來的新時代之風的視角,來剪影這一時代。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國民革命以及中國共産黨的革命運動,都興起自南方大地,而後嚮北發展。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運動等改革運動以及新思想、新文化的接受與創造,亦多由南省齣身的人物擔任骨乾,或以在此時代發展起來的南方邊地城市作為其衍生發展的舞颱”。地方文化的差異與聯係,是文化史研究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之一。而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地域遼闊、文化特徵復雜的國傢來說,是否可以以“南方”與“北方”加以區分呢?讀者不妨對作者的這一論斷進行評價。
其次,這本書盡管照顧到瞭中國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麵,但基本還是以政治史的敘述作為主要綫索。然而,正是在政治史的敘述上,中國與外國學者,特彆是有意無意地以西方為中心思考問題的學者在認識上往往有相當大的差異。而本書作者因為一方麵可能是齣身於東亞,另一方麵也可能與其研究中國曆史的背景有關,所以並沒有完全依照某些西方研究中國近代史學者的敘述模式。針對具體問題,作者往往提齣瞭自己的看法,而這些看法在某種程度上更接近於中國學者的認識,當然也帶有日本學者立場的印記。不過,對於近年來重視曆史認識跨越國境的學術界來說,這種看法也許距離曆史更近一些。
就以清末中國在西方列強的壓迫下進行的改革活動來說,當時的許多有識之士皆以日本明治維新的改革為楷模,期待中國的“改製”與“變革”,中國的洋務派曾提齣“中體西用”的口號,有人認為那相當於幕府末期日本提齣的“和魂洋纔”,將當時中國改革的努力比擬於日本的明治維新。而作者認為“曆史上的近代化,並不意味著就是明治時期日本選擇的‘西洋化’”,他認為需要注意的是:“洋務派體現齣的保守主義傾嚮,給洋務運動帶來瞭日本明治維新無法想象的睏難。”
但是,作者也坦率地指齣:盡管當時的中國留學生們熱衷於學習日本,甚至在日俄戰爭中支持日本,但是“日本人反應冷淡傲慢,很多留學生因此受到傷害”。所以發生瞭“留學生來的時候是親日派,迴國的時候是反日派”的現象。他還特彆指齣瞭錶麵上自稱為孫文的朋友、對孫文的革命活動予以支持的一部分人,其“意圖在於利用他(孫文)侵略大陸”。
第三,作者在全書的敘述中,對文化予以特彆的關注,用較多的筆墨描寫瞭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包括與日本有密切聯係的中國對馬剋思主義的接納。而作者尤其重視在推動中日文化交流中起到瞭特殊作用的那些人,特彆是魯迅,這是本書的一大特點。
眾所周知,魯迅有過留學日本的經曆,一方麵受到指導教授藤野嚴九郎的悉心教導,終生都尊敬藤野先生。魯迅迴國後在從事文學創作與文化戰綫的鬥爭時,又得到瞭日本人內山完造的幫助。所以他認為,“日本人的長處是對一件事情名副其實地拼命,就是那種認真勁兒。我承認他們最近有些相反的舉動,但是必須承認他們的認真。中國可以排斥日本的一切東西,但是不能排斥日本人認真的優點。不管發生什麼事,必須學習這一點”。這的確是一針見血的認識。但是,作者也不吝筆墨地描寫魯迅強烈批評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與侵略者進行不懈鬥爭的精神。
正是在這樣的描寫後,作者提齣:“21世紀的日本將和中國保持什麼樣的關係?會像本書中所描寫的一百年前的日本那樣,對迅速成長的中國感到威脅並敵視它嗎?還是能和不隨波逐流、加深與中國人交流的那些日本人一樣,拼命地認真地從平等的角度去構築兩者的關係呢?瞭解日本和中國的曆史,從中學習,不拘泥於任何偏見和既成的觀念,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真實的中國——我們麵臨著許多的課題要解決,而中國確實是一個充滿瞭魅力的社會。”我想,這也是對所有日本人提齣的應思考的問題吧!而對於中國的讀者來說,瞭解這樣的日本學者的曆史認識,也是很有意義的吧。
綜上所述,我覺得作為中國的讀者,讀一讀日本學者關於這一段在我們看來似乎是“耳熟能詳”的曆史的描述,還是很有啓示的。
最後,作為曆史學者,我對書中經常齣現的“以古喻今”或“藉古諷(頌)今”的寫法則有些不同的看法。當然,研究曆史的目的並非就事論事,曆史研究的鑒今意義當然也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曆史與現實並非簡單的重復或輪迴,其藉鑒的意義也並非那樣直接。曆史學者的責任,第一是要將曆史上發生的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第二是從中思考對將來有益的經驗與教訓,第三則是將諸多的曆史現象提升到曆史哲學的高度加以分析。如此看來,對曆史與現實的關係,不妨思考得更謹慎一些。
步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1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10·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清末中華民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杉山的這兩部書一起讀,此前已藉閱或大緻瞭解,而今購得:看看日本學者視域之中的濛古帝國和大元王朝,究竟是怎樣的。
評分在讀外國人寫的曆史之前,我們應該瞭解到的第一點便是,他們和我們接收過的曆史觀教育是不同的。這一點不管是對於《劍橋中國史》還是《講談社·中國的曆史》都是相同的。而不同的曆史觀下,很自然的便會産生齣對曆史不同的理解。而我們在讀任何一部書籍的時候,都不宜將其理解為所謂的“正史”,或者說是“真實的曆史”。
評分昨天晚上訂貨今天送到,神速。書質量很好,很輕,尺寸拿在手裏正閤適,從外國人眼中看中國曆史,彆有一番風味。
評分還是很好的書非常不錯呢!!!!!
評分講談社中國曆史係列叢書。
評分很好,在京東購物的感覺太好瞭,足不齣戶就能買到閤適的東西,快遞小哥也很贊
評分包裝完好,送貨速度很快。
評分用外國人的視野去瞭解我們熟悉的曆史,讀起來又是一方天地
評分趁著活動入手這套書。講談社《中國的曆史》這套書籍,內容豐富,裝幀精美。剛開始讀《隋唐時代:絢爛的世界帝國》,從讀的部分可以看齣很多新見解,繼續閱讀,從中汲取新東西。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10·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清末中華民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