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型谚语类辞典《中国谚语大辞典》等书,获得了较好的市场效益,市场认可度较高。《常用谚语辞典》是继《中国谚语大辞典》之后,上海辞书社推出的“常用语文工具书系列”之一种,以“汉语俗语语料数据库”为依托,由《中国谚语大辞典》的作者——中国语汇学温端政与其团队创作。编写者均为多年从事语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既有专业的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词典编纂实践经验,很好地保证了本书的专业水准。《常用谚语辞典》以常用语目为主条,不立副条,与同类辞典相比,扩大了收词量,内容丰富。《常用谚语辞典》释义严谨,引例丰赡,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提高读者的阅读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作用。本书可以满足中等文化水平读者的需要,是一本学术性、规范性与实用性兼备的语文工具书。
……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指要珍惜大好时光,不可虚度青春年华。〔例〕[末云]将酒来。[生云]赐饭足矣,小人酒上不明。[末云]不吃酒不是斯文。岂不闻~,今人不饮酒,古人安在哉!(元·史樟《庄周梦》二折)
〔白日无谈人,谈人则害生;昏夜无说鬼,说鬼则怪至〕害:祸患。怪:迷信指鬼、妖或怪异之事。白天不要议论别人的是非,否则会惹出是非;夜晚不要谈论鬼怪,谈论鬼怪就会生怪事。指不要随便谈论别人的长短,不要闲聊鬼怪的话题。〔例〕《龙城录》引谚语:“~。”《全唐诗》集末卷收载。(清·翟灏《通俗编》卷一九“神鬼”)
〔白天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指自己没有做亏对良心的事情,什么时候都不怕有人来找麻烦。〔例〕黎先生,请安静一点。俗话说:~。(陈登科《赤龙与丹凤》一部一三)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白头:白发,指相识多年的人。盖:车盖。倾盖:路上相逢,停下车说话,车盖稍微倾斜。相识多年的人并不知心,就像新交一样;路上偶然相逢,志趣相投,就如同老朋友一样。指朋友相交,贵在知心。〔例〕谚曰:“有~。”何则?知与不知也。司马贞索隐:“服虔云:‘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头,犹如新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百病从脚起〕许多病是从脚上产生的。指脚的保护对健康很重要。〔例〕昔人以夜卧不覆首为致寿之原,取其夜气之不郁蒸。又有“~”之说,盖涌泉穴与心相通,风最易入,故养生家皆慎之。(清·梁章钜《归田琐记·禀赋不同》)
〔百动不如一静〕不适当的话,多说不如不说;做事情没把握时,盲目行动不如冷静观望。〔例〕你去了,我又寻思,~的。叫他弄到官儿手里,没等见官,那差人先说你掘了银钱,掯你一个够。(《醒世姻缘传》三四回)
〔百货中百客〕中:中意,合乎要求。指各种货物都有它的买主。〔例〕我倒认为这样挺好,~嘛!各取其所需。(程乃珊《风流人物》一〇)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爵禄,何处买青春〕金:金子,古代也指铜,泛指货币。花大价钱可以买骏马,可以得到漂亮女人和官爵,但是却无处去买回失去的青春时光。指青春时光极其宝贵。〔例〕谚云:“~?”岂惟无处购买,邓氏铜山,郭家金穴,愈有以障繄青春之路俾无由达于其境也。(李大钊《青春》)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樵(qiáo):柴。籴(dí):买入(粮食)。不从百里之外贩柴,不从千里之外贩粮食。指长途贩卖柴、粮的成本高,无利可图。〔例〕谚曰:“~。”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德者,人物之谓也。(《史记·货殖列传》)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相隔百里风俗就不同,相隔千里民情就不一样。指各地的民风习俗互不相同。〔例〕应邵撰序云:风者,天气有寒暖,地形有险易,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俗者,含血之类,象之而生。~。(《太平御览》卷六二引《风俗通》)
〔百年眷属三生定,千里姻缘一线牵〕眷属:家眷,这里指夫妻。三生:佛教语,指前生、今生、来生。旧指人的婚姻是前世命里注定的,即使远隔千里也会走到一起。〔例〕[贴]娘娘,许官人在此。[旦]如此,何不早说?[旦上]~。许官人万福。[生]小姐拜揖。(清·方成培《雷峰塔》七出)
〔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人的一生一不留意就过去了,人一死,世间的万事万物顿时就和自己没关系了。警示人要珍惜光阴。〔例〕[金盏儿]恰春到,百花红,早夏至,绿阴浓,秋来不落园林空,呀,早霜寒十月过,春夏与秋冬。今日是一个青春年少子,明日做了白发老仙翁。岂不闻:~。(元·史樟《庄周梦》一折)
〔百巧不如一拙〕巧:乖巧,小聪明。拙:拙朴,忠厚。指做人乖巧不如拙朴的好。〔例〕噫,今世不有宰予之钻,而有洞宾之走,难以在上位矣。虽然,所钻者败,则钻者与俱败;所走者去,则走者与俱去。不如不钻不走者故吾自在也。故曰:“~。”(明·郑瑄《昨非庵日纂》卷一四)
〔百日练刀,千日练枪,万日练剑〕枪:旧时兵器,在长柄一端装有尖锐的金属头。指练剑需要的时间比练刀、练枪都长。〔例〕武学中有言道:“~。”剑法原最难精。(金庸《射雕英雄传》二〇回)
〔百善孝为先〕善:善行。指人世间众多的善行中孝顺是第一位的。〔例〕我是一个读过《千家诗》、《百家姓》的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少也懂得几句!家母遭人殴打,我岂能袖手旁观?(《况公案》一六回)
〔百闻不如一见〕百:概数,形容很多。即使听过很多遍,也不如亲眼看到一次真实可靠。指认识事物,亲自观察非常重要。〔例〕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汉书·赵充国传》)
……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自由撰稿人,我对于语言的精准度和丰富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很多时候,一个恰到尽现场的谚语,能让平淡的文章瞬间增色不少,但要准确无误地用对,却是一门大学问。这本“辞典”给我的感觉是,它简直就是为我们这种“文字工作者”量身定做的。它的收录量固然惊人,但更关键的是对“使用场景”的界定。它不仅仅告诉我们这个谚语是什么意思,更重要的,它会给出几种最恰当的适用情境,甚至会注明在何种场合使用略显“老派”或“过于正式”。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极大地降低了误用的风险,帮我省去了大量反复推敲措辞的时间。可以说,自从把它放在手边,我的文字表达中就多了一份沉稳和地道的韵味,同事们都说我最近的文笔更有“味道”了。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辞典”这类工具书抱持着一种比较功利的心态,觉得无非就是查漏补缺,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更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者,耐心细致地为你展开一幅广阔的民间智慧画卷。我尤其欣赏它对谚语来源和历史演变的考证。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俗语,背后竟然隐藏着一段被遗忘的典故或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通过这本书的注解,这些陈旧的碎片瞬间鲜活了起来,仿佛能触摸到古人的生活气息。这种深挖根源的做法,让原本干巴巴的词条变得有血有肉,读起来津津有味,完全没有一般工具书的枯燥感。我试着带着它去参加了一个文学沙龙,随便引用了其中一个解释得非常到位、带有地方色彩的谚语,立刻引来了在场几位资深爱好者的赞叹,足见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绝对是上乘之作。现在市面上很多工具书追求快速迭代,内容更新快,但往往牺牲了工艺和耐久性。然而,这本“辞典”从纸张的抗氧化性到锁线的牢固程度,都透露着一种“希望它能陪伴你一生”的匠人精神。内封面的设计,那种留白与点缀的平衡感,非常具有东方美学的韵味,即便是作为陈设品,也绝不掉价。我非常看重书籍的“手感”,这本书翻页时的那种轻微的沙沙声,配合着墨香,给人一种非常踏实的阅读体验,这在电子阅读时代尤为珍贵。它让我重新爱上了“拥有”一本实体书的全部仪式感,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取信息。这是一件值得投入时间去细细品味、并愿意代代相传的文化载体。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精细度,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内页的排版布局也深得我心,清晰的主次分明,无论是查找还是阅读,都非常舒适。我特别留意了字体选择,那种传统又不失现代感的宋体,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也不会酸涩。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收录和解释上展现出的那种严谨态度。我随便翻开几页,发现对于一些同义或近义的谚语,作者都没有简单地并列,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在语境、情感色彩上的细微差别,这对于一个想真正理解汉语精髓的读者来说,价值太大了。比如对于“一叶知秋”和“见微知著”的区分,讲解得鞭辟入里,绝非市面上那些浅尝辄止的工具书可比。这本书不仅是工具,更像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文化读物,摆在书架上,都透着一股书卷气,让人心情愉悦。
评分我不是科班出身,只是一个热爱中华文化,希望在日常交流中能更有文化底蕴的普通人。对于我来说,阅读这类书籍的目的是为了“熏陶”,而不是为了考试。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的编排逻辑,不是那种死板的字母顺序,而是似乎带着一种内在的联系,让你在查阅一个词条时,会自然而然地被引导去阅读相邻的、主题相关的其他谚语。这种“串联阅读”的体验,非常符合人类的认知习惯,它鼓励你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我发现自己不再只是背诵句子,而是开始理解它们背后的哲学思想——关于处世、关于自然、关于人情世故。这对我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心态调整,都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感觉整个人都变得圆融了许多。
评分还没有看还没有看还没有看
评分好书一本
评分非常好---------
评分还好
评分给小孩看看读读
评分京东服务好送货快值得信赖!
评分很好的东西,很喜欢,期待很久了。
评分挺不错的,内容比较丰富。
评分东西很好,支持京东自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