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期母婴保健小百科

月子期母婴保健小百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长青,周丽娜 编
图书标签:
  • 月子保健
  • 母婴健康
  • 育儿知识
  • 产后恢复
  • 新生儿护理
  • 母乳喂养
  • 孕期知识
  • 育儿经验
  • 健康生活
  • 亲子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86365
版次:1
商品编码:1140838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2
字数:1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月子期母婴保健小百科》分上下篇,上篇介绍产妇月子期保健知识,包括产后新妈妈的变化,如何科学坐月子及合理补充营养,月子里常见病的防治和产后健身美容。下篇介绍新生儿护理和喂养知识,包括认识新生儿、精心护理新生儿、科学喂养新生儿、新生儿防病。其内容丰富,知识新颖,科学实用,适合产后新妈妈和家人阅读,在月子里遇到难点或困惑均可在书中找到理想的答案。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妈妈保健
一、产后新妈妈的变化
(一)生理上的变化
1.产后新妈妈身体会有哪些反应
2.产后皮肤和体形有哪些变化
3.产后子宫会有何变化
4.产后乳房会有何变化
5.产后泌尿系统会有何变化
6.产后呼吸和消化系统会有何变化
7.产后外阴与阴道会有何变化
8.产后血液循环系统会有何变化
9.产后为什么还会有腹痛
10.有些人产后腋下为何会出现肿块
11.产后为何腹部仍有硬块
12.产后新妈妈为什么多汗
13.何为产后恶露
14.何为恶露不尽
15.产后新妈妈为何会脱发
16.产后体温为何会升高
17.产后为何会出现水肿
(二)心理上的变化
18.新妈妈产后会有哪些心理变化
19.什么叫产后抑郁症
20.哪些女性容易患产后抑郁症
21.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原因有哪些
22.产后抑郁症主要有哪些表现
23.患了产后抑郁症怎样治疗
24.怎样预防产后抑郁症
25.产后抑郁症影响母乳喂养吗
二、科学坐月子
1.产褥期指的是产后哪个时期
2.产后为什么要坐月子
3.坐月子休养生息包括哪些方面
4.什么样的环境有利于产妇坐月子
5.坐月子一定要“捂”吗
6.高龄产妇如何坐月子
7.坐月子要完全卧床休息吗
8.谁是最佳伺候月子人选
9.月子里如何保持最佳睡眠
10.月子期间睡姿有何讲究
……
下篇 新生儿保健

精彩书摘

  (3)心理因素: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敏感、情绪不稳定、好强求全、固执、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和内向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中。产前情绪不稳定,有经前紧张综合征者发生产后抑郁症者较多。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特别是产后1周情绪变化更为明显,心理处于严重不稳定状态。由于产妇对即将承担母亲角色的不适应,造成心理压力而出现抑郁焦虑情绪。而产妇的过度焦虑和抑郁可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如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以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可致子宫收缩减弱、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出血增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这也是引起产后抑郁常见的因素。
  (4)社会因素:支持系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丈夫、家人支持及其本人对婚姻的满意度等。产后抑郁症患者多存在支持系统不利、夫妻关系不合、产后亲属关心较少、居住环境恶劣等因素。这些是促发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不良的分娩结局,如死胎、死产、畸形儿及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反感等,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产妇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诸如失业、夫妻分离、亲人病丧、家庭不和睦等,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诱因。同时,低龄,单亲、低社会地位、多子女的母亲、父母早年离异、低学历、低收入、新移民等因素,均可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的易感性。产后抑郁症还与产妇的年龄、民族、职业、孕产期保健服务的质量、产后的母乳喂养、产妇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幸事件等因素有关。
  (5)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精神障碍的潜在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此外,过去有情感性障碍的历史、经前抑郁史等均可引起产后抑郁症。而产妇患有产后抑郁症如果再次怀孕分娩,则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其比率可高达50%,过去任何时候有过重症抑郁症的妇女,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危险性可增加30%~40%。
  22.产后抑郁症主要有哪些表现
  产后抑郁症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情绪方面,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行为表现为孤独、不愿见人或伤心、流泪,甚至焦虑、恐惧、易怒,每到夜间加重。患者抑郁程度一般并不严重,情绪反应依然存在,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
  (2)自我评价降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表现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患者缺乏对日常活动的兴趣,对各种娱乐或令人愉快的事情体验不到愉快,常感到脑子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遇事老往坏处想,对生活失去信心,自认为前途黯淡,毫无希望,感到生活没有意义。
  ……

前言/序言


《穿越时空的旅人:一部未曾言说的秘史》图书简介 本书简介 《穿越时空的旅人:一部未曾言说的秘史》并非一部讲述寻常历史的著作,它是一份对“时间”这一概念的深度剖析,以及对那些行走在时间裂隙中的“旅人”所留下的蛛丝马迹的细致搜寻。本书的主旨在于探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那些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甚至刻意抹去的“时间异常点”与“异象事件”。它试图回答一个宏大且令人不安的问题:我们的历史,是否只是一个被精心编织的、具有特定目的的幻象? 第一部分:时间结构与“裂缝”的地理学 本书的开篇,作者并非从公元纪年开始,而是从对“时间结构”的物理学与哲学探讨入手。作者引入了一个大胆的理论模型——“多维时间网格假说”。该假说认为,时间并非单一、线性的河流,而是一个由无数相互交织、偶尔产生摩擦的“网格单元”构成的复杂结构。在某些能量密度极高或极低的关键节点上,这些网格会产生肉眼不可见的“裂缝”或“薄弱点”。 作者以详尽的考据,梳理了全球范围内流传已久的、无法用现有科学解释的地理异常现象。这包括但不限于: “永恒的迷雾区”: 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深处,据称进入该区域的探险队,归来后对外界的时间流逝产生了严重的认知偏差。 “北极圈的周期性静默”: 在特定的北极日循环中,无线电信号和卫星通讯会遭遇无法解释的瞬间中断,仿佛有一层“时间屏障”短暂地覆盖了该区域。 “古代遗址的时间错位”: 聚焦于如哥贝克力石阵、萨克斯瓦曼石壁等远古遗址,本书提出了一个观点:这些遗址的建造时间,比地质学和碳十四测年所能解释的要“更早”,这种早并非简单的年代误差,而是它们似乎“超前”于当前时间流的结构存在。 第二部分:旅人的足迹——身份的模糊与使命的缄默 全书的核心部分,是对那些被历史记录为“怪人”、“疯子”或“被遗忘的智者”的个案分析。作者认为,这些人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历史人物,而是“时间旅人”——他们以某种非自然的方式在时间网格中穿梭,或试图修正历史的“误差”,或仅仅是迷失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中。 个案聚焦包括: 1. 炼金术士的“永生”悖论: 书中深入分析了中世纪多位著名炼金术士的文献,指出他们追求的“长生不老”并非肉体的永恒,而是意识在时间中的稳定存在。他们留下的复杂公式和符号,被解读为一种“时间坐标系”的残余信息。 2. “预言家”与“失语者”: 选取了古代希腊的德尔菲神谕,以及近代某些被视为精神失常的“天才”的著作。作者认为,这些预言和古怪的表达,是信息从高维时间被“压缩”和“转译”到低维现实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失真。例如,某位19世纪的苏格兰数学家,他留下的关于“非欧几里得时间几何”的笔记,被认为是对未来科技体系的无意识投影。 3. 被抹除的“文明备份”: 本章大胆推测,在地球历史的重大灾变时期(如冰期末期或大洪水传说),存在着某种高级文明试图将自身知识和文化“备份”到未来的时间节点。这些备份以碎片化的形式,嵌入到了现存文明的底层神话、艺术和建筑布局中。 第三部分:干预、悖论与历史的弹性 本书的后半段转向了对“时间干预”的后果研究。作者探讨了“祖父悖论”的更深层次含义,并提出时间网格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即任何对过去的显著改变,都会引发周围时间结构的剧烈震荡,最终导致一个看似合理但本质上充满矛盾的“新历史”。 书中详述了数个“历史修正事件”的理论模型: 亚历山大大帝的早逝之谜: 并非单纯的疾病,而是由于他过于超前的军事扩张,威胁到了某个时间节点的稳定,从而被“时间引力”提前拉回了既定轨道。 文艺复兴的“催化剂”: 探讨了在关键的历史转折点,是否存在“旅人”以极微小的、难以察觉的方式(如一个关键性的发明灵感、一封被恰当送达的信件)来确保历史按照预设的“主线”前进。 结论:我们身处的现实是否是“修正后的版本”? 《穿越时空的旅人》以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调,引导读者反思我们所接受的历史的可靠性。它并未提供确凿的证据,因为真正的证据早已被时间的力量所消解或重构。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框架:将历史视为一个动态的、可被影响的、由不同时间维度上的实体共同维护的“生态系统”。它邀请读者在下一次仰望星空或触摸古老文物时,思考:那些未被记录的瞬间,是否比我们所熟知的历史更加真实? 目标读者: 历史学、物理学、考古学、哲学以及科幻文学的爱好者,所有对“时间本质”和“隐藏历史”抱有强烈好奇心的人士。本书将挑战你对“已知”的每一个假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知识的时效性和全面性上做得非常到位,它似乎紧跟了最新的母婴护理理念。我注意到书中很多关于新生儿护理和早期教育的章节,都没有采用那种老旧的、流传已久的“经验之谈”,而是引用了更现代、更符合科学证据的育儿方法。例如,在处理宝宝睡眠问题时,它平衡了安抚与建立良好睡眠习惯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提倡“摇睡”或者“强行训练”,给出了一个非常温和且科学的过渡方案。再者,它对“月嫂”或“育儿嫂”如何有效协作的部分也进行了探讨,这对于现代职场父母来说非常实用,它教会我们如何建立有效的家庭支持系统,而不是孤军奋战。这种与时俱进的理念,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坐月子指南”,更像是一本贯穿产后初期家庭生活的实用工具书,它的信息是可靠且前沿的,让人感觉手里的知识是站得住脚的。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得非常用心,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很舒服。纸张的质感很不错,内页的印刷清晰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觉得眼睛疲劳。我特别欣赏它在视觉呈现上的用心,色彩搭配柔和而不失专业感,图文的排布也十分讲究,很多关键信息点都用醒目的方式标注了出来,这对于快速查找资料来说太友好了。比如,当我急需了解某个产后恢复的穴位按摩技巧时,翻开相关章节,立刻就能找到清晰的图解和步骤说明,而不是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作者在逻辑结构的组织上也看得出下了大功夫,内容层层递进,从孕期的基础准备到分娩后的身心调养,过渡自然流畅,让人感觉阅读体验非常顺滑,不会有“跳跃感”。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小插画和温馨提示,让原本可能略显严肃的医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即便是新手妈妈也能轻松上手,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整体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优化”做得非常出色,光是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愿意花时间去深入学习。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太亲切了,完全不像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读起来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性情温和的邻家长辈在耳边细细叮嘱。它没有过多使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便是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生理变化或医疗术语,作者也会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让人一听就懂,瞬间豁然开朗。比如,它解释乳腺护理时,用到的那个关于“水管堵塞”的比喻,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需要“疏通”,以及疏通的正确手法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不是干巴巴地背诵医学定义。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感到无比的信赖和放松。在面对产后情绪波动这种敏感话题时,作者的处理更是恰到好处,既肯定了情绪的正常性,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自我调节建议,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理解,让人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挑战。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会心一笑,感觉自己被全然接纳和理解,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比纯粹的知识灌输更有力量。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宝妈自我恢复”的关注度之高。很多同类书籍的重点都倾向于宝宝吃喝拉撒的照料,而对母亲自身的心理和生理重建常常是一笔带过。然而,这本书却花了大量篇幅来探讨产后盆底肌的修复、产后抑郁的预警与应对,以及如何在这个身份转变的过程中重新找回自我价值感。尤其是关于“重拾个人生活节奏”的章节,它提供的建议非常实际,比如如何挤出“碎片时间”进行自我关怀,而不是设立不切实际的宏大目标。它坦诚地指出,照顾好自己,才是照顾好宝宝的基石,这种对母亲“主体性”的尊重,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和被赋权。它提供的不仅是身体的康复指南,更是一份心灵的“重建蓝图”,让我明白产后并非一个“牺牲”的过程,而是一个“蜕变”和“重塑”的绝佳时期。

评分

我对这本书中关于“个性化调理”的侧重点印象特别深刻。它没有搞“一刀切”的标准答案,而是反复强调了每个个体差异的重要性,这一点在许多同类书籍中是很少见的。它会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比如偏虚寒的、偏湿热的,甚至是剖腹产和顺产的恢复差异,给出非常细致的区分指导。这对我这种“纠结体质”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讨论了产后饮食的“辨证进补”,我以前总觉得坐月子就是多吃发奶的汤水,但这本书却清晰地指出了,不同阶段身体需要的营养侧重点是不同的,盲目进补反而会适得其反。它详细列举了不同食材的属性,并搭配了具体的食谱建议,让“进补”不再是盲目跟风,而是一门有科学依据的艺术。这种深入到个体差异的精细化指导,让我对自己的恢复过程有了更清晰、更可控的规划,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