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精解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精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先晓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小儿推拿
  • 三字经
  • 李德修
  • 育儿
  • 健康
  • 传统医学
  • 经络
  • 养生
  • 儿童保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55201748
商品编码:1142510428
出版时间:2014-04-01

具体描述

作  者:李先晓 著作 定  价:26 出 版 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04月01日 页  数:248 装  帧:平装 ISBN:9787555201748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相关理论
一、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1. 生理特点 002
2. 病理特点 003
二、小儿疾病病因特点
1. 外感六淫邪气 004
2. 先天禀赋不足 005
3. 后天喂养失宜 005
4. 时毒疫疬 005
三、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 推拿时间 006
2. 滑润剂 006
3. 其他 006
四、阴阳五行理论
1. 阴阳理论 007
2. 五行理论 008
五、五行生克原理
1. 五行的正常调节机制 009
2. 五行的异常调节机制 011
六、辨证治疗清补法的运用 014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
以山东青岛地区已故名老中医、青岛市中医院李德修医师为代表人物,治病主张以祛邪为主,多采用独穴治疗小儿疾病,取穴少,一般不超过5个穴位。常用推、揉、拿、捣、分、合、运、掐8种手法。
李先晓 著作 李先晓,李德修孙女,《李德修小儿推拿秘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德修小儿推拿秘笈》主编。靠前绿色产业协会医疗卫生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曾受邀做客青岛卫视《民生开讲》栏目,连续传授李德修三字经推拿技术五期,深得观众喜爱和赞扬。
《婴童康泰:中医儿科推拿的智慧与实践》 在中国传统医学的浩瀚星河中,儿科推拿以其独特的手法、精深的理论和显著的疗效,成为守护婴童健康的重要基石。本书,《婴童康泰:中医儿科推拿的智慧与实践》,正是对这一古老而充满生命力的医学瑰宝的一次深入挖掘与系统阐述。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推拿手法,而是致力于呈现中医儿科推拿的内在逻辑、辨证思维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变通。 一、 溯源与传承:中医儿科推拿的文化根基 任何一门成熟的医学体系,都离不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医儿科推拿并非横空出世,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养生保健传统。本书将带领读者回溯推拿医学的源头,追溯其在不同朝代的演变与发展。从《黄帝内经》中关于“导引”、“按蹻”的论述,到历代医家在儿科推拿方面的实践与创新,我们将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 特别地,本书将重点探讨推拿学在与中医儿科理论相结合过程中的演进。小儿生理病理的特殊性——“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如何被推拿手法所精准契合?推拿的“动形以静心,迎气而导滞”的原理,如何成为调理小儿“精气神”的有效途径?这些都将是我们在溯源部分深入剖析的内容。我们也将提及历代著名的推拿医家及其贡献,例如金代李东垣在儿科脾胃病治疗中的推拿应用,清代吴谦主编《医宗金鉴》中关于小儿推拿的详细记载,这些都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为我们理解和发展现代儿科推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 理论精要:理解小儿“证”与推拿“法”的融会贯通 中医儿科推拿的核心在于“辨证施治”,即根据小儿的具体病证,选择恰当的推拿手法与穴位。本书将在理论层面,深入浅出地阐述小儿常见疾病的辨证要点。 脾胃虚弱型: 这是小儿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之一。我们将详细解析其病因病机,如“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充养全身”,以及由此引发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面色萎黄等症状。 肺气不宣型: 常见于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我们将深入探讨“风寒犯肺”、“风热侵袭”等不同证型,以及由此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痰多、气喘等表现。 肝郁化火型: 表现为急躁易怒、夜寐不安、口舌生疮等。我们将分析其病因,如“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以及推拿如何通过疏肝理气来缓解。 惊风抽搐型: 这是儿科的急重症。本书将阐释其“风痰内动”、“肝阳上亢”等病机,并强调在辨证准确、病情许可的前提下,推拿作为辅助疗法的应用价值,以及在急症中的注意事项。 在理解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本书将系统介绍中医儿科推拿的常用手法。我们将不仅仅是给出手法名称,更重要的是讲解每种手法的力学原理、操作要领、作用方向、刺激强度以及适应证。 摩法: 强调其缓和、均匀的特点,以及在健脾、助消化方面的功效。 揉法: 细致分析不同部位的揉法,如腹部揉法对肠道蠕动的调控,背部揉法对脏腑功能的激发。 推法: 重点讲解推法的方向性、力度和速度,例如在推脊时如何顺势而为,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的目的。 拿法: 讲解其对特定穴位的深层刺激作用,以及在缓解肌肉紧张、调理气血方面的优势。 捏脊法: 作为经典的小儿推拿手法,我们将详细讲解其操作顺序、力度控制,以及其对全身经络的整体调理作用。 掐法、点法: 阐释其在针对特定穴位、快速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方面的应用。 每一种手法都将配以清晰的图示或文字描述,力求让读者能够直观理解并准确模仿。 三、 穴位之秘:精准定位与功能发挥 中医儿科推拿的有效性,离不开对特定穴位的精准刺激。本书将精选儿科常用且疗效显著的穴位,进行详细讲解。 重要穴位解读: 例如,推拿脾胃经(大指掌面,自指尖至指根)对于健脾益气、运化水谷的重要性;揉板门(在掌横纹与近腕横纹之间)对于调理脾胃、和胃健中之功;摩腹(以脐为中心)对于疏通肠道、缓解腹胀腹痛的普遍疗效;推三关(在 forearm 的桡侧缘,腕横纹至肘横纹)对于行气血、温阳散寒的作用;捏脊(从尾椎到颈部)对于调理脏腑、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的整体调理。 穴位定位技巧: 针对婴幼儿骨骼未发育完全、体表标志不明显的特点,本书将提供详细的定位方法,结合婴幼儿的生理特征,例如利用婴幼儿的手掌、足部等作为参照,或通过触诊骨骼标志等方式,确保穴位的准确选取。 配穴思路: 并非孤立地讲解穴位,而是要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配穴的思想。例如,在治疗感冒咳嗽时,会根据风寒、风热的不同证型,选择推拿肺经、大椎、风池等穴位,同时配合健脾的穴位以增强正气;在治疗消化不良时,则会侧重于脾胃经、腹部穴位,并可能辅以安神类的穴位以调理情志。 四、 临床应用:常见病症的推拿疗法 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本书将聚焦于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几类疾病,提供详尽的推拿治疗方案。 呼吸系统疾病: 如感冒、咳嗽、鼻塞、流涕。我们将根据不同证型,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合适的穴位组合和手法,如推拿肺经、开天门、揉肺俞等,并强调推拿在缓解症状、促进康复方面的作用。 消化系统疾病: 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便秘、呕吐。我们将重点介绍健脾、和胃、理肠的推拿方法,如摩腹、揉中脘、推七节骨等,以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手法力度和节奏。 睡眠障碍: 如夜啼、多汗、烦躁不安。我们将介绍安神定志、疏肝理气的推拿手法,如揉心经、清肝经、摩涌泉等,帮助婴幼儿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生长发育问题: 如发育迟缓、易惊等。我们将介绍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的推拿方法,以及如何通过长期坚持推拿来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在每个病症的推拿方案中,我们将详细说明: 1. 辨证要点: 如何初步判断小儿属于哪种证型。 2. 选穴原则: 为什么选择这些穴位。 3. 具体手法与操作: 每一步的动作要领、力度、频率。 4. 推拿时限与次数: 每次推拿的时间长短,以及每天或每周的推拿频率。 5. 注意事项: 在推拿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如体位、环境、患儿反应等。 6. 辅助疗法建议: 在推拿基础上,可能需要配合的饮食、起居等方面的建议。 五、 科学实践与健康守护:推拿的现代视角 在介绍传统理论与实践的同时,本书还将融入现代医学的视角,探讨中医儿科推拿的科学依据与安全原则。 安全第一: 强调推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观察患儿反应、避免在过饱或饥饿时推拿、以及某些特殊情况下的禁忌症。 循证思考: 结合一些现代研究成果,阐述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产生的生理机制,如手法刺激对微循环的影响、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等,增强读者对推拿科学性的认知。 个体化差异: 提醒读者,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推拿方案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不能一概而论。 家庭推拿的意义: 鼓励家长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儿科推拿技巧,将其融入日常的育儿生活中,成为孩子健康的第一道守护者。推拿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更是一种充满爱意的亲子互动方式,能够增进亲子关系,缓解婴幼儿的焦虑情绪。 六、 展望未来:推拿的传承与创新 最后,本书将对中医儿科推拿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如何结合现代科技与研究方法,推动儿科推拿的创新与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儿童的健康需求,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婴童康泰:中医儿科推拿的智慧与实践》,不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运用中华传统智慧,科学、有效地守护婴幼儿健康的书籍。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家庭了解中医儿科推拿的魅力,掌握其中的精髓,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本书致力于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科学的儿科推拿指南,让中医的“仁心仁术”在守护下一代健康的路途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读者,我一直对中医的博大精深充满敬意。这本书,恰恰将这份敬意转化为一种触手可及的实践。它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技法层面,更深入地挖掘了推拿背后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作者在讲解手法时,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在引导你“为什么这样做”。比如,关于手法力度和节奏的把握,作者会结合孩子的生理特点和感受来解释,这使得推拿的过程更具人文关怀,也更能体现中医“治未病”的精髓。书中的理论部分,虽然篇幅不多,但提纲挈领,点出了中医儿科推拿的核心要义,让我得以窥见其深厚的理论根基。读这本书,我感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生命和谐健康的追求。它让我明白,推拿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手段,更是一种与孩子沟通,增进亲子关系的美好方式。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儿科医生,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寻找更自然、更少药物干预的儿童健康疗法。在众多推拿书籍中,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耳目一新”。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的理论知识,如经络、穴位的重要性,到具体的推拿手法,再到各种常见儿科疾病的推拿方案,层层递进,逻辑性极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每个穴位时,不仅给出了精确的定位方法,还详细阐述了该穴位的生理功能以及在推拿治疗中的作用,这种深入的讲解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推拿的原理,而不是停留在机械模仿层面。而且,书中的案例分析也相当到位,通过真实的病症案例,展示了推拿治疗的过程和效果,这对于临床应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辨证施治”的强调,提醒我们推拿不是一成不变的套路,而是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推广中医儿科推拿,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推拿水平,以及指导家长进行家庭保健,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已将其列为我近期重点研读的书籍之一。

评分

这本书我真的是找了好久了,一直对中医儿科推拿很感兴趣,尤其是那种温和有效的方法。最近刚拿到手,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但粗略翻了一下,感觉内容相当扎实,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介绍。作者似乎在每个穴位、每个手法上都花了很大的心思去讲解,从定位到操作手法,再到针对的病症,都说得明明白白,而且还配有很多插图,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太友好了!我之前也看过几本推拿的书,有些写得过于简单,或者穴位图太模糊,学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本书的插图清晰度很高,而且讲解也很详细,甚至连手法力度和方向都有明确的指示,这一点让我觉得特别实用。我特别看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既有理论基础的铺垫,又有具体的操作指导,感觉学了就能用,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打算先从最常见的小儿感冒、咳嗽这些病症开始学起,书里在这方面的内容应该很丰富,到时候再来评价具体的疗效。总体来说,第一印象非常好,充满了期待!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小儿推拿一直将信将疑,总觉得那些手法看起来简单,真有那么神奇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买来了这本书。拿到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接地气”。作者的语言非常朴实,没有那些高深的术语,读起来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在交流。书中图示非常多,而且把穴位的识别点也讲得很清楚,比如“食指桡侧缘”这种描述,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非常直观。我印象最深的是,书里不仅讲了怎么推,还讲了什么时候推,推多久,以及推的时候孩子有什么反应,这些细节真的太重要了!我尝试着给孩子推了几天,他之前晚上睡觉容易惊醒,我按照书上的方法推了小天心和一些安神助眠的穴位,确实感觉他睡得比以前踏实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小儿推拿的实际效果,也让我对中医的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它就像一本操作手册,让我这个完全不懂中医的人,也能在家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健。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给新手父母的福音!我孩子前段时间老是咳嗽,去医院看了,医生说要加强免疫力,但西药吃多了总有些顾虑。朋友推荐了我这本推拿书,说效果挺好的。拿到书后,我发现它写得一点都不枯燥,语言通俗易懂,而且有很多图片,几乎每个手法都有详细的图文讲解,跟着图片就能学。最重要的是,它针对性很强,什么咳嗽、感冒、积食、睡眠不好,都有专门的推拿方法,还告诉你怎么判断孩子的症状。我按照书上的方法给孩子推拿了几天,真的感觉孩子精神状态好多了,咳嗽也减轻了不少。书里还强调了推拿的禁忌和注意事项,这一点让我觉得作者非常负责任,不会让我们盲目操作。我最喜欢的是它有一个“常用穴位速查”的部分,这样平时遇到孩子不舒服,可以很快找到对应的穴位和手法,非常方便。这本书让我觉得在家就能给孩子做一些简单的中医调理,既省钱又放心,真的太感谢作者了!

评分

内容挺全!

评分

好书,很适用。

评分

书还可以,是正版书。

评分

实用第四次购买,家人使用

评分

有一部分比较专业,大部分看的懂!

评分

还好吧

评分

是正版书,很好

评分

大概翻了一下,通俗易懂

评分

朋友介绍的书,很实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