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迄今全麵可靠、輕鬆易讀的康德傳記
2.告彆刻闆印象,顛覆傳統認知,細節呈現
3.紀念康德誕辰290周年,逝世210周年
相關推薦:
人們通常以為,康德隻是個單純的思想傢,終其一生都在普魯士偏僻一隅過著離群索居、機械一樣規律的生活,既沒有故事也沒有曆史。——庫恩教授的這部傳記則最終打破瞭這一神話。與以往隻著重於康德晚年的傳記不同,本書著重於正在構思《純粹理性批判》的年輕哲學傢,再現瞭一個多麵嚮、真實的康德形象,從而打開瞭我們瞭解康德其人及其時代的有趣視野。
這是一部康德的思想傳記,旨在呈現康德的思想生活如何紮根於並迴應他的時代——西方世界發生重要變化的18世紀。本書較不著眼於康德的標準哲學作品,而是專注於康德生活裏的重要事件,以及它們和當時世界重大事件之間的關聯。在不忽略康德生平與著作的代錶性細節的前提下,以康德的知性之旅為敘述的軸綫,帶領讀者巡禮康德曾經走過的旅程——從探討牛頓物理學的形而上學基礎的學者,到捍衛啓濛的文明世界道德的偉大思想傢。
曼弗雷德·庫恩(Manfred Kuehn),以研究康德、休謨以及二者之間哲學關係的作品而著稱於世。他對德國唯心論及其在德國、法國和大不列顛的先驅有廣博的知識,同時從事倫理學和宗教哲學研究。庫恩曾任德國漢堡大學客座教授,2004年至今任美國波士頓大學哲學教授。編著的作品有:《德國的蘇格蘭常識哲學》(Scottish Common Sense in Germany, 1988)、《伊曼紐爾·康德:國際康德論文選》(Immanuel Kant, An International Anthology of Essays on Kant, 2 vols., 2000)、《康德傳記文獻》(Kant Biographien, 8 vols., 2002)。
黃添盛,颱灣大學哲學係畢業,德國弗萊堡大學哲學博士,現定居德國,譯有《哲學百科》《追憶一迴普魯斯特》《瞧一眼尼采》《尼采:其人及其思想》。
★曼弗雷德·庫恩的《康德傳》是一本全麵的康德傳記,不僅介紹瞭他童年的壓抑的教育,也有他成名前後的人事糾葛,晚年康德之所以如此,恐怕也與他的人身經曆有關,哲學是純粹的,然而宗教、教職鬥爭,還有與皇權的關係,越是知名的人社會負擔也越重。同時這本書也是一本非常好的康德思想研究集,它幾乎涵括瞭康德所有的成熟作品,是對康德哲學思想的鳥瞰,閱讀本書,不但能瞭解康德的生平,也是對康德學術的認識,而且,你絕不會讀不過15頁。
——《信報》
★康德是一位活生生的、熱心腸的思想傢。曼弗雷德·庫恩的《康德傳》再好不過地為此做瞭注腳。曼弗雷德·庫恩……另闢蹊徑,揭示齣瞭康德生動的成長史,從而避免瞭傳統傳記或者對其進行毫無瑕疵的包裝,或者陷入到枯燥的學理討論的做法。
——《21世紀經濟報道》
哥尼斯堡的中國人(代序)/謝文鬱
作者識
人物錶
康德生平與著作年錶
前言
第一章 童年與青少年時期(1724—1740)
第二章 大學生與傢庭教師(1740—1755)
第三章 優雅的碩士(1755—1764)
第四章 重生及其意含(1764—1769)
第五章 沉默的歲月(1770—1780)
第六章 “粉碎一切”的形而上學批判(1780—1784)
第七章 道德形而上學的創始人(1784—1787)
第八章 與教會和王室的磨擦(1788—1795)
第九章 老人(1796—1804)
注釋
參考書目
索引
編後記
這本《康德傳》實在是太厚實瞭,拿到手裏就感覺沉甸甸的,仿佛承載著一個時代的思想重量。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深刻影響曆史進程的人物充滿好奇,而康德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個。翻開書頁,就被作者詳實的考證和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吸引瞭。文字間流淌著一種嚴謹而又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仿佛能看到一個白發蒼蒼卻精神矍鑠的老者,在科尼斯堡的街頭踱步,思考著宇宙的奧秘和人類的道德睏境。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詳細描繪康德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比如他是否像傳說中那樣規律到鍾錶的指針都跟著他的步伐走?他的哲學思想是如何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孕育而生的?那些著名的“三大批判”,書中又是如何解讀其核心的,又如何將其置於當時的曆史背景下進行闡釋的?雖然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單憑這厚重的篇幅和作者的功力,我已然感受到這是一次深入探索一位偉大思想傢心靈深處的旅程,是一次與智慧的對話。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是怎樣的經曆,怎樣的思考,造就瞭這位“哲學上的哥白尼”,他的人生軌跡又與他的哲學體係有著怎樣的內在聯係。
評分從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來看,就能感受到作者對康德的尊重和對這部傳記的用心。我一直對啓濛運動時期那些偉大的思想傢們的生活狀態非常感興趣,總覺得他們的個人經曆和他們所提齣的哲學理論之間,一定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康德的“絕對命令”和“物自體”這些概念,在我看來如同難以企及的高峰,總是讓我望而卻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更貼近讀者的方式,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康德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他的哲學體係的。他童年的經曆,他的求學之路,他與同時代思想傢們的交流,這些都會是他思想形成的重要土壤。我特彆想瞭解,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康德是如何保持獨立思考的精神,不受外界紛擾,專注於自己的哲學探索的?書中是否會深入挖掘他晚年的一些生活細節,那些關於他晚年生活與思想的轉變,是否會在這部傳記中得到充分的展現?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哲學傢的傳記,更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視那個偉大時代的思想脈絡,以及一位思想巨匠的心靈世界。
評分不得不說,《康德傳》這本書的篇幅著實令人震撼,光是看著就覺得它承載瞭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我一直對康德的“先驗唯心論”和“道德哲學”感到非常著迷,但也常常覺得這些概念深奧難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更為生動和易懂的方式,帶領我走進康德的世界。比如,書中會詳細介紹康德是如何從早期經驗主義和唯理論的爭論中,發展齣自己的批判哲學的嗎?他“哥白尼式的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又是如何顛覆瞭傳統的哲學觀念的?我特彆想知道,在書中,康德的個人生活經曆,例如他的傢庭背景、他的愛情觀(如果書中有所提及的話)、以及他晚年的健康狀況,是如何與他的哲學思想相互呼應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學術研究的堆砌,更能展現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康德。從這本書的厚度來看,它一定包含瞭作者大量的心血,我希望它能成為我理解康德哲學的一把金鑰匙。
評分拿到《康德傳》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分量十足,無論是紙質的厚度還是內容的分量,都讓人對其寄予厚望。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位哲學傢的思想,就必須深入瞭解他的人生軌跡,他所處的時代,以及塑造瞭他思想的那些個人經曆。康德的哲學,尤其是他的批判哲學,對於我來說一直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領域。我瞭解它的重要性,卻總覺得難以真正把握其精髓。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脈絡,讓我能夠跟隨作者的筆觸,一步步走近康德,理解他思想發展的邏輯和深度。書中是否會著重描寫他在麵對質疑和挑戰時,是如何堅持自己的學術追求的?他與當時其他重要思想傢,比如盧梭、伏爾泰等人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又是如何影響瞭他的哲學觀的?我尤其關注書中對康德日常生活的一些細緻描繪,比如他的閱讀習慣、他的教學方式,甚至是他與朋友之間的交往,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或許能摺射齣他內心深處的一些哲學思考。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求知之旅,一次與智者對話的契機。
評分翻開《康德傳》這本巨著,我的心中充滿瞭對這位哲學巨匠的敬仰和好奇。我深知康德哲學體係的宏大與深刻,而理解其思想,離不開對其人生經曆的瞭解。這本書的厚重感,預示著其內容的詳實和深入。我迫切想知道,康德是如何在那個思想活躍但充滿矛盾的時代,獨立地發展齣他的批判哲學體係的?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他對理性、經驗、道德、審美等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這些概念是如何相互聯係,構成他思想的骨架?我尤其關注書中對康德個人生活細節的描繪,比如他的生活習慣、他的社交圈,甚至是他對科尼斯堡這座城市的感情,這些都可能為我們理解他的哲學思想提供獨特的視角。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康德不僅僅是一位坐在書齋裏的思想傢,更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的思想是在與世界的互動中,在人生的跌宕起伏中形成的。這不僅僅是一部傳記,更是一次與一位偉大靈魂進行深度對話的邀約。
評分本來讀著電子書,看到這本書參加活動,就又買迴來。康德傳,黑格爾傳,現在都有瞭,抽個時間重點讀。
評分埃爾隆德:埃雅仁迪爾(其父圖奧乃鬍林的兄弟鬍奧之子)與埃爾汶的兒子,阿拉貢祖先埃爾洛斯的兄弟,加拉德瑞爾的女婿,氣之戒維雅的持有者,幽榖的主人。
評分一直想買的書,做活動買的,非常滿意。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還行吧。。。。。。。。。。。
評分不錯的書,一本瞭解康德的好書
評分這是一部康德的思想傳記,旨在呈現康德的思想生活如何紮根於並迴應他的時代——西方世界發生最重要變化的18世紀。本書較不著眼於康德的標準哲學作品,而是專注於康德生活裏的重要事件,以及它們和當時世界重大事件之間的關聯。在不忽略康德生平與著作的代錶性細節的前提下,以康德的知性之旅為敘述的軸綫,帶領讀者巡禮康德曾經走過的旅程——從探討牛頓物理學的形而上學基礎的學者,到捍衛啓濛的文明世界道德的偉大思想傢。[1]
評分ok
評分這是一部康德的思想傳記,旨在呈現康德的思想生活如何紮根於並迴應他的時代——西方世界發生最重要變化的18世紀。本書較不著眼於康德的標準哲學作品,而是專注於康德生活裏的重要事件,以及它們和當時世界重大事件之間的關聯。在不忽略康德生平與著作的代錶性細節的前提下,以康德的知性之旅為敘述的軸綫,帶領讀者巡禮康德曾經走過的旅程——從探討牛頓物理學的形而上學基礎的學者,到捍衛啓濛的文明世界道德的偉大思想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