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级导游员系列丛书:导游知识专题(修订版)》吸收了一些近年来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保持了丛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针对丛书部分章节和专题进行了更新和调整,并补充了一些近年来的重要内容,此外,还对初版中的一些错误以及印刷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了更正。
内页插图
目录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论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
(一)中国古代思想流派简述
(二)儒家思想流派
(三)道家思想流派
(四)佛教思想流派
三、中国戏剧
(一)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及特点
(二)京剧
(三)其他剧种选介
四、中国书法
(一)汉字书体及其演变
(二)中国书法的特色
(三)中国书法流派、代表人物及著名书法作品
(四)怎样欣赏中国书法
五、中国绘画
(一)中国绘画的特点
(二)中国绘画的分类
(三)中国绘画的主要流派
(四)怎样欣赏中国画
(五)中西绘画的比较
六、中西绘画差异的文化根源
专题二 宗教文化
一、中国宗教文化概述
二、中国的佛教
(一)佛教在中国传播简况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
(三)佛教制度
(四)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中国的道教
(一)道教的产生与发展简况
(二)道教教义简介
(三)道教的经典——《道藏》
(四)道教的修炼和服食
(五)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四、中国的伊斯兰教
(一)伊斯兰教的传入及其发展简况
(二)伊斯兰教的教义
(三)《古兰经》与《圣训》
五、中国的基督教
(一)基督教的传入及其传播简况
(二)基督教的教义
(三)《圣经》
……
专题三 建筑文化
专题四 饮食文化
专题五 武术文化
专题六 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
专题七 陶瓷文化
专题八 珠宝玉石文化
专题九 游客心理与旅游服务
专题十 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京剧表演中常见的程式化动作有起霸、趟马、走边、圆场等。起霸,是京剧表演中的出场动作套路,因首先见于明传奇《千斤记·起霸》而得名,它集中了戏曲表演基本功中的很多动作和技巧,有机地组成一套连续的舞蹈,并赋予动作以鲜明生动的内容,用以表现古代武将出征前整盔束甲的情景。趟马,又称马趟子,主要由圆场、转身、挥鞭、勒马等动作组成,表现策马疾行的情节。走边,是戏曲中常见的武功表演程式,用于表现侦察、夜行、巡营等行动。圆场,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所走的路线呈圆圈形,周而复始,由慢到快,因此又称“跑圆场”。
京剧的程式并不仅仅局限于表演方面,在角色行当、脸谱化装、音乐、服装等方面,都有规范性的程式,程式是塑造戏曲舞台形象的手段,京剧是一门程式化的艺术。
(2)京剧的角色行当、脸谱、四功与五法
根据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差异,将剧中人物以艺术概括的方式分成许多角色行当,这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程式化在人物形象创造上的集中反映。每个行当,都是一个形象系统,同时是一个相应的表演程式系统。不同角色的面部化装、穿戴服饰和表演风格都有区别,每个行当都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传统戏曲中常见的角色行当有生、旦、净、丑四种类型。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生行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4个分支。旦,是京剧表演中唯一的扮演女性人物的行当。根据所扮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而划分为正旦、花旦、武旦、彩旦、老旦等类型。净,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因为在脸上勾画彩色脸谱,所以也称“花脸”、“花面”,又分为正净、副净、武净三大类。丑,由于化装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正净)、二花脸(副净)并列而俗称“三花脸”。在传统剧目中,丑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有心地善良、语言幽默、行动滑稽的人物,也有奸诈刁恶、悭吝卑鄙的人物,分文丑、武丑两行。扮演女性角色时称“彩旦”、“丑旦”、“摇旦”或“丑婆子”。运用行当的程式,而不是直接用生活素材来创造角色,这是中国戏曲在塑造形象方法上的一大特点。正如中国绘画讲究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的形貌和神韵一样,行当的某些程式,也已经提炼到这种程度,举手投足间已凸显出角色精神气质上的特征。经过不断积累、不断创造、不断发展,循环往复,行当这种表演体制,不仅是戏曲表演程式创造形象的结果,也成为角色形象再创造的出发点。
脸谱,是传统戏曲演员面部化装的一种程式。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种种文样图案。各种人物大都有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对人物的褒贬,如红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粗直,白色表示奸诈等。脸谱主要用于净角,一般认为是从唐代乐舞大面所戴面具以及参军戏中副净的涂面逐渐演变而来。(注:“大面”是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是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京剧脸谱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谱色分,脸谱有粉白脸、油白脸、粉红脸、赭脸、黑脸、黄脸、蓝绿脸、金银脸等种类。按脸谱的勾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按脸谱的谱式,即构图式样分,主要有整脸、三块瓦脸和破脸三种。脸谱最初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为整个剧情服务,发展到后来,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中国戏曲表演讲究功法,有所谓的“四功五法”之说。“四功”即唱念做打。唱指唱功,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楚。念指念白,也称“道白”,戏曲界有“千斤话白四两唱”之说,可见念功在京剧舞台上的重要性。做功即表演,是各种舞蹈性很强的表演动作和姿势以及面部表情。各种做功都必须是程式化动作,各自含义不同。打指武打。“五法”是“手眼身法步”五种技艺方法的合称。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指以上四种技艺的规格和方法。四功五法是我国戏曲演员的基本修养。
……
前言/序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导游数量也急剧增加,目前全国有近100万人持有导游资格证,执业导游有70余万人。随着导游人数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合理优化导游结构、全面提升导游素质,进一步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这也是国家旅游局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课题。
2004年,在总结我国导游培训及考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导游工作的实际需要,我们出版了这套中级导游丛书,10年来这套丛书已经成为各地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和导游服务机构培训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广大导游自学和旅游院校学生学习的参考用书,受到了读者朋友们的欢迎。
10年来,许多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这套丛书中的一些相关信息亟需更新和调整,为此人事司委托中国旅游出版社对现行的这套丛书进行了修订。
这套书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相关院校的大力支持及帮助,在此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尤其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导游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国家旅游局人事司
2014年2月
《导游知识专题(修订版)》是一部内容详实、体系完备的专业导游培训读物,专为有意成为或已成为合格导游人员的读者精心编撰。本书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旅游散文集,更非简略的应试手册,而是深入挖掘导游职业核心知识与技能的专题性研究。修订版在原有基础上,紧随行业发展趋势,吸收最新信息,更新知识体系,力求为读者提供最前沿、最实用的指导。 本书的结构设计严谨,脉络清晰,以专题形式深入剖析导游工作中各个关键领域。全书共分为数个核心模块,每个模块又细化为若干专题,层层递进,确保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 第一模块:导游职业素养与法律法规 此模块是构建优秀导游基础的奠基石。我们将深入探讨导游的核心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例如如何展现专业形象、建立良好沟通、处理突发状况的心理素质,以及如何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阐释在服务不同类型游客时,应如何展现出高度的同理心和灵活性。 同时,本模块将对与导游行业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详尽解读。这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条文,以及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最新政策规定。我们将重点讲解导游在执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以及如何合法合规地开展工作,保障自身权益,同时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例如,在讲解旅游合同法时,我们会详细分析旅游合同的构成要件、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的认定,并提供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避免合同纠纷的实用技巧。在处理游客投诉时,也会就相关法律程序和处理原则进行深入剖析。 第二模块:目的地知识深度挖掘与呈现 作为导游,扎实的目的地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弹药库”。本模块将引导读者超越走马观花式的了解,深入挖掘所负责区域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社会经济等方面。 历史文化深度解读: 我们将聚焦于历史遗迹、名人故事、重大历史事件等,并探讨如何将枯燥的历史事实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讲解内容。例如,讲解某处古迹时,不仅要介绍其建筑年代、规模,更要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文化内涵,以及与当地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让游客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鲜活。 自然风光与生态保护: 对于自然景区,本书将指导读者掌握地理地貌、动植物种类、生态系统等知识,并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讲解时,如何将科学的生态知识与艺术化的描绘相结合,激发游客的保护意识,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 民俗风情与文化体验: 了解当地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习俗、饮食文化、服饰特色、民间艺术等,是提升旅游体验的关键。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观察、记录、理解并恰当地向游客介绍这些多元的文化元素,并提供如何在不打扰当地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组织游客进行深度文化体验的建议。 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 了解目的地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规划、特色产业等,有助于导游更全面地解读当地的现状与未来,并能回答游客关于当地发展问题的疑问,展现导游的广博视野。 第三模块:导游讲解技巧与艺术 讲解是导游的核心技能,本书将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提升读者的讲解能力。 讲解的结构与逻辑: 如何构建引人入胜的讲解开头,如何设置清晰的讲解脉络,如何进行有效的过渡,以及如何设计有力的讲解结尾,都将是重点探讨的内容。我们将提供多种讲解结构模板,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不同景点和游客群体进行灵活调整。 语言表达与情感传递: 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感染力至关重要。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等,增强讲解的艺术性。同时,如何通过语调、语速、音量的变化,以及恰当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将情感注入讲解,触动游客的心灵。 情境创设与互动引导: 优秀的导游善于利用环境,创设情境,引导游客参与。本书将提供多种互动式讲解策略,例如提问、游戏、角色扮演等,激发游客的兴趣,让他们成为讲解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的倾听者。 多媒体辅助与技术应用: 在现代旅游业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工具,如图片、视频、音频,能够极大地增强讲解效果。本书将探讨如何在讲解中有效整合这些工具,并介绍一些实用的App和技术,提升讲解的科技感和趣味性。 第四模块: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 旅游安全是旅游活动的生命线,本书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 风险评估与预防: 导游需要具备敏锐的风险意识,能够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隐患,如天气变化、地形复杂、交通状况、游客健康状况等。本书将提供详细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以及针对不同风险的预防措施。 应急预案与处置: 面对突发事件,如意外伤害、自然灾害、游客失散、突发疾病等,导游需要冷静、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本书将提供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包括如何组织疏散、如何进行初步急救、如何与相关部门联系、如何安抚游客情绪等。我们将模拟各种紧急情况,进行案例分析,提供实操性指导。 食品与交通安全: 针对旅游过程中常见的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问题,本书将提供详细的指导,包括如何选择安全的餐饮场所,如何识别不安全的食物,以及在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第五模块: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与客户关系 提供卓越的旅游服务,是导游赢得良好口碑的关键。 个性化服务的设计: 了解不同游客的需求和期望,并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是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重要途径。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通过前期沟通、观察和倾听,了解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并将其融入到服务细节中。 投诉处理与危机公关: 即使服务周到,偶尔也会出现游客不满的情况。本书将教授读者如何以积极、专业的态度处理游客投诉,化解矛盾,并将危机转化为提升服务质量的机会。 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导游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连接游客与目的地的桥梁。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与游客建立真诚、友好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从而留下深刻而美好的旅游回忆。 第六模块:行业前沿与发展趋势 旅游业日新月异,导游也需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 智慧旅游与科技应用: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兴起,智慧旅游正在深刻改变旅游业的形态。本书将探讨这些新技术如何赋能导游工作,以及导游如何学习和应用这些工具,提升服务效率和体验。 可持续旅游与负责任的旅行: 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可持续旅游和负责任的旅行成为重要趋势。本书将引导读者理解这些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向游客传递可持续的旅行价值观。 新兴旅游业态的机遇: 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新兴业态正在蓬勃发展。本书将对这些业态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为导游如何在这些领域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思路。 《导游知识专题(修订版)》一书,旨在为每一位导游从业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权威的知识平台。它不仅是知识的汇聚,更是经验的传承,是专业素养的锤炼。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导游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目标是帮助读者成长为一名集渊博学识、高尚品德、精湛技艺于一身的优秀导游,为游客带来真正有价值、有深度的旅游体验,同时也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本书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导游职业的敬意,对知识传播的热忱,以及对美好旅程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