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书店达人钟芳玲“书话三部曲”之二。全书十五万字、图片六百余张。
书中许多精美珍贵的影像由世界一流书店、藏家、图书馆与拍卖公司授权使用。
钟芳玲创意统筹,2014年全新推出纯质纸全彩印平装本。
内容简介
“文字是亘古的桥梁,
阅读是共通的渴望,
书的所在就是天堂之所在。”
本书是钟芳玲继《书店风景》之后所书写的另一本“有关书的书”,记录了她二十多年间步履不停,遨游西方书世界的见闻;仿佛一部为书走天涯的纪录片,表达了一位爱书之人对书与文字的钟情,对书人与书地的礼赞。作者不仅喜爱读书,更扩展到以各种感官(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去欣赏它们因形体所呈现出的多重风貌。
书中所讲述的主题涵盖古董书与新科技、黑胶唱片与有声书、老杂志、图书馆、书店、书展、书镇、书架、书梯、书衣……全都不脱与书相关的范畴,书名之所以取为《书天堂》,源于博尔赫斯的那句名言“我总是想象天堂将如同图书馆一般”,而本书作者所呈现的, 正是书本、书人(Book People)与书地(Book Places)构筑出的“书天堂”。“书”的定义虽因时间与科技的演进而蜕变,但无论是身处西方或东方、旧世代或新世代,只要对书怀有深深的热情与偏爱,那么“书天堂”便会为你而敞开。
2014年平装版内含十五万字、图片六百余张。书中使用的美丽木刻花边纹饰与封面、封底、篇章刊头的英文字体均来自十九世纪英国艺术家威廉??莫里斯所设计,许多珍贵的精彩影像则由世界一流书店、藏家、图书馆与拍卖公司授权使用。
《书店风景》、《书天堂》、《书店传奇》最新平装版本,由作者创意统筹版型编排,以纯质纸全彩色印刷,继续谱写出恢宏嘹亮的“书话三部曲”(A Bookwoman’s Trilogy),在在展现书之所在,不仅是一道风景、是一座天堂乐园,也可以成为一则传奇。
作者简介
钟芳玲,一个以读书、编书、买书、卖书、藏书、玩书与写书为工作和志趣的女书人。虽然在台湾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念了近十年的哲学,却在写博士论文期间,发现自己喜爱古登堡更甚于亚里士多德,自此弃哲学而投入与书相关的行业。
曾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顾问、书店创意总监、香港国际古书展公关顾问等职,目前专事写作并任书业顾问,长期于台湾与大陆的报刊撰写与书相关的专栏。现旅居美国旧金山,喜欢游走世界逛书店、看书展、参观图书馆,与东西方书人聊书、品书;居家时,则漫游于书本与网络世界。著有“书话三部曲”:《书店风景》是第一本近距离描绘西方书店的中文专书,引发华文世界书店书写的风潮,数度修订再版;《书天堂》多角度叙述与书相关的话题,亦广受书迷好评,屡次获奖;《书店传奇》则采集了非凡与平凡书店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不同的人生况味、趣味与品味。
内页插图
目录
Acknowledgments
前言
BOOK PEOPLE
第一章 高科技与古董书
第二章 越陈越美丽的老杂志
第三章 藏书之乐
第四章 黑胶唱片与书
第五章 封面故事
第六章 书痴吃书
第七章 百年老店造书梯
第八章 书架与我
第九章 图书馆之爱
第十章 书人的魅力
第十一章 查灵歌斯路84号
BOOK PLACE
第十二章 随处与书相逢
第十三章 机场书店
第十四章 电影中的书店风景
第十五章 古书嘉年华
第十六章 书籍拍卖的变与不变
第十七章 摩根图书馆
第十八章 蓝道之家古书店
第十九章 书迷的香格里拉
第二十章 爱书人的金矿
后记
精彩书摘
除了阅读文图以外,我若是想听听人声朗诵这本书,一样能上网直接收听,若是不喜欢某人的声音,还可以换另一个朗读者。信不信?到librivox.org这个完全由义工主导的免费有声书网站上,我就有六个选择呢!如此好事,对于无法阅读书籍的盲人和视力不佳者,更是一大福祉。总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但网络世界,还真让人觉得天下不仅有白吃的午餐,还附带早餐、晚餐呢!
提供免费“餐点”的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ies)可不少,例如主文提到的“古登堡项目”,目前已有超过三十万笔的电子书。创办人麦克·哈特(Michael Hart)1971年就开始把古籍数字化并且免费让人阅读与下载,早期的电子书都是他一个字、一个字敲键盘输入存盘的,据称到1987年为止,他共输入了三百多本书,电子书的创先者非他莫属,许多人因为受到哈特的精神感召而自愿加入此项目帮忙,“古登堡项目”这个世界最悠久的数字图书馆完全是靠志工所建立和维系的,日后许多网络上的自发团体,例如众所皆知的维基百科或前述的librivox.org,以及以下要介绍的一些组织,相信也都受到哈特的启发。哈特与苹果电脑创办人乔布斯去世的时间相隔一个月,但是多数人根本不识前者,对我而言,就胸襟与理念而言,哈特比乔布斯更值得人们敬佩。
Google Books可能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他们据称已数字化一千五百万册书(2010年数据),但仅有超出版权年限者的内容是完全免费开放,多数书仍在版权保护下,读者只能受限预览几行或几页的内容。
……
前言/序言
unll
书海泛舟,知识彼岸:我的阅读与探索之旅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依然是灵魂栖息的港湾,更是智慧启迪的灯塔。我热爱阅读,更享受在书海中畅游,每一次翻开一本书,都是一次新的探险,一次与古往今来的智者对话,一次对未知世界的窥探。我的阅读经历,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像一条河流,蜿蜒流淌,汇聚了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涓涓细流。 思想的火花:哲学与人文的深度对话 我始终对人类思想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生命本身的意义充满好奇。因此,哲学类书籍占据了我阅读版图的重要位置。从古希腊先哲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我看到了对完美社会形态的乌托邦式构想,以及对正义、真理的深刻探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则引领我思考“幸福”的本质,理解德行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近代哲学的发展,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让我开始审视自我意识的根源。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以其严谨的逻辑和深邃的思想,挑战了我对知识、经验和道德的固有认知,虽然初读时颇感晦涩,但每一次重温,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其雄辩的诗意语言,振聋发聩地提出了“超人”的概念,并对传统道德进行了颠覆性的批判,给予我极大的思想冲击。 在人文领域,历史书籍更是我了解世界、理解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途径。我曾沉醉于《史记》中波澜壮阔的中国古代史,感受司马迁笔下人物的悲欢离合,体味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欧洲史方面,《罗马帝国衰亡史》让我深入了解了一个伟大文明的兴衰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教训。我也会涉猎一些更具微观视角的历史著作,例如关于某个特定时期、某个特定事件的深入研究,这能帮助我更细致地理解历史的脉络。 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名著,是我审视人性、理解情感的另一扇窗。我曾被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挣扎所震撼,思考罪恶、救赎与良知的复杂交织。雨果的《悲惨世界》则以其宏大的叙事和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怀,让我看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与不屈,以及对正义的永恒追求。在中国文学方面,鲁迅先生的杂文,以其犀利讽刺的笔触,深刻剖析了国民性的弱点,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当然,我也不会放过当代优秀作家的新作,他们的作品往往能反映当下社会的现实与思考,提供新的视角。 科学的魅力:理性思维与探索未知 我对科学世界同样充满敬畏与好奇。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书籍,常常能拓展我的视野,让我惊叹于宇宙的浩瀚与微观世界的奇妙。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宇宙的起源、黑洞、虫洞等深奥概念呈现在我眼前,激发起我对宇宙奥秘的无限遐想。卡尔·萨根的《宇宙》则以其深情而充满哲思的笔调,带领我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蓝色星球,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 生物学和进化论的研究,让我更加理解生命的演化过程,以及人类自身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这一领域的奠基之作,它所提出的自然选择理论,彻底改变了我对生命起源的看法。我也会阅读一些关于人类基因、脑科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报告和科普读物,了解生命的奥秘如何随着科技的发展被一步步揭开。 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其逻辑性和普适性一直吸引着我。虽然我并非数学专业人士,但我会通过一些科普类的数学书籍,了解数学在各个领域的作用,以及数学家们的思考方式。例如,关于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等概念的介绍,让我看到了数学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生活的智慧:实用技能与人生哲学 阅读并非仅仅是为了满足精神的空虚,更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提升自我。因此,我也会涉猎一些实用技能类的书籍,以及探讨人生智慧的著作。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打开一扇新的文化之门。我曾通过一些语言学习教材,掌握了一些基础的英语和西班牙语,这让我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信息和文学作品。 在心理学方面,一些关于情绪管理、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的书籍,给了我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指导,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处理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例如,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虽然有些年头,但其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于个人成长和时间管理的书籍,也为我提供了很多有效的策略,帮助我更高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保持身心的平衡。 在更宏观的人生哲学层面,我喜欢阅读一些关于幸福、意义、价值观的书籍。例如,维克多·弗兰克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在极端困境中的生命体验,让我深刻理解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生命依然可以找到意义。而一些关于“断舍离”或“极简主义”的书籍,则引导我思考物质与幸福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简化生活来获得内心的平静。 阅读的乐趣:故事的海洋与想象的翅膀 当然,阅读中最纯粹的乐趣,莫过于沉浸在精彩的故事中。小说、散文、诗歌,它们像一幅幅画卷,一个个场景,将我带入不同的世界,体验不同的人生。 奇幻文学,如J.R.R.托尔金的《魔戒》系列,为我构建了一个宏伟壮丽的架空世界,让我沉浸在史诗般的冒险之中。科幻小说,如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则以其对未来社会的深刻预想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激发我的想象力。 侦探小说,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以其精巧的布局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考验着我的推理能力,每次都能获得阅读的乐趣。 而散文和诗歌,则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文字,触动我的心灵,让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美感。我喜欢阅读那些能够引起我共鸣的文字,它们可能描绘的是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也可能是在描绘自然的美丽。 我的阅读习惯与坚持 我的阅读习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和兴趣的转移而变化。我喜欢在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茶,在书本的世界里找到宁静。我也喜欢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例如通勤途中,随身携带一本小巧的书籍,让知识的种子在不经意间播撒。 我并非只追求数量,更注重阅读的质量和深度。我会做读书笔记,记录下那些触动我的句子、引发我思考的问题,以及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有时,我还会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见解,这让阅读的乐趣更加丰富。 我深信,阅读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等待我去探索;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自我的超越,让我不断成长。我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它们如同我的良师益友,陪伴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为我的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在这片书海中泛舟,驶向更广阔的知识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