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曼(1875—1955),20世纪德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出生于德国吕贝克城。1901年凭借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而轰动欧洲文坛,成为德语文学继歌德、席勒以来又一高峰时期的领军人物。出版于1924年的《魔山》及其后期代表作《浮士德博士》被认为是托马斯·曼最成功的三部小说。 1929年获颁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章
到达
三十四号房间
第二章
关于洗礼盆和双重性格的祖父
在蒂恩纳佩尔家以及卡斯托普的品德
第三章
神秘的面纱
早餐
取笑·旅行用品·欢乐受挫
魔鬼
心理的磨炼
多余的话
当然,是一个女人!
阿尔宾先生
魔鬼提出不光彩的建议
第四章
必要的采购
关于时间的附记
他练习法语
政治上可疑
希佩
分析
怀疑和揣测
餐桌上的谈话
疑虑重重:关于两个祖父和黄昏的
舟游
温度表
第五章
一成不变的汤
顿悟
自由
水银之奇想
百科全书
人文学科
探索
死亡之舞
沃普尔吉斯之夜
第六章
改变
新来的那个人
关于上帝之城以及恶魔的释放
愤怒以及更糟糕的事
进攻与击退
精神磨炼
雪
勇敢的战士
第七章
穿过时间的海洋
皮佩尔科尔恩先生
二十一点
皮佩尔科尔恩先生·续
皮佩尔科尔恩·续完
不近人情
悦耳的小调
疑云重重
狂热的激情
晴天霹雳
第一章
到达
那是盛夏,一位朴实的青年从家乡汉堡出发,到格劳宾登州的达沃斯高地旅行,打算作一个为期三周的访问。从汉堡到达沃斯是一段漫长的旅程,跟这短暂的逗留相比,确实显得太长。这一路不知要经过几个国家,翻过几座山岭,从德国南边的平原,一直往下延伸,到康士坦茨湖的湖岸,还要穿过翻腾的海浪,还有那些我们曾以为深不见底的沼泽地。
这本是一条宽阔而笔直的道路,到这里却中断了,时不时的要停下来,或是绕道前行。到了瑞士境内的罗尔沙赫,倒是又可以乘坐火车,却也只能到兰德夸特,这是阿尔卑斯山旁的一个小火车站,人们只能在这里换乘火车。风吹着,在一段冗长无聊的等待之后,你才能登上一列狭小的火车;而当火车虽小但异常有力的发动机启动之后,这段旅程最让人心惊胆战的部分才刚开始。火车沿着陡峭的山坡一路往上攀去,似乎永远不想停歇。兰德夸特火车站地势不高,但铁轨奋力前行,却一路朝着阿尔卑斯荒原上的石子路绵延而去。
青年的名字是汉斯·卡斯托普,他独自坐在铺着灰色小坐垫的车厢里,还带了一个鳄鱼皮手提包,这是他叔叔和养父蒂恩纳佩尔参议员——这里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他的名字——送的礼物。他还带了他的行李毯,还有挂在钩子上的过冬外套。车窗已经拉下来,这个午后渐渐显出寒意,这位娇生惯养的青年把那件时髦的丝质的夏季外套领子竖起来。在他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本叫《远洋客轮》的杂志;旅程刚开始的时候,他就把这本杂志来回翻阅了数遍,现在却无心再看,它静静躺在那里。火车引擎喘着粗气,轰隆隆地往前行驶,书的封面沾了不少灰尘。
这个年轻人少不更事,两天的旅程把他与之前的世界完全隔离了。所有所谓的责任、志趣、纷扰、前途等,都被他置之脑后。这样的感觉,比他坐着马车,前往火车站的时候更为强烈。在他自己与那片纯粹的土地之间盘旋的空间里,存在着我们通常认为时间的力量。和时间的作用一样,空间每时每刻都能引起他内心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空间起到的作用更大。它和时间一样,也会让人忘记某些事情,但我们只有脱离了周围环境的控制,回到无拘无束的原始状态才能忘记那些事情。没错,它甚至会让书呆子或市侩庸人转眼间变成流氓。有人说,时间是一条忘川,但是到别处去换换空气也像是在忘川里饮一瓢水,尽管作用没那么彻底,却让人忘得更快。
汉斯·卡斯托普现在正是这种感觉。对他来说,这次旅行他并没有那么认真,他本身也没有太过看重,甚至,他还想尽快草草略过,虽然这是一次不得不动身的旅途,他只想怎么开始便怎么结束。他打算在他不得不暂住的地方安排一下生活。就在昨天,他还一直回忆着发生的种种,一面想着刚刚过去的考试,另一面又想着马上去“通德尔·维尔姆斯”公司工作的事。这是一家监管造船、机械制造以及冶炼的公司。他似乎对什么事情都很不耐烦似的,所以对于未来的三个星期,他压根没有在意,但现在,他好像必须要对目前所处的环境全神贯注一样,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火车把他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他从未涉足过的地方,他知道,这里的生活条件不如往常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艰苦的。但他却变得兴奋起来,甚至有些许忐忑。家乡以及以前的生活被他全部抛开,并且落在他脚底下几百米深的地方,不仅如此,他甚至还在往上前行。他在过去以及不可知的未来之间犹疑不定,他自问未来的路应该怎么去走。这对他来说也许不够明智,自打出生之后,他就只生活在海拔几英里的地方,而今突然来到这荒无人烟的高地,而且这一路无论哪个地方一两天都不能停留一下。他忽而希望旅程已经结束,这样他可以像在别处一样开始他的生活,不用再回想这整个旅程坐着火车不停地爬在山路上的荒唐情景。他望向窗外,火车沿着又窄又弯的轨道前进,他看到前面的几节车厢,还有机车费力吐出的灰色和黑色以及绿色的烟,烟雾往旁边弥漫开来。水流在右边的深谷里呼啸,左边的巨岩间却是耸入云霄的暗黑色枞树。火车穿梭在一个又一个黑不见底的隧道里,出了洞口,迎面便是宽广的峡谷;峡谷两面是错落的村庄。接着峡谷又不见了,出现的是狭小的山谷,在山谷的裂口和裂缝处还能看到皑皑白雪。火车有时候在寒碜的小火车站或是一些大的火车站停下来,然后朝着相反的方向驶去,让人一下子分不清东南西北。这些高耸入云的山峰在眼前慢慢展开,变幻莫测,景色壮丽,一幕幕壮丽的景色,令人肃然起敬。山上的小道相继出现,然后又渐渐从眼前消失。汉斯·卡斯托普想,草木繁盛的地带应该已经过去了,可能再也看不到莺啼燕语;这甚至让他感到生命是那么的贫乏,他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和恶心,他不由得用手盖住了眼睛,过了几秒才恢复过来。他感觉到火车不再往上爬,已经过了山谷的顶峰。这个时候,火车正沿着山脚下的平原平稳前行。
此时已近八点钟,但天色尚未暗下来。远处还可以看到一川湖水。湖水是灰色的,湖岸是暗黑色的枞树,枞树往上延伸,一直到周围的高地上。越高的地方植物越是稀疏,最后只剩下光秃秃的隐匿在山雾中的岩石。火车在一个小车站停了下来,汉斯·卡斯托普听到有人喊道:“达沃斯到了。”这段旅程即将结束。忽然,他耳边响起了他表哥约阿希姆·齐姆森的声音,是亲切的汉堡口音。他说:“嘿,你到了!现在可以出来啦!”突然听到旁边传来熟悉的汉堡口音。他往外一看,正是表哥本人,他站在下面的月台上,穿了一件棕色的外套,没戴帽子,看起来比以前更加壮实。他笑了,又说道:“快出来,别磨蹭啦!”
“可是我还没到呢!”汉斯·卡斯托普惊慌地说道,仍旧坐着不动。
“噢,不,你已经到了。正是这个村子。这儿离疗养院很近,我已经叫了一辆车。把你的东西给我吧。”
于是汉斯·卡斯托普在一阵到达与重逢的欢笑声,迷惑不解以及激动中,把他的手提包和外套以及一个装着手杖和雨伞的行李包交给他,最后把那本《远洋轮船》也递了出去。然后他沿着狭窄的通道走出去,跳到月台上,向他的表哥问候。他们在重逢时的问候并没有十分热烈,那些性格沉稳的人往往保有这样的习惯。说来奇怪,这对表兄从不称呼彼此的名字,只为了不使内心真情流露。而且,因为他们也不叫对方的姓,互相之间只用“你”来称呼,这已经成了两人不变的习惯。
当他们急匆匆不无尴尬地握手时,一个身穿号衣头戴一顶编织帽的人站在旁边看着。年轻的齐姆森方方正正地站着,脚跟并在一起。这时候旁边的那个人走过来,跟汉斯·卡斯托普要他的行李票;他是山庄国际疗养院的门房,当这两位绅士直接驱车前去用晚餐的时候,他愿意为这位在车站下车的客人取那只大大的行李箱。那个人走起来一瘸一拐,非常显眼,汉斯·卡斯托普问他表兄的第一句话便是:“他是退伍军人吗?怎么瘸得这么严重?”
“退伍军人!当然不是!”约阿希姆语气有些刻薄,“他膝盖有问题,或者说,以前害过病,膝盖骨被切去了。”
汉斯·卡斯托普在脑中迅速地想了一下:“原来如此。”他说,一边走一边回头朝那人很快地瞥了一眼,“不过你还是无法让我相信,你还是以前那个样子!因为,你看起来像刚参加完军事训练回来一样!”他斜眼看了一眼表兄。
约阿希姆的个头比他高,肩膀比他宽,看起来年轻力壮,似乎生来就适合当一位军人。他皮肤黝黑,在这个金发碧眼的种族里,他这副模样并不常见。他的肤色原本就是黝黑的,晒过之后几乎变成了古铜色。他的眼睛又大又黑,嘴唇也很漂亮,上唇蓄着一抹又细又黑的胡须,要不是长了一对招风耳,他完全称得上是美男子。这一度成为他生活中唯一遗憾的事情。不过现在他又有其他烦心事了。汉斯·卡斯托普继续说:
“你要跟我一起回家乡去吧?我看没理由不回去。”
“跟你回家?”表兄用那双大眼睛直直地盯着他。这双眼睛一向很温柔,但这五个月来,却显出有些倦怠甚至忧伤的神色,“什么时候?”
“怎么了,三周后吧。”
“哦,对,你已经想好要回家了。”约阿希姆回答,“哎,等等,你这才刚到呢。三个星期对我们这里的人来说可不算什么。不过对你这个来这儿探访且打算待三周的人来说,三个星期够多了。你得先 适应这里的水土,这并不容易,你以后会知道的。不过,对我们来说,气候不算是唯一奇怪的,你会看到很多想都没想过的事情的,慢慢看吧。至于我,并没有你想得那么顺利,你说‘三个星期后就回家’,这只是乡下人的想法。没错,我是黑,这大部分是因为雪光反射的结果。这没什么,贝伦斯也经常这么说;上次大家定期检查身体时,他说我还得在这里待上半年,毫无疑问。”
“半年?你疯了吗?”汉斯·卡斯托普叫道。在这个破旧的像草棚一样的车站前面,有条石子路,他们爬上石子路空地上停着的一辆黄色篷车。当两匹棕色的马儿起步的时候,汉斯·卡斯托普坐在硬垫子上愤愤地责怪起来:“半年啊!你已经在山上待了半年了!谁有这么多时间。”
“哦,时间——”约阿希姆说着频频点头,对表弟那副义愤填膺的样子不以为然。
“这儿的人根本没把时间当回事。你应该不会相信。对他们来说,三周就好比一天。你早晚会知道这些的。”他说着,又加了一句,“人的想法都会变的。”
汉斯·卡斯托普一路都在认真地看着他。
“不过我看你身体恢复得挺不错的。”他摇头晃脑地说。
“你真的这么想的吗?”约阿希姆回答,“我想我是恢复得差不多了。”他在垫子上坐直了身子,接着又放松下来,“没错,我好多了。”他解释道,“但还没有完全恢复。左肺叶还有罗音,现在听起来有些粗,但也不是很严重;但是下肺叶的罗音就非常粗,第二肋间还有些杂音。”
“你都懂这么多了。”汉斯·卡斯托普说。
“知道的还真不少啊!天晓得,也就是生病之后才慢慢知道的。”约阿希姆回答,“不过我还有痰。”他说着耸了耸肩,既有些漠不关心,又有些激动,这副神情与生病的他有些不搭调。他从外套侧面的口袋里掏出一样东西给旁边的表弟看,刚掏出一半又马上塞了回去。
这是一只拱形且扁平的蓝色小玻璃瓶,扣着一只金属制的瓶盖:“这儿的很多人都有一只这样的瓶子。”他说着把它胡乱塞了回去,“我甚至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他们老是拿这个来开玩笑。你在看风景吗?”
汉斯·卡斯托普确实在看风景:“太美了!”他说。
“你是这么想的吗?”约阿希姆问道。
他们已经在那条崎岖不平、沿着山谷方向的山路上驱车赶了好一阵子了,这条路与火车轨道平行。接着马车向左边拐,穿过一条小道和一条水路,然后在马路上奔驰,这条马路一直往上延伸到树木繁茂的山坡上。现在,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有些突起的草原,草原的西南方向矗立着一座长长的建筑物,圆顶,数不清的长廊,远远看去像海绵一般,满是小孔。暮色很快降临了,建筑物的灯逐渐亮起。天色渐暗,方才染红了天空的最后一抹红霞也已慢慢退出天际,周围陷入一片朦胧又安静的氛围中,夜晚就要降临。人口稠密,绵延不绝的山谷已到处是万家灯火,不仅是中间的部分,山谷的山腰上和两旁到处是房屋。特别是右边,那里的房屋都是呈梯田式排布的。左边的几条小径一直往上延伸,一直到斜坡上的草地上,然后消失在松林处的暮霭中。山谷在入口处渐渐变得狭窄,远处的山在它面前显得一阵凄清的灰蓝色。一阵风吹来,使人感到夜晚的凉意。
……
这部小说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思想的洗礼。它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让我对“善”与“恶”的界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思考。作者笔下的世界观宏大而又细腻,每一个角色都仿佛是从现实中走出来的一般,有着自己独特的挣扎与追求。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情节时的那种沉稳和耐心,没有刻意的煽情或狗血的转折,一切都水到渠成,却又在不经意间击中人心最柔软的部分。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主角一起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旅程,见证了他在绝境中如何坚守信念,如何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那种在黑暗中寻找微光的勇气,着实令人动容。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故事,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难以启齿的欲望和恐惧。每次合上书本,我都需要一段时间来平复心情,消化那些复杂的情感和哲学的思辨。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联系,思考存在的意义,绝对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成功之处在于,它以一种近乎残酷的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社会结构对个体命运的无情挤压。书中人物的命运往往无法由自己掌控,他们被置于一个巨大的、冰冷的系统之中,挣扎着想要抓住一丝尊严和自由。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对权力运作机制的剖析入木三分,无论是高层的政治博弈,还是底层人物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无奈妥协,都被刻画得极其真实可信,没有一丝矫饰。读完之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去了解更多关于那个时代社会问题的根源。它不是一本读完就可以忘却的小说,它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记录,迫使我们直面那些不容回避的社会弊病。它用艺术的方式,提出了最尖锐的质问,留给读者的是深思而非廉价的宣泄。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充满挑战的,它要求读者付出极大的专注力和耐心,因为信息量实在太大了,而且叙事线索繁复交错,经常需要在不同的时空和人物视角之间切换。但这正是它迷人的地方——它从不敷衍读者,而是将一个完整、复杂的世界完全呈现在你面前,任由你去探索和理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多重叙事线索时所展现出的高超技艺,每一条线索都看似独立,最终却以一种令人拍案叫绝的方式汇聚在一起,揭示出更宏大的主题。这就像欣赏一幅结构复杂的挂毯,只有耐心梳理每一根丝线,才能体会到整体图案的精妙和匠心。对于那些追求阅读深度和复杂性的老饕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饕餮盛宴,值得反复精读,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
评分阅读体验堪称一次酣畅淋漓的智力冒险。这部作品的叙事结构极为精巧,像一个层层嵌套的迷宫,每当你以为找到了出口,就会发现自己又进入了更深一层的谜团。作者对于历史背景和文化符号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使得整个故事的张力十足,即便对于不熟悉相关历史背景的读者来说,也能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史诗感所震撼。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叙事腔调,它不直接告诉读者该相信什么,而是将证据和线索散落在字里行间,让你必须全神贯注地去拼凑真相。这种互动性极强的阅读方式,极大地满足了我对深度文本的探索欲。我甚至忍不住会停下来,查阅书中的一些典故和地理信息,以求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构建的这个复杂世界。完成阅读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成就感,远超一般小说的满足感,简直像解开了一个困扰已久的世纪难题。
评分坦率地说,这部书的文笔是极其优美的,但这种美是带着一种古典的厚重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宿命色彩。它不像当下流行的快餐文学那样追求即时的刺激,而是需要读者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个句子的韵味和节奏。我常常会被一些突如其来的、极具画面感的比喻所吸引,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那个特定场景下,光影、气味乃至空气的流动。书中对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尤为出色,那些山川、河流不再是简单的背景,它们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意志,默默地见证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境,通过文字被完美地传达出来。对于喜爱文学性强、注重语言锤炼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摩挲的典范之作。它让我想起了那些经典文学名著,那种历经时间考验而不褪色的文字魅力。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很喜欢,书的质量很好。一直在京东买书。送来的速度也很快。喜欢的很。。。。。。以后继续。。。。。。
评分很棒很厉害呐!书的包装也是,以前买书都不会有纸箱包着的,这个居然有,真是太好了!
评分早就长草的一套书了,折扣挺大
评分吾消费京东商城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之所有而能买。东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待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光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皆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甚是欣喜若狂,呜呼哀哉!此宝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祷告后与人共赏此宝。人皆赞叹不已,故生此宝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价比之慨,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品位。产品介绍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大欺瞒之嫌。实乃大家之风范,忠义之商贾。
评分C罗,处在人神之间的怪物!
评分发货速度很快!!
评分这时候美丽善良的蝴蝶看到了他。
评分感觉好高深哈哈?不过值得研读,来啊来啊,一起团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